基本信息
书名:爱在左 管教在右
定价:30.00元
作者:金韵蓉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8-01
ISBN:9787508622323
字数:110000
页码:234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41kg
编辑推荐
心理专家金韵蓉从业30年的沉淀力作,她精研婚姻家庭问题与儿童心理教育。
于丹鼎力推荐,金韵蓉老师私人教子经验公开。她的儿子毕业于的伦敦政经学院(LSE)。她说,身为母亲为儿子深感骄傲的是他拥有“善良”“正直”“诚实”“进取”的人格。
为您解析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变化,与您一起踏上亲子教育的快乐旅程。
专业科学的心理学视野、真实入微的母亲体悟、丰富实用的跨界方法。
金老师的作品被誉为出版业的“常青树”,金韵蓉被誉为*受知性女性读者喜爱的作家。她创作的每本书都超过10万册。
金老师的足迹踏遍祖国大江南北,与众多家长孩子零距离交流,搜集父母*关心的亲子问题。
本书尚未出版,已经获得知名媒体强力期待,央视“宝贝一家亲”、《父母必读》、《父母世界》等杂志强力推荐。
专业科学的心理学视野、真实入微的母亲体悟、丰富实用的跨界方法!
内容提要
本书中写到“我以理性的左脑,作为受过专业养成训练的心理治疗师的身份;以感性的右脑,作为一个看见儿子健康成长的母亲的身份,谦卑地述说我的教养理念。由此诚挚地希望,因为我的分享,而为许许多多的孩子,带来更宽松而美好的成长经验。”
从《幸福女人的芳香生活》到《先斟满自己的杯子》,本书延续了金韵蓉以往细腻、感性的文风,从专业的心理学角度,解析孩子的心理,诠释有效的教子方法。本书涵盖了孩子成长过程中碰到的普遍问题及解决方案,还穿插了有趣的能量色彩学和芳香疗法。
本书里有一颗深爱孩子的、母亲的心,温暖而又充满力量;翻开本书,和金韵蓉一起,感受作为母亲的快乐和满足。
目录
作者介绍
金韵蓉,她是台湾卫生部心理卫生中心的心理治疗师,精研婚姻家庭问题和儿童心理教育,她还深入涉猎与心理治疗有关的艺术治疗领域,可谓的心理学专家。她更是一个多领域的“跨界高手”:她是国际芳香疗法治疗师学会大中华区首席代表、主任讲师、终身成就会员。她兼任众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初见端倪,那种带着些许年代感的插画风格,一下子就将我拉回了那个似乎有些遥远的、关于家庭和成长的讨论氛围中。我记得当时翻开第一页,那种油墨的香气,混合着纸张特有的干燥触感,让我对接下来要阅读的内容充满了期待。整本书的排版很舒服,字体大小适中,行距把握得恰到好处,即便是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感到特别疲劳,这对于一本探讨深度家庭关系的书来说,无疑是一个加分项。作者在文字的运用上非常细腻,她似乎总能精准地捕捉到为人父母者内心深处那种既想给予孩子无限自由,又深怕“放手”会带来不可挽回后果的复杂纠结。读着那些案例和她个人的反思,我常常会停下来,合上书本,凝视窗外,脑海中不断重播着自己与家中长辈或晚辈的互动片段。这种阅读体验是沉浸式的,它不是那种教科书式的说教,而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邻家长辈,坐在你对面的藤椅上,沏上一壶清茶,用她那略带沙哑却充满智慧的声音,娓娓道来那些关于“爱”与“界限”的真谛。书中的许多论点,并非是简单地将“规矩”与“宠溺”对立起来,而是巧妙地找到了两者之间的动态平衡点,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过去对于“管教”这个词汇所抱持的僵硬理解,是否过于刻板和片面了。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设计,看得出来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它并非是简单地将“爱”和“管教”分列开来,而是将两者编织成一张密实的网。我注意到,每一章的过渡都非常自然,它像是一条蜿蜒的小溪,从宽阔的河床逐渐收窄,最终汇聚成一个清晰的焦点。这种结构上的精巧,使得读者在阅读时不会感到信息过载,而是能够循序渐进地吸收和消化复杂的家庭动力学原理。更让我欣赏的是,作者在引用外部理论或案例时,总能迅速地将话题拉回到“我们的家”这个核心语境中。她似乎始终在提醒读者,所有的理论都是为了服务于我们自己家庭的独特性。这本书没有提供“万能药方”,而是提供了一套高质量的“诊断工具”,鼓励父母去细致观察自己孩子,去理解他们行为背后的“为什么”。这种由内而外的自我赋能,远比任何口号式的指导来得有效和持久,它真正地启发了我去成为一个更有耐心、更具洞察力的家庭成员。
评分从语言风格上看,这本书展现出一种令人耳目一新的“温度”。它没有采用那种冷峻的心理学语言,也没有陷入过度情绪化的窠臼,而是在一种非常理性和富含人文关怀的基调上展开论述。作者的遣词造句,有一种大家闺秀的沉稳和洞察力,但又绝不矫揉造作,反而显得自然流畅,如同与一位学识渊博的友人促膝长谈。我特别留意了书中对于“界限设定”那几个章节的处理,那部分内容是许多家庭教育书籍的雷区,稍有不慎就会落入“权威压制”或“无底线溺爱”的窠臼。然而,这本书的处理方式是极其微妙的,它强调的是“与孩子共同协商”和“父母自我边界的清晰”,而不是单方面的命令。这种柔中带刚的力量,让我对“管教”这个词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它不再仅仅是行为的约束,而更多的是一种价值观和生活态度的潜移默化传递。这本书的文字仿佛自带一种安抚人心的魔力,即便是在讨论一些令人头疼的育儿难题时,读者也能感受到一股清流淌过心间,让人在焦虑中找到了一种宁静的力量。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把握得极佳,它不是那种一板一眼、将所有理论铺陈完毕的工具书,而是巧妙地将理论融入到那些鲜活的、充满烟火气的生活场景之中。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描绘亲子冲突时的那种不动声色的力量。她没有用过于激烈的言辞去渲染矛盾的尖锐,而是通过对人物心理活动的精准刻画,让读者自己去体会那种“言语不合”背后的深层需求和恐惧。比如,书中对于孩子青春期反抗心理的分析,就让我这个作为旁观者都感到心头一震,仿佛看到了自己身边那些曾经热烈燃烧又迅速熄灭的代际沟通的火花。作者的笔触带着一种跨越时空的共情能力,她似乎能理解那个想要挣脱束缚的年轻灵魂,也能体谅那个心怀忐忑、努力想“做好”父母的成年人。阅读过程中,我发现自己不自觉地开始做笔记,不是在书页空白处写下批注,而是在脑海中构建一个属于我自己的“思维导图”,将书中的理念与我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进行对接和比对。这种阅读行为本身就说明了这本书的价值——它成功地从一个旁观者,变成了一个引导者,促使读者主动进行内省和知识迁移。
评分总而言之,这本书带给我的体验是深刻而持久的。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育儿的书,更像是一面映照自我成长的镜子。我读完后,并没有那种“任务完成”的轻松感,反而有一种“新的旅程开始”的激动。书中那些关于“无条件的接纳”与“有条件的引导”之间的张力,被作者描绘得淋漓尽致,让人在拍案叫绝之余,也感到一丝羞愧和醍醐灌顶。它成功地避开了当代育儿焦虑中常见的“完美父母”陷阱,而是倡导一种“真实而努力”的状态。阅读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对许多以往觉得理所当然的事情开始产生疑问:我爱的方式是否真的被准确接收了?我的“管教”是否只是我自身恐惧的投射?这些深刻的问题,正是这本书最宝贵的馈赠。它没有给我答案,但它给了我提出正确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在复杂多变的家庭生活中,才是真正的定海神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