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87549207534 水上种植技术指南 长江出版社 黄薇,李兆华

9787549207534 水上种植技术指南 长江出版社 黄薇,李兆华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黄薇,李兆华 著
图书标签:
  • 水培
  • 无土栽培
  • 植物栽培
  • 农业技术
  • 园艺
  • 蔬菜种植
  • 设施农业
  • 现代农业
  • 植物营养
  • 长江出版社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聚雅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长江出版社
ISBN:9787549207534
商品编码:29484899759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1-12-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水上种植技术指南

定价:16.00元

作者:黄薇,李兆华

出版社:长江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12-01

ISBN:9787549207534

字数:

页码:87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水上种植技术指南》共含9个章节,涵盖水上种植作物选取,浮床制作与固定,以及水上种植的日常维护等技术。《水上种植技术指南》的出版旨在推广水上种植技术,在增加农村收入的同时可有效改善农村水环境。

目录


章 人工浮岛技术简介

第二章 人工浮岛技术水体修复机理
2.1 水体修复机理
2.2 水体修复效果
2.3 水体修复模型

第三章 作为遴选及种植技术
3.1 经济作物
3.2 景观作物

第四章 人工浮岛及水体选择技术

第五章 人工浮岛载体制作技术
5.1 人工浮岛载体材料研究状况
5.2 常用浮岛载体

第六章 载体的固体及铺设技术
6.1 固定技术
6.2 铺设技术

第七章 日常管理及维护
7.1 杂草管理
7.2 病虫害防治

第八章 栽培残体处理技术
9.1 项目实施地点介绍
9.2 项目实施目的
9.3 项目实施内容
9.4 项目实施效果
9.5 工程主要投资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5.1.1浮岛载体材料
  20世纪80年代初期,中科院南京湖泊与地理研究所、福建农科院等单位,以聚苯乙烯发泡板作为浮岛载体,铺上泥后种植水稻,或以聚苯乙烯作为浮体主材料,辅以竹条、袋、塑料薄膜等构成浮体栽培床种植各种植物,为自然水域植物栽培做了有益的尝试。1988年中科院院士徐冠仁开发出以5cm厚聚苯乙烯发泡板做浮床材料种植水稻、蔬菜、美人蕉等,并开发出与之相配套的栽培方法、肥料供应方法、工程措施。吴伟明提出适用于家庭的小型无土栽培技术,就是用废旧的包装箱内保护家用电器等设备的泡沫包装板来制作家庭的小型浮床来栽培蔬菜等。1998年刘淑媛等人采用蛭石无土栽培水芹、水蕹菜和多花黑麦草。1999年郑世华等,研制出一种陶瓷浮岛,这种浮岛以火山灰碳化硅为原料烧制而成,具有较高强度,材料稳定性高,可在各种水体水环境使用,不污染水体,不为微生物破坏,重复利用率高,克服了聚乙烯泡沫板强度低和“白色污染”的问题。由于聚苯乙烯泡沫受热会析出有毒物质,且对水生生物及人体有很大危害。近年,一些公司采用亲自然的材料如椰子壳、陶粒等作为浮岛支撑材料,但是考虑到地方经济资源限制,大规模推广比较困难;吴平凡、李泉生等提出用改性后的稻草秸秆作为浮床的基质,不仅简单易得,而且易于推广,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浮岛载体材料的可选择范围非常广泛,但是考虑其施工工艺和造价以及材料获取难易程度等因素,目前,所用的浮力材料大部分为竹子、泡沫、木头、废旧轮胎、PVC管等。其中竹子具有浮力效果好、结实、耐水浸、无污染、成本低等优点,被广泛地使用;发泡塑料也是很好的浮床材料,但是由于发泡塑料容易老化,并会产生环境荷尔蒙二次污染,所以此种材料没有被日本、欧洲各国采用。卢进登、李兆华等设计出利用竹子编制而成的竹排作为浮体材料,解决了聚苯乙烯的二次污染和浮体材料的来源及成本等问题,经过大规模的浮床试验和在农村实际推广,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同时也容易在农村推广应用;马风有、李强、邓辅商等指出植物载体材料要求耐水浸、不易腐烂、无污染,关键是植物可以在上面良好地生长,目前使用较多的是椰子纤维和树脂材料,用这些材料做成的载体垫子既蓬松,有利于植物根系的缠绕,使得植物可以牢牢地附着在上面,不易散落,又经久耐用,不会污染水体。
  ……

序言


章 人工浮岛技术简介

第二章 人工浮岛技术水体修复机理
2.1 水体修复机理
2.2 水体修复效果
2.3 水体修复模型

第三章 作为遴选及种植技术
3.1 经济作物
3.2 景观作物

第四章 人工浮岛及水体选择技术

第五章 人工浮岛载体制作技术
5.1 人工浮岛载体材料研究状况
5.2 常用浮岛载体

第六章 载体的固体及铺设技术
6.1 固定技术
6.2 铺设技术

第七章 日常管理及维护
7.1 杂草管理
7.2 病虫害防治

第八章 栽培残体处理技术
9.1 项目实施地点介绍
9.2 项目实施目的
9.3 项目实施内容
9.4 项目实施效果
9.5 工程主要投资
参考文献


现代农业技术前沿探索:高效与可持续发展之路 本书深入剖析了当前农业领域面临的挑战与机遇,聚焦于一系列前沿、创新的农业技术体系,旨在为现代农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全书结构严谨,内容涵盖了从宏观的农业政策导向到微观的具体作物生理调控,力求展现一个全面、立体的现代农业技术图景。 第一部分:智慧农业与精准赋能 本部分着重探讨信息技术如何深度融入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实现效率的革命性提升。 第一章:物联网(IoT)在农业中的集成应用 本章详细介绍了传感器技术、无线通信网络在农田环境监测中的部署策略。内容涵盖土壤墒情、气象数据、作物营养指标的实时采集与传输机制。重点分析了如何利用这些海量数据构建“数字农场”模型,实现对作物生长过程的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此外,还探讨了边缘计算在农场端数据预处理中的作用,确保信息传输的实时性和可靠性。 第二章:大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系统 农业大数据的来源、清洗与挖掘技术是本章的核心。我们将展示如何整合历史气候数据、土壤普查数据、无人机遥感影像等多源异构数据,利用机器学习算法预测病虫害爆发趋势、优化灌溉计划和施肥策略。特别强调了基于深度学习的作物长势诊断模型的构建,该模型能够提前识别出潜在的胁迫信号,为农民提供精准、量化的操作建议,从而最大化资源利用效率。 第三章:自动化与机器人技术在田间作业中的突破 本章系统梳理了农业机器人和自动化装备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内容包括高精度自动导航拖拉机、精准变量播种设备、以及用于采摘、修剪、除草的柔性机器人技术。我们详细分析了机器视觉在作物识别、目标定位中的关键算法,以及人机交互界面在复杂农机操作中的优化设计,旨在降低劳动强度,提升作业的精准度和一致性。 第二部分:环境友好型种植体系的构建 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压力,本部分致力于推广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种植模式,强调农业生产与生态保护的和谐统一。 第四章:高效水肥一体化管理技术 本章深入探讨了滴灌、微喷灌等精准灌溉技术在不同作物和土壤类型下的适用性。重点剖析了水肥耦合优化模型,即如何根据作物的需水需肥动态曲线,精确计算养分溶液的配比与释放速率,实现“按需供给”。本章还讨论了新型水溶性肥料的研发及其在减少径流污染方面的效果评估。 第五章:土壤健康与生态修复技术 土壤是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本章聚焦于提升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团粒结构的技术路径。内容包括保护性耕作(如免耕、少耕)的长期生态效应分析、秸秆还田技术的效果优化、以及有机肥、生物菌剂在土壤健康促进中的应用机制。同时,探讨了土壤修复材料(如生物炭)在重金属污染土壤治理中的应用潜力。 第六章:绿色植保与病虫害可持续管理(IPM) 本章全面介绍了综合虫害管理(IPM)的理论框架及其在现代农业中的实践。内容涵盖了生物防治(天敌昆虫的保护与利用)、物理防治(色板诱捕、性信息素干扰)、以及科学用药策略。强调抗性管理的重要性,通过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制的生物农药和低毒农药,延缓病虫害抗药性的产生,保障农产品安全。 第三部分:功能性与特色作物栽培技术 本部分关注高附加值作物和特色农产品的种植体系优化,以适应市场多元化需求。 第七章:设施园艺的精准环境调控 针对保护地农业(如智能温室),本章详细解析了光、温、气、湿四大环境要素的协同控制技术。重点研究了光质调控对作物次生代谢产物的影响,例如LED补光在提高果蔬风味物质和维生素含量方面的应用。同时,探讨了二氧化碳施肥技术在提高设施内作物光合效率中的作用机理。 第八章:旱作节水农业的创新实践 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水资源短缺是制约农业发展的瓶颈。本章介绍了耐旱作物品种选育、深层蓄水保墒技术(如种植垄、地膜覆盖技术)的优化应用。分析了新型保水材料在提高土壤持水能力方面的潜力,并提出了基于气候预测的风险导向型旱作种植方案。 第九章:特种经济作物的高效集约化栽培 本章选取了几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如药食同源植物、高价值香料作物)为例,探讨了其实现高密度、高产量的集约化栽培模式。内容包括营养元素需求的特殊性、对微气候环境的敏感性,以及如何通过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加速高产品种的迭代更新,以满足特定原料的工业化需求。 结语:面向未来的农业生态系统构建 全书最后总结了技术融合的趋势,强调未来的农业不再是单一技术的堆砌,而是涵盖信息流、物质流和能量流的耦合生态系统。只有将精准农业、绿色植保和生态修复技术有机整合,才能构建出真正具有韧性、高产出和环境可持续性的现代农业体系。本书期望能为科研工作者、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以及新型职业农民提供系统性的思维框架和可操作的技术指南。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很有意思,采用了清新淡雅的蓝色调,点缀着几抹绿色的水生植物,给人的第一印象就非常舒服。我一直对水上种植这个概念很感兴趣,总觉得它既环保又具有观赏性,但之前了解到的信息都比较零散,缺乏系统性的指导。所以当我看到这本书时,就像发现了宝藏一样。我尤其好奇书中会不会介绍一些在家就能实现的水培方法,比如利用简单的容器和材料,就能在家中打造一个迷你水生花园。另外,我也很想知道,水上种植的技术是否会涉及到一些特殊的肥料或者病虫害防治方法,毕竟水培和土培的生长环境差异很大,可能需要完全不同的处理方式。这本书的标题“水上种植技术指南”听起来就非常专业,让我对接下来的阅读充满了期待。我希望它不仅能解答我关于技术层面的疑问,也能激发我更多关于创意种植的灵感,甚至能了解到一些水生植物在不同季节的管理要点,这样我才能更好地照顾它们,让我的水生植物保持生机勃勃的状态。

评分

我是一位对园艺充满热情的爱好者,尝试过各种各样的种植方式,但对于水上种植,我一直停留在比较表面的了解。市面上关于园艺的书籍很多,但真正能深入浅出讲解某一特定技术,并且兼顾理论与实践的书籍却不常见。这本书的出现,让我看到了解决这一困境的希望。我非常关注书中关于“技术指南”的这部分内容,它是否能涵盖从基础知识的科普,到具体操作步骤的详解,再到常见问题的诊断与解决?比如,如果我想种植一些蔬菜,比如生菜或者草莓,在水上种植的环境下,它们的生长周期、对营养的需求会有怎样的变化?书中是否会提供详细的配方和时间表?我更关心的是,这本书能否提供一些适合新手的水上种植项目,让我可以循序渐进地掌握这项技术,而不是一开始就面对过于复杂的挑战。同时,我也希望能在这本书中找到一些关于水质管理、光照需求以及温度控制等方面的建议,这些都是水培成功的关键因素。

评分

作为一个对可持续生活方式颇为关注的读者,我对“水上种植”这个词本身就充满了好奇。它听起来就蕴含着节水、高效、甚至是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方式。我一直在思考,这种种植方式在实际应用中,究竟能达到怎样的效果?例如,相比于传统的土壤种植,它在产量、生长速度、以及对环境的影响方面,会有哪些显著的优势?书中是否会深入探讨这些方面,并提供一些实际案例或者数据来佐证?我特别想了解,对于那些居住在城市,空间有限,但又渴望拥有自己小菜园的人来说,水上种植是否是一个可行的选择?书中会不会介绍一些适合阳台或室内种植的水培系统,并且提供详细的搭建和维护指导?此外,我对于水培系统中可能涉及到的循环水、营养液等问题也感到好奇,它们是如何工作的?对环境又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给我带来一些启发,让我对水上种植有一个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

评分

我是一名对植物学和生态学有浓厚兴趣的学生,一直以来,我都对各种各样的种植方式的背后原理和科学依据感到着迷。当我看到这本书的书名和作者信息时,我立刻被吸引住了。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深入剖析水上种植的科学原理,比如植物根系在水中的呼吸作用、营养物质的吸收机制,以及水体本身在维持植物生长过程中的作用。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关于不同水生植物生长特性的对比分析,它们在适宜的水体环境、光照强度、温度范围等方面是否存在显著差异?书中是否会介绍一些关于水质监测和调控的技术,例如pH值、溶解氧、以及各种营养元素的含量监测,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对于想要深入研究水上种植的学生来说,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参考性的研究方向或者实验设计思路,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项技术。

评分

我一直对大自然中的生命力感到惊叹,尤其是那些在水中生长的植物,它们展现出一种独特的韧性和顽强。我一直希望能将这份生命力带入我的生活,所以“水上种植”这个概念立刻吸引了我。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带我走进一个充满生命力的水世界,让我了解有哪些奇妙的水生植物适合家庭种植。它不仅仅是关于“如何种”,更是关于“为什么这么种”,以及“种出怎样的美”。我希望能通过这本书,了解不同水生植物的“脾气”和“喜好”,比如它们喜欢什么样的光照,需要什么样的“滋养”,以及在不同的季节该如何呵护它们。我尤其期待书中能有一些关于创意水培设计的想法,比如如何利用不同的容器,组合不同的植物,打造出既能净化空气,又能带来视觉享受的水生景观。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成为我开启一段奇妙水上种植之旅的引路人,让我感受到生命在水中绽放的无限可能。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