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杨梅生态栽培
定价:45.00元
作者:戚行江
出版社: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12-01
ISBN:9787511628930
字数:
页码:120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杨梅生态栽培》系统地介绍了杨梅生态种植、绿色发展技术,是推广和普及杨梅实用技术的科普读本。《杨梅生态栽培》荟萃了浙江省杨梅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和新科研成果,以精心的内容编排和图文并茂的形式设计,化繁为简,使高深的技术流程化、通俗化,让使用者看得懂、学得会、用得上。《杨梅生态栽培》的出版发行,对于整体提高我国杨梅生产技术水平和推动杨梅产业精品化、绿色化、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目录
章 主要品种
节 分类
一、植物学分类
二、园艺学分类
第二节 品种
一、早熟品种
二、中熟品种
三、晚熟品种
第二章 生态栽培技术
节 生态建园、果树栽培及管理
一、园地选择
二、小苗定植
(一)时间与密度
(二)挖定植
(三)定植方法
(四)防旱抗旱
三、大树移栽
(一)移栽时间
(二)移栽方法
(三)移栽后管理
四、整形修剪
(一)整形
(二)修剪
五、提早结果
(一)动龄期扩大树冠
(二)缓和树势促花芽
六、矮化树体
(一)矮化时间
(二)初投产树矮化
(三)成年结果树矮化
七、高接换种
(一)高接换种时期
(二)高接换种方法
(三)高接技术要领
八、花果管理
(一)抑梢促花
(二)保果
(三)疏花
(四)人工疏果
九、大小年调节
(一)大年树管理
(二)小年树管理
十、采收
(一)采收时间
(二)采收方法
十、采收后生态管理
十二、鲜果分等分级
第二节 科学施肥
一、施肥原则
二、施肥时期与施肥量
(一)施肥时期
(二)施肥量
三、施肥方法
(一)旱施;施基肥
(二)合理追肥
(三)根外施肥
第三节 病虫害综合防控
一、防治原则
二、绿色防控
(一)杀虫灯
(二)黄粘板
(三)性诱剂诱集器
(四)防虫网
三、防治方法
(一)主要病害防治
(二)主要虫害防治
第三章 主要农事管理
节 休眠期
一、及时清园
二、枝干涂白
三、防止积雪
四、培土施肥
五、开垦挖
第二节 花芽发育期
一、整形修剪
二、疏枝疏花
三、新树栽植
四、嫁接换种
五、防病治虫
六、施好芽前肥
第三节 开花期
一、防止落花
二、人工疏花
三、病虫防控
第四节 幼果期(春梢抽发期)
一、保果或疏果
二、施壮果肥和叶面肥
三、病虫防控
第五节 果实膨大期
一、保果或疏果
二、继续追施壮果肥和叶面肥
三、病虫防控
第六节 成熟采收期(夏梢抽发期)
一、采收
二、夏季修剪
三、施足采后肥
四、病虫防控
第七节 鲜果采收贮运
一、分级分装
二、预冷
三、抽检
四、低温贮藏
五、贮运时间
六、确保质量
第八节 花芽分化期(秋夏梢抽发期)
一、施用基肥
二、控制秋梢
三、冬季修剪
四、病虫防控
附录
附录一 生产管理年历
附录二 禁止使用的农药
附录三 农药使用及安全间隔期
附录四 杨梅良好农业规范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戚行江,男,1963年5月出生,浙江诸暨人,1983年7月毕业于浙江农业大学园艺系果树专业,获学士学位。同年8月分配到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园艺所从事果树育种与栽培技术研究工作。现任院科研与合作处处长,研究员,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杨梅首席专家。中国园艺学会杨梅分会副理事长,浙江省园艺学会副理事长。浙江省农业生产事故评定委员会委员;浙江省果品产业创新团队带头人;中国农业科学院、浙江师范大学、安微农业大学等硕士生导师。 主持多项重大科技研究课题,并获奖;获国家发明4项,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各类文章40余篇。
文摘
章/主要品种
n按植物学分类法,杨梅可分为乌梅类、红梅类、粉红梅类和白梅类4种;按园艺学分类法,则可分为早熟、中熟和迟熟3种类型。浙江杨梅品种很多,主要有早佳、早大梅、丁岙梅、荸荠种、桐子梅、水晶种、黑晶、东魁、晚荠蜜梅、晚稻杨梅等。
n节 分 类
n杨梅分类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植物学分类法,另一种是园艺学分类法。
n一、植物学分类
n杨梅为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杨梅目杨梅科杨梅属果树,产自我国的有6个,供食用的仅有1个。依果实颜色分着色种和白色种两大类。根据浙江杨梅栽培品种的系统划分为乌梅类、红梅类、粉红梅类和白梅类4种。每一种类都有不同时期的成熟品种。
n1.乌梅类
n果实成熟前呈红色,成熟后呈紫黑色,肉柱粗而钝,果肉与核脱离。乌梅类品种一般以早熟为主,野乌梅果型小,酸度大,商品价值低,只作砧木用。早熟品种有黄岩的早野乌、中野乌、乌梅、早乌种、药山野乌、药山黑炭梅,乐清的野乌,兰溪的早佳,慈溪的早荠蜜梅。中熟品种有三门的桐子梅,余姚、慈溪的荸荠种,江苏的大叶细蒂、乌梅。迟熟品种有温岭的黑晶,慈城的慈荠,余姚的晚荠蜜梅,象山的乌紫杨梅,舟山的晚稻杨梅等。
n2.红梅类
n果实成熟前呈红色,成熟后呈深红色,肉柱粗而钝。红梅类早熟品种有瓯海、龙湾的丁岙梅,萧山的早色,临海的早大梅,永嘉的早梅。中熟品种有瓯海的土大(早土)、牛峦袋、土梅、台眼种、流水头、大叶高桩(万年青)、新山种和炭梅,乐清的花坛中性梅、蔡界山中性梅和大荆水梅,永嘉的楠溪梅、水梅,黄岩的水梅、头陀水梅、毛岙水梅、洪家梅、阳平梅,温岭水梅。迟熟品种有黄岩的东魁、红四迟梅,温岭的温岭大梅、迟大梅,萧山的迟色,上虞的深红种等。
n3.粉红梅类
n果实成熟后呈粉红色。粉红梅类早熟品种有乐清的大荆早酸,永嘉的罗坑早刺梅,温岭的早酸,黄岩的大早性梅、小早性梅、大早种、中早种、小早种、早红梅、早梅、红四早梅和药山早梅。中熟品种有瓯海的香山梅和细叶高桩,永嘉的刺梅、荔枝梅和罗坑梅,乐清的刺梅、溪坦刺梅、潘家洋真梅和纽扣杨梅,黄岩的中熟早梅、药山刺梅、头陀刺梅和绿麻籽,临海的刺梅,温岭的刺梅、鸡鸣梅、若溪淡红梅和白红梅。迟熟品种有黄岩的青蒂头大杨梅。
n4.白梅类
n果实成熟后呈白色、乳白色,以中熟品种为主。主要有瓯海的丁岙白梅和雪梅,乐清的糖霜梅,温岭的白杨梅,黄岩的细白杨梅、半白杨梅和药山白杨梅,上虞的水晶种,定海的白实杨梅。
n二、园艺学分类
n根据杨梅的不同成熟期,可分为3种类型。
n1.早熟品种
n5月底至6月上中旬成熟上市,优良品种有早佳、早荠蜜梅、早大梅、丁岙梅、早色等。
n2.中熟品种
n6月中下旬成熟上市,优良品种有荸荠种、桐子梅、大叶细蒂、乌梅、水梅、大炭梅、深红种、水晶种等。
n3.迟熟品种
n6月下旬至7月上旬成熟上市,优良品种有东魁、黑晶、慈荠、晚荠蜜梅、乌紫杨梅、晚稻杨梅等。
n第二节 品 种
n一、早熟品种
n1.早佳
n早佳原产地浙江兰溪,系当地发现的荸荠种杨梅变异优株,经系统选育而成的特早熟乌梅类新品种。2013年通过浙江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
n该品种树体健壮,树势中庸,树冠矮化;始果期早,比荸荠种提早1~2年挂果;成熟期早,比荸荠种提前7天成熟,比东魁提前15天成熟;丰产稳产,一般8年生树即进入盛产期,亩(1亩≈667平方米,全书同)产比荸荠种增产11.9%。果实外观美,色泽紫黑明亮;平均单果重12.7克,肉柱圆钝,肉质较硬,耐贮运;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1.4%,风味浓;果核小,可食率95.7%;品质优良。
n该品种长势中庸、早果性好、成熟期早,适于矮化密植栽培,株行距4米×4米,每亩栽40~45株;或采用设施栽培进一步提早成熟。栽培中加强树体管理、花果调控,需合理增施氮钾肥,保持丰产稳产树势。常规栽培技术与其他杨梅类似。
n2.早大梅
n早大梅原产地浙江临海,系当地水梅中选出的成熟期较早的大果形品种。1989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
n该品种树势强健,树体高大,树冠圆头形。叶片广倒披针形,先端钝圆,春梢叶厚而平整,叶色浓绿,有光泽。果实略扁圆形,平均纵径2.9厘米,横径3.2厘米,单果重15.7克,大达18.4克。果实大小较整齐,果色紫红。肉柱长而较粗,肉质致密,质地较硬,甜酸适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1.0%,总酸1.06%,果实可食率93.8%,品质上等。临海6月中旬成熟,比当地主栽的水梅品种提早成熟7~8天,采收期约12天。
n该品种栽植后4~5年结果,13年生左右进入盛果期,株产一般50千克以上,大小年不明显,经济寿命较长。而且树体健壮,枝叶繁茂,树皮光滑,很少发生杨梅癌肿病。
n3.丁岙梅
n丁岙梅原产地浙江温州瓯海、龙湾,早熟品种,我国杨梅“四大”传统良种之一。
n该品种树性较强,树冠圆头形或半圆形,枝条短缩,叶倒披针形或长椭圆形,叶色浓绿,是现有杨梅栽培品种中的短枝型品种。果实圆球形,平均单果重11.3克,肉柱圆钝,肉质柔软多汁,甜多酸少,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1.1%,含酸量0.83%,可食率96.4%,品质上等。成熟时果面紫红色,果柄长,果蒂较大且呈绿色疣状凸起。主产区瓯海、龙湾6月上中旬成熟,采摘期约为10天。
n该品种果实固着能力强,带柄采摘,素有“红盘绿蒂”之誉。树冠较矮小,单株产量不及其他品种,种植时可适当密植。
n4.早色
n早色原产地浙江萧山,系地方“早些”杨梅品种中优选而成。1994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
n该品种树势旺盛,树姿较直立,树冠圆头形。叶片倒披针形,叶大,全缘间或有锯齿。果实圆球形或扁圆形,中大,果蒂小,平均纵径2.6厘米,横径2.8厘米,单果重12.6克,大达17.0克,在早熟品种中属果形较大者。果实完熟后呈紫红色,肉柱圆或尖,肉质稍粗,果汁多,味酸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5%,含酸1.0%,可食率95.1%,品质优良。在萧山产区果实6月中旬成熟,采收期约10天。
n该品种根系生长旺盛,耐旱耐瘠能力较强,适应性强,丰产稳产。种植后4~5年开始结果,盛果期平均株产达70~100千克,结果大小年现象不明显,抗病虫害能力强,采前落果较轻。
n二、中熟品种
n1.荸荠种
n荸荠种原产地浙江余姚、慈溪,我国杨梅“四大”传统良种之一。
n该品种树势中庸,树冠半圆形或圆头形,树姿开张,枝梢较稀疏。叶片倒卵形,叶尖渐尖,叶色深绿。果实中等偏小,平均单果重9.5克,大可达17.0克,果形略扁圆,形似“荸荠”故名。完熟时果面紫黑色,肉柱端圆钝,肉质细软,汁多,味甜微酸,略有香气,可溶性固性物含量12%~13%,总糖量9.1%,含酸量0.8%;核小,与果肉易分离,可食率96%,品质特优,加工性能佳,适宜鲜食与罐藏加工。在余姚、慈溪产区6月中旬成熟,采收期达20天。
n该品种丰产、稳产、优质,适应性广,1年生嫁接苗定植后3~5年开始结果,10年进入盛果期,旺果期可维持30年左右,经济结果寿命约50年。盛果期平均株产50千克以上,高可达450千克。果实成熟后不易脱落;较抗癌肿病与褐斑病。适应范围广,但栽培管理不当时,易形成大小年,且大年果实偏小。
n2.桐子梅
n桐子梅原产地浙江三门,系当地实生杨梅优株变异选育而成。2001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
n该品种树势强健,树冠高大,分枝力强,树冠呈圆头形。果实圆球形,果大,平均纵径3.2厘米,横径3.3厘米,单果重16.4克,大达28.0克;因果子大如“桐子”,当地农民俗称为桐子梅。完熟后果实呈紫黑色,果汁中等,甜酸适中、味浓。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1.5%,可食率93.6%,品质上等。三门6月中旬成熟,采收期约10天。
n种植10年后进入盛果期,株产可达50~75千克,高达200千克。采前落果少,大小年现象不明显,抗逆性较强。其显著特点是果实肉质坚硬,贮运性好,是目前浙江省杨梅较耐贮运的品种之一。
n3.深红种
n深红种原产地浙江上虞,系地方品种深红种中优选而成。2002年通过浙江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n该品种树势强健,枝叶茂盛,树冠圆头形,叶色深绿,叶倒披针形。果实大,圆形,平均纵径2.8厘米,横径2.8厘米,单果重13.1克,大达16.3克,果蒂较小,果表深红色,肉柱先端多圆饨少尖头,肉质细嫩,汁液多,酸甜适口,风味较浓。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4%,总酸1.3%,可食率94.6%,品质优良。上虞主产区果实6月中下旬成熟,采收期长达20天。
n该品种适应性强,具有丰产优质、果大核小、风味较浓、色泽美等特点。1年生嫁接树4年开始结果,经济寿命长达80年。30年生树平均株产50~75千克,高达300千克。
n4.水晶种
n水晶种原产地浙江上虞,系我国品质优的白杨梅,是白杨梅中的中熟大果形品种。2002年通过浙江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n该品种树势强健,树冠半圆形,叶片倒披针形,叶淡绿色。果实圆球形,平均单果重14.4克,大达17.3克。完熟时果面白玉色,肉柱先端稍带红点。肉质柔软细嫩,汁多,味甜稍酸,风味较浓,具独特清香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3.4%,可食率93.6%,品质上等。上虞产地果实6月下旬成熟,采收期约15天。
n三、晚熟品种
n1.东魁
n东魁原产地浙江黄岩,我国杨梅“四大”传统良种之一,也是目前果形大的杨梅良种。
n该品种树势强健,树冠旺盛,发枝力强,以中、短结果枝结果为主。树姿稍直立,树冠圆头形,枝粗节密。叶大密生,倒披针形,幼树叶缘波状皱缩,成年后全缘,色浓绿。果实为不正高圆形,特大,平均单果重25.1克,大果达51.2克。完熟时深红色或紫红色,缝合线明显,果蒂突起,黄绿色;肉柱较粗大,先端钝尖,汁多,甜酸适中,味浓,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3%左右,总糖量10.5%,含酸量1.10%,可食率94.8%,品质优良。主产区黄岩6月下旬成熟,采收期10~15天。
n该品种产量高,种植5~6年后开始结果,15年后进入盛果期,盛果期可维持50~60年,大树一般株产100千克以上,结果大小年现象不明显,成熟时不易落果。抗风性强,抗杨梅斑点病、灰斑病、癌肿病。
n2.黑晶
n黑晶原产地浙江温岭,系地方品种“温岭大梅”园中发现的实生变异。2007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
n该品种树势中庸,树姿开张,树冠圆头形;叶倒披针形,叶尖圆钝,叶缘浅波状。果实圆形,果大,平均单果重17.6克,果顶较凹陷,蒂部突出呈红色,完熟时呈紫黑色,有光泽,具明显纵沟;肉柱圆钝,肉质柔软,汁液多,酸甜适口,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3%,风味浓;果核较大,可食率90.6%;始果期早,一般4年生树能结果;以短果枝结果为主,着果均匀;成年树一般亩产500千克以上。成熟期介于荸荠种与东魁之间,在温岭产区6月下旬成熟。
n该品种始果期早,果实较大,丰产、稳产,品质优,熟期适中,适宜在全省杨梅产区种植。
n3.晚荠蜜梅
n晚荠蜜梅原产地浙江余姚,系荸荠种杨梅的晚熟营养系变异株系统选育而成。1994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
n该品种树势强健,枝叶茂密,树冠呈圆头形。叶较大,色浓绿。果实扁圆形,平均单果重13.0克,完熟时果表呈紫黑色,富光泽,肉柱圆钝,甜味浓,口感佳,肉质致密,贮运性好。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3.0%,含酸1.0%,可食率95.6%,甜酸适口,品质上等。成熟期比荸荠种晚约5天,在余姚产区6月下旬成熟。
n该品种结果性能好,丰产稳产,抗逆性强,对高温干旱有较强的忍耐力。1年生嫁接苗种植3~4年后开始结果,6~8年树平均株产10~20千克。由于每年30%~40%春梢和夏梢不结果成为下一年结果预备枝,因此产量稳定,大小年结果不明显,不易落果。适宜在长江以南地区山丘红壤上栽培。
n4.乌紫杨梅
n乌紫杨梅原产地浙江象山,系当地炭梅的实生变异。
n该品种树势中强,树姿开张,叶尖为圆钝,叶边全缘,叶色深绿。果实正圆形,平均纵径3.3厘米,横径3.5厘米,单果重23.5克,果肉厚,肉柱圆钝。成熟时果面色泽乌紫,较光滑,有光泽,果肉质地较硬,果汁多,甜酸适口,味浓,品质上等,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3.0%,可食率94.0%,果核稍大,耐贮藏。主产区象山6月中下旬成熟,采收期10~13天。
n该品种丰产稳产,果大质优,果香浓郁,采前落果轻。适宜浙江省内的酸性土壤山地种植。
n5.晚稻杨梅
n晚稻杨梅原产地浙江定海,是浙江晚成熟的品种,系我国杨梅“四大”传统良种之一。
n该品种树势强健,树冠直立性较强,以圆头形或圆锥形较多。果实圆球形,成熟时紫黑色,并富有光泽。果实中等大小,平均单果重11.6克,大可达17.1克。肉柱圆钝肥大,缝合线不明显。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1%,总糖9.8%,总酸0.9%,可食率95.8%。鲜食肉质细腻,甜酸可口,汁多清香,肉核易分离,品质。制罐后,色泽鲜艳,汤汁清晰,果形圆整,具有浓郁的玫瑰香味,风味特佳。主产区定海成熟期为6月下旬至7月上旬,采摘期为10~12天。
n该品种具有优异品质和良好加工性能,经济寿命较长,抗逆性较强。但该品种肉柱嫩,易出水,运输和贮藏性能差,鲜果不利于远距离运销,主要以本地市场鲜销为主。
n序言
拿到【XH】 杨梅生态栽培这本厚厚的书,第一感觉就是内容一定很扎实。我个人对农业科技的研究一直抱有浓厚的兴趣,特别是那些能够兼顾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现代农业技术。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系统地梳理杨梅生态栽培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我尤其关注的是,书中是否会对不同的杨梅品种进行详细的介绍,包括它们的生长特性、抗病虫害能力、果实品质等方面的比较,以及在不同生态环境下,不同品种的适应性和优劣势分析。此外,我期待书中能够深入探讨如何构建健康的杨梅生态系统,例如,如何通过合理的种植密度、多样化的种植模式、引入天敌昆虫等措施,来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率,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同时,我也想了解书中关于节水灌溉、土壤肥力管理、有机肥应用等方面的技术细节,以及这些技术在实践中带来的实际效益。总而言之,我期望这本书能为我提供一个全面、深入、科学的杨梅生态栽培理论框架和实践指导。
评分说实话,我买这本【XH】 杨梅生态栽培,完全是因为我最近迷上了自己动手做点什么。平时我挺喜欢摆弄花草的,虽然技术不精,但乐在其中。杨梅听起来好像挺难种的,但“生态栽培”这四个字又透着一股子亲民和可持续的味道,让我觉得也许普通人也能尝试。我最期待的是,这本书能像一个循循善诱的老师,一步步地教我怎么开始。比如,我要从哪里买到好的杨梅苗?它们对盆栽环境有什么特殊要求吗?土壤怎么配才最适合?浇水、施肥有没有什么讲究,尤其是用天然的东西代替化肥农药的办法?我非常希望书中能有大量图示,清晰地展示每一步的操作,比如怎么给杨梅修枝,什么时候可以嫁接,遇到虫子怎么办,有哪些天然的“驱虫秘方”。当然,如果能讲到怎么让杨梅结果,并且结出又大又甜的果子,那就更棒了。总的来说,我希望这本书能帮我解开杨梅种植的“神秘面纱”,让我也能体验到从种植到收获的乐趣。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看起来挺吸引人的,【XH】 杨梅生态栽培,光听名字就感觉充满了一股田园气息,让人联想到阳光下饱满的杨梅,还有那种回归自然的纯粹。我平时对农业、园艺方面的书籍还挺感兴趣的,特别是那些能学到点实用技术的,或者能带我了解不同作物种植背后故事的书。杨梅算是我比较喜欢的一种水果,酸酸甜甜的,特别适合夏天吃。所以,我一直很好奇,杨梅到底是怎么种出来的?尤其是“生态栽培”这个词,让我觉得这本书可能不仅仅是讲种植技术,还会涉及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等比较深层次的内容,这对我来说很有吸引力。我期待着能从书中了解到关于杨梅的生长周期、对土壤和气候的要求,还有一些有机种植的技巧,比如如何避免使用化学农药,怎样通过生物防治来解决病虫害问题,以及如何提高杨梅的品质和产量。如果这本书还能讲到杨梅的育种、修剪、施肥等方面的专业知识,那就更好了。总而言之,我对这本书充满了期待,希望能从中获得丰富的知识和启发。
评分作为一名对乡村振兴和特色农业发展充满好奇心的读者,【XH】 杨梅生态栽培这个书名立刻抓住了我的眼球。我一直认为,发展绿色、健康的农产品是未来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杨梅作为一种地方特色水果,如果能够通过科学的生态栽培技术来提升品质和附加值,无疑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我特别想了解的是,这本书是否能够提供一套完整的、可复制的杨梅生态栽培技术体系?比如,它会不会深入探讨不同地理环境下,杨梅的适应性问题,以及如何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合的品种和栽培模式?我对书中关于土壤改良、病虫害综合防治、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的具体措施也很感兴趣。此外,我还希望这本书能触及一些更宏观的层面,比如,如何将生态栽培技术与当地的乡村旅游、农产品品牌建设相结合,形成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模式,从而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如果书中还能分享一些成功的案例,或者是一些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那将非常有参考价值。
评分我拿到这本【XH】 杨梅生态栽培,翻开之前,脑子里勾勒出的画面是一个老农坐在田埂上,一脸智慧地讲述着他几十年种杨梅的经验。那种朴实无华,但又饱含着岁月沉淀的智慧,是我对这类书籍的最高期待。我喜欢那些不是教科书式的讲解,而是更像一个故事,一个过程的娓娓道来。所以,我希望这本书能详细介绍杨梅从一颗种子到一颗果实的整个生命旅程,不仅仅是文字上的描述,最好能配上一些精美的插图或者实景照片,让我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杨梅树的生长变化。比如,它在不同季节的样子,开花结果的过程,以及采摘时的场景。另外,“生态栽培”这个概念,我理解得可能比较泛泛,我希望书中能给出更具体、更可操作的实践方法,比如如何利用自然条件来优化杨梅的生长环境,如何通过一些生态化的手段来改良土壤,增加肥力,以及如何科学地进行病虫害防治,而不是简单地罗列一些理论。我真心希望这本书能带我走进杨梅的世界,让我感受到其中的魅力和奥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