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谁是手心里的宝贝
定价:26.00元
作者:伍洲
出版社:大众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09-01
ISBN:9787801718389
字数:
页码:241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现实的生活中并非事事皆能得遂所愿,不如意之处比比皆是,如何处理好男人与女人之间的关系尤为重要,这关系到一个家庭的完整与幸福,甚而是社会的安定。我们应该从中国本身实际中找出自身特点、形成原因、症候、症结而后再开出处方。我们相信这样一句话:谁努力,谁追求,谁就可以获得拯救!不论男人和女人,只要去做,那么就可以筑成属于你们的幸福乐巢……
内容提要
社会在不断发展,妇女解放的口号也喊了几个世纪,但世界从根本上讲仿佛仍是男人的。任何男人,不管其承认与否,多数还是凭外表的感觉首先对一个初见面的女人采取态度。恋爱中的一见钟情,被歌颂得美妙异常,但大多数女人,从心灵深处可以认识到的只是自己的美如何与男人相符合,而不懂得如何去利用美和发挥美。因此,如何深入分析、了解,进而把握住男性心理,扮演好新时代女性的角色,已成为妇女在生活中的关键所在。
并非是出于一种偶然,你捧起了这本书,可能是有某种难以言传的力量驱使你打开了它。很快你就会发现,你本人就是这本书中的中心和目的。这本书之所以能满足你的需要,并非由于其理论的超脱或文字的华丽高深,而是因为处在这个充满变幻的时代,面对一系列纠缠不清的思想、心灵和精神问题,你能在这本书中找到稳妥、确定和满意的答案。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失去爱的一句话
男人用眼睛去发现爱情,然后用嘴巴去获得。而爱情总是被动的女人,她们用耳朵去倾听男人温馨的爱情誓言,然后交给自己的心灵去接受被爱的温馨和幸福。
无论是男女相恋,还是组织家庭,过起小日子男人与女人的对话是从不间断的。因此学会表达,恰如其分地表达,无论对于获得爱情,还是对于维持婚姻生活的高质量,都是极其重要的。那种认为只要有感情,说什么,怎么说都无关紧要的观点是错误而有害的。
有人对“女人的耳朵”作了以下精彩的描述:
西方人说:“男人的爱情用眼睛,女人的爱情用耳朵。”
男人用眼睛发现爱情,然后用嘴巴去获得。而爱情上总是被动的女人,
她们用耳朵去倾听男人温馨的爱情誓言,然后交给自己的心灵去接受被爱的温馨和幸福。
现在流行一句爱情俗语“男人不坏,女人不爱”。这个“坏”字,指男人们的巧舌如簧、甜言蜜语。男人在用糖衣向女人发起温馨爱情的攻势前,他们已洞彻了女人的嗜好,他们用眼睛观察尽了女人的优点和弱点,掌握了他们所爱女人的一切,比女人自己都更明白自己,然后就痴痴地让爱情从女人耳朵开始。在爱情里,让女人倾心的是男人机智又体贴的夸赞和的表白。所以,聪明的男人都很看重女人的耳朵,他们不放过一次夸赞女人的机会,他们夸赞恰当而巧妙。男人丑一点矮一点不可怕,可怕的是男人的口拙。中国古人说“女为悦己者容”。女人首先被喜欢自己的人爱,才会去爱喜欢自己的人,但爱是依靠男人的表白去向女人表述的,口拙的男人,不能表白自己对女人的爱慕,女人又怎么会抛给你爱情的红绣球呢?中国还有句俗话说“情人眼里出西施”。男人虽然其貌略有不扬,但如果能和女人扯起情感的温馨纽带,相貌上的缺陷或许在女人眼里就成了一种独特的美了。美没有标准,对于女人,或许能满足她的耳朵,女人就会默认是美了。大家常常对丑夫美妻感慨地说,美人不仅仅是形,美是一种潜在的内涵,女人不看重绣花枕头式的男人,女人用自己的耳朵去审美。
贾平凹比喻女人的耳朵时说,惩罚一个女人,没有其他什么刑罚能比所有的男人都不给她体贴更让她疼痛。那么,如果要撷取一个女人的爱情,我想,肯定也没有什么能比取悦女人的耳朵更有效。女人的耳朵在爱情中是如此重要,因此很多男人都把功夫下在嘴上,花在甜言蜜语的训练上。但反过来讲,男人有时也需要倾听,因此女子学会如何表达,同样也很重要,自然,由于女方在恋爱中常常处于被动地位,她可能不需要在言语上取胜对方,但这并不意味着她可以口无遮拦,以致伤害对方,这样做的结果只能使她失去被爱的机会。我认识的一位中年朋友,家庭幸福,有一个18岁的儿子,妻子属于知识女性,拥有自己的事业。但近,这位中年朋友与妻子毅然离婚了,原因是一位比她妻子年轻的女孩子闯进他的生活,当被问及为什么要抛妻弃子时,他说:“与这个女孩子在一起时,她每一句话语都让我感觉她那么的依赖我。与她在一起,我有一个完整的男子汉的自我感觉。而与妻子在一起,这种感觉是找不到的,她文化程度比我高,平时言谈中不打击我,就算客气。我总有一种自卑感。而现在,我一点自卑感也没有了,尽管付出了这么大的代价,但感觉值得!真的,很值很值!”看来,学会说话真不是小事。即使是对于不需要客套的夫妻之间,有时也必须恰当地选择说词,有时在双方火气较盛的时候,不经意的一句话很可能便使战争“升级”。以下便是一例:
妻子:你看楼上的小王,年少气盛,已经提为局长了,你呢,在单位混了这么多年还是个小科长,而且还是副的。丈夫:我这样不也挺好的吗?少操心。妻子:人家对门老李,搞第二职业,近又狠发了一笔财。丈夫:要那么多钱又有什么用?我们俩人的工资加起来,也不少了。妻子:你倒挺知足的!哼!人家出门“打的”,每周能上高级餐馆撮一顿。丈夫:可我有时间陪你和小孩逛逛街,逛公园。他行吗?妻子:我要你陪干吗?你呀,窝囊废一个!丈夫:好啊,那你找有权、有钱的人去吧!……
家庭问题专家认为,现实生活里,人与人攀比是正常的,但要把握分寸。一个人在社会取得成功不仅要靠主观的努力,而且还涉及许多客观因素,综合起来就是所谓天时、地利、人和。当这些不可得时,作为妻子应帮助丈夫扬长避短,切不可求全责备,动辄甩出“窝囊废”来打击丈夫,挫伤他的自尊与自信心,因为这句话,往往是与无能、低能联系在一起,会使他觉得无法在社会在家庭立足。请换一句令他受到激励又感到温暖的话语吧。也许这就是他重振旗鼓的开始。
如果说“真没用”之类的话只是造成一时的争吵,那么有个词可能会造成更直接的结果。这个词就是“离婚”。我常见一些男士,尤其是一些年轻的“新潮”男性,见妻子稍有闪失,便抛出“离婚”的法宝,这其实对家庭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
人有离婚的权利。但即使你有各种理由,有诉不尽的委屈辛酸,不到万不得己,我还是劝你不要轻易离婚。这并非是三从四德三纲五常的说教,也并非让你逆来顺受。
通过近40例调查分析,有的男士提出离婚,不是通过深思熟虑,不是心甘情愿,只是一时气愤或冲动而已,气愤也好,不审慎也罢,离婚如果成为现实,夫妻离异,各自痛苦不用说,深受其害的还是那无辜的孩子。促使男人们吐出“离婚”两个字的大概有以下几种情况: 种情况是为了家庭中的一些琐事,夫妻之间进行争吵,甚至打骂,丈夫出于一时冲动,便选择了看似解决问题的捷径--离婚。
第二种情况,是丈夫认为妻子琐碎、口杂、无能,觉得与其在一起过日子窝囊,于是便想到了离婚。
第三种情况的男士,也是不幸的,他们表现为钟情于妻子,对家庭负责,对子女充满爱心。人们不禁会问:既然这样他们为什么要提出离婚呢!这类男士,往往在妻子有外遇的情况下,在亲邻好友安慰话语的怂恿下,便向妻子提出了离婚的要求,而这往往正中妻子下怀。第四种,要求离婚强烈的,是那些充当了别人家庭的第三者。因情有独钟,心有另属,便迫不及待地要与妻子离婚,以求投身于更加火热的爱情之中。然而,任何一桩婚姻都不可能时时美丽浪漫动人。现实将无情地唤醒这些男士:当时离婚的心理靠山--感觉中的情感,又将会被新生活的潮起潮落冲刷出新的裂缝。要知道生活的主旋律不只是柔情蜜语、浪漫撩拨、卿卿我我,生活永远是由喜怒哀乐麻辣酸涩油盐酱醋等这些东西构成的。当然,再婚的幸福家庭是有的。但是,尽管如此,当事人仍然会处在油盐酱醋等琐事之中,他仍然经常遇到麻辣酸涩的感情纠葛。尽如人意的世外桃源在生活中几乎是没有的。因此,聪明而理智的男人,切莫轻言“离婚”。
以上我们对“真没用”及“离婚”这两句话进行了剖析,其实,类似的话还有很多。如果有人作个统计,编出多少句“恋爱忌语”、“家庭忌语”之类是有意义的。强调这些并不是要恋人之间或夫妻之间,拣着好听的说,或净来一些虚伪的客套,而是因为即使是在夫妻之间,人的心理承受能力也是有限的。如果损人自尊、伤害人心的话频繁出口,矛盾积累下来,便很可能会为爱情与婚姻埋下隐患。因此,为了那份难得的情缘,请嘴下留情吧!
……
序言
这本《谁是手心里的宝贝》给我带来的感触,与其说是一次阅读体验,不如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伍洲先生以他那特有的细腻笔触,仿佛将我们带入了一个个鲜活的世界,那些普通人家的悲欢离合,那些日常琐碎里的温情脉脉,都被他描摹得入木三分。读着读着,我仿佛看到了自己,看到了身边的亲人朋友,看到了那些在生活中默默付出,却又渴望被看见、被珍视的灵魂。书中的人物并非遥不可及的英雄,他们有血有肉,有优点也有缺点,他们的挣扎、他们的爱恨,都如此真实,以至于让人忍不住去思考,在我们自己的生活中,谁才是我们真正应该捧在手心里的宝贝?是那个辛劳付出的长辈,是那个无怨无悔的伴侣,还是那个在困境中依然闪耀着希望的孩子?这本书没有给出标准答案,而是引导我们去探索,去发现,去重新审视那些被我们习以为常却又无比珍贵的关系。大众文艺出版社的装帧设计也恰到好处,简洁而不失格调,仿佛在邀请我们一同沉浸在这段文字的旅程中。
评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谁是手心里的宝贝》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内心深处最柔软的部分。伍洲先生的叙事风格,不是那种大起大落、戏剧冲突强烈的故事,而是一种缓缓铺陈,却能直抵人心的力量。他善于捕捉那些生活中转瞬即逝的细节,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却往往蕴含着深刻的情感。比如,一个眼神,一句无心的抱怨,一次迟疑的举动,在作者的笔下,都可能成为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的重要线索。我特别欣赏他对于人物心理描写的深度,他没有直接告诉我们这个角色有多么痛苦或多么快乐,而是通过描写他们的言谈举止,他们的内心独白,让我们自己去感受,去体会。这种“留白”的处理方式,反而更激发了读者的想象力和共情能力。读完这本书,我常常会陷入沉思,反思自己是否也曾因为忙碌而忽略了身边人的感受,是否也曾因为傲慢而错失了表达爱的机会。大众文艺出版社的选择,我认为是非常精准的,这样的作品,理应被更广泛的读者所阅读和理解。
评分《谁是手心里的宝贝》带给我的,是一种久违的温暖和感动。在如今这个节奏飞快、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似乎越来越习惯于用冰冷的理性去衡量一切,而情感的表达却变得越来越笨拙。伍洲先生的作品,恰恰是对这种现象的一种温柔的抵抗。他用文字搭建了一个情感的桥梁,让我们能够重新连接起那些被我们遗忘或忽略的情感纽带。书中的每一个故事,都像一颗颗散落在生活角落的珍珠,在作者的巧手串联下,闪耀出动人的光芒。我尤其喜欢其中对亲情的描绘,那种血脉相连的牵绊,那种超越言语的关怀,被写得如此真挚,如此动人。有时,读着读着,眼眶就会不自觉地湿润,不是因为悲伤,而是因为那种被理解、被触动的喜悦。大众文艺出版社的选品眼光一向独到,这一次,他们再次为我们带来了这样一本能够触动灵魂的作品。
评分细细品味《谁是手心里的宝贝》,我发现伍洲先生在文字中注入了相当的智慧和哲思。他并没有刻意去说教,也没有强行灌输某种人生道理,而是将这些深刻的思考融入到人物的故事和情节之中,让读者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启发。这本书让我重新思考了“宝贝”这个概念的含义。它不仅仅是指那些物质上的珍贵,更是指那些承载着爱、记忆和情感的人和事。在我们为生活奔波,为名利忙碌的同时,是否应该停下脚步,看看那些真正值得我们守护和珍惜的东西?作者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案例,展现了物质的短暂和情感的永恒,让我们意识到,真正的手心里的宝贝,往往是那些最平凡、最普通,却又最不可替代的存在。大众文艺出版社的编辑团队,无疑在这本书的呈现上付出了极大的努力,使得这本书在内容和形式上都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评分《谁是手心里的宝贝》给我的整体感受是,它是一本能够让人在阅读过程中产生强烈共鸣的书。伍洲先生的写作,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故作高深的理论,只有最朴实、最真诚的文字,却能够击中人心最柔软的地方。这本书像一股清流,涤荡了我们被世俗尘埃蒙蔽的心灵,让我们重新找回了那份属于人与人之间最纯粹的情感。我特别喜欢书中的一些对话描写,它们真实得就像发生在身边一样,没有丝毫的矫揉造作,却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信息。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生活有了新的认识,对身边的人也有了更深的理解。我开始更加珍惜与家人的每一次相处,更加关注朋友的喜怒哀乐。大众文艺出版社作为本书的出版方,为这本书的成功发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让更多读者有机会接触到这样一本充满力量的作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