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饲料成分及营养价值史料汇编(糟渣类 玉米DDGS卷)9787565516764 中国农业

外饲料成分及营养价值史料汇编(糟渣类 玉米DDGS卷)9787565516764 中国农业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德发 著
图书标签:
  • 饲料成分
  • 营养价值
  • 玉米DDGS
  • 糟渣类
  • 畜牧业
  • 农业科技
  • 饲料原料
  • 养殖
  • 中国农业
  • 史料汇编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悟元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5516764
商品编码:29427977939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7-02-01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外饲料成分及营养价值史料汇编(糟渣类 玉米DDGS卷)
作者 李德发
定价 49.00元
出版社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ISBN 9787565516764
出版日期 2017-02-01
字数
页码
版次 1
装帧 平装-胶订
开本 18开
商品重量 0.4Kg

   内容简介
本书搜集了一个世纪以来外26种涉及饲料原料营养成分与价值的文献资料,按资料的国别和年代顺序,将其中有关玉米DDGS的各项指标参数进行罗列,并附页码出处,便于读者查阅原文。另外,前附中英文词汇对照及说明表,后附资料指标和对应页码索引表,以便于读者查阅。


   作者简介

   目录
1部分资料1
1.1中国饲料数据库情报网中心(CFIC).1990—2015.中国饲料成分及营养价值表
~26版2
1.2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1959.国产饲料营养成分含量表(册)7
1.3郑长义.1983.饲料图鉴与品质管制7
2国外部分资料8
2.1德国资料9
2.1.1Oskar Johann Kellner(凯尔纳).家畜饲养用诸表(增订本).泽村真,译(1943)9
2.1.2Oskar Johann Kellner(凯尔纳).1908.农畜饲养学.刘运筹,等译(1935)10
2.1.3M.Beyer,et al.2003.德国罗斯托克饲料评价体系.赵广永,译(2008)11
2.2法国资料12
2.2.1Daniel Sauvant(INRA),et al.2002.饲料成分及营养价值表.谯仕彦,等译(2005)12
2.2.2AFZ, Ajinomoto Eurolysine, Aventis Animal Nutrition, INRA, ITCF.2000.
AmiPig, Ileal Standardised Digestibility of Amino Acids in Feedstuffs for Pigs
(猪饲料标准回肠氨基酸消化率)17
2.3荷兰资料18
2.3.1CVB Table Pigs.2007.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Nutritional Values of Feedstuffs
and Feeding Standards(饲料化学成分和猪营养价值与饲养标准)18
2.4苏联资料21
2.4.1И.C.波波夫.1955.饲养标准和饲料表.董景实,等译(1956)21
2.4.2A.Π.克拉什尼科夫,等.1985.苏联家畜饲养标准和日粮.颜礼复,译(1990)22
2.5美国资料23
2.5.1B. H. Schneider,et al.1947.Feeds of the World—Their Digestibility
and Composition(世界饲料成分及消化率)23
2.5.2Feedstuffs Ingredient Analysis Table(饲料原料分析表).1980—201623
2.5.3美国国家科学研究委员会(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营养需要(Nutrition
Requirement)32
2.5.3.1Nutrient Requirements of Poultry(家禽营养需要).199432
2.5.3.2Nutrient Requirements of Swine(猪营养需要).199834
2.5.3.3Nutrient Requirements of Swine(猪营养需要).201237
2.5.3.4Nutrient Requirements of Beef Cattle(肉牛营养需要).200044
2.5.3.5Nutrient Requirements of Dairy Cattle(奶牛营养需要).200148
2.6美国和加拿大资料50
2.6.1杨诗兴,等编译.1981.国外家畜饲养与营养资料选编.∥NRC.US and Dep.Agr.
Canada.1971.Atlas of Nutritional Data on United States and Canadian Feeds)50
2.6.2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1982.United States-Canadian Tables of Feed
Composition(美国-加拿大饲料成分表)55
2.7日本资料57
2.7.1斋藤道雄.1948.农艺化学全书6册饲料学(下卷)57
2.7.2农林水产省农林水产技术会议事务局.1987.日本标准饲料成分表59
2.7.3农林水产省农林水产技术会议事务局.1995.日本标准饲料成分表64
2.7.4农业·食品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机构.2009.日本标准饲料成分表69
2.8韩国资料75
2.8.1IN K.Han,et al.1982.Korean Tables of Feed Composition(韩国饲料成分表)75
2.8.2薛东摄,等.1988.Composition of Korean Feedstuffs(韩国标准饲料成分表)77
参考文献79

   编辑推荐

   文摘

   序言

饲料原料与动物营养学前沿:基于可持续发展视角的综合研究 图书简介 本书聚焦于现代饲料工业的核心议题——饲料原料的优化选择与动物营养需求的精准匹配,旨在为饲料研发人员、畜牧养殖业者、农业科研工作者提供一套系统、前沿且极具实践指导意义的理论与技术框架。不同于传统侧重于单一或特定类型饲料成分的专著,本书采用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视角,深入剖析了全球饲料原料供应格局的演变、新型功能性添加剂的应用,以及如何构建环境友好型、高效率的动物营养体系。 第一部分:全球饲料原料格局与战略储备 本部分首先对当前影响全球饲料原料价格与供给稳定性的关键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包括气候变化、地缘政治冲突对谷物和油籽产量的冲击,以及生物燃料生产对饲料资源的挤占效应。 第一章:非常规蛋白源的崛起与挑战 重点探讨了在传统大豆、鱼粉等价格高企、可持续性受质疑的背景下,非常规蛋白源的开发与应用潜力。详细介绍了昆虫蛋白(如黑水虻幼虫)的营养价值、规模化养殖技术及其在不同动物日粮中的替代比例研究。此外,还系统梳理了微藻类(如螺旋藻、小球藻)作为新型高蛋白和高脂酸来源的技术路线,并评估了其在水产养殖和家禽领域的应用前景和面临的法规障碍。 第二章:新型碳水化合物来源的消化生理学 超越了对玉米、小麦等传统谷物的简单描述,本章深入探讨了低等级谷物、块根块茎作物(如木薯、甘薯)的抗营养因子(ANFs)的去除技术,包括酶解法、热处理和微生物发酵法。特别关注了不同物种(猪、禽、反刍动物)对这些原料中淀粉和非淀粉多糖(NSPs)的消化吸收机制差异,并结合基因表达研究,揭示了肠道微生物群落如何影响这些原料的能量转化效率。 第三部分:功能性添加剂与精准营养的整合 本部分是本书的核心创新点之一,强调了现代饲料不再是单纯的能量和蛋白质堆砌,而是依赖于精准调控的生物活性物质。 第三章:肠道健康调控:益生菌、益生元与后生元 详细阐述了第三代肠道调控技术。益生菌部分,超越了常见的乳酸菌和芽孢杆菌,关注了功能性菌株的筛选、冻干保护技术以及靶向递送系统。益生元部分,侧重于低聚糖、葡甘露聚糖(GMOS)等在促进有益菌群定植和短链脂肪酸(SCFAs)生成中的作用机制。最重要的是,本书对“后生元”(Postbiotics,即益生菌的代谢产物)在抗炎、免疫调节方面的潜力进行了前瞻性分析,并提供了实际应用中的剂量参考标准。 第四章:矿物质与维生素的生物利用度优化 探讨了传统无机盐形式(如硫酸盐、氧化物)在动物消化道中吸收率低、环境污染风险大的问题。重点介绍了有机矿物质(如蛋白盐、氨基酸络合物)在提高生物利用度方面的进展。对于脂溶性维生素,分析了新型微囊化技术如何提高其在饲料储存和动物肠道内的稳定性,并结合动物的特定生理阶段(如应激期、繁殖期)提出了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动态平衡配方策略。 第三部分:环境友好型饲料体系构建 可持续性是现代畜牧业的生命线。本部分将营养学与环境科学紧密结合。 第五章:氮磷代谢的精确控制与环境负荷削减 针对畜禽粪便中氮磷排放对水体富营养化的影响,本书系统介绍了通过优化日粮中蛋白质质量(侧重必需氨基酸平衡)和应用植酸酶(Phytase)技术来最大化利用饲料中的磷元素。详细阐述了不同植酸酶的活性谱、最适作用pH值及其在不同动物消化道中的酶解效率评估方法。同时,讨论了添加氨基酸(如蛋氨酸、赖氨酸的工业化生产与应用)如何显著降低粗蛋白水平而维持甚至提高生产性能。 第六章:新型饲料载体与加工技术 本章关注饲料的物理形态对动物采食行为、消化吸收的影响。对比了颗粒料(Pellet)、膨化料(Extrude)和湿拌料(Mash)在不同动物群中的优缺点。特别介绍了“热敏性功能性成分”如不饱和脂肪酸、某些维生素在颗粒化过程中如何通过控制蒸汽压和温度曲线得以有效保护的技术细节。此外,还探讨了饲料中应用新型载体(如沸石、活性炭)用于吸附饲料中的真菌毒素和重金属的潜力。 结论:面向未来动物营养的数字化转型 本书最后部分展望了饲料配方设计的未来趋势,即结合大数据、人工智能(AI)对动物表观遗传学、代谢组学数据进行分析,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个性化营养”。介绍了如何通过近红外光谱(NIR)快速、无损地分析饲料原料的实时组分,并将这些数据反馈至配方模型中,以应对快速变化的原料市场和动物生产需求,最终构建出高效率、低排放、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动物营养科学体系。 目标读者: 饲料配方师、畜牧学和动物营养学研究生、农业科技研发人员、大型养殖集团技术管理人员。 核心价值: 理论深度与实践指导的高度统一,聚焦于当前饲料工业亟待解决的可持续性、效率提升和新型原料应用等前沿课题。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对动物营养学史充满兴趣的学者,我对《外饲料成分及营养价值史料汇编(糟渣类 玉米DDGS卷)》充满了期待。我一直认为,要深刻理解一种饲料原料的当下价值,就必须深入了解其“前世今生”。玉米DDGS作为一种重要的副产品,其在全球饲料业中的地位并非一蹴而就。这本书的标题就暗示了它将是一份珍贵的“史料汇编”,我非常希望能够看到其中收录的、不同国家和地区在各个历史阶段对玉米DDGS的营养成分分析数据。这些数据是否跨越了数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它们是否反映了早期研究者在营养学和分析技术上的局限性,又或者是早期工业化生产带来的特点?我尤其关注的是,书中是否会收录一些早期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研究报告或学术论文,这些文献是如何奠定了我们今天对DDGS营养价值的基本认识?例如,关于DDGS中高含量的磷、硫氨基酸等,在不同时期的研究中是如何被强调和利用的?以及,早期对DDGS中可能存在的微量毒素或抗营养因子是如何被认知和规避的?这本书对我而言,更像是一本“饲料考古学”的指南,让我能够追溯DDGS营养价值的科学发现历程。

评分

我是一名对饲料工业发展史颇感兴趣的行业观察者。近年来,随着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副产物利用的价值日益凸显。玉米DDGS作为一种重要的生物发酵副产品,其在全球饲料体系中的地位不可忽视。我一直想找到一本能够系统梳理其历史发展脉络的文献。这本《外饲料成分及营养价值史料汇编(糟渣类 玉米DDGS卷)》的出现,让我看到了希望。我非常想知道,在技术和经济条件相对不发达的早期,人们是如何认识和利用玉米DDGS的?书中是否收录了早期的工业生产数据,以及这些数据与现代DDGS在成分上存在哪些显著差异?例如,早期的DDGS在能量、蛋白质的含量以及氨基酸的构成上,与现在我们接触到的产品有何不同?对于其消化利用率、适口性以及在不同饲料类型中的应用,当时的科学界是如何评价的?这本书对我而言,不仅仅是关于营养价值的堆砌,更是希望通过历史的视角,理解DDGS是如何一步步从“废弃物”演变为“宝贵饲料原料”的,以及在此过程中,科学研究和工业实践是如何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

评分

作为一个刚入行不久的饲料配方师,我一直想找一本能系统梳理糟渣类饲料历史发展脉络的书籍。听朋友推荐了这本《外饲料成分及营养价值史料汇编(糟渣类 玉米DDGS卷)》,我满怀期待地翻开,希望能从中一窥玉米DDGS(Dried Distillers Grains with Solubles,干酒糟)作为一种重要的饲料原料,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是如何被开发利用、其营养价值又经历了怎样的认识演变。我尤其感兴趣的是,在早期,人们是如何看待和处理这种副产品的?它的营养成分在不同生产工艺下的差异是如何被发现和量化的?书中是否收录了早期的一些研究数据,比如不同年份、不同产地的DDGS,在粗蛋白、氨基酸、能量等方面有哪些波动?还有,关于DDGS的抗营养因子,比如磷的生物利用度问题,在历史上是如何被科学界逐步认识和解决的?我对这些历史性的、带有研究性质的文献汇总非常好奇,希望能从中找到一些关于DDGS长期应用趋势的线索,从而指导我更好地在现代饲料配方中运用它,规避潜在的风险,最大化其价值。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本饲料书籍,更像是一扇穿越时空的窗户,让我能够看到过去几十年来,人类在探索和利用糟渣类饲料方面所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进步。

评分

我是一名关注可持续农业和资源利用的普通读者,一直对将工业副产品转化为有价值的资源很感兴趣。玉米DDGS作为一种重要的饲料原料,其广泛应用背后一定有着漫长的历史积累和科学探索。《外饲料成分及营养价值史料汇编(糟渣类 玉米DDGS卷)》这个书名,让我觉得它很可能包含了大量关于DDGS营养价值的“历史文献”,这正是我所好奇的。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了解到在不同时代,科学家们是如何一步步揭示玉米DDGS的营养秘密的。比如,早期对于DDGS粗蛋白含量的认识,以及后来对其中特定氨基酸(如蛋氨酸和赖氨酸)重要性的发现,在这个过程中,是否有关键的研究成果被收录其中?另外,对于DDGS的能量值评估,不同时期的方法和结论是否有所不同?我特别想知道,在过去,人们是如何解决DDGS可能存在的纤维含量高、消化率问题,以及如何评估其对动物健康和生产性能的影响的。这本书对我来说,更像是一次“追溯营养价值的源头”之旅,让我能够看到,我们今天所习以为常的DDGS饲料价值,是如何在一代又一代的科学研究中被建立和完善起来的。

评分

这本《外饲料成分及营养价值史料汇编(糟渣类 玉米DDGS卷)》给我带来的最大惊喜,在于它不仅仅罗列了DDGS的成分和营养价值,而是将其置于一个更加宏观的历史和科学研究的背景下进行呈现。我一直在思考,为什么某些饲料原料的价值会在历史长河中被重新评估,甚至被发掘出新的用途?这本书似乎给了我一个很好的切入点。我尤其关注书中对于不同历史时期,研究者们是如何通过实验和观察,逐步揭示DDGS的能量、蛋白质、纤维、脂肪酸以及微量元素等营养特性的。那些早期的科学文献,哪怕是简单的实验记录,都蕴含着宝贵的经验和智慧。比如,在生物发酵技术尚未成熟的年代,DDGS的生产工艺与现在相比有何不同?这又会如何影响其最终的营养组成?书中是否会对比分析不同历史时期DDGS的营养价值变化,并探讨这些变化背后的原因?另外,对于DDGS在不同动物品种(如猪、禽、反刍动物)上的早期应用案例,以及当时的研究者是如何评估其饲喂效果的,我也是非常感兴趣的。这有助于我理解,为什么DDGS现在能成为一种广泛应用的饲料原料,以及它在不同时期的市场接受度和技术限制。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