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1 近50 a 农业气候资源变化特征与趋势……………………………………………………1
1.. 1 光能资源………………………………………………………………………………3
1.. 1.. 1 太阳辐射…………………………………………………………………………3
1.. 1.. 2 日照时数…………………………………………………………………………4
1.. 2 热量资源……………………………………………………………………………5
1.. 2.. 1 气温………………………………………………………………………………5
1.. 2.. 2 积温………………………………………………………………………………6
1.. 3 水分资源……………………………………………………………………………7
1.. 3.. 1 降水量……………………………………………………………………………7
1.. 3.. 2 参考蒸散量……………………………………………………………………13
1.. 3.. 3 水分盈亏………………………………………………………………………15
2 主要农业气候资源小网格推算技术方法……………………………………………… 17
2.. 1 基础资料来源及预处理…………………………………………………………19
2.. 2 气候资料准备及预处理…………………………………………………………19
2.. 3 基础地理信息资料来源及预处理………………………………………………19
2.. 4 气候要素精细化模拟技术方法…………………………………………………20
2.. 4.. 1 整体插值模拟法………………………………………………………………20
2.. 4.. 2 局部插值模拟法………………………………………………………………20
2.. 4.. 3 混合插值模拟法………………………………………………………………21
2.. 5 农业气候资源精细化模拟与误差分析…………………………………………21
2.. 5.. 1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处理……………………………………………………21
2.. 5.. 2 主要气候资源要素小网格推算模型的建立…………………………………25
3 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指标与评估方法……………………………………………… 29
3.. 1 干旱灾害…………………………………………………………………………31
3.. 1.. 1 东北地区干旱灾害指标及分布特征…………………………………………31
3.. 1.. 2 干旱成因分析…………………………………………………………………38
3.. 1.. 3 干旱灾害风险评估……………………………………………………………40
3.. 2 低温冷害…………………………………………………………………………43
3.. 2.. 1 低温冷害评价指标……………………………………………………………43
3.. 2.. 2 低温冷害风险评价…………………………………………………………44
3.. 2.. 3 低温冷害气候风险区划………………………………………………………47
3.. 3 霜冻灾害…………………………………………………………………………48
3.. 3.. 1 初霜冻时空变化特征
这本《杨树病虫害识别与防治生态原色图鉴》的包装设计就非常有质感,沉甸甸的,翻开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系列精美的插画,色彩鲜艳,细节描绘得栩栩如生,仿佛能闻到植物的清香。我特别喜欢里面对不同时期病虫害发生情况的图示,非常直观,对于我这种刚入门的园艺爱好者来说,能够快速地分辨出是早期迹象还是已经比较严重,这比单纯的文字描述要有效得多。而且,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关于杨树生长环境和健康生态的科普内容,讲解了为何某些环境下的杨树更容易遭受病虫害,以及如何通过改善种植条件来增强杨树的抵抗力,这种宏观的视角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本关于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指南,让我受益匪浅。它没有给我提供任何具体的治疗方法,但它通过细腻的图像和旁征博引的科普,潜移默化地教会了我如何去观察和理解杨树的“语言”,让我对“养树”这件事有了更深的敬畏感和科学的认识。
评分这本书的整体感觉非常“绿色”,从封面设计到内容呈现,都充满了对自然的敬意。它没有使用任何浮夸的语言,也没有强调任何“速成”的方法,而是用一种非常宁静、沉稳的姿态,向读者展示杨树王国里那些鲜为人知的“访客”。我最喜欢的是书中那些充满艺术感的插画,它们不仅仅是简单的图片,更像是一幅幅微缩的生态画卷,将病虫害的细节、杨树的生长状态,以及它们所处的微环境都生动地呈现在眼前。这让我觉得,即使是对植物学不太了解的人,也能从中感受到一种美。它在讲解病虫害的发生时,更多的是从“为什么会发生”的角度去切入,比如某个季节的湿度、温度变化,或者周围环境的改变,都会对病虫害的发生产生影响。它没有给出任何具体的防治措施,但它却在潜移默化中引导读者去思考如何“预防”,如何“与自然共存”。这种“无为而治”的理念,非常符合生态学家的思考方式,也让我对如何更好地与杨树相处,有了全新的认识,感受到了一种更加平和、可持续的发展方向。
评分作为一名长期关注林业发展的朋友,我拿到这本《杨树病虫害识别与防治生态原色图鉴》后,对其整体的编排思路感到非常赞赏。它并没有采用那种一本正经的“问题-解答”模式,而是更像一本精美的画册,通过大量的实景照片和精细的绘画,将不同病虫害的形态、危害特征以及发生规律一一呈现。尤其是那些近距离拍摄的病灶图片,纹理清晰,色彩真实,足以让任何有经验的林业工作者一眼就能识别。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在描述一些病虫害时,会详细列举其在不同生长季节、不同杨树品种上的表现差异,这对于实际生产中的精准判断至关重要。虽然它没有给出任何具体的化学或物理防治方案,但它所提供的详尽的病虫害“画像”,本身就是最直接、最有力的诊断工具。它让我们能够准确地“找到问题”,而“解决问题”的思路,则需要我们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和更广泛的专业知识去探索,这种“留白”反而更能激发读者的主动性和独立思考能力,让这本书成为我们进行深入研究和实践的基石。
评分我对这本书的评价,可以说是在阅读过程中不断被其“轻描淡写”的深刻所打动。它没有直接告诉我“哪种虫子会吃你的叶子,用什么药能打死它”,而是通过非常艺术化的方式,展现了杨树在自然界中所面临的种种挑战。那些精美的插画,与其说是图鉴,不如说是杨树“生命历程”中的一个个“瞬间定格”,里面包含了对不同时期、不同生长状态下杨树的细腻描绘。当你翻阅时,你会惊叹于大自然造物的精巧,也会感受到杨树生命力的顽强,同时,那些看似微小的病斑和虫痕,也像一个个故事,诉说着它们与环境的互动。书中关于生态平衡的论述,虽然篇幅不长,但非常点睛,它让我明白了病虫害的发生并非偶然,而是生态系统失衡的信号。它没有给出具体的“药方”,但它提供了一种“观察世界”的视角,教会我如何去“倾听”自然的声音,如何去理解生命体之间的相互关系。这种“不直接给答案”的处理方式,反而让我对这本书产生了更持久的兴趣,因为它激发了我不断去探索和学习的欲望,让我觉得这本书是一个起点,而不是终点。
评分这本书带来的惊喜是它在学术严谨性和普通读者可读性之间找到了一个绝佳的平衡点。尽管书名听起来非常专业,但它的语言组织却异常流畅,甚至可以说带有一点文学色彩。我尤其欣赏它在介绍某些病虫害时,会先用一段生动的描述来引发读者的兴趣,比如它会把某种害虫比喻成“潜伏的破坏者”,或者把某种病症形容成“杨树的无声呐喊”,这种拟人化的手法让原本枯燥的科学知识变得鲜活起来,也更容易被记住。此外,书中关于生态防治的理念贯穿始终,它反复强调“治标不如治本”,鼓励读者从源头上解决问题,而非仅仅依赖化学药剂。虽然它没有提供具体的药剂名称或使用说明,但它巧妙地引导读者去思考更深层次的原因,比如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利用天敌来控制害虫数量。这种“授人以渔”的教育方式,让我觉得它不仅仅是一本“告诉”你是什么的书,更是一本“教你如何思考”的书,让我从根本上改变了对病虫害防治的认知,让我看到了另一种可能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