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河岸植被緩衝帶定量規劃的理論、方法與實證研究
定價:35.00元
作者:左俊傑, 蔡永立著
齣版社:化學工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3-09-01
ISBN:9787122172976
字數:
頁碼:
版次:5
裝幀:平裝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目錄
章緒論
1.1研究背景1
1.2研究目標與研究內容4
1.2.1研究目標4
1.2.2研究內容5
1.3研究技術路綫6
1.4研究創新點7
第2章研究進展綜述
2.1河岸植被緩衝帶的概念和特徵8
2.1.1概念8
2.1.2特徵9
2.2河岸植被緩衝帶的組成、結構、範圍和功能10
2.2.1組成10
2.2.2結構與範圍12
2.2.3功能17
2.3河岸帶退化修復18
2.3.1修復目標和途徑18
2.3.2參照係19
2.4河岸植被緩衝帶規劃22
2.4.1空間布局22
2.4.2寬度研究23
2.4.3植被種類26
第3章滴水湖匯水區數據庫建立
3.1研究區域概況28
3.2數據庫建立30
3.2.1地形31
3.2.2坡度32
3.2.3土地利用/覆蓋與曼寜係數33
3.2.4土壤類型與土壤水分運動參數36
3.2.5河岸帶植被41
第4章上海地區河岸帶植被參照係
4.1研究區域概況46
4.2研究方法48
4.2.1樣方設置48
4.2.2河岸帶植被類型49
4.2.3參照指標的選取49
4.2.4參照值的確定49
4.3結果與分析50
4.3.1河岸帶植被類型50
4.3.2參照值51
4.4討論54
第5章滴水湖匯水區劃分
5.1研究區域概況59
5.2研究方法59
5.2.1河網概化與河網地塊59
5.2.2河網地塊內匯水區劃分60
5.2.3河網地塊間匯水區劃分68
5.3模型驗證與參數率定70
5.3.1河網概化與模型邊界70
5.3.2水動力模型的率定與驗證72
5.3.3河網地塊內匯水區劃分方法驗證74
5.4結果與分析85
5.4.1各齣口水閘流量分析85
5.4.2匯水區劃分89
5.5討論92
第6章滴水湖匯水區麵源汙染負荷及匯流路徑模擬
6.1研究區域概況96
6.2研究方法96
6.2.1降雨特徵分析96
6.2.2徑流量計算96
6.2.3麵源汙染負荷計算101
6.2.4匯流路徑模擬103
6.3結果與分析103
6.3.1降雨特徵103
6.3.2産流量計算108
6.3.3麵源汙染負荷及匯流路徑113
6.3.4匯水區類型121
6.4討論123
第7章滴水湖匯水區河岸植被緩衝帶定量規劃
7.1研究區域概況127
7.2研究方法128
7.2.1空間布局128
7.2.2寬度計算模型128
7.2.3寬度繪製模型136
7.2.4情景模擬138
7.2.5確定植被種類與組成139
7.3結果與分析139
7.3.1河岸植被緩衝帶空間布局139
7.3.2河岸植被緩衝帶寬度142
7.3.3植物種類及組成166
7.3.4 現狀對比分析與規劃結果評估171
7.4討論180
第8章結論與展望
8.1結論182
8.1.1規劃方法和技術182
8.1.2實證研究183
8.2展望186
附錄
附錄一縮寫錶187
附錄二滴水湖匯水區常見植物名錄188
附錄三上海地區河岸帶植被類型191
參考文獻193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讀到關於“實證研究”的部分,我感覺整本書的價值得到瞭升華。理論和方法固然重要,但最終還是要落腳到實際的案例上來驗證其有效性。這本書收錄瞭一些典型的實證研究案例,讓我看到瞭作者是如何將前麵提到的理論和方法應用到具體的實踐中去的。通過對不同地區、不同類型的河岸進行深入分析,並展示瞭研究結果,這極大地增強瞭這本書的說服力和可信度。我看到瞭作者如何在實際的地理環境中,結閤當地的生態特點、社會經濟需求,進行量化分析和規劃設計,並最終評估其效果。這不僅僅是對研究成果的展示,更是對如何解決現實世界復雜生態問題的探索。從這些案例中,我不僅學習到瞭具體的解決方案,更重要的是學習到瞭一種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這對於我理解和應對類似的環境挑戰非常有啓發。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倒是很厚實,紙張的質感也算得上乘,拿在手裏沉甸甸的,一看就很有分量。封麵設計也挺彆緻的,沒有那些花裏鬍哨的插圖,隻是用一種比較內斂的色調和簡潔的字體,透著一股學術的氣息,讓人覺得內容會很紮實。我翻瞭翻前幾頁,目錄的設置就顯得非常有條理,層層遞進,從宏觀的理論背景,到具體的模型方法,再到實際的案例分析,似乎將一個復雜的主題拆解得井井有條。看到裏邊用瞭不少圖錶和數據,我猜想作者在研究過程中一定是做瞭大量的實地調研和數據收集,不然很難支撐起這樣厚重的學術成果。尤其是看到關於“定量規劃”的章節,光是標題就讓我感到信息量巨大,這說明研究者不僅僅是停留在定性的描述,而是力求用量化的手段來解決問題,這對於理解和應用河岸植被緩衝帶的規劃設計來說,無疑是至關重要的。這種嚴謹的研究態度,讓我對接下來的閱讀充滿瞭期待,希望它能提供切實可行的指導。
評分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對於“方法”部分的詳盡論述。很多時候,理論再好,如果落地實施睏難,價值也會大打摺扣。這本書在這方麵做得相當到位,詳細介紹瞭各種用於河岸植被緩衝帶定量規劃的方法和模型。我看到瞭一些關於空間分析技術、數學模型構建以及數據驅動的決策支持係統的介紹。這些內容對於實際操作者來說,無疑是寶貴的財富。光是想象一下,如何利用這些方法去評估不同植被方案的效益,如何優化緩衝帶的寬度和長度,如何考慮地形、水流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就覺得非常有挑戰性,但也充滿可能性。書中的方法論部分,仿佛為我們提供瞭一套“工具箱”,讓我們能夠更科學、更精準地進行規劃設計,避免瞭過去可能存在的經驗主義和粗放式管理。這對於提升河岸生態係統的管理水平,實現可持續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評分總的來說,這本書給我帶來的最大感受是它的係統性和前瞻性。它不僅僅是針對河岸植被緩衝帶這一具體的研究對象,而是將其置於一個更廣闊的生態係統和可持續發展的框架下進行考量。作者在梳理理論、介紹方法、展示案例的過程中,都展現齣瞭對生態學、水文學、環境科學等多個學科的深刻理解,並將這些知識融會貫通,形成瞭一個相對完整的知識體係。而且,我能感受到作者在研究中,並沒有局限於現有的技術手段,而是對未來的發展方嚮也進行瞭一定的思考和探索,這使得這本書不僅具有當下的指導意義,也為未來的研究和實踐指明瞭方嚮。對於任何關心河岸生態保護、水土保持以及區域可持續發展的專業人士和研究者來說,這本書無疑是一部值得深入研讀的參考書。
評分初次接觸這樣一本深入探討河岸植被緩衝帶的書,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的理論深度。它不是那種泛泛而談的科普讀物,而是真正紮根於科學研究的沃土。書中的一些概念闡述,例如關於生態廊道、生物多樣性維持以及水文過程的模擬,都涉及到瞭相當專業的知識領域。我個人雖然不是這個領域的專傢,但通過閱讀,也能感受到作者在梳理和構建理論框架時所付齣的努力。他們似乎在試圖建立一個完整的理論體係,來解釋河岸植被緩衝帶在整個生態係統中的作用,以及不同植被類型、不同配置方式對這些作用的影響。我特彆注意到書中對相關研究的文獻迴顧,這部分工作量巨大,也體現瞭作者對學術界前沿研究的關注和把握。這讓我覺得,這本書不僅是對某一具體問題的探討,更是在推動整個學科的發展,為未來的研究提供瞭堅實的理論基礎和方法論藉鑒。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