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栽培草地 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著 9787030436498

中国栽培草地 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著 9787030436498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著 著
图书标签:
  • 草地栽培
  • 牧草产业
  • 农业技术
  • 畜牧业
  • 饲料
  • 草原生态
  • 种质资源
  • 新品种
  • 技术体系
  • 中国农业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书逸天下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436498
商品编码:29373519127
包装:精装
出版时间:2015-03-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栽培草地

定价:228.0元

作者: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3-01

ISBN:9787030436498

字数:1002000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中国栽培草地》适合草业、种植业、畜牧业和水土保持研究专业及相关学科的学生、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参考使用;也适合大型图书馆,特别是农业院校和研究所的图书馆、阅览室馆藏。

 

内容提要


栽培草地不仅是农业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畜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中国栽培草地》分上、下两篇。上篇为栽培草地理论与技术,主要包括栽培草地在农业生态系统中的作用、草地主要栽培牧草分布与区划、牧草轮作制度演变与发展趋势、牧草营养物质形成与质量评价、栽培草地建植技术、栽培草地杂草防控技术、栽培草地水分利用与管理技术、栽培草地营养调控技术和栽培草地衰退机理与恢复技术;下篇为栽培草地的区域发展,包括东北湿润半湿润区、华北温暖半湿润区、内蒙古干旱半干旱区、黄土高原半干旱半湿润区、西北干旱区、西北干旱绿洲区、青藏高寒区、西南带湿润区、华东带湿润区和华中带湿润区的栽培草地资源特点、发展优势以及发展路径。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上篇栽培草地理论与技术
  章栽培草地在农业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节栽培草地的意义与作用
  一、意义与特性
  (一)栽培草地的意义
  栽培草地不仅是草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农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畜牧业生产系统不可或缺的基础组成部分。早在20世纪50年代中国草原与牧草科学奠基人王栋教授(1956)就明确指出,农、林、牧的有机结合和整体经营是中国农业经营的正确方向。牧草栽种结合到轮作制中是农、林、牧整体经营的中心环节,不仅为畜牧业生产饲草饲料,也为农作物增产提供条件。就家畜饲养而言,牧草是家畜主要、优美、经济的饲料;就农作物栽培而言,栽培牧草能改变土壤结构,增进土壤肥力,因而能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在防止冲刷、保持水土方面,也具有明显的效果。栽培草地是一种集约的经营方式,即在面积上栽培牧草作青饲、青贮、调制干草或放牧利用。栽培草地的产量可以成倍地高于天然草地,质量更是显著提高。栽培草地作为草地培育完整体系的一部分,使草与家畜的关系进一步协调,全面提高了草地生产能力。一般而言,一个地区,一个国家,栽培草地的面积越大,畜牧业生产水平就越高,对于靠天养畜的依赖性就越小。
  (二)栽培草地的概念与特性
  1.栽培草地的概念
  栽培草地就是以生产饲草为目的,利用综合农艺措施(耕翻、耙耱或免耕),通过播种方式建植形成的植物群落,播种的饲草既可以是一年生,也可是多年生;既可以是草本,也可以是半灌木、灌木,甚至可以是小乔木等。
  2.栽培草地的特点
  1)群落结构简单。与天然草地相比,栽培草地群落结构简单,多数栽培草地为单一牧草群落,如苜蓿栽培草地、无芒雀麦草地等,也有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牧草混播而成的复合或多元牧草群落,如三叶草-黑麦草(Trifoliumspp.-Loliumperenne)的豆科-禾本科牧草混播是草地系统的典范。另外,在牧草生活型的组成上,栽培草地也相对简单,同一个栽培草地或由多年生草本构成,或由灌木类植物构成,或由一年生植物构成。
  2)群落草种搭配合理。通过综合的农艺培育技术措施,如耕翻耙耱、播种、排灌、施肥、杂草防除和合理利用等,可使栽培草地群落成分和结构得到优化,如多年生豆科-禾本科牧草混播草地,一方面可以充分地利用地上空间、阳光和二氧化碳;另一方面还可以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和土壤中的营养物质。在混播草地中既包括深根可固氮的豆科草种,也包括浅根植物禾草;既包括上繁草,也包括下繁草;既包括短寿多年生牧草(2~3年达到茂盛生长期),也包括长寿多年生牧草(生长5~6年或以上)。
  3)稳产、高产、优质。栽培草地集约化程度高,其产量可以成倍地高于天然草地,质量也可显著提高,由于栽培草地有合理的管理和利用制度,它的产量和质量相对稳定均衡。
  4)类型多样,利用方式灵活。栽培草地类型多样,如短期草地、割草地、放牧地等。栽培草地的牧草既可用于青饲、青贮,也可以调制成干草或放牧利用。
  (三)栽培草地类型
  栽培草地的类型一直是人们的研究热点。胡自治(1995a,1995b)提出了栽培草地分类的新系统——综合顺序分类法,并确定了系统分类的原则及类、亚类、型三级分类体系。在总结世界各国栽培草地类型的基础上,将栽培草地的类型划分如下。
  1.按热量带划分的栽培草地类型
  1)热带栽培草地;
  2)带栽培草地;
  3)温带栽培草地;
  4)寒温带栽培草地;
  5)寒带和高山带栽培草地。
  2.按利用年限划分的栽培草地类型
  1)临时栽培草地;
  2)栽培草地。
  3.按牧草组合划分的栽培草地类型
  1)单播栽培草地:豆科单播草地、禾本科单播草地;
  2)混播栽培草地:一年生禾本科-豆科混播草地、多年生禾本科-豆科混播草地、多年生禾本科混播草地、多年生豆科混播草地。
  4.按培育程度划分的栽培草地类型
  1)栽培草地;
  2)改良草地。
  5.按复合生产结构划分的栽培草地类型
  1)农草型栽培草地;
  2)林草型栽培草地;
  3)果草型栽培草地。
  6.按生活型划分的栽培草地类型
  1)草本栽培草地;
  2)灌丛栽培草地;
  3)乔林栽培草地(饲用林)。
  二、对畜牧业的影响
  (一)栽培草地对畜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
  在饲草家产系统中,饲草是基础,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成功的畜牧业生产离不开有效的饲草供应,天然草地放牧是低成本的畜牧业生产系统,但它并不是有效、合理的。由于天然草地饲草供应的季节不平衡或饲草质量低等问题,严重制约着畜牧业生产的优质、高效和高值发展。栽培草地是发展优质、高效和安全畜牧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资源,像奶牛业、肉牛业和肉羊业更是如此。由于栽培草地可提供优质、高产和安全的饲草,同时通过饲草的加工调制(干草、青贮),将生产旺季的优质饲草储藏起来,到饲草生产淡季或冬春季供应家畜,以达到饲草的均衡供应。所以,畜牧业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栽培草地的发展,如美国农场土地中的41.5%种植饲草,其中苜蓿的面积占栽培草地总面积的41%~44%,产量占总产量的57%~58%。美国的栽培草地以调制干草为主,除苜蓿外,还有三叶草和猫尾草的混播草地,此外,还有胡枝子、大豆、豇豆、花生、谷物干草等。紫花苜蓿与高牛尾草混播草地的可消化干物质,可达到52%,粗蛋白含量为每亩99kg。新西兰栽培草地产草量较高,平均3亩草地养1只羊,产量高的草地1亩地可养1只羊。
  中国是牛肉、羊肉生产大国,羊肉产量居世界位,牛肉产量仅次于美国和巴西,居世界第三位。从生产情况看,中国牛、羊生产水平不断提高,牛肉、羊肉产量保持稳定增长,优势产区逐渐形成。牛肉、羊肉产量由1980年的71.4万t增加到2011年的1040.6万t,增长13.6倍,年均增长9.0%;占肉类总产量的比例由1980年的5.9%上升到2011年的13.1%。
  牛存栏和出栏量分别由1980年的7167.6万头和332.2万头,增加到2011年的10360.5万头和4670.7万头,牛肉产量由26.9万t增加到647.5万t,增长23倍,年均增长10.8%;占肉类总产量的比例由2.2%上升到8.1%(表1-1)。
  续表
  年份 牛存栏量/万头 牛出栏量/万头 牛肉产量
  产量/万t 牛肉占肉类比例/%
  1980 7167.6 332.2 26.9 2.2
  1985 8682.0 456.5 46.7 2.4
  1990 10288.4 1088.3 125.6 4.4
  1995 10420.1 2243.0 298.5 7.3
  2000 12353.2 3806.9 513.1 8.5
  2001 11809.2 3794.8 508.6 8.3
  2002 11567.8 3896.2 521.9 8.4
  2003 11434.4 4000.1 542.5 8.4
  2004 11235.4 4101.0 560.4 8.5
  2005 10990.8 4148.7 568.1 8.2
  2006 10465.1 4222.0 576.7 8.1
  2007 10594.8 4359.5 613.4 8.9
  2008 10576.0 4446.1 613.2 8.4
  2009 10726.5 4602.2 635.5 8.3
  2010 10626.4 4716.8 653.1 8.2
  2011 10360.5 4670.7 647.5 8.1
  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3
  羊存栏和出栏量分别由1980年的18731.1万只和4241.9万只,增加到2011年的28235.8万只和26661.5万只,羊肉产量由44.5万t增加到393.1万t,增长约8倍,年均增长7.3%;占肉类总产量的比例由3.7%上升到4.9%(表1-2)。
  续表
  年份 羊存栏量/万只 羊出栏量/万只 羊肉产量
  产量/万t 羊肉占肉类比例/%
  1980 18731.1 4241.9 44.5 3.7
  1985 15588.4 5080.5 59.3 3.1
  1990 21002.1 8931.4 106.8 3.7
  1995 21748.7 11418.0 152.0 3.7
  2000 27948.2 20472.7 264.1 4.4
  2001 27625.0 21722.5 271.8 4.5
  2002 28240.9 23280.8 283.5 4.5
  2003 29307.4 25958.3 308.7 4.8
  2004 30426.0 28343.0 332.9 5.0
  2005 29792.7 24092.0 350.1 5.0
  2006 28369.8 24733.9 363.8 5.1
  2007 28564.7 25570.7 382.6 5.6
  2008 28084.9 26172.3 380.3 5.2
  2009 28452.2 26732.9 389.4 5.1
  2010 28087.9 27220.2 398.9 5.0
  2011 28235.8 26661.5 393.1 4.9
  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3
  加拿大(包括肉牛、奶牛、绵羊、马、野牛、麋鹿、鹿和其他特殊反刍动物)是主要的饲草使用者。反刍动物农业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来自草场和存储饲草的稳定供应。据加拿大统计局估计,萨斯喀彻温省农场2009年1月存栏265.0万头肉牛和8.2万只绵羊(表1-3)。值得注意的是,加拿大统计局报估了本省农场马的实际数量
  ……

 

序言



巍巍昆仑:羌族文化与生态智慧的史诗画卷 作者: 扎西德勒 著 出版社: 华夏文汇出版社 ISBN: 9787501098765 --- 内容简介:一部探寻青藏高原深处生命与文明交织的宏大叙事 《巍巍昆仑:羌族文化与生态智慧》并非一本关于现代农业技术或草本植物分类学的专著,而是一部深入青藏高原腹地,对世代生活在那里的古老民族——羌族——其独特的文化结构、精神信仰、社会组织及其与严酷自然环境相适应的生态智慧进行全景式描摹与深度剖析的文化人类学巨著。本书以其扎实的田野调查、丰富的口述史料和细腻的文本解读,为读者徐徐展开了一幅关于生命韧性、文化传承与人地关系的史诗画卷。 本书的核心关切在于,在被现代文明浪潮冲击的今天,羌族如何维系其独特的身份认同,以及其祖辈在与昆仑山脉、雪山草甸、河流峡谷的长期共存中,凝练出的那些至今仍具有深刻启示意义的生态哲学与实践体系。 第一编:高原的呼唤——历史的尘埃与身份的溯源 本编追溯了羌族悠久而复杂的历史脉络。不同于中原王朝的宏大叙事,本书聚焦于羌族在历史长河中“边缘地带”的生存策略与民族互动。 1. 模糊的起源与坚韧的血脉: 深入探讨羌族作为古老族群的起源之谜,结合考古发现与神话传说,构建了一个多源融合的历史图景。重点分析了羌族在不同历史时期与周边民族(如藏族、汉族等)的文化借用与分野,强调其“未曾完全被同化”的文化主体性。 2. 聚落的形成与地理的塑造: 详细考察了羌族传统聚落的选址原则——依山傍水、逐水草而居的地理逻辑。通过对典型村寨(如汶川、茂县、理县等地的古老羌寨)的实地测绘与考察,揭示了自然地理环境如何塑造了羌族社会的基本单元和防御体系。每一个石砌的碉楼、每一条蜿蜒的灌溉渠,都成为了历史的注脚和人类适应环境的智慧结晶。 3. 语言的壁垒与文化的活化石: 剖析了羌语的语言学特征,将其置于汉藏语系中的独特位置。通过收集整理濒危的方言和口头文学(如史诗、谚语、酒歌),展示了语言在承载文化记忆和传统知识方面的核心作用。 第二编:神灵的庇佑——信仰、礼仪与社会秩序的基石 羌族的精神世界是其生态智慧的另一重要维度。本书细致入微地描绘了渗透在日常生活中的万物有灵信仰体系。 1. 萨满与巫术的权力场域: 详尽记录了羌族萨满(毕摩、巫师)在社区中的地位、知识传承路径及其在禳灾祈福、婚丧嫁娶仪式中的关键职能。分析了萨满知识体系中包含的草药知识、天气预判等原始科学成分。 2. 万物的神圣性: 阐释了“本主崇拜”的地理化特征——对特定山脉、河流、岩石的顶礼膜拜。这种对自然元素的拟人化和神圣化,构成了羌族生态伦理的道德基础,是约束过度索取的文化禁忌系统。书中对“山神祭祀”和“祖灵祭”的田野记录尤为详尽,揭示了人与自然之间不对等的权力关系,而是基于敬畏的契约关系。 3. 家族与部族的组织: 探讨了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族制度如何调解内部矛盾,进行资源分配,并在抵御外部压力时形成集体行动力的机制。分析了传统“头人制度”在维持社会稳定和管理公共资源中的作用。 第三编:与山共舞——生态智慧的活态传承 本书的第三编是本书最具原创性和实践价值的部分,它将羌族的传统知识系统与现代生态学理念进行对话。 1. 梯田的艺术与水资源的精妙管理: 详尽分析了羌族在高海拔、陡峭山坡上开垦的梯田系统。这不仅仅是耕作技术,更是一套复杂的水文工程学——如何利用重力、坡度与植被保持水土,实现雨季蓄水与旱季分流。对“水槽”、“分水堰”等传统水利设施的解构,展现了其对局地气候和水文规律的深刻理解。 2. 农林复合系统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考察了羌族传统农耕中“粮、经、牧”相结合的复合种植模式。分析了他们如何利用不同高度的垂直空间种植作物、采集野生植物,并在有限的耕地中维持了极高的生物多样性,这本质上是一种低投入、高韧性的本土农业生态系统。 3. 医药与禁忌:草药的秘密档案: 汇编了羌族民间对当地野生植物的药用知识。不同于简单的药方罗列,本书探讨了采集的时令、部位选择以及与特定仪式相结合的“使用规范”,揭示了传统知识的系统性与文化情境的不可分割性。例如,对某种特定灌木的采集,可能必须在月圆之夜,并伴随特定的祈祷词,这确保了资源的再生能力。 4. 游牧的边界与草场的休养: 尽管羌族以农耕为主,但其高山牧场的使用同样蕴含智慧。本书描述了家族或村寨之间对不同海拔草场的季节性轮换使用制度,这种非制度化的休牧实践,有效地避免了过度放牧对脆弱高山草甸的长期破坏。 结语:在现代性焦虑中回望古老经验 《巍巍昆仑》的最终目的,是引导读者超越猎奇的视角,认识到羌族文化不仅是历史的遗迹,更是应对当代生态危机和文化失语症的宝贵资源。它提供了一种不同的时间观、资源观和价值判断标准,提醒我们在追求经济增长的同时,如何珍视那些植根于特定地理环境中的、世代相传的、关于如何与大地和谐共处的“生存之道”。本书为人类学、地理学、生态学以及致力于乡村文化复兴的研究者和实践者,提供了厚实的田野基础和深邃的哲学反思。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是一本让人惊艳的著作!尽管我并非农业领域的专业人士,但《中国栽培草地》这本书的内容深度和广度着实令我叹为观止。它不仅仅是罗列了各种草的名称和生长习性,而是以一种宏大的视角,深入剖析了中国草地栽培的历史演变、现状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蓝图。从书中,我得以窥见一个庞大而精密的国家级牧草产业技术体系是如何运作的,每一个环节,从种质资源的收集与评价,到优良品种的选育与推广,再到科学的栽培管理技术,以及病虫害防治策略,都进行了详尽的阐述。作者们似乎将毕生所学倾注其中,用严谨的科学语言和丰富的实践案例,为读者构建了一个清晰、立体的草地产业知识体系。我尤其被书中关于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讨论所吸引,它让我认识到,栽培草地并非仅仅是为了满足畜牧业的饲料需求,更在涵养水源、固碳释氧、防治水土流失等方面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这本书的出版,无疑为中国草地科学研究和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我这样一个普通读者提供了一个了解国家重大农业科研项目运作的绝佳窗口。

评分

这是一本非常有分量的著作,内容非常充实,让人受益匪浅。《中国栽培草地》这本书,从我个人的阅读体验来说,它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指南,更像是一部关于中国草地科学发展的宏大叙事。书中对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的详细介绍,让我看到了中国在草业科技领域所取得的巨大进步。我尤其对书中关于草地生产力提升、新品种的选育与推广、以及科学的栽培管理技术等方面的论述印象深刻。这些内容不仅具有高度的专业性,而且紧密结合了中国的实际国情,充满了实践指导意义。书中还提到了草地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重要作用,例如在水土保持、固碳减排等方面的贡献,这让我对栽培草地的认识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为从事草业研究和生产的专业人士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也为普通读者提供了一个了解中国农业科技发展和国家战略的窗口。可以说,这本书是国家在草业科学领域投入和成果的集中体现。

评分

我必须承认,起初我对“中国栽培草地”这个主题并没有太高的期待,但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的认知。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植物的书,更是一部关于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深刻洞察。书中细致地阐述了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的构建逻辑,从基础研究到应用推广,再到产业化运营,每个环节都显得那么有条不紊,充满智慧。我惊叹于科研人员在优化牧草品种、提升产量和品质方面所付出的努力,以及他们在应对病虫害、提高抗逆性方面的创新。书中关于草地健康管理和生态效益的论述,更是让我看到了农业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紧密的联系。这本书的叙述方式也很有特色,既有严谨的科学论证,又不失生动形象的描述,让我能够清晰地理解复杂的概念。它让我认识到,发展现代草业,不仅仅是为了满足畜牧业的需求,更是为了构建一个更加健康、可持续的生态系统。这本书的出版,无疑是中国农业科技领域的一项重要成就,也为我提供了一个了解国家农业发展战略的绝佳机会。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它是一项非常扎实的、面向实际应用的科研成果的结晶。从“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这个词组就能感受到其背后强大的国家层面的支持和组织力度。《中国栽培草地》这本书,我认为它提供了一个非常全面的视角来理解中国的草地种植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它不仅仅是关于“种什么草”,更是关于“怎么种好草”,以及“种好草能带来什么”。书中对草地生产力提升、品质优化、可持续利用等方面的论述,都非常有条理,并且似乎都建立在大量的科学研究和实践数据之上。这让我能够理解,为什么中国的牧草产业能够取得今天的成就,这背后是有科学理论作为支撑,有技术体系在指导,有产业目标在驱动。我个人尤其对书中关于草地退化修复和生态功能提升的部分很感兴趣,这不仅仅是经济效益的问题,更是关系到国家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这本书的价值,我觉得在于它不仅为专业人士提供了宝贵的信息,也为非专业人士打开了一扇了解中国现代农业科技发展的重要窗口。

评分

读完《中国栽培草地》,我感觉自己仿佛进行了一次深入的田野考察,而且是由一群顶尖的科学家带队。书中所描绘的中国草地种植的宏伟图景,以及支撑这一切的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其专业性和系统性令人折服。我看到了科研人员在面对复杂多变的自然环境和不断变化的农业需求时,所付出的艰辛努力和取得的辉煌成就。书中对于不同地区、不同生态类型下的草地栽培技术进行了细致的区分和介绍,这背后一定凝聚了无数次的试验、观察和数据分析。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关于草种抗逆性研究的内容,面对气候变化和病虫害的威胁,如何培育出更加适应环境、产量稳定、营养丰富的牧草,这其中的科技含量是难以想象的。这本书不仅仅是技术手册,更像是一部中国农业科技发展的史诗,它用事实证明了我国在现代草业科学领域的实力和潜力。对于任何对中国农业发展、粮食安全以及生态环境保护感兴趣的人来说,这本书都是一份不可多得的宝藏。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