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源四倍体水稻研究 郭海滨,刘向东 9787562341208

同源四倍体水稻研究 郭海滨,刘向东 9787562341208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郭海滨,刘向东 著
图书标签:
  • 水稻
  • 同源四倍体
  • 植物育种
  • 遗传育种
  • 分子生物学
  • 农业科学
  • 作物遗传学
  • 基因组学
  • 生物技术
  • 育种技术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书逸天下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2341208
商品编码:29373339804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4-01-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同源四倍体水稻研究

定价:45.00元

作者:郭海滨,刘向东

出版社: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1-01

ISBN:978756234120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植物种质创新与细胞生物学实验室从1999年开始大量诱导同源四倍体水稻,经过10多年的努力,诱导出一批不同类型的同源四倍体水稻,包括典型的籼稻、典型的粳稻(含热带粳稻和东北粳稻等)、携带有育性“中性基因”、光温敏核基因、携带有不同座位“籼粳F1花粉”的同源四倍体水稻近等基因系等。期间也开展大量的研究,包括同源四倍体水稻的主要特性、遗传稳定性、群体遗传结构、生殖特性和细胞遗传学等。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好的,这是一份针对“同源四倍体水稻研究”这本书的详细图书简介,内容不涉及该书的实际内容,旨在描绘一个相关领域的研究背景和重要性。 --- 图书名称: 同源四倍体水稻研究 作者: 郭海滨, 刘向东 ISBN: 9787562341208 --- 探索生命起源与作物改良的基石:杂交水稻育种前沿与基因组学视角 引言:从二倍体到四倍体——生命的演化与农作物的潜力 在植物科学与农业遗传学的宏大叙事中,水稻(Oryza sativa L.)无疑占据着核心地位,它是全球近半数人口的主粮。传统的栽培水稻多为二倍体,其基因组结构和遗传多样性一直是育种研究的焦点。然而,自然界中存在着一类特殊的群体——同源多倍体,它们通过染色体组加倍事件,获得了包含两套或更多相同来源染色体组的基因组。这种倍性变化不仅是物种演化史上的重要事件,更蕴含着巨大的育种潜力。 本导读性综述旨在勾勒出围绕“同源四倍体水稻”这一特定研究方向的理论框架、技术挑战与前沿应用前景。我们聚焦于理解多倍体化对水稻形态建成、生理代谢、环境适应性乃至育种策略产生的深远影响,并探讨如何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和基因组学工具,系统性地挖掘和利用这些特殊倍性材料的遗传资源。 第一部分:多倍体生物学的理论基础与演化意义 多倍性是植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对植物的遗传变异和适应性进化起到了关键作用。同源四倍体,即染色体组加倍后仍保持来自同一亲本的基因组,在自然界和人工诱导中均有发现。 1. 倍性变化的分子机制与后果: 从细胞学和分子遗传学角度看,多倍体化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学过程。它涉及染色体数目精确加倍后的稳定性维持、同源和非同源染色体间的配对行为变化,以及基因组的重新组织。四倍体水稻细胞的体积增大、叶片和籽粒的形态改变,是这些分子事件的直接表征。理解染色体分离的精确调控机制,特别是减数分裂过程中四价体的形成与解离规律,是驾驭四倍体遗传研究的前提。 2. 基因组学视角下的稳定性和异质性: 四倍体基因组因其基因拷贝数的增加,在调控复杂性状(如抗逆性、产量相关性状)方面展现出独特的优势。然而,过度的同源基因拷贝也可能导致基因表达的复杂化或功能冗余。现代基因组测序技术为解析四倍体水稻基因组的结构变异、基因家族的扩张与收缩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工具。本领域研究亟需构建高质量的四倍体参考基因组,以揭示其在基因表达调控网络中的“剂量效应”和“基因加和效应”。 第二部分:同源四倍体水稻的诱导、维持与遗传学特性 在水稻育种实践中,人工诱导的同源四倍体材料是科研工作者探索倍性遗传规律的重要工具。 1. 诱导技术与群体构建: 人工诱导通常依赖于秋水仙素处理等细胞分裂抑制剂。然而,从诱导成功到建立稳定的四倍体种质资源库,需要跨越细胞遗传学、形态学鉴定以及遗传稳定性的长期观察。如何提高诱导效率,减少单倍体和非整倍体的混杂,是实验操作的关键环节。此外,建立可遗传的、遗传背景清晰的同源四倍体种质库,是后续进行遗传分析的基础。 2. 减数分裂与育种材料的构建: 四倍体水稻在进行有性繁殖时,减数分裂行为至关重要。二价体优先形成或稳定存在,是保证后代遗传稳定的主要途径。对四倍体水稻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联会、分离行为的深入研究,直接关系到后续的杂交育种策略——例如,如何利用四倍体作为亲本来选育高产、优质的二倍体后代,或探索四倍体间的杂交应用。 第三部分:从基础研究到应用:多倍体对农艺性状的潜在影响 多倍体化对生物体性状的影响是复杂的、多方面的,这为水稻育种开辟了新的途径。 1. 产量构成与生物学效应: 四倍体植物通常表现出“多倍体优势”(Polyploidy Effect),例如细胞体积增大、植株高大、叶片肥厚等。这些形态变化可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光合效率、营养物质的吸收与转运。研究的焦点在于,如何将这种细胞学上的变化转化为对穗大、粒重、生物量增加等产量性状的有效提升,同时避免因细胞核与质基因组比例失衡导致的生长抑制。 2. 抗逆性与环境适应性: 多倍体基因组的冗余性被认为能够增强生物体对环境胁迫(如干旱、盐碱、极端温度)的适应能力。基因拷贝数的增加可能意味着更多备用或互补的抗逆相关基因副本。通过比较二倍体和同源四倍体水稻在非最佳环境下的生理生化指标和基因表达谱,可以筛选出由倍性变化驱动的抗逆基因集,为创制广适性水稻品种提供理论依据。 结论与展望:多倍体技术在未来水稻育种中的定位 同源四倍体水稻的研究,本质上是对水稻遗传资源多样性的一次深度挖掘,它超越了传统二倍体育种的范畴,为解决全球粮食安全问题提供了新的工具箱。未来的研究将更侧重于: 功能基因组学: 利用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等多组学手段,精确定位由倍性变化引起的关键调控因子。 精准育种: 发展基于倍性诱导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S)技术,加速四倍体优良基因的导入与利用。 杂种优势的重新定义: 探索四倍体与二倍体杂交(三倍体或新的异源多倍体)所产生的杂种优势,为培育具有独特农艺特性的新品种奠定基础。 理解和驾驭同源四倍体水稻的遗传规律,是推动现代作物科学向前迈进的重要一步,其研究成果必将为培育更加高产、优质、环境友好型的新一代水稻品种做出不可替代的贡献。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是一本关于水稻育种的专题著作,其切入点非常独特,聚焦于“同源四倍体水稻”这个相对小众但潜力巨大的研究领域。对于我这样一名对作物育种,尤其是水稻育种有浓厚兴趣的读者而言,这本书的内容无疑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这一前沿方向的绝佳机会。书中详细阐述了同源四倍体水稻的起源、形成机制,以及它与二倍体水稻在基因组结构、细胞学特性上的差异。我特别关注了作者们是如何从分子层面解释这些差异的,比如染色体数量倍增对基因表达和性状影响的调控网络。此外,关于同源四倍体水稻在育种中的应用潜力,书中也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包括它在改良产量、抗性、品质等方面的优势,以及在杂交育种和多倍体育种策略中的地位。书中可能还涵盖了相关的遗传改良技术,如诱导多倍体的方法、染色体加倍效率的提升等,这些都是实际育种工作中非常关键的环节。对新手而言,书中可能会从基础概念讲起,逐步深入,而对于有一定基础的研究者,则能从中找到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整体而言,这本书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关于同源四倍体水稻的科学图景,其详实的内容和严谨的研究态度,必将成为该领域重要的参考资料。

评分

初拿到这本书,就被其严谨的学术气息所吸引。作为一名对基因组学和作物进化颇感兴趣的业余爱好者,我一直对植物多倍化现象感到好奇,而《同源四倍体水稻研究》恰好满足了我对这一特定领域深入探索的渴望。书中对水稻同源四倍体的形成过程进行了细致的描绘,从染色体数目加倍的起始,到四倍体植株的稳定形成,再到其在繁殖和遗传上的特殊性,都进行了详尽的分析。我尤其期待书中对四倍体水稻基因组结构重塑的解读,例如在染色体倍增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基因丢失、基因复制、基因表达模式的改变等,这些都直接关系到四倍体性状的形成和稳定。此外,书中对同源四倍体水稻的生物学特性,如生长发育、形态建成、开花授粉等方面的描述,也希望能有所提及。它与二倍体水稻在这些方面的区别,以及这些区别背后可能存在的生理生化机制,都是我非常想了解的。总的来说,这本书不仅是对一个科研课题的深入挖掘,更是对水稻演化和育种潜力的重要探索,其科学价值和研究深度不言而喻。

评分

这本书的内容,如同一幅徐徐展开的水稻科学画卷,细致入微地描绘了“同源四倍体水稻”这一迷人的研究主题。作为一名关注农业科技进展的读者,我深知水稻作为全球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育种技术的革新直接关系到粮食安全。而同源四倍体水稻,凭借其独特的基因组结构,为实现作物性状的突破性改良提供了新的途径。书中对四倍体水稻的起源和演化过程的梳理,我相信会揭示出其潜在的遗传优势。我尤其期待书中关于如何高效诱导和维持同源四倍体的技术探讨,以及在实际育种过程中,如何利用这些四倍体来培育更高产量、更强抗性、更优品质的新品种。书中可能还会涉及四倍体与二倍体杂交的育种策略,以及多倍性状在杂种优势中的作用机制。这些都是非常实用且具有前瞻性的研究方向。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广大的水稻育种工作者和科研人员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参考平台,指引着探索更高效、更可持续的水稻育种新方向。

评分

从书名来看,《同源四倍体水稻研究》是一本非常有针对性的学术专著,它将焦点集中在水稻这个物种中的一个特定亚群——同源四倍体。作为对植物遗传学和育种学稍有了解的读者,我明白四倍体化在植物进化和育种中的重要作用。书中很可能详细介绍了同源四倍体水稻的基因组构成,包括其与二倍体亲本在染色体数量上的差异,以及这些差异如何影响其遗传物质的稳定性、基因的表达模式以及表观遗传学的调控。我尤其好奇书中关于同源四倍体水稻在农艺性状上的表现,例如其生长势、株型、分蘖能力、籽粒大小和产量等方面的潜在优势,以及这些性状差异背后是否存在特殊的遗传机制。同时,这本书也可能探讨了同源四倍体水稻在作为亲本进行杂交育种时的应用,以及如何利用其独特性来克服某些育种难题。对于想要深入了解水稻遗传多样性和挖掘新品种潜力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的内容无疑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评分

这本书的研究方向——同源四倍体水稻,在我看来,是水稻育种领域一个极具潜力的突破口。作为对现代农业技术和生物科学发展保持高度关注的读者,我对能够通过基因组层面的深入研究来改良作物品质和产量的方法非常感兴趣。书中对同源四倍体水稻的细胞学特征、染色体行为以及其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的稳定性等方面的详尽描述,相信会为读者揭示这一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此外,书中关于如何通过诱导或自然变异获得同源四倍体水稻,以及如何评估和利用这些四倍体材料进行育种的策略,都是非常具有实际意义的内容。我期待书中能展示同源四倍体水稻在抗逆性(如抗旱、抗病、耐盐碱等)方面的潜在优势,以及如何通过分子标记或基因组编辑等现代育种技术,进一步挖掘和利用其优良性状。这本书的出版,不仅为学术界提供了宝贵的科研资料,也为农业生产者指明了提升水稻生产效益的新方向。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