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象棋吃子训练——从初学到四级棋士①(象棋目标训练丛书)
定价:49.00元
作者:张弘
出版社:经济管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9-01
ISBN:978750964468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由张弘编*的《象棋吃子训练--从初学到四级棋士(1)/象棋目标训练丛书》共分为单子一步吃、单子两步吃方法类、单子两步吃兵种类、双子两步吃方法类、双子两步吃兵种类六个章节,共计790道测试题。这种分门别类的形式,针对性较强,方便读者归纳总结,揣摩规律。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本书测试题的难度由初学到四级棋士水平,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所有题型均模拟实战局面,侧重实用性,力求夯实读者吃子能力训练的基本功。书后附测试题答案,及中国象棋协会颁布的《象棋业余棋手技术等级标准》,可作为对比参考。
目录
章 单子一步吃(一100题) 节 帅吃子(—8题) 第二节 仕吃子(第9—14题) 第三节 相吃子(5—20题) 第四节 兵吃子(第21—28题) 第五节 车吃子(第29—52题) 第六节 炮吃子(第53—76题) 第七节 马吃子(第77—100题)第二章 单子两步吃——方法(0l~250题) 节 双捉吃子(0l一125题) 第二节 串打吃子(26—150题) 第三节 链拴吃子(51一175题) 第四节 借将吃子(76—200题) 第五节 借杀吃子(第201—225题) 第六节 围困吃子(第226—250题)第三章 单子两步吃——兵种(第25l~400题) 节 帅吃子(第25l一260题) 第二节 仕吃子(第261一270题) 第三节 相吃子(第271一280题) 第四节 兵吃子(第281—290题) 第五节 炮吃子(第291—320题) 第六节 车吃子(第321—360题) 第七节 马吃子(第361—400题)第四章 双子两步吃——方法(第401—610题) 节 双捉吃子(第401—430题) 第二节 链拴吃子(第431—460题) 第三节 围困吃子(第461—490题) 第四节 借将吃子(第491—520题) 第五节 借杀吃子(第52l一550题) 第六节 兑子吃子(第551一580题) 第七节 先弃后取(第581—610题)第五章 双子两步吃——兵种(第611—790题) 节 双兵配合吃子(第611—620题) 第二节 炮兵配合吃子(第621—630题) 第三节 马兵配合吃子(第631—640题) 第四节 车兵配合吃子(第641—650题) 第五节 双炮配合吃子(第651—660题) 第六节 双马配合吃子(第661一670题) 第七节 马炮配合吃子(第671—690题) 第八节 车炮配合吃子(第691—710题) 第九节 车马配合吃子(第711—730题) 第十节 双车配合吃子(第73l一750题) 第十一节 多子配合吃子(第751—790题)附录一 参考答案附录二 中国象棋协会关于印发《中国象棋协会棋手技术等级条例(试行)》的通知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与市面上很多只关注“杀招”和“定式”的速成指南不同,这套书的厚度恰恰体现了它的价值所在——在于对“基础功”的反复打磨。它花了大量的篇幅去讨论残局的精妙之处,特别是“兵”和“卒”的作用。以往我总觉得残局是技术含量最低的阶段,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看法。作者通过几十个精心构造的残局模型,展示了如何通过微小的“先手”优势滚雪球,最终取得胜利。比如关于“老帅入宫”的技巧,书中不仅给出了标准走法,还分析了对手可能采取的“拖延”策略以及应对方案,这在很多简化版教材中是看不到的。这种“穷尽可能性”的分析思路,极大地增强了我的残局处理能力。我尝试按照书中的建议练习了一周,发现以前那些看似和棋的局面,我现在总能找到制胜的契机,这对手子力的精确控制要求极高,也让我对棋盘的全局观有了更深的理解。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印刷质量也值得称赞。纸张厚实,长时间阅读眼睛不容易疲劳,这是长时间训练的必备条件。更重要的是,书中的棋谱图例几乎都是采用最清晰的黑白分明的标识,没有过多花哨的色彩干扰,这对于训练专注力非常重要。我发现作者在设计习题时,非常注重“变体”的考量。很多章节末尾的自测题,看似和前面的例题相似,但只要改变一个兵的位置,解法就完全不同。这迫使读者不能死记硬背,而是必须理解背后的逻辑原理。我尤其喜欢它附带的“陷阱回顾”部分,总结了初学者最容易犯的几类错误,并给出修正方案。这种主动暴露弱点、强制纠错的教学设计,使得学习过程不再是单向的灌输,而是一种主动的思考和探索,学习效率得到了显著提升。
评分如果说有什么可以让我挑剔的,或许是它过于注重理论的深度,使得初学者在面对节奏极快的实战时,偶尔会感到信息过载。但考虑到这本书的目标是冲刺四级棋士,这种深度恰恰是其核心竞争力所在。它没有迎合“快餐式学习”的潮流,而是坚持用扎实的内容去构建知识体系。书中对于“弃子”的心理建设描写得尤其到位,它解释了为什么专业棋手敢于付出物质代价去换取空间或速度,这种对胜负心理的剖析,比单纯的招法讲解更有价值。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再是那个只会按部就班的“机械下棋者”,而是开始懂得如何根据局势发展,有策略地进行“价值交换”和“风险管理”。它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更高阶象棋智慧的大门,期待着下一册能继续深入探索更复杂的战斗艺术。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确实很吸引人,那种深邃的墨绿色配上金色的字体,给人一种古典而又专业的仪式感。初次翻开,我就被它的排版方式所震撼。作者显然对教学流程有着深刻的理解,从最基础的“捉”和“防捉”概念入手,娓娓道来,丝毫没有急功近利的感觉。特别是关于“马”的走法和限制,作者没有仅仅停留在规则的讲解上,而是用了一系列巧妙的图例,直观地展示了马的攻击范围和死角,这对于我这种常年在中局迷失方向的棋手来说,简直是醍醐灌顶。每一步棋的解析都配有清晰的箭头指示,让人一眼就能明白意图。而且,书中的例局选择非常贴合初学者的心智发展轨迹,从简单的单子对攻到复杂的双车马配合,过渡得极其自然平滑,丝毫没有生涩感。读完前三分之一,我已经能更自信地应对一些常见的开局陷阱了,感觉自己的棋盘视野一下子开阔了许多,不再是抱着一堆规则却不知如何实战的尴尬局面。这种循序渐进、注重实操的教学理念,非常适合希望系统提升的爱好者。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有一种老派棋谱的严谨和克制,但绝不枯燥。作者在讲解一些高级技巧,比如“弃子取势”或者“炮的卧槽”时,往往会穿插一些历史典故或者名家妙局的片段,使得原本抽象的理论一下子变得有血有肉起来。我特别欣赏它在强调“时机”上的论述。很多初学者,包括我自己,常常是“知道”这个招式该用,但就是下错时机,导致满盘皆输。这本书则用大量的对比案例说明了,为什么同样的局面,早一步或晚一步出招,结果会天差地别。例如,在讲解“车”的攻击角度时,书中反复强调了“借力”的重要性,并细致分析了如何通过牺牲一个小兵,为后续的车打开通路,实现致命一击。这种对细节的执着,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功力。我感觉自己仿佛不是在读一本教材,而是在跟一位耐心且学识渊博的老师面对面交流,他不仅教你招式,更教你背后的“棋道”与“智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