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山海经(真正能让人读懂的《山海经》)
定价:99.00元
作者:冯国超注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2013-12-01
ISBN:978710006795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
开本:
商品重量:0.899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原文 以历史上的著作为底本,准确可靠
注释 兼综百家之长,充分反映学界新成果
译文 精致、流畅,严格忠实于原著
导读 揭原著之精蕴,明古代智慧之实际应用
配图 严谨、恰当,图与文字一一对应
目录
南山经
一、南山一经
二、南次二经
三、南次三经
西山经第二
一、西山一经
二、西次二经
三、西次三经
四、西次四经
北山经第三
一、北山一经
二、北次二经
三、北次三经
东山经第四
一、东山一经
二、东次二经
三、东次三经
四、东次四经
中山经第五
一、中山一经
二、中次二经
三、中次三经
四、中次四经
五、中次五经
六、中次六经
七、中次七经
八、中次八经
九、中次九经
十、中次十经
十一、中次十一经
十二、中次十二经
海外南经第六
海外西经第七
海外北经第八
海外东经第九
海内南经第十
海内西经第十一
海内北经第十二
海内东经第十三
大荒东经第十四
大荒南经第十五
大荒西经第十六
大荒北经第十七
海内经第十八
索引
作者介绍
冯国超,1965年10月出生。198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9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中国哲学史专业硕士学位。1986年起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工作,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哲学研究》编辑部中国哲学史组组长。
文摘
序言
一直以来,《山海经》在我心中都像是一本天书,光是看名字就充满了神秘和古老的气息,但总觉得离自己很遥远,书中的那些奇珍异兽、神话传说,仿佛只是存在于古籍中的记载,晦涩难懂。最近偶然翻到了这本《山海经(真正能让人读懂的《山海经》)》,初看书名,我本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结果却着实给了我惊喜。拿到书的那一刻,就被它精美的设计吸引了,装帧古朴又不失现代感,内页的插图更是栩栩如生,每一幅都充满了想象力,仿佛真的将我带入了那个充满奇幻色彩的远古时代。我迫不及待地翻开,原本以为依旧会是那些佶屈聱牙的文字,但出乎意料的是,书中的语言非常流畅易懂,仿佛作者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耐心地为我解读着这本古老画卷。每一个篇章都配有详细的注释和生动的解读,将那些曾经令我望而却步的怪兽、神灵、以及奇特的地貌,都变得鲜活起来。读到描述“穷奇”的部分,我不再只是看到一个模糊的恶兽形象,而是能想象出它振翅欲飞,呼啸而来的矫健身姿,以及它善恶难辨的复杂本性。书中对地理环境的描述也变得清晰起来,我能清晰地勾勒出那些山脉的走向,河流的蜿蜒,以及生活在其中的独特部族。这不仅仅是一次阅读,更像是一场穿越时空的奇妙旅行,让我对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和地理认知有了全新的、深刻的理解,也让我对这本古老著作的魅力有了更直接的体悟。
评分对于《山海经》这样一部古老而又充满神秘色彩的经典,我一直想找到一本能够真正引领我进入其世界的书,而非仅仅停留在表面。这次有幸读到《山海经(真正能让人读懂的《山海经》)》,可以说它给了我前所未有的阅读体验。这本书最大的特点在于它的“易读性”和“启发性”。作者在保留《山海经》原文精华的同时,巧妙地融入了现代的语言习惯和思维方式,使得那些古老的描述不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鲜活的故事。书中对每一个地理区域的介绍,都非常细致,仿佛一幅幅生动的地图呈现在眼前,让我能清晰地感受到古人对世界的认知边界。而对于那些奇幻的神怪,作者更是用一种“考据+想象”的方式进行解读,既尊重了古籍的记载,又为我们提供了理解这些奇特形象的多种可能性。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一些文化习俗和信仰的解读,它将《山海经》中的记载置于更宏大的文化背景下,让我们看到这些神话传说背后所反映的早期人类的社会结构、价值观和宇宙观。这种解读方式,让我不再是简单地阅读一个故事,而是去理解一个民族的集体记忆和精神世界。书中的配图也是一大亮点,它们与文字相辅相成,极大地增强了阅读的沉浸感,让整个阅读过程变得轻松而愉快,仿佛真的是在一位老者讲述着古老的故事,让我受益匪浅。
评分在我个人的阅读经历中,《山海经》一直是一个难以企及的存在,感觉它像是一本古老的密码本,需要掌握特殊的钥匙才能解开。以往接触过的版本,要么是枯燥的原文,要么就是过于简略的白话翻译,都难以满足我深入了解的渴望。直到遇见了《山海经(真正能让人读懂的《山海经》)》,我才真正感受到了“读懂”的乐趣。这本书的编排结构非常用心,它并非简单地将原文罗列,而是将每一个山系、每一个地理节点、每一个神话传说都进行了精心的梳理和解读。作者在叙述上,采用了多种风格的融合,有时像是一位严谨的学者,引用大量的史料和研究成果来佐证自己的观点;有时又像是一位富有激情的说书人,将那些古老的故事讲得跌宕起伏,引人入胜。我尤其喜欢书中对那些奇珍异兽的解读,作者并没有回避它们超乎寻常的形态,而是通过类比、推测,甚至一些有趣的联想,来帮助读者理解这些生物可能存在的现实原型,或者它们在古人心目中的象征意义。例如,书中对“乘黄”的描述,作者就从古代的马匹特征、对祥瑞的期盼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让我对这个传说中的神兽有了更立体的认识。这种既有学术深度又不失趣味性的解读方式,极大地激发了我对《山海经》的兴趣,让我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去探索其中的奥秘。
评分作为一名对中国古代神话略有涉猎的爱好者,我深知《山海经》的价值,但同时也苦于其原文的艰涩,往往需要大量的辅助资料才能勉强理解。这次有幸接触到这本《山海经(真正能让人读懂的《山海经》)》,让我看到了不同于以往的解读方式。它并没有一味地追求“信达雅”的翻译,而是另辟蹊径,更注重传达原文的精神内核和文化意蕴。作者在解读过程中,充分运用了考古发现、民俗学研究以及现代科学的视角,将那些看似荒诞不经的描述,与可能存在的古代地理、生物、甚至天文现象联系起来,为读者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思考空间。例如,书中对“夸父逐日”的神话,作者就不仅仅停留在故事本身,而是深入分析了古人对太阳崇拜的原始观念,以及对自然现象的朴素解释,甚至探讨了“夸父”这个形象可能承载的早期人类对征服自然、追求光明的朴素愿望。这种解读方式,既保留了神话的神秘感,又增添了理性分析的深度,让读者在惊叹古人想象力的同时,也能从中汲取到更深层次的智慧。书中的语言风格也相当独特,时而严谨考据,时而又充满了文学的想象力,使得阅读过程既有学术的严谨,又不失趣味性,仿佛在与一位博学多才的学者进行一场深入的对话,让人回味无穷。
评分老实说,我对《山海经》的印象一直停留在“神怪小说”的层面,觉得那些内容要么是虚构,要么就是古人想象力的产物,与现实生活相去甚远。但当我拿到《山海经(真正能让人读懂的《山海经》)》这本书时,我被它完全颠覆了。这本书的视角非常独特,它并没有将《山海经》仅仅视为一本神话故事集,而是将其视为一部包含早期人类对自然认知、社会生活、以及宗教信仰的百科全书。作者在解读时,非常注重将《山海经》中的内容与当时的历史背景、地理环境相结合,试图还原一个更真实、更具体化的古代世界。比如,书中对“开明兽”的描述,作者并没有简单地将其归类为一种神兽,而是结合了古代部族的图腾崇拜、以及对某些具有特殊能力的动物的观察和想象,给出了一种更为贴近当时人们生活逻辑的解释。这种解读让我觉得,那些曾经遥不可及的神话人物和奇特生物,似乎都有了更接地气的来源,它们不再是空中楼阁,而是古人面对世界、解释世界的一种方式。书中的图文结合也做得非常出色,不仅有精美的插图,还有一些示意图,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书中描述的地理位置和空间关系,这对于我这样视觉型学习者来说,是非常友好的。总的来说,这本书让我对《山海经》的认知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不再仅仅是猎奇,而是开始去理解古人的思维方式和他们所处的那个世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