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儒释道与中国传统文化(什刹海书院2015年年刊)
定价:50.00元
作者:乐黛云,怡学
出版社: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9-01
ISBN:9787500099680
字数:
页码:372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北京什刹海书院迄今已成立五周年了。五年来,书院始终坚持“秉承五千年中华人文传统之大道,弘扬儒释道三教圆融益世之精神,包容诸子与百家探索求新之学说,肩负新时代人类济世和谐之使命,培育重道德自信自觉自强之英才”的宗旨,努力在传承传统文化、振奋民族精神、汇集学术英才等方面发挥作用。《儒释道与中国传统文化(什刹海书院2015年年刊)》作为什刹海书院2015年年刊,分设“儒学与中国传统文化”、“佛学与中国传统文化”、“道学与中国传统文化”、“易学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医与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等专栏,试图从各个不同侧面全面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全面复兴发挥的积*作用。
目录
序
儒学与中国传统文化
孔子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导师
文化身份认同和儒家的精神及“仁”的真谛
社会德教——儒家的过去和未来
儒学的核心是个“仁”字
佛学与中国传统文化
佛教心学及其当代价值
佛教的公益理念与实践
佛教的和谐思想及其现代诠释
中华传统文化视域下的宗教建设
道学与中国传统文化
两种逍遥与两种自由
道教内丹学及其现代诠释
节制与宽容:《道德经》的精神
易学与中国传统文化
周易:阴阳之间
由清凉澄观著述之例管窥华严学与易学的关系
从逻辑与历史的统一解答《古经》的一些问题——读《易》著札记
《周易》与中国政治学理论体系的构建
中医与中国传统文化
素食与心血管健康
智慧无限般若永恒——佛医让生命科学更加丰富多彩
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的文化传统需要大量高水平的“传薪者”——兼谈在中国各类教育中传统文化教师
基于中国文化的人格与动机理论——中国人格模型与关键需要理论
“冰蹴球”的民族文化特色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是一本能让人沉静下来的书,它以一种极其从容的姿态,引领我们去探寻中国传统文化那深邃的源头。《儒释道与中国传统文化(什刹海书院2015年年刊)》这本书,让我体会到了学者那种严谨而又不失人文关怀的写作风格。乐黛云和怡学先生将儒、释、道三家思想的精髓,以一种非常易于理解的方式呈现出来,并且重点突出了它们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地位以及相互作用。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道”的多种解读,以及佛教慈悲为怀的精神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得到体现。读这本书,不只是知识的获取,更是一种精神的洗礼。它让我重新审视了许多我们习以为常的观念,理解了中国人在面对人生起伏时那种超然和坚韧的品格是如何形成的。这本书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更深层次的认识,让我看到了其中蕴含的无穷智慧,以及它如何塑造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气质。我从中汲取了力量,也感悟到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评分阅读《儒释道与中国传统文化(什刹海书院2015年年刊)》一书,仿佛是一次漫步在中华文化长河中的心灵之旅。乐黛云和怡学先生以其渊博的学识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为我们梳理了儒释道三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他们的文字,时而如涓涓细流,滋润心田,时而又如惊涛拍岸,发人深省。我尤其被书中对“道”的理解所吸引,它不仅仅是一种哲学概念,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式。佛教的慈悲与智慧,也让我深受启发,它教会我们放下执念,以更宽广的心态去面对人生。儒家的入世情怀,更是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古人对社会责任的担当。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不是将三家思想割裂开来,而是展现了它们之间错综复杂的联系和相互促进,共同构建了中华文明的独特图景。它让我重新审视了许多被遗忘的文化基因,也让我对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是一本值得反复品读,并在生活中去体悟的佳作。
评分翻开《儒释道与中国传统文化(什刹海书院2015年年刊)》,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智慧与韵味的古老庭院,空气中弥漫着书香与茶香。乐黛云和怡学先生以一种极其细腻和富有洞察力的方式,将我们带入中国传统文化的殿堂。他们不仅仅是陈述了儒、释、道三家的思想,更是深入剖析了它们如何渗透到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塑造了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和价值取向。书中对于“天人合一”的阐释,对于“仁者爱人”的践行,对于“无为而治”的理解,都让我耳目一新。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一些具体文化现象的解读,比如节日习俗、民间传说、诗词歌赋等,这些看似寻常的文化符号,在作者的笔下,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也让我们更清晰地看到了儒释道思想的影子。它不是枯燥的学术理论,而是活生生的文化实践。读这本书,就像在与古人对话,又像是在与当下的自己对话,在不断地反思和体悟中,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得到了极大的升华。它让我意识到,那些古老的智慧,并非遥不可及,而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是我们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
评分《儒释道与中国传统文化(什刹海书院2015年年刊)》这本书,给我最大的震撼,在于它所展现的中国传统文化那种内在的张力和生命力。乐黛云和怡学先生的论述,不是简单的概念堆砌,而是通过对历史、哲学、艺术等多个维度的深入挖掘,将儒释道三家思想如何在中国这片土壤上生根发芽、枝繁叶茂的过程,描绘得淋漓尽致。我特别喜欢书中对“天人感应”的解读,以及佛家“缘起性空”的思想如何影响了中国人的生死观和价值观。它让我们看到,中国传统文化并非僵化守旧,而是充满了动态的智慧和适应性。在现代社会,我们常常感到迷失和焦虑,这本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回溯的路径,让我们能够重新找到精神的锚点。它让我意识到,那些看似古老的概念,在今天依然具有强大的启示意义,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理解世界。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那种生生不息的魅力,以及它作为民族精神内核的深远影响。
评分读到《儒释道与中国传统文化(什刹海书院2015年年刊)》这本书,我最直接的感受就是,它就像一位温润如玉的长者,缓缓道来了中华文化那些根深蒂固、绵延不绝的精神脉络。乐黛云和怡学先生的笔触,带着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又充满着对当下生活的洞察。书中对儒家入世的担当、释家出世的智慧、道家顺应自然的哲理,进行了多层次的解读,并将它们巧妙地融入到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伦理道德、艺术审美乃至政治思想之中。我尤其欣赏作者们并非孤立地看待这“三教”,而是深刻地揭示了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的动态过程。这种融合,让中国传统文化呈现出一种既多元又统一的独特魅力。它不是简单的拼凑,而是一种有机的生长,如同在同一片土壤中,不同根系的植物共同汲取养分,最终形成了错落有致、生机盎然的风景。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停下来,对照自己的生活经验,回想那些熟悉的习俗、古老的谚语,突然发现它们背后都蕴含着深邃的思想。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文化熏陶,正是这本书最大的价值所在,它让我们在不经意间,重新认识了自己民族文化的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