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冲突与调适:社会转型中的大学教师角色 |
| 作者 | 熊德明 |
| 定价 | 44.00元 |
| 出版社 |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
| ISBN | 9787562278917 |
| 出版日期 | 2018-01-01 |
| 字数 | |
| 页码 | |
| 版次 | 1 |
| 装帧 | 精装 |
| 开本 | 16开 |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本书以冲突为研究视角,沿着“理论探讨—实证研究—调适策略”这一思路展开研究;在理论探讨中,对大学教师角色冲突概念及相关概念进行了澄清,梳理了相关理论依据,提出了研究分析框架,探讨了冲突与调适的辩证关系;通过实证研究,呈现了大学教师角色冲突的程度、差异性以及冲突的表现形式,从社会、学校和个人三个层面剖析了大学教师角色冲突的深层诱因,并从社会、学校和教师个人等层面,构建化解大学教师角色冲突的调适策略。 |
| 作者简介 | |
| 熊德明,湖北宜城人,1968年1月生,湖北文理学院教育学院教授、副院长,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社会学和教师教育研究。先后在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获得教育学硕士和博士学位。湖北省陶行知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教育学会等学会会员,中国教育社会学专业委员,加拿大布鲁克大学访问学者。主持、部级、省市级等6项科研课题,在《清华大学教育研究》等专业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30多篇。学术专著2部,参与编著学术著作和教材6部。 |
| 目录 | |
| 导论 节 研究背景 一、转型期大学社会使命更加艰巨 二、转型期大学竞争更加激烈 三、转型期大学宏观运行机制面临诸多矛盾 四、转型期大学面临教育转型的巨大冲击 第二节 研究现状 一、国内外关于大学教师研究的概况 二、国内外关于大学教师角色的研究 三、国内外关于大学教师角色冲突的研究 四、对前期研究成果的评述 第三节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现实意义 第四节 研究视角与方法 一、研究视角 二、研究方法 章 大学教师角色冲突研究的理论探讨 节 大学教师角色冲突研究的概念厘定 一、社会转型 二、角色及其相关概念 三、大学教师角色 四、大学教师角色冲突 第二节 大学教师角色冲突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社会角色理论 二、社会冲突理论 三、社会变迁理论 第三节 大学教师角色冲突研究的分析框架 一、大学教师角色内冲突 二、大学教师角色间冲突 三、大学教师角色外冲突 第四节 冲突与调适:大学教师角色社会化的基本形式 一、大学教师角色冲突的分类与功能 二、大学教师角色冲突调适的内涵与分类 三、大学教师角色冲突与调适的辩证关系 第二章 大学教师角色冲突的现状调查 节 大学教师角色冲突调查的基本背景 一、调查目的 二、调查方法 三、调查的组织与实施 四、调查的统计与分析方法 第二节 大学教师角色冲突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一、大学教师角色冲突的总体情况 二、大学教师角色冲突的差异性 三、大学教师角色冲突的表现形式 第三节 大学教师角色冲突调查的基本结论 一、大学教师角色冲突程度普遍偏高 二、大学教师角色冲突差异表现不一 三、大学教师角色间冲突程度强 第三章 大学教师角色冲突的诱因剖析 节 大学教师角色冲突的社会成因 一、大学与、市场之间“即”与“离”的矛盾诱发教师角色冲突 二、高社会期望与低教师地位的反差激发教师角色冲突 三、不同群体对教师角色认知的偏差引发教师角色冲突 第二节 大学教师角色冲突的学校成因 一、大学内部权力的制衡与教师角色冲突的激化 二、大学内部利益的纠葛与教师角色冲突的触发 三、大学内部文化的碰撞与教师角色冲突的加剧 第三节 大学教师角色冲突的个人成因 一、 价值取向的偏颇 二、角色意识的弱化 三、角色技能的贫乏 第四章 大学教师角色冲突的调适策略 节 社会调适——创设宽松的社会环境 一、营造适度竞争、具有生机和活力的市场环境 二、创造灵活、宽松、有效的经费政策环境 三、倡导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 四、构建科学合理的治理模式 第二节 学校调适——营造理想的角色氛围 一、提倡民主参与,构建共同治理制度 二、引入人性管理,建立发展性角色评价制度 三、改善教师待遇,完善教师角色支持系统 四、减轻教师负担,培育自由宽松的学术环境 第三节 个人调适——增强教师角色的适应性 一、强化角色意识,增强角色扮演的责任性 二、培育角感,提高角色扮演的自觉性 三、提高角色技能,确保角色扮演的实效性 四、准确角色定位,保证角色抉择的理智性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大学教师角色冲突研究调查问卷(A校试测卷) 附录二大学教师角色冲突研究调查问卷(正式测试卷) 附录三大学教师角色冲突研究访谈提纲 附录四不同教育背景教师角色冲突多重比较结果 附录五不同任教年限教师角色冲突多重比较结果 后记 |
| 编辑推荐 | |
| 我国正处于急剧的社会转型时期,在社会变革与教育变革的双重压力之下,高校教师的角色冲突也日趋激烈,并对教师队伍建设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该书有助于正确认识这些冲突,并对解决这些冲突的思路与对策进行探讨,对于稳定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素质、实现高等教育转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 文摘 | |
| 暂无相关内容 |
| 序言 | |
| 暂无相关内容 |
这本书的书脊上印着“时代印记”的字样,这四个字瞬间就将我的思绪拉回到了那个风起云涌的年代。我脑海中浮现出许多关于大学教师的画面:他们可能在教室里慷慨激陈词,也可能在办公室里埋头苦干,又或许是在学术会议上唇枪舌剑。在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这些日常的场景必然被赋予了更复杂的意义。我想象着,作者或许会对那些曾经叱咤风云、如今却面临身份认同困境的老一辈学者进行深入访谈,挖掘他们内心深处的失落与坚守。同时,也可能关注那些年轻一代的教师,他们如何在快速变化的学术环境和就业压力下,寻找自己的学术定位和人生价值。这本书很可能不仅仅是学术理论的堆砌,更像是一部时代变迁中的群像画卷,通过大学教师这个独特的视角,折射出整个社会的转型轨迹。我尤其想了解,在那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期,他们是如何平衡个人理想与社会现实的,又是如何在思想的碰撞中找到前进的方向。
评分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被它的装帧细节所吸引。书签带上印着一句意味深长的话,虽然具体内容我记不清了,但那种“在变动中寻找稳定,在冲突中寻求平衡”的感觉,与书名《冲突与调适》完美契合。我猜想,这本书的章节设置可能颇具匠心,或许会从宏观的社会历史背景入手,然后逐步聚焦到大学教师这个群体,再深入到具体的个体经历和心理分析。我期待书中能够展现出转型时期大学教师所面临的多元化挑战,比如科研评价体系的改革、教学模式的更新、学术自由与社会责任的权衡等等。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能够看到作者如何将这些具体的挑战与更宏大的社会转型理论相结合,从而揭示出大学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的关键角色。或许书中还会有一些关于不同国家或地区在类似转型时期大学教师经历的比较分析,这会为我提供更广阔的视野和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这本书的书页泛黄,带着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封面上的烫金字体在灯光下熠熠生辉。当我翻阅的时候,我能感受到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那种对教育事业的关怀和对知识分子的深刻体察。我脑海中勾勒出一个场景:在社会急速发展的浪潮中,大学教师的身份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他们既是知识的传承者,也是社会思想的引导者,更是社会变革的参与者。这本书很可能深入探讨了这种身份的多重性以及由此带来的内在张力。我期待作者能够细腻地描绘出大学教师在面对各种社会压力和期望时的内心挣扎,他们是如何在个人学术追求与社会责任之间找到平衡点的。也许书中还会涉及到一些关于大学治理结构、学术伦理等方面的内容,这些都是转型时期大学教师不得不面对的重要议题。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给我带来关于时代变迁下个体命运的深刻洞见。
评分这本书给我一种非常“沉浸式”的阅读体验。封面上的水墨晕染效果,仿佛象征着转型时期社会思潮的复杂与流动。我猜想,这本书的叙述方式可能不是平铺直叙的,而是充满了辩证的思考和多角度的审视。我期待能够在这本书中看到关于大学教师如何在这种“冲突”中保持专业性和独立性,又如何在“调适”中不断学习和成长的生动案例。或许作者会通过分析一些典型的历史事件或政策变动,来展现大学教师群体是如何受到影响,又是如何做出回应的。我尤其感兴趣的是,在社会转型期,大学教师的教学理念和学术研究是否会发生根本性的转变,以及这种转变背后所蕴含的深层原因。这本书可能不仅仅是对一个职业群体的研究,更是对整个社会如何应对变革、如何实现自我超越的一种思考。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充满了力量感,深邃的蓝色背景,搭配着一些抽象的、相互交织的线条,隐约勾勒出一种复杂而又充满张力的画面。书名“冲突与调适”几个字,用一种略显粗粝的字体呈现,仿佛是在诉说着一场变革的艰辛。当我翻开第一页,一股厚重感扑面而来,纸张的质感很好,阅读起来很舒适。我一直对社会转型时期个体所扮演的角色非常感兴趣,尤其是那些身处知识殿堂的大学教师,他们的思想、行为,乃至内心挣扎,都可能对整个社会的进步产生深远的影响。这本书似乎触及了这个非常核心的议题,让我充满了好奇。我设想着,作者很可能通过大量个案研究、理论分析,甚至是历史回溯,来呈现大学教师在时代洪流中的身影。他们如何在旧有的体制下坚持自我,又如何在新的期望中不断调整,这其中必然充满了矛盾与思考。我期待能看到书中对于不同学科背景、不同年龄段教师群体在转型期所经历的具体困境和应对策略的细致描绘,以及这些个体经验如何汇聚成一股影响社会走向的力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