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区慕洁:1——3岁幼儿养育指导
定价:24.80元
作者:区慕洁
出版社:中国妇女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1-01
ISBN:978780203853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81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是区慕洁近年来对1~3岁幼儿养育问题答疑的汇总,包括饮食营养、生活照料、语言学习、认知训练、手的技巧练习、音乐培养、社会交往、常见疾病、预防保健十个方面。
本书内容丰富、全面,对新手父母为关心的宝宝生长发育和养护问题,以半岁为年龄段用问答方式详细解答,帮助父母培养照顾好宝宝,让宝宝在适宜的年龄段掌握应会的本领,是父母科学育儿的必读指导书。
目录
1~1岁半
饮食营养
1.1岁宝宝的营养需要与1岁前有什么不同
2.什么膳食能促进宝宝出牙
3.怎样才能避免宝宝患缺铁性贫血
4.宝宝这几个月体重增长很少怎么办
5.为什么要让宝宝上桌子同大人一起吃饭
6.听说国外主张哺乳到2岁,我应当坚持下去吗
7.怎样断奶
8.我家宝宝不肯吃配方奶怎么办吃酸奶是否可以
9.宝宝不肯吃辅食怎么办
10.用微波炉热奶应注意什么
11.宝宝食量小,可以把奶粉兑得浓一些吗
12.宝宝爱上火,多喝凉茶好吗
13.宝宝喝饮料好吗
14.只给宝宝做他爱吃的饭菜好吗
15.给宝宝吃菠菜补铁好吗
16.宝宝只喝粥怎么办
17.怎样准备过渡性的碎菜和碎肉
18.为什么宝宝总是缺钙
19.为什么要注意宝宝的肥胖问题
生活照料
1.怎样哄宝宝入睡
2.宝宝夜里经常哭闹怎么办?
3.宝宝前囟还未闭合要紧吗
4.怎样预防宝宝夏天长痱子
5.1岁后宝宝还需要做抚触吗
6.怎样避免宝宝坠床
7.宝宝总爱看电视好吗
8.家庭里的噪声要紧吗
9.夏天怎样防蚊子
10.怎样准备方便的满裆裤
11.给宝宝用一种手指上戴着的牙刷好吗
……
1岁半~2岁
2~2岁半
2岁半~3岁
作者介绍
区慕洁,1951年毕业于北京协和医院师资班,1959年毕业于天津医科大学医疗系.曾在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系妇幼卫生教研组从事儿童保健工作,此后在239职工医院小儿科任副主任医师退休后曾任人民卫生出版社编审。1985年参与卫生部护理中心对小儿生长发育1864例调查工作,与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简直是新手爸妈的福音!我得说,在接触到这本书之前,我简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面对我家那个精力旺盛、说翻脸就翻脸的小不点,我常常感到束手无策。这本书的叙述方式非常亲切,就像邻居家那位经验丰富、又特别耐心的阿姨在跟你拉家常。它没有那些晦涩难懂的育儿理论,全是实打实的“操作手册”。我特别喜欢它对“情绪管理”那部分的解读,没有一味地强调“压制”或“忽略”宝宝的情绪,而是教你如何去“看见”和“命名”宝宝那些复杂的小心思。比如,当孩子因为玩具被拿走而大哭时,我以前只会急着给他找个新的转移注意力,但现在我懂得先蹲下来,用温和的语气说:“我知道你现在很生气,因为那个小火车是你的,对不对?” 这种“共情式回应”,简直是立竿见影!宝宝的哭闹频率明显降低了,因为他感觉自己的“不愉快”被大人认真对待了。这本书的排版也很人性化,很多地方用了图示和小贴士,即便是忙得焦头烂额的时候,也能快速找到重点。对于刚跨入养育大门的父母来说,它提供了一个非常扎实且充满理解力的底层逻辑框架,让你不再只是被动地应对突发状况,而是能主动地建立起与孩子之间的信任桥梁。
评分我必须承认,我是一个非常注重科学实证的读者,所以在拿起这本育儿书之前,我内心其实是存着一丝怀疑的。我怕它又是一本充斥着“过来人经验”的感性之作,缺乏严谨的数据支撑。然而,这本书出乎意料地平衡了“人文关怀”和“发展心理学”的知识。它在谈论“如厕训练”或“睡眠习惯培养”时,会非常清晰地引用相关的认知发展阶段,告诉你某个技能在这个年龄段出现的生理基础是什么,而不是简单地告诉你“你应该怎么做”。这种基于事实的引导,让我能更理性地看待孩子的成长进度,极大地减轻了我的焦虑感——毕竟,知道自己不是在和一个“不听话”的孩子较劲,而是在等待一个“尚未成熟”的能力发展,心态完全不一样了。其中关于“语言启蒙”的章节尤其精彩,它没有鼓吹早教卡片有多神奇,而是聚焦于父母日常对话的质量。它强调的是“语境化输入”的重要性,比如在做饭时描述食材的颜色、形状和动作,这种潜移默化的学习方式,比枯燥的识字表有效得多。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给你一套升级的“育儿操作系统”,让你自己能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进行优化和调整,而不是被某一种固定的方法锁死。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冲击力,在于它彻底颠覆了我对“规矩”的理解。我过去总觉得,养孩子就得立规矩,立了规矩就得铁面无私地执行,否则孩子就会无法无天。结果呢?孩子越来越叛逆,我越来越像一个暴君。读了这本书,我才明白,所谓的“规矩”,不应该是限制孩子的工具,而是保护孩子安全、帮助他们适应社会规则的“边界感”的体现。它引导我们去思考“为什么要设立这个规矩”,而不是“必须遵守这个规矩”。例如,关于“分享”这个话题,书中不是强迫孩子把玩具递给别人,而是先肯定孩子对玩具的所有权,再引导孩子体会到分享带来的快乐反馈。这种从“剥夺式教育”转向“赋权式引导”的思路,让我整个人都轻松了许多。我发现,当我不再把每一次小小的抵抗都视为对我权威的挑战时,亲子关系也变得更加和谐。这本书的叙述风格非常具有启发性,它不是直接给你答案,而是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案例场景,让你自己去“顿悟”其中的道理。这对我个人品格的塑造也有帮助,我开始用更宽容、更具弹性的视角去看待生活中的许多矛盾。
评分要说这本书最让我感到惊喜的地方,那绝对是它对“父母自我关怀”的重视程度。很多育儿书籍都是把焦点完全放在孩子身上,仿佛父母就是一台永不停歇的育儿机器。但这本书里花了不少篇幅来谈论父母如何管理自己的疲惫、如何维持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如何与伴侣进行有效的育儿协作。这一点极其重要,因为一个身心俱疲的父母,是不可能养育出一个快乐孩子的。书中提到一个观点,孩子是通过观察父母应对压力的方式来学习“如何成为一个人”的,这让我深思良久。我开始有意识地减少对自己的苛责,允许自己有“不完美育儿”的时刻。比如,当宝宝睡着后,我不再急着去做家务,而是会留出十分钟阅读一本书,或者只是发呆。这种“为自己充电”的行为,反而让我有更多耐心去面对白天的挑战。这本书的行文流畅,充满智慧的幽默感,读起来完全没有压力,它不是一本让你感到有压力的“学习材料”,而更像是一本让你感到被理解和支持的“心灵伙伴”。
评分这本书在处理“安全感构建”方面的内容,简直可以称得上是教科书级别。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说,安全感是他们探索世界的基础动力。我原以为安全感就是父母无时无刻地陪伴和保护,但这本书深入地剖析了“安全依恋”的形成机制。它强调了“回应的及时性”和“回应的质量”同等重要。例如,在处理分离焦虑时,它提供了一套循序渐进的“告别仪式”,这些小小的仪式感,比如一个固定的亲吻口号、一个特殊的拥抱方式,极大地帮助孩子建立起“即使你暂时不在,但你承诺会回来”的确定性。这种确定性,远比长时间的纠缠不清更有效。此外,书中对“想象力与边界感”的探讨也十分精妙。它鼓励家长尊重孩子的“幻想世界”,但同时也要温和地引导他们区分“想象”与“现实”,这对于培养孩子健康的心智发展至关重要。总而言之,这本书没有提供一蹴而就的捷径,而是提供了一套深植于儿童发展规律的长期养育蓝图,让人读完后,感觉自己像从一个“盲人摸象”的状态,一下子站到了一个清晰的高地上,看清了养育的全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