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红:武术(文化遗产篇)
定价:17.80元
作者:蒋剑民,黄一棉
出版社:黄山书社
出版日期:2014-06-01
ISBN:9787546145495
字数:
页码:17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中国武术又称“国术”,是中国传统的体育项目。武术是由远古时期人类的搏击与格斗方法演变而来,以踢、打、摔、拿等攻防格斗的动作为基础,按照规律编排成各种攻防格斗套路,在技击格斗的同时,又具有强身健体、培养意志的作用。
中国武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博大精深的文化体系,是中华文明中的瑰宝和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武术广集技击精华,以传统哲学和伦理学为思想基础,以传统兵家学说和中医学为科学依据,内修外练,术道并重,开创了较为系统的技击体系和众多门派的中国功夫,形成了民族风貌的武术文化体系。
《中国红:武术(文化遗产篇)》着重介绍了中国武术的源流、门派、拳术、十八般武艺,以及武术的思想文化内涵,帮助读者从武术中窥见中华文化,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实质。
内容提要
武术是中国传统的体育项目。中国武术的主要内容除了搏击打斗的技巧之外,还融合了哲学、中医、伦理学、兵学、美学等多种文化,注重内外兼修、动静相宜、刚柔并济,形成了特色的武术文化体系。《中国红:武术(文化遗产篇)》着重介绍了中国武术的源流、门派、套路、器械,以及武术的文化内涵,帮助读者了解中国武术,体会中国文化。
目录
武术的起源、发展
武术的缘起
武术的发展
近现代武术的传承
武术的门派
少林武术
武当武术
峨眉武术
崆峒武术
天山武术
昆仑武术
异彩纷呈的拳术
少林拳
内家拳
太极拳
形意拳
八卦掌
象形拳
南拳
长拳
翻子拳
戳脚
十八般兵器
刀
枪
剑
棍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从一个纯粹的文化体验者的角度来看,这本书带来的精神满足感是巨大的。它不仅仅是关于“打斗”的书,更是关于“人”的书。它探讨了武术家群体在历史长河中扮演的角色,他们是保镖、是教头、是民间秩序的维护者,甚至是某些特定时期的文化符号。作者成功地将武术的精神内涵与中国士人的风骨、平民的生存智慧紧密地联系起来,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张力。读完之后,我不再仅仅把武术看作一种体育竞技或者表演艺术,而是将其视为一种活着的、不断呼吸的文化现象。它激发了我对传统文化保护和再创造的思考,让我明白,真正的文化遗产,需要我们用现代的眼光去理解和珍视它的“活法”。这本书的价值,远远超出了它本身的装帧和字数,它是一种精神上的启迪。
评分这本书在资料的详实程度上,简直可以用“汗牛充栋”来形容,但难能可贵的是,它在堆砌史料的同时,保持了极强的可读性,没有变成一本干巴巴的学术论文集。我发现它引用了大量珍稀的文献和口述史料,很多细节是我以前从未在其他任何地方读到过的。比如,它对于古代武术比赛的规程描述,细致到甚至包括了当时的裁判标准和观众的反应,这些都是构建历史真实感的关键“砖块”。这让我意识到,我们现在看到的武术,只是历史长河中的一个切面。这本书就像一把精密的探照灯,照亮了被时间尘封的角落,展现了武术作为一种社会实践的复杂性。对于任何一个希望从表面现象探究事物本质的读者来说,这本书都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参考宝库。
评分读完这本书,最大的感受是它提供了一个非常宏大且细致的观察视角。我原本对武术的了解仅限于影视作品中的一些招式,但这本书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它详细描述了不同历史时期武术流派的形成背景、地域特色以及它们如何适应社会环境进行演变。例如,书中对南方拳种和北方腿法的地域差异性分析,结合了气候、生活习惯甚至农耕文化的影响,这种跨学科的解读方式非常新颖。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叙事中流露出的那种细腻情感,他们似乎不仅仅是在记录历史,更是在为那些失传或正在消逝的技艺进行一场深情的“抢救”。文字流畅而不失力量,那种对文化传承的焦虑和热爱,是能透过纸页传达出来的,读起来让人热血沸腾,也引人深思。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封面那种深沉的朱红,一下子就把人拉进了一种庄重而又热烈的氛围里。我记得当时在书店里一眼就被它吸引住了,那种质感,拿在手里沉甸甸的,仿佛承载了千年的历史。内页的排版也处理得非常考究,字体选择既有传统韵味,又保证了现代阅读的舒适度,这一点对于一本承载文化重量的作品来说至关重要。而且,那些配图的选择和印刷质量也相当出色,色彩还原度很高,能清晰地看到武术动作的细节和历史场景的纹理。比如,书中对一些古老兵器的描摹,简直就像是文物照片一样,让人忍不住想去研究一番。我个人非常看重书籍的实体呈现,它不仅仅是知识的载体,更是一件艺术品。这本书在视觉和触觉上的双重享受,绝对值回票价,足以放在家里的书架上作为珍藏。我甚至花了好长时间,才舍得翻开第一页,生怕弄坏了这份精致。
评分这本书的内容结构安排得极其巧妙,它没有采用那种平铺直叙的编年史写法,而是通过几个核心的文化符号和地域流派作为切入点,层层深入地剖析了武术在中国文化脉络中的复杂地位。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对“武德”这个概念的阐述,作者没有停留在口号式的赞美,而是深入挖掘了儒家、道家思想如何渗透到武术的技击哲学中,形成了独特的东方智慧。阅读过程中,我感觉自己仿佛不是在读一本技术手册,而是在进行一场深入的文化考古之旅。它成功地将武术从单纯的搏击层面拔高到了哲学和审美的高度,让人对“侠”和“武”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那些对不同历史时期武术形态变迁的分析,逻辑清晰,论据扎实,让人不得不佩服作者深厚的学术功底和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之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