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号:7511874542
条码:9787511874542
图书名称:一线司法理论与实证研究(第三卷 上下册)
定价:120
作者:周腾
版别:法律
出版日期:2015-02-01
质量:1770g
目录:
扎根实践沃土探索司法真谛(代序)/1
学术论文
1.理论与实践的契合:民事执行权法院配置模式的重新审视、实践检讨与完善许威/
2.寻找消失的痕迹
——论电子数据中的“路径信息”及其采信黄晖孔德雨/
3.“媒体审判”:媒体监督职能“异化”与刑事审判公信力“博弈论” 杨波苏灵艳/
4.被害人过错适用制度的检讨和完善
——以侵犯人身权利命案为视角傅朝霞/
5.制度视阈下司法公信力的流失与重构
——兼论转型社会中“影响性诉讼”对司法的影响及其回应刘蔚/
6.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适用
——基于修改后刑事诉讼法第275条为逻辑起点的展开彭情宝/
7.监狱管理行为司法审查可行性分析
——以加强服刑犯权利保护为视角张茹/
8.感受文字的别样精彩
——论刑法扩大解释的适用赖亮/
9.刑法解释方法的位阶
——兼论形式逻辑“三段论”在刑事个案推理中的有限性黄晖/
10.虚拟社区与复合式矫正:我国社区矫正的路径探索
——以社区功能和矫正性质为视角何莉白莉/
11.案件质量评估的实证检视与功能回归
——以发回重审率、改判率等指标为切入点探讨郑肖肖/
12.审判长负责制改革进路的思考
——以三种模式的比较分析为视角韦肖依谢志强覃慧媛/
13.论司法审查行政裁决的强度
——基于商标行政裁决“循环诉讼”的分析彭情宝/
14.论检察机关提起民事公益诉讼何鹏祖/
15.自治定位下的有限法律保留
——校规在高校教育行政纠纷案件中的适用问题探究肖知花/
16.从内向到外向:司法公信表达模式的转变
——从影响性诉讼看司法对公众意见的回应黄晖/
17.司法解释发布机制研究
——以高人民法院“法释”为研究对象何明波/
18.司法公正视角下对法院调查取证制度的再审视方扬慧刘绍锋/
19.我国行政诉讼时效的长期限问题研究
——由三亚侵犯农场所有权案分析行诉法解释第41~42条的适用谢志强覃慧媛韦肖依/
调研报告
1.关于以数学模型量化机动车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案件精神损害抚慰金的调研
报告南宁市西乡塘区人民法院课题组/
2.关于法院参与社区矫正工作情况的调研南宁市良庆区人民法院课题组/
3.关于完善五象新区开发建设纠纷解决机制的调研报告南宁市良庆区人民法院课题组/
4.关于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优化策略的调研报告
——以广西两级法院医疗纠纷审判实践为研究样本南宁市西乡塘区人民法院课题组/
5.广西法院审理物业纠纷案件调研报告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民一庭南宁市中级人民法院
柳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课题组/
6.关于民事审判庭书记员管理制度及业务流程的调研报告南宁市江南区人民法院课题组/
7.关于减刑假释案件中审查处理罪犯财产刑执行情况的调研报告
——以广西法院减刑、假释案件财产刑执行情况为研究对象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审判监督第二庭
南宁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监庭课题组/
8.南宁市职务犯罪量刑规范化调查研究
——以南宁市基层法院审理贪污贿赂案为视角南宁市邕宁区人民法院课题组/
9.关于民间借贷案件审理情况的调研南宁市良庆区人民法院课题组/
内容简介:
本书将南宁市两级法院2012年、2013年两年的部分优秀研究成果结集出版,主要由学术论文、调研报告和案例三大部分组成。编撰的范围主要包括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法院系统第二十三届、二十四届学术讨论会上获得三等奖以上奖项的学术论文;获得2012~2013年度广西壮族自治区法院优秀调研成果三等奖以上的调研报告以及入选《中国审判案例要览》、《人民法院案例选》等的优秀案例等。涉及刑事、民事、行政、执行、立案、审判监督、审判组织运行机制、司法公开工作机制、审判质效评估体系等法院工作各个领域,题材广泛,内容针对性强,观点论证较为翔实,清晰地展示出应用法学研究的鲜明个性。
对于《一线司法理论与实证研究》(第三卷)这套书,我怀揣着一种学习和借鉴的心态。作为一名法律专业的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固然重要,但更关键的是如何将这些理论应用到实践中。一线司法,是理论知识最直接的试验场,也是最能检验理论生命力的熔炉。我希望这套书能够帮助我理解,那些在课堂上学到的法律原则,在现实司法实践中是如何被解释、被适用、被修正的。我想了解,在面对具体案件时,法官、检察官、律师他们是如何运用法律知识,结合社会事实,做出公正的判断。书中关于“理论与实证研究”的结合,让我看到了理论创新与实践需求之间的良性互动。我期待它能为我揭示一些“为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比如,为什么某种理论在实践中效果不佳?又比如,在处理特定类型的案件时,有哪些行之有效的实证方法?这本书,或许能成为我通往司法实践的一条重要路径。
评分收到《一线司法理论与实证研究》(第三卷)的厚重感,我联想到的便是其所涵盖的广度和深度。司法体系的运行,绝非单一部门或单一环节的孤立存在,而是涉及诉讼的各个阶段,贯穿于刑事、民事、行政等多种审判领域。我希望这套书能够系统地展现一线司法在不同领域、不同层面的理论建构与实证探索。例如,在刑事诉讼领域,是否会有关于证据规则、庭审模式改革的深入研究?在民事审判领域,如何提升审判效率,保障当事人的诉权?在行政审判领域,如何平衡行政机关的公权力与公民的合法权益?“上下册”的配置,也预示着其内容的丰富性和系统性。我期待它能从宏观层面探讨司法体制的优化,也能从微观层面剖析具体的操作难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研究成果。这套书,或许能为我们提供一个观察中国司法发展全景的独特视角,并为未来的司法改革提供宝贵的智力支持。
评分读到《一线司法理论与实证研究》(第三卷),我脑海中浮现的,是那些在清晨赶赴法庭的背影,是那些在深夜灯下伏案的痕迹,是那些在调解室里苦口婆心的劝说。一线司法,就是这样充满烟火气、充满温度的现场。我希望这套书能够用一种更贴近人情世故的方式,来讲述司法的故事,来探讨司法的问题。它不应该只是冰冷的理论和枯燥的数据,更应该包含一线司法人员的思考、情感和他们在维护正义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与代价。我特别希望书中能有一些关于“人”的议题,比如基层法官的职业倦怠如何缓解,如何留住优秀的法律人才;比如在处理涉众型案件时,如何平衡效率与公正;再比如,在司法公开的大背景下,如何更好地保护当事人的隐私和尊严。我希望这套书能够通过生动的案例和细致的描写,让我们感受到法律的温度,理解司法的复杂性,并对那些坚守在司法一线的人们,报以更多的尊重和理解。
评分刚拿到这套《一线司法理论与实证研究》(第三卷),还没来得及细细翻阅,但光是这厚重的体量和“一线司法”这个关键词,就足以让我对它的内容充满期待。近年来,随着司法改革的不断深入,基层一线的司法实践所面临的挑战和问题日益凸显,这些问题往往更具真实性、复杂性和典型性,直接关系到司法公正能否落到实处。我一直认为,真正推动司法进步的,离不开那些在基层摸爬滚打的法律实务工作者们积累的宝贵经验和深刻洞见。这套书的出版,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近距离观察和理解“一线司法”的绝佳窗口。从书名来看,它不仅关注理论层面的探讨,更强调实证研究,这意味着它不会仅仅停留在抽象的法条和概念层面,而是会深入到具体的案例、数据和访谈中,去发掘问题产生的根源,去检验理论的有效性,并尝试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我特别期待它能触及一些我在日常工作中深有体会但又难以言说的困境,比如量刑的平衡性、证据的采信标准、甚至是基层法官、检察官、律师之间的协作与博弈等等。希望这套书能为我带来新的思考,也能在理论与实践之间架起一座更坚实的桥梁,让更多人能够理解一线司法的艰辛与重要。
评分作为一名常年关注司法改革的法律从业者,我对《一线司法理论与实证研究》(第三卷)的期待,更多地聚焦于其“实证”二字。理论的构建固然重要,但脱离了实践土壤的理论往往显得苍白无力。一线司法,顾名思义,就是最直接、最接地气的司法实践。它所面对的,是鲜活的个体,是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是国家法律在现实中的具体投射。我希望这套书能够通过翔实的数据分析、深入的案例解剖,揭示当前一线司法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例如,在刑事审判中,如何实现罪责刑的精准匹配?在民商事审判中,如何更好地回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公平正义的需求?在行政审判中,又如何才能有效监督公权力,维护公民合法权益?我期待书中能够有关于这些问题的实证研究报告,能够提供有力的证据支持,甚至提出经过实践检验的改革建议。这种基于事实的、客观的分析,远比空泛的议论更能触及问题的本质,也更能为司法改革提供坚实的基础。我对“第三卷”这个系列名称也颇感兴趣,这意味着它在前两卷的基础上,应该有更深入的探索和更成熟的研究成果,这让我对这套书的质量充满信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