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号:7511887917
条码:9787511887917
图书名称:南亚国际河流的冲突与合作:法律的视角
定价:49
作者:(苏丹)萨曼
版别:法律
出版日期:2015-12-01
内容
《南亚国际河流的冲突与合作:法律的视角》分析了南亚国际河流的5项主要双边条约机制,包括印度和孟加拉国之间的恒河条约机制,印度和尼泊尔之间的科西河条约机制、根德格河条约机制和马哈卡利河条约机制,以及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的印度河条约机制。本书阐释了南亚次大陆国家在面临显著的人口增长、城市化、工业化以及环境退化所带来的严峻水资源挑战的情境下,这些国际河流的背景情况和法律机制。对于国际律师、自然资源专家而言,本书具有十分有益的参考价值且提供了翔实的信息资料。
目录
译者序
致谢
序一
序二
第一编总论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南亚次大陆
第二节国际水法
第三节研究范围
第二编印度—巴基斯坦关系
第二章印度河
第一节概况和历史
第二节印度河条约机制
第三节总结
第三编印度—尼泊尔关系
第三章科西河
第一节概况和历史
第二节科西河条约机制
第三节总结
第四章根德格河
第一节概况和历史
第二节根德格河条约机制
第三节总结
第五章马哈卡利河
第一节概况和历史
第二节马哈卡利河条约机制
第三节总结
第六章对科西河、根德格河和马哈卡利河条约机制的综合检视
第四编印度—孟加拉国关系
第七章恒河
第一节概况和历史
第二节恒河条约机制
第三节总结
第五编结论
第八章冲突、合作与条约:回顾与展望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
参考条约
河流湖泊译名对照表
条约译名对照表
术语表
表格
哇!这本书的题目听起来就非常吸引人,让我对接下来的阅读充满了期待。 “南亚国际河流的冲突与合作——法律的视角”,光是这个书名,我就能想象到其中蕴含的丰富信息和深刻分析。南亚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文明的摇篮,而河流更是滋养这片土地的生命线。从恒河、印度河到湄公河,这些宏伟的水系不仅孕育了灿烂的文化,也深刻地影响着沿岸国家人民的生活。然而,水资源的分界与共享,从来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不同国家对河流的依赖程度不同,各自的国家利益也千差万别,这其中必然会滋生出无数的冲突点。这本书从“法律的视角”切入,这让我尤其感到好奇。我一直认为,法律是解决国际争端、规范国家行为的重要工具。那么,在南亚这些复杂的河流问题上,法律究竟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它能否有效地缓解冲突,促进合作?书中会不会探讨国际法在河流划分、水权分配、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原则和实践?是否会分析一些经典的国际河流争端案例,并从法律角度剖析其成因和可能的解决方案?我非常期待能从中了解到关于国际河流法的一些前沿理论和最新发展,比如河流水资源共享的公平性、合理性原则,以及在跨界水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方面的法律框架。作者,苏丹·萨曼(Sudans Saman),这个名字我不太熟悉,但从书名的深度和广度来看,他一定是对这个领域有着深厚研究的专家。我希望他能带来独到的见解,将那些看似枯燥的法律条文,转化为生动的故事和深刻的洞察,让我们普通读者也能理解并从中受益。
评分刚拿到这本书,还没来得及深入阅读,但光是触及书名中的“冲突与合作”几个字,我的思绪就已经被带入了南亚那片充满活力的土地。这片区域,地理环境复杂,人文历史悠久,而贯穿其中的国际河流,无疑是连接各国、也可能制造隔阂的重要纽带。我脑海里立刻浮现出一些画面:干旱的土地上,村民们渴盼着河流的甘霖;繁华的都市,依赖着河流提供工业用水和能源;而远方,也许正因为一道河流的闸门,引发了国家间的博弈和谈判。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法律的视角”。我猜想,这不仅仅是简单地列举一些国际条约和判例,而是会深入分析法律在实际操作中的作用和局限性。比如,在一些地区,国家间的政治关系可能远比法律条文来得更有影响力,那么法律在这种情况下,是显得苍白无力,还是能够提供一种可行的解决路径?书中是否会探讨一些非国家行为体,如环保组织、河流流域的居民,在河流冲突与合作中扮演的角色,以及法律是否能够兼顾他们的利益?我非常好奇作者是如何处理这些复杂因素的,又是如何用法律的语言来解读这些地理和政治层面的挑战。我希望这本书能让我跳出单一的政治博弈视角,用一种更系统、更具规则性的眼光来看待南亚河流问题。
评分读完书的目录和简介,我心中对这本书的期待值又提高了几分。 “南亚国际河流的冲突与合作——法律的视角”这个主题,本身就充满了张力。 我一直对国际关系中的水资源问题非常感兴趣,尤其是像南亚这样,河流跨越多个国家,而且这些国家之间往往存在着复杂的历史和政治背景。这本书从“法律的视角”出发,这让我觉得它可能会提供一种相对客观和理性的分析框架。 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详细阐述国际法在处理跨界水资源问题上的具体原则和实践,例如“公平合理利用”和“不造成重大损害”等原则,以及这些原则在南亚的实际应用情况。 我也想知道,作者是否会深入分析一些具体的案例,比如印度河水系、恒河水系或者湄公河水系,它们分别面临哪些独特的挑战,以及过去和现在有哪些法律层面的调解和合作机制? 另外,我也很好奇,这本书是否会涉及到河流治理和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问题,因为河流不仅仅是水资源的来源,也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污染和生态破坏往往是引发国际争端的重要导火索。 如果作者能够结合法律条文、国际实践和南亚地区的具体情况,进行细致入微的分析,那这本书无疑将是一部非常有价值的参考著作,能够帮助我更深刻地理解南亚河流问题背后的复杂性,以及法律在其中扮演的关键角色。
评分读到“南亚国际河流的冲突与合作”这个题目,我立刻被吸引了。南亚,一直以来都是地理、政治、经济、文化都极其复杂的区域,而跨越这些国家边界的河流,更是其中最引人注目的焦点之一。水,是生命之源,也是潜在的冲突之源。这本书从“法律的视角”来审视这些河流,这让我感到非常新颖和期待。 我认为,传统的国际关系研究往往侧重于政治和经济因素,而法律作为一种重要的制度性约束和解决方案,其在处理跨界水资源问题上的作用,可能被低估了。这本书是否会深入探讨一些国际公约、条约,以及国家间的双边或多边协定,并分析它们的有效性和局限性? 我也对书中可能涵盖的案例研究非常感兴趣。南亚地区有着许多著名的国际河流,比如印度河、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以及湄公河。这些河流的水资源分配、利用和管理,必然涉及到复杂的国际法问题。我希望作者能够通过这些生动的案例,展示法律在缓解国家间紧张关系、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同时,我也希望这本书能够触及河流的生态保护和水污染防治等问题,因为这些方面也越来越成为国际合作的重要议题。这本书的出现,对于我理解南亚地区的水资源外交和国际合作机制,无疑将提供一个非常重要的视角。
评分拿到这本书,我第一反应就是“这绝对是一本硬核的学术专著”。 “南亚国际河流的冲突与合作——法律的视角”这个书名,清晰地界定了研究的区域、主题和切入点。我对南亚地区一直抱有浓厚的兴趣,那里不仅是历史文明的交汇点,更是当代地缘政治和资源争夺的热点区域。而河流,作为自然地理的必然产物,却成为了连接甚至切割国家边界的敏感神经。我尤其看重“法律的视角”,因为它意味着这本书不会仅仅停留在泛泛而谈的政治分析,而是会深入到国际法理的层面,去探讨规则、权利、义务和争端解决机制。 我期待书中能够深入剖析那些在南亚地区影响深远的国际河流,例如印度河水系、恒河水系,它们的水权划分、分配原则,以及由此引发的潜在冲突。 我也希望作者能够梳理和评价相关的国际法准则和实践,比如《国际河流非航行利用法公约》等,以及这些准则在南亚的具体适用情况。 此外,我还会关注书中是否会探讨一些新兴的法律议题,例如河流生态环境的保护、水污染的跨境治理、以及气候变化对水资源分配可能带来的影响,这些都与法律的适用和发展息息相关。 我相信,这本书能够为我提供一个深入了解南亚国际河流问题背后法律逻辑和制度安排的绝佳机会,从而更全面地认识这个复杂而重要议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