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87519711016 田文昌谈律师
大律师田文昌古稀之年首部演说文集,亲历中国律师制度发展30年。
江平作序,陈光中、高铭暄、应松年、樊崇义5大法学泰斗鼎力推荐!
9787519704520 与法治同行:田文昌论文选集
目录
刑法总论问题
试论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的客观属性
论刑罚的惩治目的(译)
论我国刑罚的惩罚目的
放弃可能重复实施的侵害是犯罪中止
论法人犯罪
略述完善我国刑法
论我国刑法中犯罪的概念和特征
罪刑法定原则在我国的现状与展望
论生态环境的刑法保护问题
论中国死刑发展趋势
中国刑罚制度改革论纲
刑法分论问题
我国的走私犯罪与治理
谈骗取出口退税款罪
经济活动中的罪与非罪
论贷款诈骗罪
商业秘密诉讼
金融诈骗罪的两个误区及立法构想
再论对虚开增值税发票罪构成要件的表述亟待修改
刑事诉讼基本理念与立法修改
刑事诉讼法再修改与人权保障
新律师法与刑事诉讼法的冲突、互动与衔接
理念的进步与保障的缺失——刑事诉讼法修正案的喜与忧
走出刑事诉讼理念的误区
冤假错案五大成因
刑事辩护与证据运用
刑事诉讼中律师面临的困惑
适用证据的认识与思考
中国刑事辩护制度的困境与出路
论律师调查取证权
司法鉴定制度亟待改革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对证据享有知情权
辩方违法证据之证据能力
司法实践中排除非法言词证据的若干问题
辩护权独立性内涵辨析
排除非法证据不能再流于形式
法治改革与刑事政策
经济体制转型时期刑事乏范状态探究
依法治国与司法改革
刑事政策的价值目标
构建平等、和谐的法律职业共同体
建言中国改革:讲真话,办实事,兴民主,重法治
审判独立是司法公正的前提
个案推动立法的使命
审判中心主义的实现与保障
公权力任性是对国家公信力的极大破坏
律师职业与律所发展
关于律师职责定位的深层思考
综合化、团队化律师事务所的构建与发展
市场经济需要综合化、团队化的专业法律服务
律师的社会使命
法学教育改革
课堂教学浅议
谈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
课堂教学浅议——教学法研究探讨
关于“两个脱节的反思”——法学理论与实务界需要反思的新问题
大学法学教育改革思考
9787519704520 与法治同行:田文昌论文选集
田文昌律师作为一名法律人的成长过程与我国法治建设的进程几乎是同步的,其对法律问题的思考也与我国法治化进程的发展息息相关。本书收录了田文昌律师多年来对刑事法治、律师制度、刑事法律法学、刑事辩护等的思考,希望与律师同行、法律专业人士分享和探讨。
9787519711016 田文昌谈律师
本书分7个部分,收录40余副珍贵照片,搜集了1996-2017年田文昌律师在各个场合对于律师、律师制度的演说集。第一部分从职责、定位等角度讲述何为律师;第二部分从社会使命、法治等方面讲述律师何为;第三部分从职业风险等方面讲述律师与刑事辩护;第四部分从从职业风险等方面讲述了律师业;第五部分讲述了先贤与后辈;第六部分讲述了其创立的造梦工厂:京都律师事务所;第七部分为业务杂谈。
田文昌
北京市京都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名誉主任,20世纪60年代高中“老三届”知青。少年时期酷爱音乐,却数次与艺术院校擦肩而过,无缘成为音乐人。“文化大革命”结束恢复高考后,阴差阳错破格考入西北政法大学攻读法学硕士,1983年硕士毕业后到中国政法大学任教,不经意间成了一名法律人。
从教十几年,渐入佳境,已将教学与科研视为己任。又在近天命之年与自己关爱的学生们洒泪而别,半推半就地迈进了专业律师行业,由教授兼律师转为律师兼教授。现任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刑事业务委员会主任和多所大学教授,美国刑事辩护律师协会终身荣誉会员。
杨大民
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师从田文昌律师,现为北京市京都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执业律师。《京都律师》杂志主编。
著有律政实录《明星维权》(法律出版社),编有《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白银库伦回忆文集(人民日报出版社)。被最高人民检察院《方圆律政》杂志评选为“十大精英律师”。
总的来说,这套“田文昌系列”是我近年来读到的最值得推荐的法律类书籍之一。它不仅仅是法律人的案头宝典,更是每个关心中国法治进步的公民的必读之作。从理论的深度到实践的广度,从宏观的视角到微观的细节,无不体现出作者的深邃思想和职业操守。我强烈建议所有对法治有兴趣的人都来阅读这套书,它会让你对“法治”二字有更深刻、更全面的理解,也会让你对未来的中国充满更多信心。田文昌先生用他的学识、经验和担当,为中国的法治进程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评分这套书给我的最大感受是,法治的建设并非一蹴而就,它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理论的指引,更需要实践的推动。田文昌先生在这两本书中所展现的,正是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典范。他在《与法治同行》中提出的前沿性理论,在《田文昌谈律师》中的实践案例中得到了生动的印证和落地。他对于国家法治建设的宏观思考,与他对律师职业的微观感悟,共同勾勒出一幅中国法治发展波澜壮阔的画卷。我能感受到他对这份事业的热忱,对公平正义的执着,以及在现实中不断探索和前进的勇气。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法治的希望,也看到了为实现法治理想而奋斗的先行者的身影。
评分而《田文昌谈律师》这本书,则更像是一部生动的实践指南和职业感悟录。它没有《论文选集》那样高屋建瓴的理论高度,却有着更接地气的温度和更鲜活的生命力。田文昌先生以他数十年的执业经验为蓝本,分享了他在处理各类案件过程中的思考、挣扎与感悟。从律师的职业道德、执业技巧,到如何与公权力机关有效沟通,再到面对当事人的复杂情绪,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智慧和人性。他不仅仅是在传授“术”,更是在强调“道”——作为一名律师,应有的担当、良知和对正义的坚守。我尤其欣赏他在书中对律师职业困境的坦诚剖析,以及他对于如何在这个充满挑战的环境中,依然能够维护当事人权益、促进法治进步的探索。读这本书,让我对律师这个职业有了全新的认识,也更加理解了他们为了维护法治所付出的艰辛努力。
评分可以说,这套书为我打开了一扇了解中国法治建设的窗户。它不是那种读完就遗忘的读物,而是会引发思考,激发行动的力量。无论是对法律专业人士,还是对普通民众,都能从中获得宝贵的启示。对于有志于法律事业的年轻人来说,这绝对是一份不可多得的启蒙读物;对于关注社会发展的读者而言,它则提供了一个深入理解中国法治现实的视角。我尤其喜欢他那种理性而不失激情,严谨又不失温度的写作风格。他能在复杂的法律议题中,提炼出最核心的问题,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阐释,让非专业读者也能理解其精髓。
评分读完田文昌先生的这套《与法治同行》与《田文昌谈律师》两本著作,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作为一名法律爱好者,我一直关注着中国法治进程的每一个脚步,而田文昌先生无疑是这场伟大变革中举足轻重的一位参与者和思考者。这两本书,虽然分别从论文选集和律师经验两个角度切入,但都指向了一个核心:如何在中国的土壤上,切实推进法治,构建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 《与法治同行》中的论文,如同一份份精炼的学术报告,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作者深厚的理论功底和对法律的深刻洞察。他不仅仅是在分析法律条文,更是在剖析法律背后所承载的社会价值和伦理考量。读这些文章,我常常被他提出的那些具有前瞻性的观点所震撼,也为他对复杂法律问题的清晰梳理和条理化分析所折服。他对于中国法治发展中遇到的诸多挑战,如权力与法律的关系、程序正义的保障、以及如何平衡效率与公正等问题,都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并且往往能给出具有建设性的解决方案。这些文章并非枯燥的理论说教,而是充满着对现实的关怀,以及对未来法治理想的执着追求。每一次阅读,都像是与一位睿智的长者进行一场深刻的思想对话,让我对法治的理解更加立体和深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