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 |
| 商品名称: | 威科法律译丛1:意大利劳动法与劳资关系 |
| 作者: | T.特雷乌 |
| 定价: | 42.00 |
| ISBN号: | 9787100091510 |
| 出版社: | 商务印书馆 |
|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 ||
| 装帧:平装 | 开本: | 商品重量:363 g |
| 出版时间:2012年8月1日 | 字数: | 页数:259 |
| 主编推荐 | |
| 《意大利劳动法与劳资关系》的出版,有助于我国劳动法的发展与完善,对我们劳动法学者、相关研究机构及立法部门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
| 内容简介 | |
| 《意大利劳动法与劳资关系》是国内首部专论意大利劳动法与劳资关系的译著。由意大利著名劳动法专家T.特雷乌所著,是他多年研究意大利劳动法的心血结晶。《意大利劳动法与劳资关系》包括导畜和两编内容,全面详细地介绍了意大利劳动法的基本情况。导言部分介绍了意大利的基本国情。政治、经济制度,意大利劳动法的概念、渊源、基本特征以及劳动法的产生和发展。第一编“个体雇佣关系”,主要论述了个体雇佣关系的相关概念,劳动合同的签订和终止,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工作时间、假期、报酬和福利等。第二编“集体劳动关系”主要探讨了工会、雇主协会、集本谈判、劳资冲突的预防与解决等方面的问题。《意大利劳动法与劳资关系》涵盖了丰富的知识点,同时也介绍了意大利劳动法的发展动态和立法动向。 |
| 作者简介 | |
| 作者:(意大利)T.特雷乌 译者:刘艺工 刘吉明 T.特雷乌教授、博士,1939年8月22日出生,1961年11月毕业于米兰大学,获得法学博士学位。毕业后至1968年担任该校劳动法助理教授,1962~1964年在康奈尔大学(Cornell University)产业和劳动关系学院担任哈克尼斯研究员,在芝加哥大学(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法学院担任研究员。1968年升任劳动法教授,同年,在帕维亚大学(the Universityof Pavia)法律系和米兰天主教大学(the Catholic University of Milan)经济系讲授劳动法。1971~1988年在帕维亚大学法律系担任劳动法终身教授。1988年以来,在米兰天主教大学法律系任教授。1974年在东京上智大学(Sophia University in Tokyo)做访阅学者,1973年在摩加迪沙大学(Na—tional University of Mogadishu),1985年秋在(比利时)Lovanio大学法律系,以及l986年在巴黎第五大学(the University of Paris 5)法律系任访问教授。1980年至1991年,任意大利产业关系研究会主席;1978年到1988年,任意大利劳动法和社会保障协会执行委员会成员,1991年到1994年任该协会的主席;是意大利《国际劳动法报道》和《国际劳工法和劳动关系》杂志特邀通讯员。他是《劳动法杂志》、《新民法评论》和《劳动法和劳动关系杂志》科学委员会的成员。自1975年以来,都是律师协会会员。在意大利工会同盟(CISL)以及日内瓦国际劳工局担任有关劳动法、欧洲共同体委员会第5总干事局担任顾问。1990年7月至1992年7月,为国家保障罢工影响重要行业委员会的成员。1989年到1994年,任企业管理和运营研究机构(STOA)的主席。此外,1992年至1993年,任米兰“公民”市政委员会议员,负责机关事务、教育、劳动经济学和社会关注方面的问题等。1993年任由意大利总理办公室公共事务部组建的公共行政谈判代表处(ARAN)主任。1995年1月至1998年10月,任意大利政府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部长。2001年以来,担任意大利参议院议员。2006年以来,任参议院就业与社会福利委员会主席。出版了多种关于意大利劳动法、工会法和劳动关系或比较研究的论著。 刘艺工,1962年生,山西原平人。原兰州大学法学院教授,现为大连理工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学院教授。先后毕业于郑州大学和兰州大学,获历史学学士、硕士及法学博士学位。曾在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美国波士顿学院法学院访学。主要研究方向为法理学、法制史、比较法,发表法学论著90余篇(部)。 刘吉明,1979年生,山东聊城人。现为中国政法大学比较法学专业博士研究生。 |
| 目录 | |
| 作者简介 缩略语 导 言 第一章 基本特征 第一节 地理和人口 第二节 政治制度 第三节 经济 第二章 定义 第一节 个体劳动法 第二节 工会法 第三节 社会保险与社会保障法 第四节 劳动法的范围 第五节 劳动法的法律属性 第三章 历史背景 第一节 起源:自由主义和压制 第二节 宽容和保护:1889年至1922年 第三节 法西斯时期 第四节 战后意大利自由工会的重建和20世纪50年代 第五节 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 第六节 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 第四章 政府机构及其职能 第一节 经济和劳工国家委员会 第二节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2001年起,改为劳动和福利部) 第三节 劳动局和就业中心 第四节 劳动监察局 第五章 劳动法的渊源 第一节 宪法 第二节 普通立法 第三节 法院判决 第四节 集体谈判协议 第五节 习惯 第六节 劳动规章 第七节 国际渊源 参考书目 第一编 个体雇佣关系 第一章 定义和概念 第一节 雇员的一般定义,下属的含义 第二节 雇员的类别 一、蓝领和白领工人 二、企业的领导者和管理者 第三节 个人劳动合同的不同类型 一、无限期个人劳动合同 二、定期个人劳动合同 三、临时工作 四、审理条款 第四节 特殊劳动合同 一、项目工作及任意性工作 二、辅助工作 三、间歇性的合同或随叫随到的工作合同 四、兼职工作 五、家庭工作 六、远程办公 七、学徒 八、针对青年工人学徒制训练的特殊形式:工作培训合同——准入合同 九、在协会和合作社工作 第五节 完成有效劳动合同的要求 一、工作与合同的法律能力 1.儿童和青少年 2.妇女 3.外籍特别是欧盟雇员 二、对根据公共安置服务法律订立的劳动合同的限制 三、合意和形式要件 四、标的和原因 五、仅含有劳动的分包合同——职工外借 第六节 劳动合同无效和撤销的法律后果 第二章 雇佣期间当事人的权利与义务 第一节 雇员的责任 一、勤奋并遵从工作的责任 二、工作分类 三、调动 四、忠诚责任(非竞争责任和尊重职业秘密责任) 第二节 雇主的责任 一、雇用雇员的责任 二、提供安全工作条件的责任 三、与工卡(工作证)相关的责任 第三节 雇主的管理权和处分权 一、法律限制 二、对处罚权的限制 第三章 工作时间和假期 第一节 工作时间 第二节 加班 第三节 周末休息 第四节 年假 第五节 请假 第四章 薪酬和福利 第一节 概念:薪酬 第二节 最低工资 第三节 平等待遇 一、女性 二、未成年人 第四节 支付体系 一、依据时间和根据结果 二、薪酬支付方式及条款 三、扣减项目、没收、保护 …… 第二编 集体劳动关系 |
| 媒体评论 | |
| 精彩内容 | |
这本书给我带来了一次非常独特的阅读体验,尽管我并非法律专业人士,但书中严谨的论述和清晰的逻辑依然让我受益匪浅。作者在对意大利劳动法的梳理中,不仅呈现了法律条文的冰冷,更注入了历史的温度和现实的考量。我尤其印象深刻的是关于合同解除的章节,它详细阐述了不同情况下的正当理由以及相应的程序,这不仅仅是学术上的探讨,更是对个体劳动者权益保障的深刻反思。透过文字,我仿佛看到了意大利工业化进程中工人权益的演变,以及劳资双方在漫长博弈中寻求平衡的艰辛。书中对于一些经典案例的引用,更是将抽象的法律条文具象化,让我能更直观地理解法律在实践中的应用。虽然有些专业术语对我来说略显陌生,但作者通过引用的文献和清晰的解释,尽量降低了阅读门槛。我感受到了作者深厚的学术功底和对意大利劳动法细致入微的洞察,这种严谨而不失人文关怀的写作风格,让我对这部译丛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期待后续的学习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其中蕴含的智慧。
评分初读此书,便被其深邃的理论体系所吸引。作者在阐释意大利劳动法基本原则时,充分展现了其对理论根源的追溯能力,将看似独立的法律条文巧妙地编织进一个宏大的社会经济背景之中。例如,关于集体谈判权的论述,不仅仅是罗列了相关法律规定,更是深入剖析了其在不同历史时期意大利劳工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这种历史的维度让我对劳动法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全新的层面,不再是僵化的规则,而是活生生的社会制度。书中对不同行业、不同类型劳动关系的处理方式进行了对比分析,这使得我对意大利劳动市场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即使是一些比较偏门的法律概念,作者也能通过详尽的解释和旁征博引,帮助读者逐步理解。虽然有些篇幅的论述确实需要读者具备一定的法律基础,但整体而言,这本书为非法律背景的读者提供了一个理解意大利劳动法及其背后文化肌理的绝佳窗口。它不仅仅是一本法律书籍,更像是一部关于意大利社会发展和劳工权益变迁的百科全书,极富启迪性。
评分拿到这本书,我首先被其厚重的分量和精美的装帧所吸引,这本身就预示着这是一部值得细细品读的学术著作。书中关于劳动合同的诸多细节,如试用期、解雇条件、加班费计算等,都进行了极为详尽的论述。我尤其关注的是关于非典型劳动合同的部分,这在当今快速变化的就业市场中尤为重要。作者对这些新型劳动关系的处理方式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对其可能带来的法律风险和挑战进行了前瞻性的分析。这种对现实问题的敏感性和理论上的深度结合,使得本书的阅读体验既充实又富有价值。此外,书中还穿插了大量关于意大利劳工组织的历史发展和社会地位的论述,这让我认识到,劳动法不仅仅是冰冷的条文,更是劳资双方力量平衡的体现。作者通过对历史事件和关键人物的梳理,生动地描绘了意大利劳动关系演变的轨迹,这使得我对书中的法律条文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更宏观的把握。整本书的行文风格十分严谨,语言也比较正式,但对于深入研究意大利劳动法的人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部不可或缺的宝藏。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感受,可以用“严谨而富有洞察力”来概括。作者在对意大利劳动法进行阐述时,并没有停留在表面,而是深入挖掘了每一项法律规定的历史渊源、立法目的以及在实际应用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例如,在讨论工会作用的部分,作者详细分析了不同类型的工会在意大利劳资关系中的具体职能,以及它们如何影响着劳动合同的制定和履行。这种细致的梳理让我对意大利的劳资体系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刻的认识。书中对于劳动争议解决机制的介绍,更是让我了解到,法律不仅仅是事后的补救,更是事前预防和事中调解的有力工具。虽然书中涉及的法律条文数量庞大,但作者的叙述清晰流畅,逻辑严密,使得我即使在面对陌生的概念时,也能跟随作者的思路逐步理解。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意大利社会中劳动者扮演的角色以及他们所面临的挑战有了全新的认识,这本书的价值远超了一本单纯的法律教科书。
评分这部译著给我的感觉是,它不仅仅是对意大利劳动法的条文梳理,更像是一次对意大利劳资关系深层肌理的剖析。作者在论述过程中,非常注重对法律概念的界定和区分,力求做到精准和清晰。比如,在区分“雇员”和“独立承包商”时,作者列举了大量的判例和学理解释,让我对两者之间的界限有了非常直观的理解。这种严谨的态度贯穿了整本书的始终。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探讨劳动法时,始终没有脱离其所处的社会和经济背景。他详细阐述了意大利工业化进程、经济危机以及社会思潮变迁对劳动法产生的影响,这使得我对法律的理解更加立体和深刻。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不仅了解了意大利劳动法的具体内容,更窥见了其背后所折射出的社会变迁和文化特征。虽然某些章节的法律术语对我来说需要反复推敲,但整体的阅读体验是极具启发性的,它让我看到了法律的生命力和其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