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名称: | 十用 成语词典 第二版 |
| 作者: | 李新 等 著 |
| 定价: | 60.00 |
| ISBN: | 9787532636402 |
| 出版社: | 上海辞书出版社 世纪出版 |
| 开本: | 32开 |
| 装帧: | 平装 |
| 出版日期: | 2012-8-1 |
| 印刷日期: | 2012-8-1 |
| 成语,结构凝练固定,内涵丰富深刻,是中国文化在汉语语汇方面的突出反映。有关成语的工具书,这些年多有出版,但基本上以分辨语义为主,尚无法满足读者对成语使用时诸多方面的需求。所以,很多读者殷切希望语言工作者能编出实用性强的成语工具书。 本次修订再版,我们作为原编者,与专业工具书出版社上海辞书出版社语文辞书编纂中心的编辑一起,充分探讨研究,精心设计编写体例,在保留或更新、加强原书中深受读者欢迎的释义、例证、探源、辨析、连用等内容外,还新增加了注音及一般实用类成语词典中较少见的俗语等项目,以此强化本书的实用性特点,书名也相应改为《十用成语词典》。 |
| ; |
| 前言 序(殷焕先) 凡例 正文 语目笔画索引 |
不得不提的是,李新等编者的专业水准,在这本词典的整体框架构建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整本书的逻辑层次感非常强,从索引的编排到检索系统的设计,都体现了深厚的语言学功底和优秀的用户体验设计思维。它不像有些工具书那样只是简单地将条目堆砌起来,而是建立了一个立体的知识网络。当我检索一个词时,往往能顺藤摸瓜地发现与其相关联的、更有深度的其他表达方式,这种“知识的辐射”效果,极大地拓宽了我的词汇应用边界。它不是让你学会一个成语,而是让你学会一套关于这个成语的思维方式,这才是真正有价值的“工具书”所应具备的品质。
评分作为常备工具书,稳定性和权威性是首要考量。上海辞书出版社的名头本身就提供了一层信赖感,而这次的“第2版”的更新,更体现了出版方对语言鲜活性的关注。我对比了一下我手头旧版的一些词条,新版在某些文化现象相关的成语的解释上明显更加与时俱进,这说明编者团队在持续跟进语言的演变。这种持续的迭代和维护,对于一本需要长期依赖的参考书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它保证了我不会因为使用过时的信息而闹出笑话,这对于追求准确性的读者来说,简直是定心丸。这种精益求精的态度,值得所有的学习者信赖。
评分我发现这本书的收录标准和释义的精炼度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示范。很多市面上其他的成语词典,为了追求数量,常常会把一些生僻到几乎没人用的词条也塞进去,或者对一些常用词的解释过于冗长和晦涩。但这一本不同,它似乎有一种“去芜存菁”的编辑哲学。每一个条目都直击要害,解释清晰明了,而且在给出字面意思的同时,还能巧妙地融入一些文化背景的补充说明,这对于真正想理解成语“活”起来的读者来说,太重要了。我试着查了几个我一直模棱两可的成语,里面的例句和辨析简直是神来之笔,一下子就解开了我多年的疑惑,感觉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瞬间得到了质的飞跃。
评分这套“应用成语词典系列”的编纂思路,让我感受到了浓厚的实用主义精神。它不仅仅是一个“查字典”的工具,更像是一位时刻准备着提供语言建议的私人导师。我特别留意了它在“应用”场景上的设计,无论是日常的口头交流,还是严肃的书面报告,这本书似乎都为不同的语境准备了恰当的参考点。它没有停留在单纯的字面解释上,而是深入到了成语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社交场合下的“语用价值”。对于我这种经常需要进行文字润色的工作者来说,能够迅速定位到一个既准确又得体的词汇,这种效率上的提升是难以估量的。它成功地将“知识”转化为了“能力”。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确实让人眼前一亮,封面那种沉稳又不失活力的色彩搭配,第一次在书店看到就被吸引住了。拿到手里,那种纸张的质感也相当不错,内页的排版更是体现了出版方的用心。我尤其欣赏它在细节处理上的细致,比如字体的大小和行间距的设置,长时间阅读下来眼睛也不会感到特别疲劳。而且,作为一本工具书,它的尺寸拿捏得恰到好处,既方便携带,又保证了足够的阅读空间。封面上的烫金或凹凸工艺,也给整本书增添了一份典雅的气质,放在书架上绝对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让人忍不住想随时翻开它。这种对实体书体验的重视,在如今这个数字化时代显得尤为珍贵,它让学习成语变成了一种享受,而不仅仅是任务。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