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名称: | 英汉对照插图本 写给无神论者 |
| 作者: | {英}阿兰.德波顿 |
| 定价: | 48元 |
| ISBN: | 9787532765003 |
| 出版社: | 上海译文 |
| 开本: | 32开 |
| 装帧: | 平装 |
| 出版日期: | 2014-9-1 |
| 印刷日期: | 2014-9-1 |
| 尽力去证明上帝是不存在的,不过是许多无神论者的兴趣所在,但是真正的问题不是在于上帝到底存不存在,而是在于一旦假设他不存在,人类将如何自处。《写给无神论者(英汉对照插图本)(精)》主题在于一个人即使是一个无信仰者,但是他也能发现宗教是有用的、有趣的并且给人带来安慰的。在这部刺激的完全属于作者的并且即将面临着争议的作品中,德波顿认为世俗的人们可以从与宗教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道德、艺术和教育等等领域中去学得一些东西。在这本书中,阿兰·德波顿尽力去淡化和消弥宗教中教条主义的一面,摄取了宗教中能够安慰怀疑论者当下思想的一面,让人们去感受美丽和睿智的东西。 |
| 阿兰·德波顿(AlaindeBotton),英伦才子型作家,生于1969年,毕业于剑桥大学,现住伦敦。著有小说《爱情笔记》(1993)、《爱上浪漫》(1994)、《亲吻与诉说》(1995)及散文作品《拥抱逝水年华》(1997)、《哲学的慰藉》(2000)、《旅行的艺术》(2002)、《身份的焦虑》(2004)、《无聊的魅力》(2005)、《幸福的建筑》(2007)、《工作颂歌》(2009)、《机场里的小旅行》(2009)、《写给无神论者》(2012)。他的作品已被译成二十几种文字。 |
| ; |
...
..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那种雅致的纸张质感和恰到好处的留白,一下子就把人拉入了一种沉静的思考空间。我尤其欣赏它在视觉呈现上的用心,每一页的排版都仿佛经过精心打磨,既保留了原著的学术气息,又增添了一份现代读者的舒适感。拿到手里,便能感受到一种对知识的尊重。这种对于实体书的珍视,在当今这个电子阅读泛滥的时代显得尤为可贵。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艺术品。翻阅过程中,那种指尖触碰到纸张的沙沙声,和墨香的微微散发,都是纯粹的阅读体验,让人愿意沉浸其中,不受外界打扰。这种对阅读体验的重视,无疑是让这本书在众多同类读物中脱颖而出的一个重要因素。它传递出一种信号:内容固然重要,但呈现方式同样是构建思想桥梁的关键一步。
评分我非常欣赏作者在处理议题时所展现出的那种超然的、近乎人类学家的客观态度。他似乎站在一个极高的维度俯瞰人类文明的发展轨迹,观察着信仰体系如何在不同的历史和社会阶段中扮演其核心角色。这种宏大叙事下隐藏的细腻观察,让阅读过程充满了发现的乐趣。你会注意到,作者并非简单地对某一种立场进行褒贬,而是将各种思想视为人类为应对生存困境而发展出的精妙工具集。这种不带价值判断的描述方式,反而给予了读者最大的思考自由。它像是一面高精度的镜子,映照出的不是一个固定的答案,而是我们自身提问的方式和深度。这种冷静而富有洞察力的叙述风格,是真正有价值的智性探索所必备的素质,令人深感佩服。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极其流畅自然,即使是探讨那些平日里听起来有些高深莫测的哲学议题,作者也能用一种近乎对话的口吻娓娓道来,让人感觉像是在聆听一位睿智长者在壁炉边分享人生的洞见,而非枯燥的理论说教。他的文字里蕴含着一种奇妙的平衡感——既有足够的思辨深度去挑战读者的固有观念,又保持着必要的温和与体贴,从不强迫读者接受任何既定结论。这种娓娓道来的叙事力量,极大地降低了阅读的门槛,使得那些原本可能令人望而却步的宏大命题,变得触手可及。我发现自己并非在“学习”某一种观点,而是在一个安全、引导性的空间里,自己去建构和审视内心的世界观。这种引导式的写作手法,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洞察力和对人类心智的理解,非常高明。
评分从一个普通读者的角度来说,这本书的真正价值在于其提供的“心理工具箱”。它没有提供一键式的信仰替代品,而是教会了我们如何带着清醒的头脑去面对生命中的不确定性、虚无感和对终极关怀的本能需求。阅读它更像是一次深度的自我对话训练,迫使你去梳理那些潜意识里已经形成的、却从未被仔细审视过的观念碎片。它鼓励的不是放弃思考,而是以更成熟、更具批判性的眼光去重新构建自己的精神家园。这种赋权于读者的感觉,是任何“心灵鸡汤”式读物都无法比拟的。它带来的不是暂时的慰藉,而是长期的、内在的韧性与清晰度。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布局处理得极其精妙,如同一个精心设计的迷宫,每当你以为要触及核心,作者又会巧妙地引导你进入另一条关联却又截然不同的路径,但所有路径最终都会回归到对“意义”这一终极追问的探讨上。章节之间的过渡处理得毫无滞涩感,仿佛每一部分都是自然而然地从前一部分的思考中生长出来。这种层层递进的逻辑推演,使得读者可以轻松地跟上作者的思绪,即使跨越了多个文化或历史的断层,也总能找到一条清晰的脉络。这种对整体架构的掌控力,远超一般的散文或论著,它更像是一部精心编排的交响乐,各个声部和谐共振,共同服务于最终的情感和思想的高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