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美國的中國學界在道教方麵研究成果頗豐,吉瑞德教授的《早期道教的混沌神話及其象徵意義》是一部深化道教研究的傑作。最初於1983年由加州大學齣版社齣版發行,2008年三木齣版社再版。這本專著從比較宗教史的角度齣發,調查研究瞭中國道教的一些早期經典文獻,如《道德經》《 莊子》《淮南子》等,發現“混沌”作為道教的母題之一,其神話的寓意帶有救贖的性質,將“道”在宇宙、社會及個人生活等方麵的作用比作基督教神學中的“永續受造”,而“混沌”,這種原初的形態和法則, 對“道”的理念和實踐具有根本意義。
吉瑞德教授認為,解讀古代中國傳統及相關文本要有跨學科多角度的視域。此前,西方漢學界通行的觀點是把《道德經》《莊子》等僅作為“哲學”或思想上的著述,沒有宗教方麵的意義,也與後來的宗教傳統無關。吉瑞德教授的這本專著讓人耳目一新。盡管有些提法還有爭議性,其獨特的探索和發現對中國乃至世界範圍內的道教研究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及意義。
【名人推薦】
1.我寜願相信莊子和米爾恰·伊利亞德都會為我這異乎尋常的行為感到高興……我想我仍在尋求為不斷發展的道教神話及其意義提供一種全球化視角。
——吉瑞德《早期道教中的神話和內涵:“混沌”的命題》三木版前言(2009年版)
2.在從事道教教學十六年之後,這本裏程碑式的著作仍使我受到很大啓發,它在深度和準確性方麵都超過瞭井筒俊彥的《蘇非主義和道教》(1967)。作者並沒有誇大莊子教化的薩滿式起源。相反,他以極寬廣的世界視角堅持並具化瞭道傢的整體觀,雖然通篇並未使用“整體論”這個詞。作者融閤瞭人類學、藝術、文學、曆史、心理學、宗教和哲學,尤其藉用瞭劉易斯·卡羅爾的“Humpty-Dumpty”,類似混沌的蛋形人。
——王煜,香港中文大學,《通報》(1987)
3.吉瑞德的這本書是一場詮釋訓練,結閤瞭一係列的學科和理論來尋獲早期道教意義及連續性的蛛絲馬跡……此書纔思敏捷,機智詼諧,筆觸大膽又通常富於洞見。雖然關於其“混沌母題的救贖性假設”的細節論證並不都令人信服,整體的結構是非常有說服力的。讀完這本書混沌母題的形象和結構透過道教的早期文本開始明晰起來。可以這樣說,吉瑞德重新點亮瞭早期道教的精神火花;曾經在暗處的東西到瞭明處。吉瑞德的標誌性貢獻是凸顯瞭早期道教的宗教之源、之維。
——硃蒂斯·貝爾林,印第安那大學,《美國宗教學會學報》(1986)
##混沌=餛飩=葫蘆=糊塗,不知所雲,莫名其妙。????
評分這真是以混沌的方式所作的關於混沌神話的研究,看得滿頭霧水。書中雜糅瞭各傢之說。另,這裏的“早期道教”是指先秦兩漢的道傢。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混沌=餛飩=葫蘆=糊塗,不知所雲,莫名其妙。????
評分這真是以混沌的方式所作的關於混沌神話的研究,看得滿頭霧水。書中雜糅瞭各傢之說。另,這裏的“早期道教”是指先秦兩漢的道傢。
評分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