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和手帖002:生活整理术 手帐 断舍离 生活方式 笔记 整理术 日式简单生活中信出版

日和手帖002:生活整理术 手帐 断舍离 生活方式 笔记 整理术 日式简单生活中信出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柳川艳 编,张谷若 译
图书标签:
  • 生活整理
  • 手帐
  • 断舍离
  • 生活方式
  • 笔记
  • 整理术
  • 日式
  • 简约
  • 收纳
  • 自我提升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东诚翔通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ISBN:9787508648828
商品编码:28314677466
丛书名: 日和手帖002生活整理术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4-11-01

具体描述

书名:日和手帖002:生活整理术

定价:42.00元

作者 :苏静

出版日期:2014年11月

页码:160页

装帧:平装

开本:16

ISBN:9787508648828

《日和手帖002:生活整理术》是《日和手帖》MOOK的第2本特集。
我们相信,好的生活在于如何安排自己的时间、精力,与周遭的环境,而不在于奢侈品、,以及常人难以接触的新奇和刺激。
《日和手帖002:生活整理术》特集,整理经典有用的时间管理术、生活整理术,专访多位国内外设计师、艺术家、导演、音乐人、杂志人、料理人、企业管理者,启发我们如何拥有高效、丰富的生活方式。
什么是“日和”,就是好天气,美好的。什么是“手帖”,就是记录本。“日和手帖”,就是记录下美好一切的本子。我们期望成为生活美学的记录者和造物者。
“日和手帖”,或者说本身并无意义,它被赋予的是:一个有关日系生活方式的MOOK。一个众筹造物的全新生活品牌。探讨人与物的关系。一起寻找适合日常的生活美学。

【群访】
你有拖延症吗?

【聚会】
改革,工作的日常,没边儿

【生活方式】
效率生活实验室 从“GTD”到“断舍离”,一些你需要的原料
书写情结 to do ,doing, done 经典手账全记录
指缝间的魔法 不可思议的文具整理术
效率生活入门 用APP优化生活
大象永bu会忘记 “人脑外挂”Evernote的补丁包
606通用搁架系统 我们的管家,是我们的家具
周末去逛农夫市集 以“食”改变的新潮流
一泊两食 绝景、温泉与美食的感性之旅

【人物】
卢广仲 吃早餐是件很摇滚的事情
张永锡 工作第二、生活diyi的时间管理法
Janet Lau 我们无法控制自身,又如何控制外物?
韩硕的魔幻时间 “游乐园”的一天有72小时
黄威融 老台北人的“小日子”
邓一平 Julien Tang 在25岁时我同时有7个身份
老爷Samuele 没有所谓“正确”的人生
相场正一郎 开心地与重要的人一起度过有意义的时间

【食帖】
和风简餐 一周七日私房菜
料理研究家樋口正树的食事创作
南食召 不只是个卖吃的

【造物】
日常早餐轮 寓于日出的悠闲,唯有早餐不可辜负
肌触 接触肌肤的相性
无负担的清洁感
寻一只好缶 配一味好茶
阳崖阴林紫者上 顾渚紫笋 千年古茶山茶考

《日和手帖002:生活整理术》是《日和手帖》MOOK的第2本特集。
佐藤可士和说过:“整理的核心在于抓住本质。”在《日和手帖002:生活整理术》中,我们一起来探讨合理的生活整理方案。从本质上,改变生活的节奏,让生活美好而丰满。
如果你有拖延症,如果你听说过“GTD”“断舍离”“番茄工作法”,如果你向往“晨型人”“周末农夫市集”“一泊两食”的生活方式,想用Moleskine、Filofax手账管理生活,想学会文具活用术、日常实用瑜伽术,想用Evernote和ToDoList等APP来管理时间,《生活整理术》帮你全面整理。
此外,专访卢广仲、原研哉、田原、林糊糊、张永锡、古奇高、黄威融、邓一平、老爷Samuele、相场正一郎,分享他们的生活整理术、超ji工作术和时间管理术。
《日和手帖002:生活整理术》,一次对生活的彻di整理。


受访人
田原,歌手、演员、导演。
张亮,创新工场投资经理。
吴诗源,理想生活实验室创始人。
庄仔,雕刻时光创始人庄崧冽。
于海成,战胜拖延症咨询师。
林曦,水墨画家。
金浩森,摄影师、模特。
Skelly,服装设计师。
喵子,手账达人。
陈天灼,影像艺术家。
原研哉,武藏野美术大学造形学部基础设计系教授、日本设计中心董事长。无印良品艺术指导。
古奇高,独立家具品牌“梵几”创始人、主设计师。2009年开始从事室内设计,同时开始积累家具设计。2010年成立“梵几”家具品牌。
苏静,“日和手帖”创始人。“知日 ZHIJAPAN”为其2012年创办的专门关注日本的内容品牌。
松峰莉璃,舞台导演、演员。中央戏剧学院2003届表演系研究生毕业。担任张永和、鲁力佳非常建筑服装品牌系列时装秀导演、编舞。梵几话剧导演、编剧。
早川绫子,灯光师,活动策划执行。2005年起和伙伴共同经营设计公司,同时做国际品牌时装秀、汽车展、发布会、晚会等的灯光设计统筹。2014年创建“一二三(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策划创意儿童教育项目。
段旻哲,Evernote Market中国区总监。
男子野菜部,田中佑资、竹田润平与若菜公太三人组成。Farmer’s Market@UNU运营、企划。
卢广仲,台湾独立音乐人。曾获第20届台湾金曲奖新人奖和作曲人奖。
张永锡,台湾时间管理讲师,自2010年至今开办时间管理课程。
Janet Lau,注册瑜伽教师,东南亚首批获得专业认证的正念瑜伽导师。2014年被LifestyleAsia.com选为香港zui的五位瑜伽老师之一。
韩硕,摄影师,2002~2006年就读于北京外国语大学,获西班牙语文学、国际金融学双学位。2006~2010年在南美居住。2011~2013年就读于欧洲设计学院,获得摄影艺术硕士学位。
黄威融,1998年与四位好友集体创作《在台北生存的一百个理由》。2006~2011年担任《Shopping Design》总编。2012年创办《小日子》担任创刊总编。现任编辑顾问。2014年担任《无印良品 台湾十周年》专刊总编。
邓一平,法国实验电影人。2009年搬迁北京居住至今。曾成功创办diyi、二届“法国-中国独立电影节”。中法文化交流协会创始人兼负责人。独立杂志《垃圾杂志》创办人。树音乐旗下电子摇滚乐队“We Are Not Invited”键盘手。
老爷Samuele,信报《Lifestyle Journal》艺术指导Samuele Or。
相场正一郎,2003年在东京代代木八幡开设意大利餐厅“LIFE”,并担任主厨。随后陆续出版食谱书、制作免费杂志、做产品等。2012年在参公桥开设“LIFE”的姊妹店“LIFE son”。
樋口正树,2008年开设美食博客“The Last Order”,自学成才且致力于有趣的美食烹调。2011年作为料理研究家展开事业,进行食谱开发,以及创建与食物相关的网站等工作。
山岛,来自青岛崂山。广告人和生活摄影师,“寂境”品牌主理人。

撰稿人
小山Hitomi,2003~2005年在国际广播电台日语部负责介绍中国文化的节目。从2005年起,以自由职业者的身份担任撰稿人、翻译与协调者。2009~2011年担任《艺术世界》撰稿人。2010年到现在在东京国际剧场艺术节负责中国大陆与中国台湾剧团的演出与项目。


《山间静谧:草木与时光的低语》 这是一本关于探寻生活本质,回归自然之美的读物。书中没有琳琅满目的收纳技巧,也没有断舍离的激进宣言,而是邀请您一同走进一个宁静的山间隐居之地,感受四季的流转,聆听草木的低语,沉淀心灵,重新审视与自然、与自身的关系。 本书以一位隐居在山中的观察者视角,细致描绘了山居生活的点滴。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穿透薄雾,唤醒沉睡的大地,作者便开始了新的一天。没有闹钟的催促,没有工作的压力,只有鸟鸣声声,伴随着露珠从叶尖滑落的清脆声响。他会缓缓起身,推开木窗,让山间清新的空气涌入房间,带着泥土和植物的芬芳。这是一种纯粹的呼吸,一种与天地同步的呼吸。 书中不会有关于“整理术”的详细步骤,不会告诉你如何将物品分门别类,贴上标签。相反,它记录了作者如何与身边的自然物品和谐共处。一片被风吹落的枯叶,在作者眼中,并非需要立即清理的杂物,而是大地赠予的礼物,是时光流逝的印记。他可能会将它拾起,细细品味其纹理,感受它曾经的生命力,然后让它回归土壤,化作滋养新的生命的养分。这种“整理”,不是为了追求表面的整洁,而是为了理解物品的生命周期,尊重自然界的循环。 “生活方式”在这里,也不是一种模式化的设定,不是模仿他人的行为,而是回归内心最真实的需求。在山间,作者不需要名牌服饰,不需要高科技产品,他的生活方式由季节决定,由身体的感受指引。春日,他会寻找山间的野菜,感受土地的恩赐;夏日,他会采摘野果,品尝阳光的味道;秋日,他会收集落叶,感受丰收的喜悦;冬日,他会围炉而坐,静观雪落,体验生命在沉寂中积蓄力量。这种生活,是一种减法,减去不必要的欲望,减去外界的纷扰,最终留下最纯粹的自我。 “手帐”在这里,不是记录琐碎的日程,不是规划宏大的目标。作者的手帐,更像是与山林对话的载体。他可能会在上面描绘几笔路边的野花,记录下一段有趣的虫鸣,或是用简单的文字,捕捉一瞬的感动。这些手帐,没有华丽的排版,没有精致的插画,只有最真实的观察和最朴素的情感。它们是山间时光的碎片,是心灵与自然的连接点。每一次翻阅,都能唤起当时的场景,重温当时的宁静。 “断舍离”这个概念,在书中以一种更为温和、自然的方式呈现。它不是一次性的“告别”,而是一种渐进的“放下”。当作者发现某个物品不再为他的生活带来价值,不再与他的心灵产生共鸣,他不会强迫自己丢弃,而是会静静地观察它,思考它曾经的作用,然后顺其自然地让它淡出自己的生活。或许,它会被送给需要它的人,或许,它会回归自然,重新融入大地。这种“断舍离”,是一种心灵的解放,是卸下不必要的负累,让生命变得更加轻盈。 “笔记”的功能,在本书中被赋予了更深的含义。它不单是知识的记录,更是对生命体验的沉淀。作者在山间,观察雨滴如何滋养土壤,观察虫蚁如何协作,观察星辰如何轮转。他将这些观察,用质朴的语言记录下来,这些笔记,是他在与自然交流中获得的感悟,是关于生命、关于宇宙最本真的智慧。这些智慧,没有复杂的理论,没有深奥的哲学,只有最简单、最直接的道理,如同山间的泉水,清澈甘甜,滋润心田。 “整理术”的另一种解读,在于如何整理心灵。在喧嚣的世界里,我们的思绪常常被各种杂念所占据,如同被杂草覆盖的庭院。而山间的宁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整理心灵的绝佳场所。作者通过与自然的接触,学习倾听内心的声音,辨别那些真正重要的,放下那些无关紧要的。这种心灵的整理,并非刻意为之,而是自然而然的发生。当心境澄明,一切烦恼便如同云雾散去,露出晴朗的天空。 “日式简单生活”的精髓,在这本书中得以体现,但又不仅仅是模仿日式生活的美学。它更多地强调的是一种“留白”的生活哲学。就像日式庭院中的一块空地,看似无物,却能营造出无穷的意境。在生活中,学会留白,给自己喘息的空间,给心灵放飞的时间。不去填满每一个缝隙,不去追求每一刻的充实,而是懂得在“无”中发现“有”,在“空”中感受“满”。这种简单,是一种智慧,是一种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本书的核心,在于引导读者找回与自然的连接,找回内心的平静。它不是一本教你如何“更有效率”地生活的书,而是一本邀请你“更真切地生活”的书。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我们常常迷失方向,被各种信息和欲望裹挟前进。这本书,就像在湍急的河流旁,为你找到一处可以停靠的,宁静的港湾。在这里,你可以卸下疲惫,重新感受生命的脉搏,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 书中关于“生活方式”的描述,并非推崇一种贫困或苦行的生活,而是强调一种“恰到好处”的生活。不攀比,不炫耀,只选择适合自己的,能让自己感到舒适和快乐的。也许是一件洗得发白的棉布衣裳,也许是一盏昏黄的灯光,也许是一杯清茶。这些简单的元素,却能汇聚成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 “断舍离”在这里,也并非物质上的彻底清理,更多的是一种精神上的释然。当你不再执着于拥有的多少,不再被外在的评价所困扰,你便能轻松地放下那些不再适合你的事物,包括不健康的人际关系,不适合自己的工作,甚至是曾经深信不疑却已不再适用的观念。这种放下,是一种成长,是一种对自由的追求。 “生活整理术”在本书中,则是一种顺应自然,回归本真的整理。它不是机械的规则,而是基于对生命规律的理解。比如,当你感到疲惫,身体会告诉你需要休息;当你感到饥饿,身体会告诉你需要进食。这种整理,是听从身体和心灵的指引,让生活回归自然的节奏。 “笔记”在这里,是对生命感悟的珍藏。作者会记录下,在山间偶遇一只迷路的蝴蝶,它在花丛中翩翩起舞,然后又消失在远方。这个瞬间,也许没有惊天动地的意义,但却唤起了作者对生命短暂而美好的思考。这些零散的记录,串联起来,便构成了一部关于生命、关于自然的,独一无二的“人生笔记”。 “日式简单生活”的理念,在这里更侧重于一种“质朴”的美学。不追求浮华,不追求完美,而是欣赏事物天然的纹理和质感。一碗粗茶淡饭,也能吃出甘甜;一间朴素的茅屋,也能住出温馨。这种美,源自内心,源自对生命本身的尊重。 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种不同的视角,一种回归心灵的路径。它不是告诉你如何“做”得更好,而是邀请你如何“成为”更好的自己。在这个过程中,你可能会发现,真正的富足,并不在于物质的堆积,而在于内心的宁静;真正的自由,并非摆脱一切束缚,而是懂得放下那些不必要的牵绊。 《山间静谧:草木与时光的低语》是一本需要慢慢品读的书,它没有急于传达的信息,没有强加的观点。它只是静静地,在那里,等待着那些渴望回归本真,渴望在纷扰世界中寻觅一方净土的心灵。每一次翻开,都像一次与自然的对话,一次与自己的对话。愿这本书,能成为你心灵旅途中的一盏灯,照亮前行的方向,让你在喧嚣中,也能寻得那份属于自己的,山间的静谧。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真的太棒了,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我一直以来都对“断舍离”这个概念很感兴趣,但总觉得有点抽象,不知道该如何真正落地。翻开《日和手帖002》,我才发现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个温柔而强大的生活伙伴。作者的文字非常细腻,不是那种生硬的理论说教,而是娓娓道来,充满了生活气息。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物品的缘分”和“为自己腾出空间”的论述,让我重新审视了与物品的关系,不再被堆积如是的杂物所困扰。 书中提供的实践方法也十分具体,有明确的步骤和清晰的指导,比如如何进行衣柜整理、厨房收纳,甚至是如何处理那些“留着也用不上”的纪念品。我尝试着按照书中的建议,一点一点地清理自己的生活空间,惊喜地发现,当物品减少,生活反而变得更加宽敞和明亮。那种轻松感是物质丰富无法比拟的。而且,作者还强调了整理不仅仅是物理空间的清理,更是心灵的梳理,这一点我深有体会。当你把不用的东西送走,把空间留给真正喜欢和需要的事物时,你会感到内心也随之清爽起来。这本书让我明白,极简主义不是剥夺,而是选择,是对自己生活的一种积极的创造。

评分

我一直认为“生活整理术”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直到我读了这本《日和手帖002》。这本书让我眼前一亮,它不仅仅是关于如何收纳物品,更是一种深刻的生活哲学。它引导我去思考,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而那些不符合自己节奏的、或者仅仅是“因为有所以留着”的东西,是时候跟它们告别了。 书中的图片和文字相得益彰,每一页都散发着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我最喜欢的部分是关于“手帐”的章节,它不仅仅是记录,更是通过书写来整理思绪、规划生活。作者分享了许多实用的手帐技巧,如何用它来记录日常的感悟,如何规划未来的目标,甚至是如何通过手帐来更好地认识自己。这让我意识到,手帐不仅仅是用来写待办事项的工具,更是可以成为我与自己对话的平台。通过一段时间的手帐练习,我发现自己的思绪变得更加清晰,对生活的掌控感也越来越强。这本书让我对“整理”有了全新的理解,它关乎生活,更关乎心灵的成长。

评分

在茫茫书海中,《日和手帖002:生活整理术》宛如一股清流,让我感受到了日式“禅意”般的简朴和高效。我一直对日本的生活美学和哲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常常被各种信息和物品淹没,反而失去了内心的宁静。这本书恰恰满足了我对这种“慢生活”和“精简”的向往。 书中并非只是提供僵硬的收纳技巧,而是更注重引导读者去体会“断舍离”背后的哲学意义。它鼓励我们去审视自己与物品的关系,问自己“这是我真正需要的吗?”“它给我带来快乐了吗?”这种由内而外的整理方式,让我受益匪浅。我开始尝试减少不必要的消费,珍惜现有物品,并且将那些不再服务于我生活的东西温柔地“送走”。书中关于“生活方式”的讨论,让我意识到,整理不仅仅是物理层面的改变,更是对生活态度的一种调整。它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消费习惯,也让我更加关注自己的内心需求。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拥有了一套全新的“生活操作系统”,能够更高效、更有序、更平静地应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

评分

这本《日和手帖002》真的像一本生活指南,帮助我一步步理清生活的脉络。我一直是个有点“囤积癖”的人,家里的东西总是越积越多,想要整理却无从下手。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朋友,耐心地告诉我该如何开始。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关于“笔记”和“整理术”的结合。它不仅仅教我如何整理物品,更重要的是,它鼓励我通过笔记来记录整理的过程和心得。我开始尝试用小本子记录下我清理出来的物品,以及它们为什么被清理掉,这帮助我更清晰地认识自己的购物习惯和生活需求。书中还提供了一些非常实用的“断舍离”小技巧,比如“一年不穿的衣服就丢掉”、“只留下会让你感到快乐的物品”等等。这些看似简单的方法,却有着强大的力量。当我按照书中的建议,一点点地减少家里的物品后,我发现生活空间变得开阔了,心情也变得轻松了许多。这本书让我明白,整理不仅仅是为了让家里更整洁,更是为了让自己的生活更有条理,更符合自己的心意。

评分

当我拿到《日和手帖002:生活整理术》时,我就被它封面那种简洁而治愈的风格所吸引。迫不及待地翻阅,发现内容果然没有让我失望。这本书以一种非常温和的方式,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衣柜的整理到厨房的收纳,再到心灵的断舍离,都给出了非常具体且可操作的建议。 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于“日式简单生活”的描绘。它不仅仅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对待生活的心态。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如何在有限的空间里创造出无限的舒适和美感,如何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书中的“手帐”部分更是让我眼前一亮,它不仅仅是记录,更是一种自我对话和成长的方式。我尝试着按照书中的引导,用手帐记录下我每天的小确幸,以及在整理过程中获得的感悟。这让我慢慢地开始审视自己的生活,发现那些真正能带给我快乐的事物,并且有意识地去减少那些消耗我精力但却意义不大的事情。这本书真的让我对“整理”这两个字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它关乎物质,更关乎内心的丰盈。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