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2018工程地质手册第五版 岩土专业工程类书籍 工程师基础考试工具书 中国建筑工业出

正版2018工程地质手册第五版 岩土专业工程类书籍 工程师基础考试工具书 中国建筑工业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工程地质
  • 岩土工程
  • 地质手册
  • 工程师考试
  • 基础知识
  • 工具书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2018版
  • 第五版
  • 正版书籍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艺建联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2216420
商品编码:28076675898
出版时间:2018-05-10

具体描述



商品参数

           



内容介绍
工程地质手册(第五版)
            定价 218.00
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版次
出版时间 2018年05月
开本
作者
装帧
页数 0
字数 0
ISBN编码 9787112216420


目录

前言
主要符号
第*i一篇 地质基本知识和岩土分类
第*i一章 地貌和第四纪地质
第*i一节 地貌单元的分类
第二节 构造、剥蚀地貌
第三节 山麓斜坡堆积地貌
第四节 河流侵蚀堆积地貌
第五节 河流堆积地貌
第六节 大陆停滞水堆积地貌
第七节 大陆构造一侵蚀地貌
第八节 海成地貌
第九节 岩溶(喀斯特)地貌
第十节 冰川地貌
第十一节 风成地貌
第十二节 第四纪堆积物的成因类型和特征
一、第四纪堆积物的成因类型
二、主要成因类型第四纪堆积物的特征

第二章 工程地质测绘
第*i一节 T程地质测绘的目的和要求
一、测绘范围和测绘比例尺(45)二、测绘精度要求(46)三、观测点、线布置(46)
第二二节测绘的准备工作
一、资料搜集和研究(16)二、踏勘(47)三、编制测绘纲要(47)
第三节 测绘方法
像片成图法(48)二、实地测绘法(48)三、测绘对象的标测方法(48)
第四节 测绘内容
一、地貌(49)二、地层岩性(19)三、地质构造(50)四、不良地质作用(51)
五、第四纪地质(51)六、地表水和地下水(51)七、建筑砂石料(51)
第五节 资料整理
检查外业资料(52)二、编制图表(53)

第三章 遥感影像解译
第*i一节 遥感的基本概念及类型
一、遥感的基本概念(53)二、遥感的类型(53)三、工程地质遥感技术的适用范围
(54)四、遥感影像在工程地质的应用(54)
第二节 遥感解译的内容和方法
一、准备工作(54)二、初步解译(55)三、外业验证调查与复核解译(56)四、zuii终解译和资料编制(57)
第三节 遥感图像的解译
一、解译的概念(57)二、直接解译标志(57)三、间接解译标志(57)
第四节 地形、地貌和地物的解译
一、地形、地物解译(60)二、地貌的解译(61)
第五节 岩石和第四纪沉积物的解译
一、岩浆岩解译(62)二、沉积岩解译(63)三、变质岩解译(64)四、第四纪沉积物的解译(64)
第六节 地质构造的解译
一、褶皱的解译(66)2二、断裂构造的解译(66)
第七节 不良地质作用的解译
一、滑坡和错落的解译(67)二、危岩、落石和崩塌的解译(68)三、岩堆的解译(68)
四、泥石流的解译(68)五、岩溶的解译(69)六、采空区的解译(69)七、液化(喷水冒砂)的解译(69)

第四章 地理信息系统(GIS)
第*i一节 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
第二节 地理信息系统的功能
一、数据的输入、存储、编辑功能(70)二、操作运算(70)三、数据的查询、检查
(70)四、应用分析(70)五、数据显示、结果输出(70)六、数据更新(70)
第三节 地理信息系统的建立
一、地理信息系统工程的目标(70)二、地理信息系统工程的数据流程与工作流程(71)
三、地理信息系统的实体框架(72)四、地理信息系统的运行环境(73)五、地理信息
系统的标准(73)六、地理信息系统的更新(73)
第四节 地理信息系统在我国勘察行业中的应用
一、数据管理(73)二、工程地质分析及应用(74)三、三维地质结构建模及可视化
(74)四、成果生成与输出(74)

第五章 地球物理勘探
第*i一节 电法勘探
一、电阻率法(76)二、充电法(82)三、自然电场法(84)四、激发极化法(84)
第二节 电磁法勘探
一、频率电磁测深法(85)二、瞬变电磁法(TEM)(86)三、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CSAMT)(87)四、探地雷达(GPR)(87)
第三节 地震勘探
一、直达波法(透射波法)(89)二、反射波法(90)三、折射波法(92)四、瑞雷波法(95)
第四节 声波探测
一、基本探测方法(96)二、声波探测的应用(98)
第五节 层析成像
一、弹性波层析成像(98)二、电磁波层析成像(99)三、电阻率层析成像(100)
第六节 综合测井
一、电测井(100)二、声波测井(102)三、放射性测井(103)四、电视测井(104)
五、其他测井方法(105)
第七节 物探方法的综合应用

第六章 勘探与取样
第*i一节 探槽与探井
……
第二篇 工程勘察
第三篇 岩土测试
第四篇 地基评价和计算
第五篇 特殊性土勘察和评价
第六篇 特殊地质条件勘察和评价
第七篇 各类工程勘察和评价
第八篇 基础工程与地基处理
第九篇 地下水
附录



《岩土工程基础理论与实践》 本书旨在系统阐述岩土工程领域的核心理论,并结合丰富的工程实践案例,为读者构建坚实的理论基础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全书共分十二章,内容涵盖了岩土工程的方方面面,力求全面、深入、实用。 第一章 岩石与土的物理力学性质 本章首先深入剖析了岩石的基本分类、形成过程及其重要的物理性质,如密度、孔隙度、饱和度等。随后,重点阐述了岩石的力学强度指标,包括单轴抗压强度、抗拉强度、抗剪强度等,并详细介绍了影响这些强度的各种因素,如岩石的成分、结构、胶结程度以及围压、温度等。 在土壤方面,本章从土壤的形成、组成和分类入手,详细介绍了各种土体的物理性质,如天然密度、比重、含水量、孔隙比、液限、塑限等。在此基础上,重点讲解了土体的力学性质,包括抗剪强度(如内摩擦角和黏聚力)、压缩性(如压缩模量和泊松比)以及渗透性。本章将理论公式与实验测定方法相结合,使读者能够深刻理解这些基本参数对岩土工程设计的重要性。 第二章 土的应力与变形 本章深入探讨了土体内部应力分布规律。首先介绍了土体的自重应力及其在不同深度下的计算方法。随后,重点讲解了外荷载作用下土体的附加应力计算,包括集中力、均布荷载以及不规则荷载产生的应力分布。章节将详细介绍Boussinesq公式、Westergaard公式等经典解析方法,并探讨有限元等数值模拟在复杂应力分析中的应用。 在变形方面,本章着重阐述了土体的压缩变形。详细介绍了土体的变形特性,包括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通过讲解土的压缩曲线、压缩系数等参数,使读者理解土体在荷载作用下的沉降过程。本章还将探讨固结理论,详细介绍一次固结和二次固结的概念,以及影响固结速率的因素,为预测和控制工程沉降提供理论依据。 第三章 土的抗剪强度理论 抗剪强度是岩土工程中最核心的力学参数之一,直接关系到边坡的稳定、基础的承载力等关键问题。本章将从理论源头出发,详细介绍Mohr-Coulomb强度理论,深入解析内摩擦角和黏聚力这两个关键参数的物理意义。通过对不同试验方法(如直剪试验、三轴剪切试验)的原理和操作进行讲解,使读者掌握测定土体抗剪强度的方法。 同时,本章还将探讨一些更先进的抗剪强度理论,如Drucker-Prager模型,并讨论在不同应力状态和土体类型下,如何选择合适的抗剪强度理论。章节还将结合实例,讲解如何运用土的抗剪强度理论分析边坡失稳、路基沉降等工程问题。 第四章 渗流与固结理论 渗透性是影响土体强度和稳定性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在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工程中。本章首先介绍土的渗透性及其影响因素,如土的颗粒级配、孔隙度等。通过达西定律,详细讲解土的渗流规律,包括渗流速度、渗流流量以及渗透系数的测定。 本章将重点阐述一维固结理论,详细推导并讲解Terzaghi固结方程,以及相关的计算公式和图表。通过对超静孔隙水压力消散过程的分析,使读者理解固结过程中土体沉降的产生机理和发展规律。此外,本章还将介绍影响固结速率的因素,如土层厚度、渗透性以及排水条件,并探讨如何利用固结理论预测和评估工程沉降。 第五章 边坡工程与稳定性分析 边坡工程是岩土工程中最常见的工程内容之一,其稳定性直接关系到工程的安全。本章将系统介绍边坡工程的基本概念、类型以及常见的失稳模式。通过对瑞典圆弧滑动法、Bishop法等经典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的详细讲解,使读者掌握计算边坡安全系数的方法。 本章将重点阐述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各种因素,包括土的力学性质、边坡的几何形态、地下水位、降雨以及地震作用等。通过丰富的工程案例,展示如何运用这些理论分析和评估边坡的稳定性,并提出相应的加固和处治措施,如排水、锚固、挡土墙等。 第六章 基础工程设计 基础工程是岩土工程设计的核心内容。本章从基础的类型入手,详细介绍浅基础(如独立基础、条形基础、联合基础)和深基础(如桩基础、沉井)的设计原理和计算方法。 在浅基础方面,本章重点讲解基础的承载力计算,包括极限承载力和容许承载力,以及不同土体条件下的计算公式。同时,详细阐述基础沉降的计算和控制,以及基础的抗倾覆和抗滑移验算。 在深基础方面,本章将详细介绍桩基础的设计,包括桩的类型、桩土相互作用、桩的承载力计算以及桩的沉降计算。此外,本章还将简要介绍沉井、地下连续墙等特殊基础的施工和设计要点。 第七章 土工结构物设计 土工结构物在现代工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本章将介绍挡土墙、土坝、堤防等常见的土工结构物的设计原理和施工要点。 对于挡土墙,本章将详细介绍被动土压力和主动土压力的计算方法,以及不同类型挡土墙(如重力式挡土墙、悬臂式挡土墙、锚杆挡土墙)的设计原则。 对于土坝和堤防,本章将重点阐述其渗流控制、稳定性分析以及防渗和排水措施的设计。章节还将结合实际工程,介绍如何进行土料的选择、填筑和压实,以确保土工结构物的安全和耐久性。 第八章 地下工程与隧道工程 地下工程和隧道工程是岩土工程领域中的重要分支。本章将介绍地下空间利用的各种形式,如地下室、地下人防工程、地铁车站等。 对于隧道工程,本章将系统介绍隧道的类型(如开挖支护隧道、盾构隧道)、设计原则以及施工方法。重点阐述隧道开挖过程中的围岩稳定性分析,以及支护结构的设计,如喷射混凝土、钢拱架、锚杆等。本章还将探讨隧道穿越不同地质条件下的技术难点和解决方案。 第九章 地震工程与抗震设计 地震作用是影响岩土工程安全的重要因素。本章将介绍地震波的传播规律、场地地震响应以及土体的动力特性。 重点阐述地震作用下边坡、基础和地下结构的抗震设计原则。本章将介绍地震荷载的确定方法,以及进行动力分析(如反应谱法、时程分析法)的技术。章节还将讨论液化判别及防治措施,以及地震对土体动力特性的影响。 第十章 岩土工程勘察与测试 可靠的勘察数据是岩土工程设计的基础。本章将介绍岩土工程勘察的基本程序、方法和技术。 详细阐述钻孔取样、静力触探、动力触探、十字板剪切试验等原位测试方法的原理和应用。同时,介绍室内土工试验的种类和操作规程,以及如何根据勘察数据进行土的分类和参数取定。本章还将探讨地球物理勘探、遥感技术在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应用。 第十一章 岩土工程施工技术 掌握先进的施工技术是实现设计目标的关键。本章将介绍岩土工程中常用的施工技术,包括土方工程、桩基工程、边坡支护施工、隧道施工等。 重点阐述土方开挖、回填、压实的技术要点,以及不同类型桩的施工工艺,如钻孔灌注桩、打入桩等。对于边坡支护,本章将介绍锚杆施工、挂网喷浆、格构梁等方法的施工要点。同时,也将介绍盾构法、明挖法等隧道施工技术的应用。 第十二章 岩土工程监测与风险管理 岩土工程的长期安全运行离不开有效的监测。本章将介绍岩土工程监测的意义、内容和方法。 详细阐述位移监测、沉降监测、孔隙水压力监测、应力监测等常用监测手段。本章还将介绍监测数据的分析方法,以及如何根据监测结果调整施工方案或采取应急措施。 此外,本章还将探讨岩土工程中的风险管理。介绍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的流程,以及如何制定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确保工程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本书力求理论联系实际,通过丰富的案例分析,帮助读者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程问题中,为从事岩土工程工作的工程师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用户评价

评分

一直以来,我都觉得工程技术类书籍在信息传达的效率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很多时候,一本厚厚的书,真正有价值、能直接指导实践的内容,可能只占一部分。但这本书,至少在我初步的阅读体验中,让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干货”密度。它在信息组织上非常高效,逻辑清晰,每个知识点都直接切入要害,几乎没有废话。而且,它大量引用了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工程实例,这让内容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和前沿性。我尤其关注书中关于特殊地质环境(比如滑坡、冻土、采空区等)的应对策略部分,内容详细,条理分明,给出了非常实用的技术指导。对于那些希望快速掌握核心技术,提升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能力的工程师而言,这本书无疑是一个宝贵的资源库。

评分

坦白说,我并不是一个特别喜欢啃厚重专业书籍的人,通常都是在遇到具体问题时,才会去翻阅相关的参考资料。但这次,我被这本书的“实用性”所吸引。我不是从头到尾地阅读,而是有针对性地查找我工作中遇到的难题。例如,在一次边坡支护设计中,我对某些特定地层的水文地质条件判断有些模糊,翻到这本书中关于地下水对边坡稳定影响的章节,里面的图文并茂的解释,以及多种情况下水文地质参数的取值建议,让我茅塞顿开。它提供的不仅仅是理论,更多的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我发现,这本书的设计理念非常贴近一线工程师的需求,它似乎预设了我们可能会遇到的各种疑难杂症,并提供了可行的解决方案。这种“以用为先”的设计,让它不仅仅是一本知识的堆砌,更是解决工程问题的得力助手。

评分

作为一名初入岩土工程领域的新手,我之前在寻找能够系统性梳理知识脉络的教材时,真的走了不少弯路。很多资料要么过于碎片化,要么理论性太强,与实际工程脱节。当我拿到这本《工程地质手册》时,内心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然而,惊喜不断。我特别欣赏它在概念解释上的细致和生动,不像有些书籍那样干巴巴地陈述定义,而是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和图示,将抽象的理论具象化。比如,它对某些地质构造的描述,配以逼真的三维示意图,我能立刻理解其形成过程和对工程的影响。而且,它的语言风格非常平实易懂,即便是比较复杂的专业术语,作者也尽量用通俗的语言进行解释,这对于我这样的新手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我感觉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循循善诱地引导我走进岩土工程的世界。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实在让人眼前一亮,深邃的蓝色封面上烫金的“工程地质手册”几个大字,在灯光下闪耀着专业而沉稳的光泽。翻开第一页,纸张的质感就非常棒,厚实且带有一点温润的触感,印刷清晰,排版疏朗,阅读起来一点也不会感到压抑。虽然我还没有深入到内容的学习阶段,但仅仅是浏览目录和前言,就足以感受到编纂者的严谨和用心。每个章节的标题都精确地指出了核心内容,从基础理论到具体的工程应用,似乎都囊括其中。特别是图表和插图的部分,虽然还没仔细看,但从预览上就能看出其绘制的精细程度,相信在实际运用中,这些视觉化的呈现会极大地帮助理解和记忆。我平时工作也接触不少专业书籍,但这本书在整体的“拿在手里”的质感和视觉冲击力上,确实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准,让人充满学习的动力。

评分

我是一名有一定年头的结构工程师,这次更新知识体系,正好需要一本可靠的工程地质参考书。这本书的厚度就足以说明其内容的丰富程度,我尝试性地翻阅了几个我比较熟悉的章节,比如关于岩石力学性质分类和基础地基承载力计算的部分。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它不仅仅列出公式和规范,更重要的是对这些方法背后的原理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述。它会解释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计算方法,以及在不同地质条件下,这些方法可能存在的局限性和适用范围。这对于工程师来说至关重要,因为我们不能死搬硬套,而需要理解其精髓,才能在实际工程中做出最合理的判断。这本书对于我来说,既是对现有知识的巩固,也是一次拓展,尤其是在一些细节的处理上,给了我不少启发。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