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 菊与刀

正版 菊与刀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鲁思·本尼迪克特 著
图书标签:
  • 社会学
  • 文化人类学
  • 日本文化
  • 行为模式
  • 民族性格
  • 历史
  • 社会观察
  • 研究报告
  • 经典著作
  • 二战后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易宝易砚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浙江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33945510
商品编码:28082307442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6-06-01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菊与刀
作者 (美)鲁思·本尼迪克特
定价 35.00元
出版社 浙江文艺出版社
ISBN 9787533945510
出版日期 2016-06-01
字数
页码
版次 1
装帧 平装-胶订
开本 32开
商品重量 0.4Kg

   内容简介

二战临近尾声的时候,摆在美国眼前的有两个问题:日本会不会投降?对日本能不能用对德国的办法?

为了制定*后决策,美国动员了各方面的专家来研究日本,提供资料和意见,其中包括了本书作者、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

美国人或者更多西方人眼里不可理喻的一些行为,恰是本尼迪克特用来解析日本文化本质的范本。书名中的“菊”是日本皇室家徽,“刀”是武士文化的象征。“菊与刀”的组合,象征了日本人的矛盾性格(如爱美而又黩武,尚礼而又好斗,喜新而又顽固,服从而又不驯等等)。

本尼迪克特在二战结束后写成《菊与刀》。《菊与刀》共13章:从对战争的看法讲起,讲到明治维新,再分述日本人风俗习惯、道德观念、一直到怎样“自我训练”(修养)和孩子怎样受教育。全书夹叙夹议,抛开了对樱花、茶道、武士道等煽情描述,更多是对家庭关系、精神信仰进行白描式的对比,诸如美国人和日本人看待健康、物质、战争宣传、家族关系等的不同观念。

《菊与刀》直接影响了美国对日政策,美国战后对日政策的成功也证明了《菊与刀》对日本人所做研究的成功。从此,西方对日本文化的研究热潮也揭开了序幕。

   作者简介

鲁思·本尼迪克特

Ruth Benedict

1887.6.5-1948.9.17

出生于美国纽约

文化人类学家

哥伦比亚大学教授

曾任美国人类学学会主席

代表作《菊与刀》被誉为“现代日本学的鼻祖”,曾被三岛由纪夫盛赞为“着力阐述日本传统文化之二元性,在对日本文化深感好奇的西方人中影响力为深厚”。

译者

何晴

80后,出生于苏州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文化人类学博士在读

已出版作品:

《1294》

《为她准备的好躯壳》

《我走得很慢,但我从未停下来》

   目录

Chapter 01 任务:研究日本

Chapter 02 战争中的日本人

Chapter 03 各就其位

Chapter 04 明治维新

Chapter 05 历史和世界的亏者

Chapter 06 回报万分之一

Chapter 07 “难承受”的报答

Chapter 08 洗刷污名

Chapter 09 人情的范畴

Chapter 10 美德的困境

Chapter 11 自我约束

Chapter 12 儿童学习

Chapter 13 投降后的日本人

译后记

   编辑推荐
2016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文化人类学博士倾情翻译影响全球70年的现代日本学鼻祖二战后美日国际关系史的关键文献1944年,二战快要结束,日本败局已定。为了制定战后美国对日本的大政方针,华盛顿委托本尼迪克特对日本进行研究。这本研究报告经过增添以后,于1946年公开出版,引起日本各界强烈震动和关注。1951年《菊与刀》被列入日本《现代教养文库》,至1963年已重印36次。1982年出版的一本介绍“日本学”名著的书中称赞《菊与刀》是现代日本学的鼻祖,是文化人类学者研究日本的经典性著作。1995年,《菊与刀》在日本加印101次。1999年,日本一国已超过230万册。至今,《菊与刀》已被翻译成30种语言,销售逾3000万册。

   文摘

   序言

《菊与刀》并非一本真正的图书,而是鲁思·本尼迪克特撰写的一部关于日本民族性格的经典人类学研究著作。 作者简介: 鲁思·本尼迪克特(Ruth Benedict,1887年6月5日-1948年9月17日)是美国著名的人类学家、社会学家,也是文化模式理论的奠基人之一。她曾就读于瓦萨学院,并在哥伦比亚大学师从弗朗茨·博厄斯,成为其最重要的学生之一。本尼迪克特的研究对理解不同文化提供了深刻的洞见,尤其是在对日本、墨西哥等民族进行深入分析后,她提出的文化“模式”理论极大地影响了后世的人类学研究。她的著作《文化模式》和《菊与刀》都成为了该领域的里程碑式作品。 内容概述: 《菊与刀》这本书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试图揭示日本民族性格中看似矛盾但又和谐统一的特质。本尼迪克特在二战期间,通过大量收集二战时期的日本文献、电影、报纸以及采访曾在美国的日本人等非直接研究方式,完成了这部著作。这本书并非基于田野调查,而是在战争的特殊时期,对一个遥远而又敌对的民族进行的“隔空诊脉”。 书中,本尼迪克特提出了“受责备的文化”与“有罪的文化”的概念,以此来解释日本社会的道德体系。她认为,日本文化是一种“受责备的文化”,其道德约束主要来自于外部,即社会舆论和他人评价,而非个体内心深处的罪恶感。因此,日本人高度在意“面子”,害怕失信于人,重视名誉,并努力避免给他人的工作和生活带来麻烦。这种对外在评价的敏感,使得日本人在社会交往中显得非常有礼貌、克制和遵守规范。 同时,本尼迪克特也深入探讨了日本社会中“恩”(on)和“义理”(giri)的概念。在日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建立在复杂的“恩”的体系之上,这种恩情需要报答,并且这种报答本身又会产生新的恩情,形成一种循环。而“义理”则是一种社会义务和责任,它规范着个体在家庭、社会、职业等不同层面的行为,即使这些行为与个人情感相悖,也必须履行。这解释了为何日本人常常显得既自我牺牲又充满责任感。 书中一个核心的论点是将日本民族性格比作“菊”与“刀”的结合体。“菊”象征着日本文化中精致、优雅、秩序、美学以及对自然的欣赏,例如日本的园艺、茶道、花道等都体现了这一点。“刀”则代表着日本文化中尚武、刚烈、纪律、荣誉至上的特质,例如武士道精神、对天皇的忠诚、以及战争中的英勇表现。本尼迪克特认为,正是这两种看似对立的特质,在日本民族性格中得到了奇妙的融合,共同塑造了日本人的行为模式和价值观念。 她还分析了日本社会等级森严的结构,以及在这种结构下个人所扮演的角色。从家庭到国家,日本人习惯于在一个清晰的等级体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并按照既定的规则行事。这种集体主义的倾向,使得个人能够高度服从组织,并为了集体利益而牺牲个人。 《菊与刀》并非仅仅对日本民族性格的描述,它也探讨了这种性格是如何在历史、宗教、社会制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形成的。本尼迪克特试图通过理解这些深层原因,来解释日本在战争中的表现,以及战后日本社会可能的发展方向。 本书的意义和影响: 《菊与刀》出版后,对西方社会理解日本产生了深远影响,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指导了战后美国对日本的占领政策。这本书至今仍是研究日本文化、社会和民族性格的必读经典,虽然其中一些观点可能随着时代发展而有所争议,但其对日本民族性格的深刻洞察和独特的分析视角,依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启发意义。它提醒我们,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需要超越表面的行为,去探寻其内在的价值体系和思维模式。

用户评价

评分

一直以来,我对东方文化都抱有一种既好奇又疏离的态度,而《正版 菊与刀》恰恰填补了我知识上的空白,并引发了我更深层次的思考。这本书以一种非常独特的方式,将日本民族的文化特质和行为逻辑呈现在读者面前,让我深刻理解了为何日本能在短时间内崛起,又为何会经历那样的历史变迁。书中对于“自我”与“他者”关系的探讨尤为精彩,它揭示了日本文化中高度强调集体认同和群体归属感的根源,以及这种认同如何塑造了个体的行为准则和心理状态。无论是对武士道精神的剖析,还是对现代日本社会中某些独特现象的解读,都显得那么的贴切和发人深省。我常常会在阅读过程中停下来,思考书中提出的观点,并将其与我所了解的其他文化进行对比,这种跨文化的比较让我更加认识到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和独特性。这本书没有给我提供简单的答案,而是抛出了更多的问题,引导我去主动探索和思考,这正是优秀作品的魅力所在。我强烈推荐给所有对日本文化、历史或者人类社会学感兴趣的朋友们,它一定会给你带来耳目一新的阅读体验。

评分

我必须说,《正版 菊与刀》是我近几年来读过的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书籍之一,它彻底改变了我对日本民族的认知。我曾一度认为,这个民族的文化充斥着矛盾和难以理解的特质,但这本书却用一种极为清晰和富有说服力的方式,为我解开了这些谜团。作者不仅仅停留在对日本历史事件的叙述,而是深入挖掘了隐藏在这些事件背后的文化逻辑和心理动机。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于“自我修养”和“社会义务”之间关系的讨论,这解释了日本人在日常生活中为何会如此注重细节、讲究规矩,以及他们是如何在个人欲望与集体需求之间找到平衡的。书中对于一些看似不起眼的社会习俗的解读,都蕴含着深刻的文化意义,让我对日本社会有了更细致、更立体的认识。这本书并非一本轻松读物,它需要读者投入时间和精力去消化和理解,但这种阅读体验所带来的深度和广度,绝对是无与伦比的。我向所有对人类文化、社会心理学有兴趣的读者强烈推荐这本书。

评分

这本《正版 菊与刀》带给我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智识上的冲击和情感上的共鸣。在阅读之前,我对日本的了解仅限于一些表面化的新闻报道和影视作品,而这本书则像一座宝藏,向我展示了日本民族文化中最核心、最深层的特质。我被书中对“名誉”和“罪恶感”的深入剖析深深吸引,这解释了为什么日本人在面对错误时,有时会表现出极端的内省和自我惩罚,有时又会为了维护集体的利益而选择回避和否认。作者的论证过程严谨而富有逻辑,他引用了大量的历史事件、文学作品,甚至是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社会现象,来支撑自己的观点,让我不得不信服。书中对于不同历史时期日本社会变迁的描绘,也让我看到了这个民族在面对外部压力和内部变革时的适应能力和韧性。这本书让我对“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它不仅仅是衣食住行,更是渗透在个体生命中的一种看不见的强大力量。我会将这本书推荐给所有渴望了解真实日本、理解人类文化多样性的人。

评分

我最近读完的《正版 菊与刀》让我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它真的颠覆了我过去对日本民族的刻板印象。我之前总以为他们是那种非常严谨、一丝不苟,但又有些冷漠的民族,这本书却让我看到了他们内心深处更复杂、更矛盾的一面。作者通过对日本神道教、佛教以及传统艺术的细致梳理,勾勒出了一个与我们西方文化截然不同的精神世界。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侘寂”美学的描述,那种对不完美、无常和残缺的欣赏,展现了日本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人生哲学,这让我感到非常新奇。同时,书中对于战争时期日本军国主义的分析,也让我看到了他们另一面极端的、充满牺牲精神的一面。这种看似对立的特质,在书中得到了令人信服的解释,让我明白了日本民族的复杂性并非难以理解,而是有着其深刻的历史和文化根源。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日本的书,它更是一本关于人类文明的观察和反思,让我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去审视我们自身以及我们所处的社会。

评分

这本《正版 菊与刀》确实是一本让我回味无穷的书,虽然我拿到它的时候,我预期它可能会是一本更侧重于历史叙事或者政治分析的著作,但它所呈现出的深度和广度却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它更像是一把手术刀,精准地剖析了日本这个民族复杂的内心世界,从看似矛盾的“菊”(温顺、精致、美学)与“刀”(尚武、牺牲、严酷)的象征意象出发,层层剥茧,深入到日本人的价值观、道德观、社会结构乃至于潜意识层面。作者并非简单地罗列现象,而是通过对大量史料、文学作品、宗教信仰,甚至是日常行为的观察,构建起一个逻辑严谨且充满洞察力的分析框架。我尤其被书中关于“耻感文化”和“恩义体系”的阐述所吸引,这解释了许多在日本社会中看似难以理解的行为模式,例如那种极致的责任感和集体主义倾向,以及在人际交往中无处不在的等级观念和对“面子”的极度重视。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对这个民族有了前所未有的清晰认知,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另一个世界的大门。这本书绝非一本轻松的读物,它需要读者带着批判性思维去细细品味,但这种投入所带来的收获,绝对是物超所值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