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西方文明的东方起源
定价:30.80元
作者:(英)约翰·霍布森 ,孙建党
出版社:山东画报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11-01
ISBN:978780713850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40kg
编辑推荐
世界历史需要重写。而我们正处于这项工作的初级阶段。本书为此在学术上作出了积极的贡献。霍布森的论点证据充分,值得认真思考。 ——珍妮特·阿布一卢格霍德(《欧洲霸权之前》的作者) 本书研究深入,涉及范围广.积极回应了欧洲中心论观点,并证明有众多的非欧洲人民对现代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堪称是作者曾祖父约翰·阿特金森·霍布森的经典著作《帝国主义》的后续之作。 ——马丁·伯纳尔(《黑色雅典娜》的作者) 约翰·霍布森的描写极具雄心,从字面和寓意上都力求重绘世界历史版图。借助于一系列经济与文化史学的既有成就。他对这一千年的世界史提出了一个新的“宏观叙述”。这也许是对“东方对西方崛起有所贡献”的*好概括。他认为,西方工业化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对阿拉伯人和中国人知识的采纳。对非洲劳工的奴役和对亚洲经济体非对称贸易协定的实施。作为对欧洲胜利的反驳,本书实乃其曾祖父之《帝国主义》的回应。 ——尼尔·弗格森(《帝国》的作者) 证据表明。对于西方20年的崛起,亚洲的地位是至关重要的。霍布森博士用扣人心弦的笔调和富有挑战性的构想,将这些碎片拼在了一起。他的宏伟构想开辟了一个全新的历史视角。 ——埃里克·琼斯(《欧洲奇迹和循环增长》的作者) 这是一本重要的比较社会学和历史社会学著作,既言简意骸地反驳了欧洲中心论,又收集了欧洲和亚洲历史方面令人信服的证据。霍布森认为。所谓的使欧洲主宰世界的许多发明实际上是从亚洲(通常是由中国)扩散到欧洲的,弧洲(中国)直到l9世纪仍然和欧洲一样发达。 ——迈克尔·曼 本书富有洞察力和独创性,不亚于其他任何一种描写现代世界历史的文本。霍布森博士突破了学术界对东西方关系原有的认识,对西方文明既定的设想进行了校正,追溯了东方对西方的蒙恩。这是一种罕见的智力再现——一部非凡和发人深省的著作。 ——萨西·瑟罗《《的印度小说》作者)
内容提要
约翰·霍布森对西方崛起论中占主流的种族中心主义偏见提出了挑战。这种偏见通常认为,欧洲人早在古希腊时代就开创了其自身的发展,而东方在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只是一个消极的旁观者。霍布森则认为,有两个过程导致了东方化西方的崛起。首先,欧洲发展的每个重要转折点,很大程度上都是通过吸收东方发明(如思想、技术和制度等)而完成的,在公元500至1800年之间,这些东方发明通过东方全球化,从先进的东方向东方主导的全球经济扩散;其次,1453年后欧洲身份的构建导致了帝国主义的产生,由此欧洲人攫取了诸多东方资源(土地、劳动力和市场)。因此,霍布森的书把迄今为止仍被边缘化的东方民族推到了世界历史发展进程的前列。
目录
图表
前言和致谢
地图 奥博—戴尔世界投影图
第1章 反驳纯粹西方的欧洲中心论神话:发现东方化的西方
部分 作为“先发地区”的东方:东方通过东方全球化发现并主导世界,公元500—1800年
第2章 伊斯兰和非洲开创者:在亚非大发现年代构建世界和全球经济的桥梁,公元500—1500年
第3章 中国开创者:次工业奇迹和中国孤立主义的神话,约公元l000—1800年
第4章 东方保持优势:东方主义与印度、东南亚和日本孤立主义的双重神话,公元l400—1800年
第二部分 落后的西方:东方全球化和基督教国家的建立,公元500—1498年
第5章 基督教国家的建立和欧洲封建制度的东方起源,约公元500—1000年
第6章 意大利开创者的神话,公元1000—1492年
第7章 瓦斯科·达·伽马时代的神话,公元1498—约1800年
第三部分 作为“后发地区”的西方与后发优势:东方全球化与西欧作为先进西方的重塑,公元1492—1850年
第8章 1492年神话和发现美洲的不可能性:亚非对西方后来居上的贡献,公元l492一约l700年
第9章 英国工业化的中国起源:英国是擅长模仿的“后发国家”,公元1700—1846年
第10章 塑造欧洲种族主义身份和创造世界,公元1700—1850年:作为一种道德天职的帝国文明使命
第11章 英国工业化的黑暗面和放任主义的神话:战争、种族帝国主义与工业化的亚非起源
第四部 分结语:东方化的西方与西方的欧洲中心神话
第12章 理性的西方自由民主国家和东西方大分裂的双重神话,公元1500—1900年
第13章 东方化西方的兴起:身份/动力、全球结构与偶然性
参考书目
译后记
作者介绍
约翰·霍布森(John M Hobson).英国谢菲尔德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高级讲师.著有《国家财富:国际经济和政治变化中的比较社会学》(1997)、《国家与国际关系》(2000),与林达·维斯(Linda Weiss)合著《国家与经济发展:一种历史比较分析》(1995),与史蒂夫·霍布顿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给我一种沉静而厚重的历史感,仿佛翻开扉页就能穿越时空,窥见那些被尘封的智慧与辉煌。我一直对文明的起源和演变充满好奇,尤其是当“东方”这个关键词出现在“西方文明”的背景下时,更是激起了我探索的欲望。想象一下,在那些我们熟悉的西方艺术、哲学、科学体系背后,可能隐藏着来自古老东方国度的思想火花,这种可能性本身就足够引人入胜。我会期待作者能够细致地梳理出这条隐秘的脉络,从早期的贸易往来到思想的交流碰撞,再到技术和知识的传播,层层剥茧,揭示出那些不为人知的联系。尤其是关于丝绸之路,这条连接东西方的古老商道,在其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它不仅仅是物质的交换,更是文化的桥梁,我想这本书应该会深入探讨这一点。从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古中国这些文明的摇篮,如何以意想不到的方式滋养了后来的西方文明,这是我最期待的内容。这本书在我看来,不单单是一本历史著作,更像是一次跨越时空的对话,一次对人类文明共同遗产的追溯。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其学术的严谨性与视野的开阔性。当一本历史著作敢于挑战主流叙事,去探究“西方文明的东方起源”这样宏大的命题时,必然需要扎实的文献支撑和深刻的理论分析。我预设作者约翰·霍布森在书中会引用大量的历史资料、考古发现以及不同学派的观点,并通过严密的逻辑推理来构建他的论证。我特别期待他对具体历史事件的解读,比如,古希腊哲学中是否能追溯到东方宗教或哲学的影子?文艺复兴时期对古典文化的重新发现,是否也间接受到了东方学术成果的影响?科学革命的萌芽,又是否与东方数学、天文学的贡献有关?我设想作者会运用一种“溯源”的方法,像侦探一样,从西方的伟大成就中提取线索,然后追踪到东方文明的源头。这种探究过程本身就充满了挑战性,也更能激发读者的思考。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种全新的视角,让我们重新审视我们所熟知的西方文明,认识到它并非孤立发展,而是吸收了多元文化的养分,最终形成独特的体系。
评分翻开这本书,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古老图书馆的深处,空气中弥漫着纸张的陈旧气息,窗外是摇曳的烛光。我期待书中描绘的不仅仅是干巴巴的事实和年代,而是生动的历史场景和人物故事。我希望作者能通过细腻的笔触,将那些湮没在历史长河中的东方文明的贡献,如珍珠般一颗颗串联起来,展现在我们眼前。我想象中,书中会涉及从埃及的金字塔建筑技术到巴比伦的星象观测,从印度的数学符号到中国的造纸术和指南针,这些伟大的发明和发现,如何在不同时期、以不同方式,跨越地域的阻隔,最终成为西方文明发展的重要基石。我也好奇,作者会如何处理这种“起源”与“发展”之间的关系,是简单地归功,还是深入分析其如何被吸收、转化并最终融入西方自身的文化土壤。我期待的不仅仅是“有什么”,更是“为什么”和“怎么样”。这种探索,对于理解人类文明的共性与多样性,有着非凡的意义。
评分我被这本书的标题深深吸引,它打破了我固有的认知,让我开始思考“西方”和“东方”这两个词汇在历史长河中的动态关系。我猜想,作者约翰·霍布森可能并非简单地罗列东方对西方的影响,而是会深入探讨这种影响是如何发生的,又是如何被西方吸收并内化为自身文化一部分的。也许书中会涉及到一些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比如,早期地中海世界的贸易网络是如何将东方的技术和思想带到欧洲的?十字军东征在客观上是否加速了东西方之间的知识传播?阿拉伯文明在其中扮演了怎样的“翻译者”和“传递者”的角色?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展现出一种动态的历史观,强调文明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融合,而不是一种孤立、静态的文明发展模式。这种观点,对于我们理解当前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交流,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我想,这本书会是一次关于“文明基因”的有趣追溯,揭示出隐藏在我们所熟悉的西方文化表象之下的,那些来自遥远东方古老文明的深层密码。
评分作为一名对历史充满热情的读者,我一直对那些能够颠覆既有认知、提供全新视角的书籍情有独钟。这本书的标题《西方文明的东方起源》正是这样一本让我充满期待的作品。我希望它能像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一扇通往更深邃历史理解的大门。我期待作者能够详细阐述,那些被我们普遍认为是西方独有的创造,例如民主制度的雏形、哲学思辨的逻辑,甚至某些艺术风格的演变,是否在东方古老文明中早有萌芽或相似的表达。我想象书中可能会通过大量的案例研究,来论证东方文明的贡献,比如,古印度对代数和零的发现如何影响了欧洲的数学发展;古中国对天文学的长期观测和记录,又是否为后来的西方天文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这本书在我看来,不仅仅是在讲述历史,更是在重新解读历史,它挑战了那种将西方文明视为独立、自足的“西方中心论”,而是强调了文明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启发、共同进步的普遍规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