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5-01-07
2018新版 蘇力 波斯納及其他 譯書之後2018年增訂本 北京大學 蘇力教授經典代錶作修訂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理查德.波斯納是當代美國乃至世界法學界最具聲望的法學傢之一,創作瞭大量頗富創見的作品,其中不少已在我國翻譯齣版,深刻影響瞭法律學術界甚至實務界。而蘇力教授是將波斯納的學說與思想引介給國人的始作俑者。他組織翻譯瞭多部波斯納的代錶性著作,堪稱國內研究波斯納學術觀點的權威。本書收錄瞭蘇力教授翻譯的多部波斯納作品的譯序或譯後記,可以說是對波斯納每部作品學術思想的提煉與總結。通過本書,中國讀者可對波斯納的學術觀點形成一個較為宏觀而全麵的認知。
再版序Ⅰ初版序Ⅰ有關波斯納理解波斯納和我們自己為何以及如何超越法律?道德理論、說教與法律思想的另一種組織形式追求理論的力量從禁忌到理性知識在法律中的力量孿生兄弟的不同命運當還是不當,這是個問題不知老之將至民主與法治的張力也許需要距離經驗地研究司法經驗地理解法官的行為和思考司法如何穿過錯綜復雜司法改革的知識需求什麼是法理?《法理學問題》新版譯序翻譯、反思與學術有關其他細微處的大手筆研究真實世界中的法律《無需法律的秩序》中文新版序《國傢篇·法律篇》譯者前言《司法過程的性質》譯者前言
北京大學博雅講席教授,北京大學法學院天元講席教授,長江學者。祖籍江蘇,1955年愚人節齣生於安徽閤肥。少年(1970年)從軍,再當工人;1978年恢復高考後,復員軍人進瞭北大法學院,獲學士學位;1985年讀研期間,赴美留學,先後獲碩士、博士學位。 1992年起任教北京大學法學院至今。先後獨立發錶論文200餘篇,齣版個人獨著、文集和譯著20餘種,包括北京大學齣版社齣版的:《製度是如何形成的》(增訂版,2007)《法官如何思考》(譯著,2009)《並非自殺契約》(譯著,2010)《送法下鄉》(修訂版,2011)《走不齣的風景》(2011)《波斯納法官司法反思錄》(譯著,2014)《法治及其本土資源》(第三版,2015)《超越法律》(譯著,2016)《大國憲製》(2018)
再版序十多年過去瞭,但翻譯成果顯然不如前十年。這次再版,僅增加瞭四篇譯序,篇幅增加瞭1/4略多。全都有關波斯納的著作,其中三篇有關司法。在這期間,我還曾翻譯另一本波斯納著作,《並非自殺契約:國傢緊急狀態時期的憲法》,討論9·11之後美國在緊急狀況下的一些憲法性權利問題。很重要,但沒來得及寫譯序。也許以後會補上。也應當補上,因為書中討論的問題,當今中國學人和法律人會不時麵對,有時必須直麵。不知得感謝還是詛咒這書名,一言成讖,如今幾乎隻是有關波斯納,很少其他瞭。蘇力 2017年端午於北大法學院陳明樓初版序這本書匯集瞭過去十年裏我翻譯後留下的一些隨想。除一篇外,其餘都已發錶過。這次輯集,我修改瞭部分文字。我感謝最先發錶這些文字的刊物以及這些刊物的編輯。為瞭讓書像個書的樣,我把文章大緻分為兩輯。第一輯都與翻譯波斯納的著作有關,因此是“有關波斯納”。第二輯都與我的其他翻譯有關,因此是“有關其他”。除瞭我的另外兩本翻譯——一本是布萊剋的《法律的運作行為》,另一本是維爾的《憲政與分權》——的後記未收入外,我的有關著作翻譯的文字都收齊瞭。沒有收入的兩篇,因為文字和思想都太一般瞭。這句話也可以倒過來說,收入這本書的文字,自認為還值得一讀。這裏的文字與我留給法學界的那個強調“本土資源”的印象顯然不同。事實上,自1992年迴國任教以來,翻譯一直是我學術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也促成瞭和大大推進瞭我的學術發展。我一直認為,在今天,真正要研究中國的問題,不藉鑒當代西方法學以及其他相關學科最前沿的知識和成果,隻是緊緊抱著18、19世紀歐洲學者的或古希臘羅馬的“經典”,抱著政治道德法律哲學,是不可能有所作為的。我希望高喊“同世界接軌”的學人要更關注國外的首先是西方的學術研究成果和方法。必須開拓自己的學術視野,在學術上必須有一種“拿來主義”的“漢唐氣象”,絕不能小傢子氣,跑馬占地,關起門來稱大王。這一點與集中關心當代中國的問題,與強調法治的本土資源一點也不矛盾。相反,我早就說過,隻有學術視野開闊瞭,纔可能更好地發現、研究和(即便有時會錯誤地)迴答中國社會和法治的問題,也纔可能提升中國的學術水平。我們需要世界的眼光,中國的問題,實踐的關注,學術的追求。也早就有人說過,“彆看蘇力講什麼‘本土資源’,骨子裏沒有比他更西化的”。重讀自己的文章,我承認,這眼光挺犀利,判斷很真確。我的思維、文風甚至修辭都挺西化。我喜歡邏輯論證,強調經驗上可驗證的因果分析和功能分析,不那麼憑直覺,不愛談“看法”,基本不“建議”,我注重當代社會科學研究成果。我沒覺得這有什麼不好,隻要這種方式令我們對中國問題有新的理解和感悟,能促進中國法學研究的曆史轉型。我也習慣瞭甚或喜歡一些西化的錶達方式,例如倒裝句、顛倒詞序作為修辭、特彆的著重號的使用方式等;我喜歡口語,不用或盡可能少用成語(說過一點,其實就是陳詞濫調),喜歡雙關和隱喻,等等。我認為這可以豐富現代中文的修辭,使中文獲得新的更強勁的現代錶現力。但我更追求讀者能讀懂,使我的努力能融入中國當代漢語中去,而不是讓讀者看著“頭大”,感到自己白活瞭。正如王朔所言:“你也不能說……愛好西方式的錶達方式就是裝孫子。” 王朔:《我討厭的詞》,載《隨筆集》,雲南人民齣版社2003年版。這裏的文字大都是譯序,不是嚴格意義的書評。我大多藉譯著中的某一個問題發錶自己對當代中國法學甚或學術界的問題的某些感想。這樣處理的理由,首先因為我不總是那麼熟悉外國其他相關文獻,那麼瞭解其學術傳統,因此無論批評或錶揚都可能言過其實;其次,畢竟我是中國讀者,評論時,我的知識背景以及由此引齣的前判斷都是中國的,思考的問題自然也是中國的;其三,這也可能是更好勾連中外法學的唯一途徑,至少讓讀者感到原作者討論的問題並不遙遠——中國就是世界的一部分。這種書評仍然不容易寫好。因為感想人人都有,但書評者必須有自己的發現,不能重復彆人已經想到的、說過的。必須找到自己的切入點,提齣一些可能隻有自己纔可能看到的,或——即使彆人也看到瞭——至少隻有自己纔會這樣錶達的感想。文字中必須有你自己。第一輯的文字還有另一個追求。盡管這十多篇文字都針對瞭波斯納一個人的著作,但每篇我都力求圍繞一個問題集中發揮,為避免重復或大同小異,也為瞭尊重讀者。這個寫法,不但使這些書評各自相對獨立和互補,還有利於提齣一些更深的學術理論和法律實踐問題,體會瞭一些否則的話很容易被人忽略的細節。這是個更大的追求。盡管單篇文字看起來寫得很隨意,其實需要一個預先的總體安排,信“筆”由繮、天馬行空是不可能成就的。由於種種原因,至少近期內我不大可能大量翻譯瞭。但是我會永遠懷念這十年來每次翻譯的快樂,以及由此而來的一次次新的誘惑。蘇力 2003年11月23日淩晨於北大藍旗營寓所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友情鏈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