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书系列 日本经济蓝皮书:日本经济与中日经贸关系研究报告(2017)

皮书系列 日本经济蓝皮书:日本经济与中日经贸关系研究报告(2017)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张季风 著
图书标签:
  • 日本经济
  • 中日经贸
  • 经济蓝皮书
  • 2017年
  • 经济研究
  • 贸易关系
  • 日本
  • 中国
  • 宏观经济
  • 产业分析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天泰尚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ISBN:9787520108386
商品编码:28003662404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7-06-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皮书系列 日本经济蓝皮书:日本经济与中日经贸关系研究报告(2017)

定价:89.00元

作者:张季风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6-01

ISBN:978752010838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以“‘特朗普冲击’与区域经济合作中的日本因素”为主题,对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后,特别是美国放弃TPP可能对日本经济带来的影响、对世界格局带来的影响进行了深入探讨,同时对未来中国自贸区发展、RCEP、东南亚FTA等区域经济合作中中日之间的博弈、合作等备受关注的问题进行全方位的分析。

目录


作者介绍


张季风,男,1959年8月出生,吉林伊通人。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日本经济研究室主任、研究员,所长助理,全国日本经济学会秘书长。1982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外语系,1992年获东北师范大学日本研究所硕士学位,1999年获日本东北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1992年任教于东北师范大学日本研究所。1999年12月任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主要研究领域:日本经济、中日经济关系和区域经济。刘瑞,女,1970年7月出生,陕西人。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副研究员、日本经济研究室副主任,全国日本经济学会副秘书长。1987年9月-1991年7月就读于东北财经大学计划统计系,获经济学学士学位。1995年4月-1998年3月就读于东京都立大学社会科学研究科经济政策专业,获经济学硕士学位。2003年9月-2006年6月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金融学专业,获经济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为金融理论与政策、日本金融、中日金融制度比较等。

文摘


序言



《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中国经济》 本书简介 本书聚焦于当代全球经济格局下,中国所面临的复杂而深刻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浪潮。在世界经济增长动力转换、地缘政治博弈加剧的背景下,区域性组织和协定(如RCEP、CPTPP的潜在影响、以及中欧、中美贸易关系的演变)正日益成为重塑国际贸易和投资版图的关键力量。本书旨在提供一个多维度、深层次的分析框架,探讨中国如何适应、参与并引领这些区域合作进程,以期实现更高质量的经济发展和更具韧性的全球价值链地位。 第一部分:全球区域化浪潮与中国的新战略定位 第一章:全球经济碎片化与区域化重构 本章首先梳理了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全球多边贸易体系所遭遇的挑战,特别是逆全球化思潮的抬头及其对现有贸易规则的冲击。随后,重点分析了“区域化”作为一种新的经济组织形式的崛起逻辑:在宏观不确定性增加时,邻近国家和具有共同利益的经济体倾向于通过更紧密的区域协定来保障供应链安全和市场准入。本章将区分“深度区域化”(如欧盟内部市场一体化)和“广域性区域合作”(如亚太地区的大型自由贸易区)的特征,并评估它们对全球贸易流量的重塑效应。 第二章:RCEP的生效与中国在东亚经济圈的主导力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正式生效,标志着全球最大的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本书将深入剖析RCEP对中国经济的结构性影响。研究内容包括:原产地累积规则对中国制造业供应链的优化作用;关税减免对中国出口的短期刺激效果;以及在服务贸易和电子商务领域,RCEP如何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更清晰的法律框架。特别地,本章将探讨中国如何利用RCEP,巩固其在东亚乃至亚太地区作为核心制造和消费中心的地位,并与其他成员国形成互补性更强的产业生态。 第三章:跨太平洋战略的演变与中国企业的应对 尽管美国退出了TPP(后演变为CPTPP),但跨太平洋区域的贸易规则制定仍是全球关注的焦点。本章分析了CPTPP规则(如劳工标准、环境规制、国有企业补贴限制)的“高标准”特征,及其对中国未来参与更高水平贸易协定的潜在压力与机遇。本书将重点讨论中国在应对这些高标准挑战时,可以采取的国内改革措施,例如在知识产权保护、国有企业治理结构优化等方面所需要进行的努力,以确保未来在更高层级的多边或双边谈判中占据有利位置。 第二部分:区域一体化对中国产业结构和要素流动的冲击 第四章:供应链韧性与区域化布局优化 全球疫情和地缘政治冲突暴露了过度集中的全球供应链的脆弱性。本章探讨了中国企业如何响应“近岸外包”(Nearshoring)和“友岸外包”(Friendshoring)的趋势,通过在RCEP成员国(如越南、印尼、印度)设立新的生产基地,构建“中国+N”的区域化生产网络。分析将聚焦于,如何在保持中国作为高端制造和研发中心地位的同时,有效分散政治和疫情风险,实现区域内的“风险分摊”与“效率提升”的平衡。 第五章:区域金融互联互通与人民币国际化的新路径 区域经济一体化不仅是货物贸易的整合,更是金融要素流动的深化。本章考察了中国在推动区域内货币结算、跨境投融资便利化方面的进展。重点分析了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如“一带一路”倡议下的重大项目)对区域内金融市场一体化的带动作用。此外,本书将评估在特定区域框架下,人民币在贸易结算和储备资产中的使用比例变化,以及中国央行在区域金融监管合作中的角色。 第六章:数字经济规则的制定与区域数据治理 数字经济已成为区域贸易协定竞争的新前沿。本章对比分析了RCEP、CPTPP等区域协定在数据跨境流动、个人信息保护、以及禁止数据本地化要求方面的规定。本书将深入探讨中国在“数据主权”和“数据自由流动”之间的政策平衡艺术。探讨中国如何通过推动区域间数字标准的对接,促进数字贸易的增长,并避免在数据治理领域被边缘化。 第三部分:区域合作中的挑战、协同与未来展望 第七章:中日韩经济合作的重启与战略价值 中日韩三国经济高度互补,其合作对于稳定东北亚乃至全球供应链至关重要。本章详细分析了近年来中日韩自贸区谈判的停滞原因及其对区域经济效率的负面影响。本书将从宏观经济稳定、共同应对老龄化挑战以及技术标准协同的角度,论证重启高水平中日韩合作的紧迫性和战略价值,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谈判路线图建议。 第八章:区域绿色转型与共同应对气候变化 区域经济合作正越来越与可持续发展目标挂钩。本章分析了RCEP成员国在环境标准、碳排放核算以及绿色技术推广方面的协同潜力。重点探讨了中国在实现“双碳”目标的过程中,如何与东盟国家在可再生能源投资、绿色金融产品创新等方面进行区域合作,将区域一体化进程转变为推动全球气候治理的有效工具。 第九章:面向未来的区域经济治理模式 本书的总结章将探讨中国在未来区域经济治理中的领导力定位。这包括如何平衡对主权和开放性的考量,如何将“一带一路”倡议与既有的区域一体化机制(如RCEP)进行更有效的衔接,以及如何通过提供公共产品(如基础设施建设经验、抗疫合作机制)来增强区域内的制度性信任。最终,本书旨在勾勒出中国在多极化世界中,通过深耕区域合作,实现稳定、可持续发展的宏观蓝图。

用户评价

评分

老实说,在翻开《日本经济蓝皮书:日本经济与中日经贸关系研究报告(2017)》之前,我对“蓝皮书”这种形式的报告文学是有些刻板印象的,总觉得它过于官方,缺乏人情味。但是,这本书却打破了我的固有认知。在探讨日本经济的方方面面时,作者并没有像一本教科书那样死板,而是注入了相当的活力和现实感。我尤其喜欢书中对日本经济发展历程的回顾,以及其中穿插的一些历史事件对当前经济格局的影响分析。比如,作者在分析日本企业如何在全球化浪潮中寻求突破时,列举了一些颇具启发性的案例,这些案例不仅仅是数据,更是关于企业决策、市场适应以及创新精神的故事。对于中日经贸关系的部分,我更是觉得耳目一新。它没有局限于传统的贸易和投资数据,而是深入分析了文化差异、地缘政治等因素如何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两国经济的互动。我感觉作者在写作时,一定是带着一种强烈的洞察力和对现实问题的关注,使得整本书读起来既有深度,又不失趣味性,让我能够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去审视中日两国经济之间的相互影响。

评分

初次接触《日本经济蓝皮书:日本经济与中日经贸关系研究报告(2017)》,我原本以为会是一本充斥着大量专业术语和复杂图表的学术专著,可能会让人望而生畏。然而,令我惊喜的是,这本书的语言风格相当平实,甚至带有一丝叙事性,这使得即便对经济学不是特别精通的读者,也能轻松地跟随作者的思路。书中对于日本经济的解读,不仅仅局限于宏观层面的数据呈现,而是巧妙地融入了对日本社会文化、科技创新以及产业政策的观察。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分析日本经济“失落的二十年”之后,如何看待其复苏的迹象,以及安倍经济学在其中的角色。书中对具体产业的分析,例如汽车、电子产品等,都能够与日本的社会发展背景相结合,显得格外生动。此外,对于中日经贸关系的探讨,也展现了作者的深度思考,并没有将两国关系简单化,而是揭示了其中包含的合作与竞争并存的复杂性。阅读过程中,我感觉作者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我穿越日本经济的迷雾,并指引我理解中日两国经济之间微妙而重要的联系。

评分

拿到这本《日本经济蓝皮书:日本经济与中日经贸关系研究报告(2017)》的时候,我其实抱着一种观望的心态。毕竟,对于“蓝皮书”这种名称,我总觉得会比较学术化,内容可能偏向枯燥的说教和大量的图表数据。然而,翻开第一页,我就被它不同于我预期的叙述方式所吸引。作者并非直接抛出一堆冷冰冰的数字,而是以一种更具故事性的笔触,为读者描绘了2017年日本经济的宏观图景。从宏观的GDP增长、通胀压力,到微观的消费趋势、产业结构调整,都通过流畅的语言娓娓道来。特别是在分析日本经济面临的挑战时,例如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等问题,作者并没有止步于现象的描述,而是深入剖析了这些挑战背后的深层原因,并且探讨了日本政府为此采取的一些政策措施,以及这些措施可能带来的长期影响。读到这一部分,我感觉自己就像一个旁观者,静静地观察着日本经济这艘大船在风浪中如何航行。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它能够将复杂经济概念解释得通俗易懂,让像我这样的非专业读者也能从中获得深刻的理解。它不仅仅是一份报告,更像是一次深入的经济观察之旅,让我对日本经济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有了初步的认识,也激发了我进一步探索的兴趣。

评分

当我拿到《日本经济蓝皮书:日本经济与中日经贸关系研究报告(2017)》这本书时,我最大的期待是能够从中获得对日本经济现状的全面而深入的了解,特别是它与中国经济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这本书并没有辜负我的期望。在阅读过程中,我发现作者在分析日本经济的结构性问题时,非常注重细节的挖掘。例如,对于日本政府在刺激经济增长方面所采取的一系列政策,书中都进行了详尽的解读,并尝试评估其有效性和可能带来的长期后果。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于日本国内消费市场变化趋势的分析,以及这种变化对日本企业战略调整的影响,这部分内容非常贴近生活,也让我对日本消费者的行为模式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探讨中日经贸关系时,作者的视角也相当独到,他不仅关注了贸易额的增长,更深入分析了投资、技术合作以及产业供应链等多个维度,揭示了两国经济相互依存的深层逻辑。这本书的写作风格,我感觉既有学者的严谨,又不乏记者的敏锐,使得内容既有理论深度,又有实践指导意义,让我受益匪浅。

评分

我之所以对《日本经济蓝皮书:日本经济与中日经贸关系研究报告(2017)》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对中日两国之间错综复杂的经贸关系一直抱有强烈的好奇心。这本书恰好就聚焦于这个核心议题,并对此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分析。在阅读过程中,我最先注意到的是作者在探讨两国贸易往来时,并没有简单地罗列进出口数据,而是着重分析了这种关系背后的驱动因素和潜在的制约因素。例如,在分析中国作为日本主要贸易伙伴的地位时,作者深入挖掘了日本企业在中国投资布局的战略考量,以及这种投资如何影响着两国产业的联动与竞争。同时,书中也并没有回避两国经贸关系中可能存在的摩擦和挑战,而是坦率地指出了知识产权保护、市场准入等问题,并提供了不同视角的解读。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讨论两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时,引用了大量的案例和数据来支撑其论点,使得整个分析过程显得尤为扎实可信。通过这本书,我不仅对2017年中日经贸关系的现状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更重要的是,我开始思考这种关系未来的走向,以及它可能对两国乃至全球经济格局产生的深远影响。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