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 畅销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丛书:产业组织理论

正版 畅销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丛书:产业组织理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让·梯若尔 著
图书标签:
  • 经济学
  • 产业组织
  • 诺贝尔经济学奖
  • 畅销书
  • 正版
  • 理论
  • 学术
  • 专业
  • 教材
  • 丛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文天雅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020427701
商品编码:27689879885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682
字数:724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产业组织理论(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丛书)

定价:120.00元

作者:让·梯若尔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1-01

ISBN:9787300204277

字数:724 千字

页码:682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


内容提要


这本书是让梯若尔的代表作品之一,对产业组织理论产生了性影响。书中将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的基本方法和分析框架引入产业组织理论的研究领域,不仅打破了过去传统产业组织理论单向、静态的研究框架,而且颠覆了传统产业组织依赖单一的市场理念。全书集全面精辟的理论概述和实实在在的应用研究于一体,融优美高深的数理逻辑和生动浅显的直观解说于一炉,是当今世界的一本经典教科书。

目录


导 言
绪 论 企业理论
§0.1 什么是企业
§0.2 利润大化假说
§0.3 补充节:委托—代理理论
篇 垄断力量的运作
第1章 垄断
§1.1 定价行为
§1.2 成本扭曲
§1.3 寻租行为
§1.4 结束语
§1.5 补充节:耐用品和对垄断力量的限制
附录 科斯猜想的一个提示性证明
第2章 产品选择,质量和广告宣传
§2.1 产品空间的概念
§2.2 产品选择
§2.3 质量与信息
§2.4 广告宣传
§2.5 结束语
§2.6 补充节:重复购买
第3章 价格歧视
§3.1 完全价格歧视
§3.2 多市场(三级)价格歧视
§3.3 个人套利与消费者甄别(二级价格歧视)
§3.4 结束语
§3.5 补充节:非线性定价
第4章 纵向控制
§4.1 线性价格与纵向约束
§4.2 外部性与纵向控制
§4.3 品牌内竞争
§4.4 品牌间竞争
§4.5 结束语
§4.6 补充节:弱化竞争的限制
第二篇 战略相互作用
引言 价格竞争和非价格竞争
第5章 短期价格竞争
§5.1 伯川德悖论
§5.2 对伯川德悖论的解决办法的概述
§5.3 规模报酬递减和生产能力约束
§5.4 传统的古诺分析
§5.5 集中度指数与产业盈利能力
§5.6 结束语
§5.7 补充节:数量竞争
第6章 动态价格竞争和默契合谋
§6.1 传统解释(有利于和不利于合谋的因素)
§6.2 动态价格竞争的静态分析
§6.3 博弈(重复博弈)
§6.4 价格刚性
§6.5 友好行为的声誉
§6.6 结束语
§6.7 补充节:动态博弈与默契合谋
第7章 产品差异化:价格竞争和非价格竞争
§7.1 空间竞争
§7.2 垄断竞争
§7.3 广告宣传与信息性产品差异化
§7.4 结束语
§7.5 补充节:纵向差异化和垄断性竞争
第8章 进入、容纳与退出
§8.1 固定成本:自然垄断和可竞争性
§8.2 沉淀成本与进入壁垒:斯坦克尔伯格-斯宾塞-迪克西特模型
§8.3 竞争战略的分类
§8.4 竞争战略分类的应用
§8.5 结束语:价格与数量
§8.6 补充节:策略性行为与进入或流动的壁垒
第9章 信息与策略性行为:声誉、限制性定价与掠夺性行为
§9.1 非对称信息下的静态价格竞争
§9.2 动态分析:一个启发式的描述
§9.3 容纳和默契合谋(Tacit collusion)
§9.4 米尔格罗姆罗伯茨限制性定价模型
§9.5 为兼并而采取的掠夺性行为
§9.6 多市场声誉
§9.7 “鼓鼓钱袋”的故事
§9.8 结束语
§9.9 补充节:产业中的达尔文选择
第10章 研究与开发和新技术采用
§10.1 市场结构中的创新激励:创新的价值
§10.2 专利竞赛导论
§10.3 专利保护的福利分析
§10.4 诱导研究与开发的其他机制
§10.5 新技术的策略性采用
§10.6 网络外部性、标准化和兼容性
§10.7 结束语
§10.8 补充节:专利特许与合资研究
第11章 非合作博弈理论:使用者手册
§11.1 博弈与战略
§11.2 纳什均衡
§11.3 精炼均衡
§11.4 贝叶斯均衡
§11.5 精炼贝叶斯均衡
§11.6 补充节
复习题
校者后记

作者介绍


让梯若尔(Jean Tirole),201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1978年在巴黎第九大学获得应用数学博士学位, 1981年在麻省理工学院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现担任法国图卢兹大学产业经济研究所科研所长,同时在巴黎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担任兼职教授,并先后在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担任客座教授。1984年至今担任《计量经济学》(Econometrica)杂志副主编。 同时还是普纳思经济管理研究院学术委员。
梯若尔教授具有非凡的概括与综合能力,他总是能够把经济学的任何一个领域中为本质的规律和为重要的成果以为简洁的经济学模型和语言表达出来,并整理成一个的理论框架。

文摘


序言



产业组织理论:市场结构、企业行为与竞争策略 本书聚焦于对市场结构、企业行为及其相互作用的深入剖析,旨在揭示市场力量的来源、企业在不同市场环境下的决策逻辑,以及竞争与合作对经济效率和消费者福利的影响。 第一部分:市场结构与基本理论框架 本书首先构建了分析产业组织的理论基础。我们从经典的完全竞争与完全垄断模型出发,阐释了这些理想化模型的假设、预测及其局限性。随后,重点引入了不完全竞争的概念,这是现实世界市场结构的主流形态。 市场集中度测量: 我们详细介绍了衡量市场集中度的核心工具,如集中度比率(CRn)和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HHI)。这些指标不仅是描述性工具,更是评估市场势力和预测潜在反垄断问题的重要量化依据。 供给与需求理论的延伸: 产业组织理论将传统的供给与需求分析提升到更微观的层面。我们探讨了成本结构对企业长期决策的影响,包括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学习曲线效应以及沉没成本对进入壁垒的构建作用。同时,需求侧的分析也超越了简单的价格弹性,深入考察了产品差异化对企业定价能力和市场份额的影响。 第二部分:市场势力、定价与利润最大化 本部分是产业组织分析的核心,聚焦于企业如何利用或对抗市场势力。 垄断定价与寻租行为: 详细分析了垄断者如何通过设定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原则来实现利润最大化,并量化了由此产生的无谓损失(Deadweight Loss),即社会福利的损失。此外,还探讨了垄断者如何通过掠夺性定价(Predatory Pricing)、限制性分销等手段来维持其垄断地位。 寡头市场理论: 寡头市场是产业组织研究的重中之重。我们系统梳理了经典的博弈论模型在寡头分析中的应用: 1. 古诺模型(Cournot Model): 分析企业在产量上的竞争,考察最优反应函数和均衡点的形成。 2. 伯特兰模型(Bertrand Model): 考察企业在价格上的竞争,特别是当产品同质化时,价格竞争可能迅速导致接近完全竞争的结果(伯特兰悖论)。 3. 斯塔克伯格模型(Stackelberg Model): 引入“领导者-追随者”的动态博弈结构,分析先动优势的作用。 产品差异化与质量竞争: 现代市场很少是纯粹同质的。我们探讨了水平差异化(如地理位置、特征偏好)和垂直差异化(如质量、性能)如何影响企业的定价策略和市场定位。霍特林模型(Hotelling Model)被用来解释企业在产品空间中的最佳布局选择。 第三部分:企业间战略互动与协作 本部分深入研究企业在有限数量下如何进行战略选择,以及合作的诱因与瓦解机制。 囚徒困境与合作的稳定性: 经典的囚犯困境被引入分析卡特尔和价格联盟的形成。我们探讨了重复博弈(Repeated Games)如何通过“眼对眼”(Tit-for-Tat)等触发策略来维持串谋的稳定,以及反垄断法规对这类隐性或显性合谋的约束。 进入与退出壁垒: 市场进入是影响长期竞争格局的关键。本书细致区分了自然壁垒(如高额的固定成本、专利保护)和战略壁垒(如先发优势、超额产能的维持、广告投入)。对沉没成本在阻止新进入者方面的作用进行了深入分析。 多市场竞争与竞争限制: 探讨了企业在多个市场中相互竞争时,其战略决策如何相互影响。跨市场效应(Cross-Market Effects)解释了为何一家公司在某个市场采取的激进行动可能会影响其在其他市场的行为。 第四部分:动态产业组织与创新 产业组织理论不能脱离技术进步和时间维度。本部分关注动态演化和创新对市场结构的长远影响。 熊彼特的“创造性破坏”: 考察了创新如何作为一种颠覆性的力量,不断淘汰现有技术和市场领导者。我们分析了Schumpeterian Rents(熊彼特租金)的产生机制。 研发(R&D)投资的激励: 探讨了不同市场结构(垄断、寡头)下,企业进行研发投资的激励是否存在差异。技术进步带来的专利保护被视为一种临时的垄断权力,它在激励创新和限制短期竞争之间寻求平衡。 知识溢出与合作研发: 知识的非排他性(知识溢出)导致企业不愿独立承担高昂的研发成本。因此,我们分析了战略联盟、技术许可和联合研发作为克服知识外部性的一种有效市场机制。 第五部分:管制与反垄断政策 产业组织理论是制定有效竞争政策的理论基础。 自然垄断与政府干预: 对于那些因规模经济导致平均成本随产量增加而持续下降的行业(如公用事业),我们分析了最优定价规则(如边际成本定价、平均成本定价)的权衡,以及价格管制可能带来的效率损失。 反垄断法的应用: 详细解析了关键的反垄断法律概念: 1. 垄断的界定: 如何界定相关的产品市场和地理市场,以及如何计算市场支配地位。 2. 限制竞争行为的审查: 针对价格串通、掠夺性定价、拒绝交易、捆绑销售(Tying)、排他性协议等行为的法律和经济分析标准。 3. 兼并与收购的审查: 利用HHI等工具评估并购对市场集中度的影响,并预测潜在的竞争损害。 结语: 本书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严谨的分析工具箱,用以理解和预测现代经济中复杂的市场现象,从而指导企业制定最优策略和政府制定有效的监管框架。

用户评价

评分

这套“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丛书:产业组织理论”绝对是“干货满满”!我从事市场营销工作多年,一直想更深入地理解市场竞争的本质,以及企业如何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制定有效的竞争策略。这本书在这方面给了我巨大的帮助。我最欣赏的是书中对“差异化竞争”的探讨,它详细分析了企业如何通过产品创新、品牌塑造、客户服务等多种方式来建立自己的竞争优势,并避免陷入低效率的价格战。关于“进入壁垒”的章节也让我受益匪浅,我开始理解为什么有些行业看似利润丰厚,但新进入者却难以分一杯羹,而有些行业虽然竞争激烈,但总有新的参与者不断涌现。书中对“囚徒困境”等博弈论在产业组织中的应用也非常到位,它解释了为什么在某些情况下,合作反而会带来更差的结果,以及企业如何在这种“非合作”博弈中寻求最优策略。读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单单是在学习经济学理论,更像是在学习一套“市场生存指南”,让我对未来的工作充满了信心和新的想法。

评分

老实说,一开始我只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买下了这套“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丛书:产业组织理论”,毕竟“产业组织理论”听起来就有点高深莫测,担心自己难以消化。但出乎意料的是,这本书的叙述方式非常流畅,即便是在探讨一些相对前沿和复杂的经济学模型时,作者也极力用平实的语言来解释,并辅以大量的现实世界中的例子。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网络效应”的章节,它生动地描绘了社交媒体、电商平台等如何形成赢家通吃的局面,以及这种局面背后隐藏的经济学逻辑。书中对“平台经济”的深入剖析,也让我茅塞顿开,原来我们日常使用的许多APP,背后都遵循着一套精密的产业组织学原理。此外,关于“纵向联合”和“横向合并”的案例分析,让我对企业并购背后的战略意图有了更深的理解,不再是简单地认为这是资本的游戏,而是看到了其中蕴含的深刻的产业组织逻辑。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一种分析问题的视角和思维方式,让我能够更敏锐地观察和理解商业世界的动态。

评分

这套“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丛书:产业组织理论”简直是为我这种对市场运行规律充满好奇的人量身定做的!我一直以来都对企业如何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感到着迷,尤其是在信息不对称、垄断和寡头垄断这些复杂的情境下,企业又是如何做出决策的。拿到这套书,我迫不及待地翻开了第一本,它并没有直接给我一堆枯燥的公式和模型,而是从一些经典的案例入手,比如大型科技公司的市场支配地位,或者传统行业的反垄断斗争。作者用非常生动的方式,将抽象的经济学原理具象化,让我一下子就抓住了核心的论点。读完第一部分,我对“市场势力”这个概念有了全新的认识,不再仅仅是书本上的一个词,而是真正理解了它如何影响企业的定价策略、产品创新,甚至是对整个社会福利的潜在影响。书中关于信息经济学的讨论也尤为精彩,它解释了为什么有时候消费者会做出看似“非理性”的选择,以及企业如何利用信息优势来影响消费者的决策。我感觉自己像是在跟着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在错综复杂的经济世界里穿梭,每一步都充满发现和启发。这本书不仅仅是理论的堆砌,更像是一场关于商业智慧的深度对话。

评分

之前读过一些关于经济学的书籍,但总觉得有些理论脱离实际,不够接地气。这套“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丛书:产业组织理论”完全颠覆了我的印象。它以一种非常宏观但又不失细节的方式,向我展示了产业组织理论是如何解释我们身边发生的各种经济现象的。例如,书中关于“管制”的讨论,让我理解了政府在市场中的角色,以及为什么需要对某些行业进行监管,这些监管又会如何影响企业的行为和市场的效率。我特别被书中对“自然垄断”的案例分析所吸引,它解释了为什么在电力、通信等行业,垄断似乎是效率最高的组织形式,但同时也会带来一些潜在的社会问题。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严谨,但又不乏生动,作者善于将复杂的经济学模型用直观的图表和案例来呈现,使得即使是初学者也能轻松理解。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的宏观经济视野得到了极大的拓展,对经济运行的规律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评分

作为一名金融从业者,我对市场结构的理解直接关系到我的投资决策。这套“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丛书:产业组织理论”无疑为我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分析框架。我尤其看重书中对“信息不对称”和“委托代理问题”的深入剖析,这些都是金融市场中普遍存在的现象,理解了这些问题的根源,我才能更准确地评估风险,并制定更明智的投资策略。书中关于“厂商行为”的详细分析,也让我对企业的战略选择有了更深入的洞察,例如,为什么有些企业选择通过并购来扩张,而有些企业则更倾向于内生增长。此外,书中对“反垄断政策”的探讨,也让我理解了政策制定背后的经济学考量,以及这些政策可能对市场格局产生的影响。这本书不仅仅是学术理论的探讨,更是对现实世界中各种商业行为和市场现象的深度解读,让我能够从更专业的角度去审视金融市场的未来走向。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