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链接为2本套装,如需购买单本可点击以下:
书名:全日制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入学考试大纲及指南
:32.80元
作者: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组织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年11月18日
ISBN:9787107217494
版次:第1版
装帧:平装
商品标识:asinB003E8JFCY全日制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入学考试大纲(教育综合科目)......1
一、考试宗目标 ....................................1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
三、考查范围........................................1
四、样题.............................................15
全日制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入学考试大纲(教育综合科目).....17
第一编 教育学理...............................18
第二编 中国教育史...............................93
第三编 外国教育史...............................150
第四编 教育心理学...............................201
书名:《教育硕士333教育综合名校真题真练》
书号:ISBN 978-7-5682-4370-4
定:46.80元
出版日期:2017.8.23
开本:16K
作者:教育学考研命题研究组
装帧: 平装
印张:14.5
中图法分类号:①G40-44
【编辑推荐】
1.考纲解读——使考生明确各章的重难点、常考点以及考试题型,对本章内容有一个全局的把控。
2.真题精选——本部分精选近十年各高校教育硕士考研的真题,按章分类编写,以加深考生对每章基本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和正确应用。
3.答案解析——通过对真题详细的解析,使考生能够深入理解相关内容,教会考生掌握考试的出题形式及答题技巧,帮助考生将各个知识点联系起来。
【内容简介】
本书是在透彻分析教育部考试中心所编制的《考试大纲》和历年真题的基础上编写的,结合考纲中对名词解释、简答题和分析论述题等题型考查点的描述,对题型进行**讲解,从知识点的讲解到系统的概括,从命题规律到应试技巧,作者均给出了独到的诠释。全书在章节安排上与考研大纲保持一致,分为教育学理、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教育心理学四大部分。每部分中的章节由考纲解读、真题精选、答案解析组成。
最后,从排版和印刷的细节来看,这本书的质量只能算是中等偏上,勉强合格。纸张的厚度尚可,不会轻易洇墨,这对于喜欢用荧光笔和做大量笔记的读者来说是比较重要的基本要求。但是,在某些涉及到大量图表和引用的部分,图文的对齐和清晰度略显粗糙,尤其是一些年代久远的教育史学家头像和复杂的理论框架图,看得出来扫描或制图的精度不够高,影响了阅读体验,甚至在某些关键信息点上需要费力去辨认。更令人不解的是,似乎在某些章节的引用来源标注上存在一些重复或遗漏,这让人对整本书的校对严谨性产生了些许疑虑。毕竟,考研资料的严肃性要求极高,任何一个细节的疏忽都可能误导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希望未来的版本能在这些基础的制作工艺上进行升级,让内容本身的光芒不被粗糙的载体所掩盖,毕竟,我们购买的是一份对未来投入的信任票,它应该在物理形态上就体现出专业和严谨的态度。
评分试读了其中的“教育综合大纲解析”部分后,我发现它在基础知识点的罗列上做得还是比较扎实的,起码对于那些基础概念的界定和重要理论家的观点阐述,都做到了比较详尽的覆盖。比如关于教育起源的几种主要学说,书中不仅一一列举了代表人物和核心观点,还附带了对这些学说在当代教育改革中的潜在影响进行了简短的评论。然而,这种“详尽”也带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内容有些过于平铺直叙,缺乏层次感和知识点之间的逻辑串联。阅读起来,就像是在啃一本内容详实的字典,信息量很大,但阅读体验上却略显枯燥和碎片化。我个人更偏爱那种能把零散知识点编织成一个宏大知识体系的解析方式,能够清晰地勾勒出不同知识模块之间的相互支撑关系。这本书更多地像是一个知识点的“清单”,而非一个完整的“知识地图”。对于已经有一定基础的考生来说,这可能是快速查漏补缺的好帮手,但对于完全的入门者,可能需要花费更多精力去主动构建知识结构,否则容易被信息的堆砌感所淹没,抓不住重点。
评分关于“指南”和“历年真题解析”的预期是最高的,毕竟考试的应试技巧和得分点往往藏在这些地方。可惜的是,我对这部分内容的“指南”部分的失望感是比较明显的。所谓的“指南”,似乎更多地停留在对考试题型、分值分布的机械性描述上,这部分信息,其实通过官方发布的招生简章就能获取,并无太多“独家”的价值。更关键的是,对于如何应对不同题型——比如论述题的结构布局、案例分析题的切入角度——这本书提供的策略性指导显得过于保守和笼统,缺乏那种“一语道破天机”的锐感。它只是建议“要紧扣题干,条理清晰”,这种人人都会说的建议,对于需要提高10分、20分的考生来说,几乎是零帮助。我期望看到的是,针对教育学、心理学中那些经常混淆的概念,是如何在近几年的真题中进行区分和考查的详细剖析,从而指导我们如何精准下笔,而不是泛泛而谈。这份“指南”给我的感觉是,作者似乎在安全区域内写作,害怕触及那些真正具有争议性或高度概括性的解题“秘籍”。
评分这本书在“学府”这个品牌下,似乎在“精选”和“提炼”上做得还不够到位。教育综合(333)的知识面极广,从教育史到教育哲学,再到教育经济学和法制,涵盖的范围非常大。理想的复习资料应该能在有限的篇幅内,将高频考点和低频但高难度的“冷门”知识点进行有效的权重分配。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几乎所有内容都以相似的篇幅和详尽程度被呈现出来,这导致在冲刺阶段,考生很难快速定位到那些必须拿分的“必考点”。如果它能在每个章节的末尾,用醒目的方式标注出近五年真题中出现频率最高的知识点及其变式,或者干脆提供一份“核心必背知识树”,那它的实用价值会立刻翻倍。目前来看,它更像是一本“资料汇编”,而非一份“高效复习规划工具”。对于时间紧张的在职备考者来说,这种平均用力的方式,反而增加了梳理的难度,因为他们更需要的是一份精准的“靶向药”,而不是一整本“全科大补丸”。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乍一看还算中规中矩,那种标准化的考研复习资料的风格,蓝白相间的色调,字体排版也算是清晰易读,虽然谈不上多有艺术感,但至少让人一眼就能明白它是一本针对特定考试的工具书。我当初在书店里翻到它的时候,主要看中的是“2019全日制攻读教育硕士”这个明确的指向性,毕竟教育硕士的考试大纲年年都有微调,买太旧的资料风险太大。这本书的厚度倒是挺实在的,沉甸甸的感觉,让人觉得内容量是足够的,至少不会薄薄一本很快就翻完。不过,说实话,光看封面和目录的初步印象,很难判断它在内容深度上到底能达到什么水平,毕竟市面上类似的复习用书多如牛毛,真正能帮到人的凤毛麟角。我更期待的是,里面的“大纲解析”部分能提供一些超越教育部官方大纲的、更具实操性的考点梳理和命题趋势预测,而不是简单地把官方文件复述一遍。关于“学府”这个出版社的标志,说实话,我不太熟悉,希望它不是那种只管出书、不顾质量的“快餐式”出版社。总体来说,初步印象是“合格的工具书外壳”,真正的价值还要等深入阅读后才能检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