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参数
书 名:汉译世界教育经典丛书:育人三部曲
作 者:[苏]苏霍姆林斯基 著;毕淑芝 等 译
ISBN :9787107230561
出 版 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05-01
印刷时间:2015-05-01
字 数:字
页 数:页
开 本:16开
包 装:平装
重 量:g
定 价:54.8元
目录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1
公民的诞生 307
给儿子的信 646
内容简介
伟大的人民教师,把整个身心献给孩子,立足全面和谐发展和公民教育理论,创造性地实践素质教育,用毕生心血谱成《育人三部曲》,奏出从儿童到少年到青年的成才历程的辉煌乐章。
作者简介
瓦·阿·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全称瓦西里·亚历山德罗维奇·苏霍姆林斯基,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
这本厚重的书,初捧在手,便觉一股沉甸甸的责任感扑面而来。它不像那种轻飘飘的成功学读物,只图给你打一剂廉价的兴奋剂,然后等你药效一过就重新跌入迷茫。恰恰相反,它像一位经验丰富、眼神深邃的长者,不急不躁地拉着你的手,带你走进一个充满泥土芬芳和生命律动的教育现场。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劳动教育”的描绘,作者并未将劳动简单地等同于体力上的付出或技能的训练,而是将其提升到了陶冶情操、塑造人格的高度。他笔下的孩子们,在田间、在工具房里,不仅仅是在学习如何耕种或修理物件,更是在与自然对话,在感受创造的艰辛与喜悦,从而懂得珍惜每一粒粮食、每一件工具背后的汗水与智慧。这种由内而外散发出的对生活的敬畏和对劳动的尊重,远比任何说教都来得有力。它促使我反思我们当下的教育,是否过于侧重知识的灌输,而忽略了让孩子们真正“活起来”,拥有健全的生命体验。阅读的过程中,我常常会停下来,望着窗外,脑海中浮现出那些被细致描摹的场景:阳光洒在孩子们专注的侧脸、工具箱里锃亮的扳手……那些细节,仿佛带着温度,直抵人心最柔软的地方。
评分让我惊叹的是作者对“精神世界”构建的重视程度。在许多章节中,他将阅读、音乐、自然观察,乃至对于美的体验,提升到了与基础学科同等重要的地位,甚至更高。他描绘了如何通过诗歌的韵律,让孩子们的心灵得到净化;如何通过对古典音乐的聆听,培养他们对和谐与秩序的内在感知。这与我们当下将艺术、人文课程边缘化的倾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追求“有用”的教育目标下,那些不能立刻量化为分数或技能的“无用之用”,往往最先被牺牲。然而,这本书却坚韧地证明了,正是这些看似“无用”的精神滋养,才真正塑造了一个人的品格深度和抗压能力。一个只拥有工具却缺乏精神支撑的人,在面对生活的巨大风暴时,很容易就会崩溃。这种对“完整的人”的雕琢,超越了时代和国界的限制,显示出教育哲学的永恒价值。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有一种古朴而坚定的力量,读起来酣畅淋漓,却又句句扎心。它没有华丽的辞藻堆砌,而是用一系列具体、甚至略带粗粝的教育实践案例,构建了一个完整、自洽的教育理想国。尤其是在谈及“榜样”的作用时,作者展现了一种近乎苛刻的自我要求。他反复强调,教师自身的言行举止,比任何教材都具有穿透力。如果一个教育者自己都充满了功利、虚伪或麻木,那么他所教授的一切知识都将成为苍白的口号。这迫使我这个旁观者,不断进行自我审视:我希望我的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而我自己,是否在日常生活中,展现了那种我所期望的品质?这种由“教书”延伸到“育人”,再由“育人”反溯到“自省”的逻辑闭环,是这本书最精妙也最考验人的地方。它要求每一个参与教育的成年人,都必须首先成为一个值得信赖、值得模仿的“完人”——当然,我们都知道完人不存在,但这份追求本身,就是教育的起点。
评分整体而言,阅读体验是一种逐步深入、不断被震撼和鼓舞的过程。它成功地将教育从一个技术层面的操作,还原成一场充满爱、智慧与耐心的生命交流。书中对“爱”的阐释尤其深刻,那不是溺爱或放纵,而是一种洞察力极强的、带着远见和原则的关怀。作者似乎总能看到孩子那层层外壳之下,那个渴望被理解、被尊重的真实自我。他教导我们如何去“看见”每一个独一无二的灵魂,并尊重其成长的节奏。它不是一本可以囫囵吞枣的书,需要你带着批判性的眼光,反复咀嚼那些看似简单实则蕴含深意的教诲。合上书本时,我感觉自己仿佛经历了一场精神上的洗礼,对“教育”二字有了更庄重、更敬畏的理解,明白了真正的育人,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关乎灵魂重量的伟大事业。
评分读完前半部分,我最大的感受是,教育的本质,或许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和诗意得多。它不是一个标准化的流水线作业,不是为了产出符合社会预设模型的“合格产品”,而是一场小心翼翼的“点燃”与“唤醒”的过程。书中那些关于情感教育、关于如何保护孩子内心敏感世界的论述,尤其触动我。我记得有一处细节,讲到老师如何面对一个在课堂上不合时宜地大笑或大哭的孩子,不是立刻制止或训斥,而是先去理解那情绪背后的根源——也许是过度兴奋,也许是积压已久的小小委屈。这种对“人”的深度关注,让我感到一种久违的温暖。现在的教育环境,似乎总要求孩子快速适应规则,压抑个性,唯恐“出格”。但这本书却像一股清流,提醒我们,那些看似“出格”的瞬间,恰恰是孩子内心世界最真实的投射。我们是否因为追求效率和整齐划一,而错失了捕捉和呵护那些独特火花的机会?这种“慢下来”的教育哲学,是当下高速运转的社会最稀缺的养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