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青铜器全集6:西周 2
定价:350.00元
作者:中国青铜器全集编辑委员会
出版社:文物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7-09-01
ISBN:978750100939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西周早期青铜器,大都因袭商晚斯作风,同时在器类和造型设计上有一些新的增损和改进,在铸造铭文土形成自己的风格,西周中期直至晚期,青铜装饰 艺术由神秘谲奇转向樸宝无华,以简潔明快为时尚,西周时代的诸侯方国青铜器,发现既多,分布亦广,其中不乏形制和纹饰精美的珍贵品,有些青铜器篇刻有长篇铭文,这些诸侯方加与青铜器和王*地品青铜器,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西周青铜艺术的发展水平,由于诸侯方加与周王室关系的差别,或因为时间和空间的推移,诸侯方国青铜器又表现出各自的历史特点和艺术风格。
本书选录西周诸侯方国青铜器一百七年余件,包括我国台湾省和国外收藏的青铜器精品。
目录
西周时代诸侯方国青铜器概述
图版
一 柉禁 西周早期
二 *方鼎 西周早期
三 匽侯旨鼎 西周早期
四 堇鼎 西周早期
五 獸面纹鼎 西周早期
六 凤乌纹鼎 西周早期
七 圉方鼎 西周早期
八、九 伯矩鬲 西周早期
一0 圉甗 西周早期
一一 翄簋 西周早期
一二 圉簋 西周早期
一三 圉簋 西周早期
一四 攸簋 西周早期
一五 伯簋 西周早期
一六、一七 匽侯盂 西周早期
一八 雙铃俎 西周早期
一九 未爵 西周早期
二0 公仲觶 西周早期
二一 克盉 西周早期
……
图版说明
西周诸侯方国青铜器出土地点分布图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哇!终于等到《中国青铜器全集6:西周 2》了!作为一个对西周青铜器情有独钟的爱好者,我简直是望眼欲穿。前几卷已经让我深深着迷,尤其是对西周早中期器物类型、纹饰风格以及铭文内容的细致梳理,简直是打开了我认识那个遥远时代的一扇窗。这第二部分,想必会更加深入地挖掘西周晚期的辉煌。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详细解读那些精美绝伦的器物,比如那几个赫赫有名的铜鼎,它们不仅仅是食器,更是权力、地位和社会秩序的象征。书中会如何解析它们在礼制中的具体功能?它的器形、纹饰又隐藏着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密?还有那些精巧的铜尊、铜盘,它们的出现是否标志着饮宴礼仪的进一步复杂化?我最最期待的是,书中是否会选取那些铭文特别丰富、内容具有代表性的器物进行深入的“说文解字”。西周晚期的铭文,相较于前代,在字数、内容和书写风格上都有了显著的变化,那些关于战争、封赏、法律、土地交易甚至日常生活的记录,都是我们了解那个时代社会结构、经济活动和思想观念的宝贵史料。我希望作者能像考古学家一样,把每一件器物的发现背景、出土地点、年代断代都交代得清清楚楚,并且对器物的工艺水平、铸造技术做一番细致的分析,比如铜的成分、合金比例、范铸技术等,这些细节往往能反映出当时技术发展的水平。这本书的到来,无疑又将是一次青铜器知识的饕餮盛宴,我迫不及待地想沉浸其中,与那些冰冷的青铜器对话,感受它们背后蕴含的千年历史与文化。
评分最近刚拿到《中国青铜器全集6:西周 2》,迫不及待翻开,发现内容之丰富,真是让人惊喜。我一直对西周晚期的社会结构和政治制度很感兴趣,而青铜器,特别是那些带有长篇铭文的器物,无疑是研究这些问题的绝佳切入点。这本书能够系统地梳理和介绍这一时期的青铜器,实属难得。我特别关注书中对“册命”铭文的解读,这些铭文记录了周王册封诸侯、卿大夫的史实,不仅能帮助我们了解当时官僚体系的构成、权力分配的逻辑,还能窥见周王权力的运作方式以及宗法制度的实际影响。书中是否会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册命器,比如一些重要的诸侯国的册命铭文,来详细解析其背后的政治含义?我希望它能对不同诸侯国在册命中体现出的地位差异、对周王室的效忠程度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另外,西周晚期是礼崩乐坏的开端,国家的统一和稳定面临挑战。书中是否会通过青铜器的演变,比如器物的形制、纹饰的变化,来反映社会思潮的转变和礼乐制度的松动?例如,一些器物上开始出现一些新的纹饰元素,或者器形变得更加多样化,这些细微的变化是否都预示着某种社会层面的转型?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展现精美的青铜器本身,更在于它能够为我们解读那个转型时期复杂的社会面貌提供坚实的物质依据。我已经开始期待那些关于器物铭文的详细解读,它们如同穿越时空的信使,向我们诉说着古老的秘密。
评分《中国青铜器全集6:西周 2》这本书的出版,对我这个在青铜器研究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学者来说,无疑是件振奋人心的事。我一直致力于梳理和研究西周晚期青铜器的地域性特色,而这本书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平台。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对不同地区出土的西周晚期青铜器进行细致的比对和分析,比如关中地区、晋南地区、燕山南北地区以及南方地区,这些地区在青铜器的形制、纹饰、铸造工艺以及铭文内容上,是否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又与当时的政治格局、经济发展、文化交流有着怎样的联系?我希望书中能够通过对具体器物的个案研究,来揭示这些地区性特色形成的原因。例如,某些地区为何会出现特别繁缛或特别简洁的纹饰?某些器物的造型又为何与主流风格有所不同?这些是否都与当地的民族构成、技术传承、审美偏好有关?更重要的是,我希望书中能深入探讨西周晚期青铜器在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生活中的具体作用。例如,随着诸侯国的势力逐渐增强,他们是否会在青铜器的制作上体现出更多的自主性?青铜器的流通和使用,又在多大程度上维系着当时的经济秩序和商品交换?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能够提供一个宏观的视角,同时又不失微观的精细,让我们能够从物质文化层面,更深入地理解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
评分拿到《中国青铜器全集6:西周 2》这本书,我最想做的就是立刻钻研其中关于青铜礼器在新王权巩固时期的地位变化。西周晚期,特别是经历了一系列动荡之后,新一代的王权继承者是如何利用青铜礼器来巩固和彰显其统治合法性的?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对一些关键时期的重要礼器进行深入的分析,比如那些在周王室或重要诸侯国发现的、具有特殊意义的鼎、簋、尊、卣等。这些器物上的纹饰是否会呈现出新的主题,或者在构图上有所变化,以反映当时政治宣传的需要?它们的形制是否会变得更加宏大,或者在数量上有所增加,以显示王权的权威和财富?更令我着迷的是,书中是否会探讨青铜礼器的铸造和使用在社会等级制度中的体现。在西周晚期,随着社会阶层的分化,不同等级的贵族在礼器的使用上是否会产生更明显的区别?例如,某些特定的器形、纹饰或者铭文内容,是否只有特定的高等级贵族才能拥有?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能够将抽象的政治史与具体的物质文化相结合,让我们看到王权是如何通过物质载体来构建和维系的。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扎实的考古证据和严谨的学术分析,为我们揭示那个时期青铜礼器所承载的丰富政治内涵。
评分《中国青铜器全集6:西周 2》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让我眼前一亮,一种厚重而典雅的气息扑面而来,这让我对书中的内容充满了期待。作为一个对古代工艺美术有着浓厚兴趣的读者,我尤其关注青铜器上的纹饰。西周晚期,青铜器纹饰的演变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我希望书中能够详细介绍和解析这一时期代表性的纹饰,比如那些更加写实化、程式化的动物纹,或者是一些新的吉祥纹样的出现。书中是否会对这些纹饰的风格特征、构图方式、寓意象征进行细致的分析?例如,一些曾经在早期青铜器上流行的兽面纹,在晚期是否会发生变形,或者与其他的纹饰元素结合,产生新的视觉效果?我最期待的是,书中是否会选取一些纹饰特别精美、工艺特别复杂的器物,进行“微观”的解读,比如对纹饰线条的粗细、图案的层次、填色的运用等方面进行详细的描述和分析。这不仅能展现古代工匠高超的技艺,也能帮助我们理解那个时代人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化观念。此外,书中是否会探讨不同地区、不同时期青铜器纹饰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又与当时的文化交流、地域特色有何关联?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能够将冰冷的青铜器转化为生动的艺术品,让我们在欣赏其精美外观的同时,也能体会到其中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
评分对于《中国青铜器全集6:西周 2》这本书,我最关注的是其中关于西周晚期青铜器铭文中的“事件记录”功能。我一直认为,那些冗长的铭文,尤其是那些详细记述了特定历史事件的铭文,是研究那个时期历史的“活化石”。我特别希望书中能够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记录了重要历史事件的铭文,比如涉及重大战争、册命、赏赐、诉讼、约契等内容的铭文,进行详细的解读。书中是否会为我们勾勒出铭文所描绘的事件的大致轮廓?例如,某个战争铭文,是否会详细介绍参战双方、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某个册命铭文,是否会清晰地呈现被册封者的官职、封地以及所承担的责任?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对铭文中出现的特定人名、地名、官职名等进行考证和解释,帮助我们建立起一个更加清晰的历史人物和政治地理框架。此外,我希望书中能够深入探讨这些铭文的“史料价值”和“史学意义”。它们是如何被后人用来印证或修正史书记载的?它们又为我们提供了哪些史书上未曾记载的细节?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能够将抽象的文字转化为鲜活的历史场景,让我们能够以一种更加直接、更加生动的方式去了解那个遥远的时代。
评分《中国青铜器全集6:西周 2》这本书的到来,让我这个对古代科技史情有独钟的读者欣喜若狂。我一直认为,青铜器的铸造技术是古代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体现。我特别希望书中能够深入探讨西周晚期青铜器的铸造工艺。书中是否会详细介绍当时的铸造方法,比如范铸法、失蜡法等?对于大型礼器的铸造,是否会涉及到分范合铸、二次加固等复杂的工艺流程?我希望书中能够通过对器物形体、结构、接缝等细节的观察,来推断当时的铸造技术水平。例如,器物表面的平整度、纹饰的清晰度、连接处的紧密度,都能够反映出工匠的技艺。我还非常期待书中能够对青铜器的合金成分进行分析。不同的铜、锡、铅比例,会产生不同的熔点、硬度和延展性,这些配比的选择,往往是基于对器物功能和使用环境的考虑。书中是否会介绍当时常用的合金配比,以及这些配比对器物性能的影响?此外,我希望书中能够探讨当时冶炼技术的进步,例如,铜矿的开采、提炼,以及合金的制备等。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能够让我们看到,在看似古老的青铜器背后,蕴含着怎样的智慧和科技。
评分作为一名对中国古代丧葬文化有着浓厚兴趣的读者,《中国青铜器全集6:西周 2》这本书的出版,无疑为我提供了全新的研究视角。我一直认为,墓葬出土的青铜器,特别是那些与墓主身份、地位相关的礼器,能够深刻反映当时的丧葬观念和等级制度。我特别希望书中能够重点关注那些从西周晚期墓葬中出土的青铜器,并对它们的组合、数量、形制、纹饰以及铭文内容进行详细的梳理和分析。例如,不同等级墓葬中出土的青铜礼器组合是否有所差异?是哪些器物组合被视为身份的象征,被允许在丧葬中使用?我希望书中能够通过对这些器物组合的对比,来揭示当时社会等级的森严程度以及丧葬礼仪的演变。此外,我希望书中能够探讨一些在丧葬器物上特有的纹饰或造型,它们是否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比如对死者灵魂的安抚,或者对来世的期盼?书中是否会提及一些关于青铜器在实际丧葬仪式中的使用情况,比如在祭祀、奠酒等环节?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能够将青铜器这种物质载体,与抽象的丧葬文化联系起来,让我们能够透过冰冷的器物,窥见古人对生死、灵魂以及来世的种种思考。
评分《中国青铜器全集6:西周 2》这本书的出现,让我这个长期关注中国古代文字演变的研究者,眼前一亮。我一直认为,青铜器铭文是研究古代文字发展的重要载体,而西周晚期,恰恰是文字走向成熟、定型的关键时期。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对这一时期具有代表性的青铜器铭文进行详细的考释。书中是否会选取那些铭文数量多、字迹清晰、内容重要的铭文,进行逐字逐句的解读?我希望它能够清晰地呈现铭文的拓片、摹本,并对其中出现的古文字进行详细的释义。更重要的是,我希望书中能够对西周晚期铭文的书写风格、笔画特征、结构特点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早期铭文相比,晚期铭文在字形上是否更加规整、笔画是否更加流畅?是否存在一些新的字体风格的出现?这些字体风格的演变,又与当时的社会文化、书写工具,甚至统治者的审美偏好有何关联?我还希望书中能够探讨铭文内容的变化,是否在西周晚期,铭文的内容开始更加广泛,涉及到更多的社会生活方面?例如,除了传统的册命、战争记录,是否会出现更多关于法律、经济、合同等方面的记录?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能够将文字学、金石学与历史学紧密结合,让我们在欣赏精美的青铜器的同时,也能领略到古代文字的魅力和历史的厚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