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0123456789
基本信息
书名:从小爱吃的下饭菜(金版)
作者:孟英武
出版社:中国华侨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年2月1日
ISBN:9787511343468
页码:317
版次: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商品重量:962 g
编辑推荐
《从小爱吃的下饭菜(金版)》由中国华侨出版社出版。
目录
伴着菜香成长
我不得不说,这本书的排版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示范。作为一名资深的美食爱好者,我见过太多食谱书排版混乱、步骤模糊不清的“灾难现场”。但是这一本,逻辑清晰得令人赞叹。从基础的食材准备到复杂的调味比例,都用非常直观的方式呈现出来。特别是那些被描述为“传世”的菜肴,作者似乎用了大量的篇幅去追溯这些菜品背后的故事和演变过程,这对于我这种喜欢刨根问底的人来说,简直是福音。我非常欣赏这种将“技艺”与“文化”相结合的叙事方式,它让烹饪不再是简单的体力劳动,而变成了一种富有情感和历史厚度的艺术创作。每一次尝试新的菜谱,都像是在与历史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这种深度体验感,是很多新潮的电子食谱所无法给予的。
评分从一个纯粹的消费者角度来看,这本书的“超值”感是毋庸置疑的。在这个什么都在涨价的时代,一本内容扎实、印刷精良的工具书,如果价格合理,那绝对是值得收藏的。更重要的是,我发现这本书的实用性非常高,它没有那些华而不实的矫饰,而是聚焦于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持续稳定地做出美味的菜肴。那种“百吃不厌”的承诺,其实是对菜谱稳定性的最高考验。这意味着它不仅要适合周末宴客,更要能经受住周二晚上的疲惫烹饪。我仔细研究了其中关于调料替换和不同季节食材适应性的说明,发现作者考虑得非常周全,这极大地降低了读者在实践中“翻车”的概率,让烹饪的体验变得更加轻松愉快。
评分这本书最打动我的地方,在于它所承载的那份“记忆中的味道”。我们这一代人,很多童年味道的传承都面临着断层的危机,老一辈的烹饪手艺往往只停留在口耳相传的阶段,一旦没有文字记录,很容易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模糊不清。这本书似乎扮演了一个重要的文化载体的角色,它不只是在教我们做菜,更像是在帮我们抢救那些即将消逝的美食记忆。我希望能够找到那些失传已久、只在模糊记忆中存在过的菜肴的做法,并且通过自己的双手,将这份温暖重新带回餐桌。这种对传统的敬畏与传承的渴望,是驱动我购买和学习烹饪的深层动力,而这本书,恰好精准地击中了这一点。
评分这本书拿到手的时候,真是被它厚实的质感和精美的封面吸引住了。那种油墨的清香混合着纸张特有的质感,让人忍不住想立刻翻开来一探究竟。我本来就对烹饪有着一份执着的迷恋,尤其是那些带着浓厚烟火气、能瞬间勾起回忆的家常菜。这本书的装帧设计,那种白金版的质感,简直像是对经典食谱的一种致敬,每一个细节都透露着匠心独运。我期待着里面不仅仅是简单的步骤罗列,而是蕴含着老一辈人对食材的理解和对火候的掌控的“秘籍”。翻阅过程中,那些色彩鲜艳、仿佛能透过纸面闻到香味的图片,更是激发了我强烈的实践欲望。我已经开始在脑海中勾勒出在厨房里忙碌的场景,想象着空气中弥漫着诱人的香气,那种成就感是任何快餐都无法比拟的。
评分老实讲,我挑选食谱书的标准非常高,我追求的是那种“一菜一世界”的境界。市面上的很多食谱都追求大而全,什么都做一点,结果什么都不精。而这本书,从标题透露出的对“下饭菜”的专注,以及对“鱼虾蟹鲜蘑香菇豆制品荤”这些经典食材的细致涵盖,让我嗅到了一种“精而深”的味道。我尤其期待那些关于如何最大程度激发食材本味的处理手法。例如,如何让菌菇的鲜美不被其他调料掩盖,如何让海鲜的清甜恰到好处地融入菜肴之中。这种对食材本性的尊重和挖掘,往往是一个大厨和一个家庭厨师之间的分水岭。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颠覆性的思路,让我能将平日里那些平平无奇的食材,烹饪出令人耳目一新的“惊艳”效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