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以中国宋明理学的传统为脉络,讨论中国思想中的自由主义特质,论及新儒学“学以为己”的个人自发色彩。强调自得、相互激励等价值的教育思想,以及明代知识分子自任于天下的责任感,认为黄宗羲正代表了这种自由主义特质的新综合。最后,对这种自由思想在当代中国所遭遇的困境进行了讨论。
##宋明理学,尤其是程朱理学的新解读,让人感受到了一种深厚的温情。
评分##主要讲宋明理学,他认为理学里主张的学以为己,自得,自立等就是自由,这个不稀奇。最后讲到黄宗羲,认为前面的人意识到了个人自主的自由,却没想到要用制度去保障这个自由。黄有点这个意识,是他的高明处。讲到阳明跟朱熹在重自由上有相通处。这几天在看秦晖的传统十论,他讲帝制的管理渗透到基层,很厉害,古代宗族势力远没现在想象的大,个人自由也很少。所以狄百瑞讲的没有制度保障是关键。现在其实也没什么大变化。
评分##还是同意学者孙向晨的批评,西方个体主义所申言的自由是以个体权利为基础的,没有对非道德的个体权利的肯定作为前提,儒家主张的个体自律很难算作个体主义。以赛亚柏林指出,康德所肯定的自由意志可谓浪漫主义的根源,若按此逻辑,程朱理学也能算作晚明个体解放思潮的先声。。。不可否认,从白沙到阳明再到李贽都继承了朱子的“自任”观,但后者为前者提供的“自由”养料也止于此处,而且或可说,恰恰是这一自任的自由导致了严重的道德束缚,也恰恰是这道德束缚激发了个体解放的潜能。不过,狄百瑞这种尝试还是有其价值,只是思路上或许应该换换——像新儒家牟宗三等人以康德释儒家的路子仍是以西释中,不论是在儒家思想中挖掘自由主义还是道德自律,儒家和佛道的特殊性及其价值仍在用西方的标尺评判,相比固步自封、自说自话的炒冷饭,又是另一种局限。
评分##寻求中西双方相同之处
评分##读了本书,明白了我们的文化中并不缺乏自由主义的传统。作者是从宋明理学开始分析的,尤其是“学己为人”。我们传统中的自由主义的确与西方的自由主义有重大的区别,我们的更平和更倾向于内省,西方的有较多的叛逆色彩。表现出的价值观也不一样,我们的表现出自得、相互激励,西方的表现形式是偏向于个人主义的。作为一个西方的学者,从西方的文化积淀出发,来评价中国的自由主义传统,是可以有独特视角的,我们读者也就有了独特收获。
评分##寻求中西双方相同之处
评分##一直在黑黄宗羲
评分##三十多年前的讲座,至今读来仍然受用。狄培理真是比中国人还中国人,对儒家宋明理学的热爱和研究已经堪称大师了。本书理清了宋明理学的自由思想,这个思想从“道统”开始,指的是一个人应当从传统中发明新义,并在新的立场上采取批评的态度,以攻击当代流行的弊政,提倡改革。第二讲,谈到“为己之学”,强调私人和公众教育的自发信念。第三讲是“自任于道”和“自得”,表达了一种道德的个人主义,宋代读书人所扮演的公众角色。第四讲是明代理学和黄宗羲的自由思想。前四讲层层递进,让人对二程朱子更好地理解,包括他们在思想上遭遇的困难和企图解决的办法,以及后来“孝顺”开始偏重子方等问题。最后一讲学以致用,以儒家分析《海瑞罢官》和毛很有意思。
评分##看到最后心里由四星变成了五星 读读停停 想到了很多 最后悲从中来 黄宗羲很伟大,可我们毕竟也只有一个黄宗羲。 有一个黄宗羲,和没有终究也不一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