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磨玉收藏与鉴赏入门

河磨玉收藏与鉴赏入门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韩龙 著
图书标签:
  • 河磨玉
  • 玉石收藏
  • 玉器鉴赏
  • 收藏入门
  • 玉文化
  • 河磨玉鉴别
  • 玉石知识
  • 宝石
  • 矿物
  • 工艺品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高淳新华书店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278654
商品编码:26899344128
包装:平装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6-09-01

具体描述


内容介绍
基本信息
书名: 河磨玉收藏与鉴赏入门
作者: 韩龙 开本:
YJ: 68
页数:
现价: 见1;CY =CY部 出版时间 2016-10
书号: 9787122278654 印刷时间: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版次:
商品类型: 正版图书 印次:
内容提要 作者简介 韩龙,作家,收藏家,文玩宝玉石一线专家,中国1位系统研究南红玛瑙的收藏家,对南红玛瑙有着深入的研究和D到的见解,1次将与南红玛瑙相关的各种模糊不清的概念做了准确的定义,将南红玛瑙的分类进行了清晰的梳理。近年来始终活跃于文玩宝玉石前线,除南红玛瑙外,还致力于绿松石、河磨玉等宝玉石的宣传、普及和推广工作。多年来,深入河磨玉的产地、市场及终端,亲历河磨玉的发展和崛起,发表了大量河磨玉基础知识文章,在圈内有着广泛的影响力和良好的口碑。出版有《南红玛瑙收藏与鉴赏》《绿松石收藏与鉴赏入门》等著作。 精彩导读 目录 D一章 河磨玉的概况 / 1
什么是河磨玉 / 2
河磨玉的历史 / 8
河磨玉的产地及形成 / 12
河磨玉的开采及储量 / 16
D二章 河磨玉的分类与分级 / 23
河磨玉的分类 / 24
河磨玉的分级 / 34
D三章 河磨玉的常用名词解析与探究 / 43
“无结构” / 44
“孤山二细” / 52
D四章 河磨玉的分辨、造假与鉴别 / 55
河磨玉与岫玉的区别 / 56
河磨玉的造假与鉴别 / 60
D五章 河磨玉的玩法 / 65
河磨玉配饰及成品欣赏 / 66
河磨玉雕件及成品欣赏 / 72
河磨玉原石及成品欣赏 / 94
D六章 河磨玉的收藏与保养 / 101
河磨玉的成品制作过程 / 102
为什么说河磨玉值得收藏 / 104
河磨玉应该如何保养 / 112
D七章 收藏河磨玉应具备的心态 / 117



暂时没有目录,请见谅!

河磨玉:温润如玉,千年沉淀的东方之美 在中华文明绵延的璀璨星河中,有一种温润的玉石,它承载着古老的传说,见证了历史的变迁,以其独特的质感和深邃的内涵,成为东方美学的重要载体。它便是河磨玉。 一、 何为河磨玉? 河磨玉,顾名思义,指的是经过河流长期冲刷、磨砺而形成的玉石。相较于直接从矿脉中开采出的原石,河磨玉历经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剔除了大部分粗糙的棱角和杂质,呈现出更为圆润、细腻的形态。这种在地质运动和水流的共同作用下孕育而生的玉石,往往蕴含着更加纯净的质地和更为温和的光泽。 在中国,河磨玉的产地众多,其中尤以新疆和田地区为代表。和田河磨玉,以其温润的质地、纯净的色泽、缜密的结构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在众多玉石品类中独树一帜,被誉为“玉石之王”。当然,除了新疆,在中国其他一些地区,如辽宁岫岩、河南独山等地,也产有具有独特魅力的河磨玉,它们各自拥有不同的地质成因和审美特征,共同构成了中华河磨玉丰富多彩的大家族。 二、 河磨玉的材质之美 河磨玉的迷人之处,首先体现在其卓越的材质上。 温润的质地: 河磨玉最显著的特征之一便是其温润的质地。用手触摸,能感受到一种细腻、柔和的触感,仿佛温热的肌肤,丝毫不显冰冷。这种温润感,源于其缜密而细腻的纤维交织结构,使得玉石内部的分子排列紧密,光线能够发生柔和的漫反射,从而呈现出一种含蓄而内敛的光泽。这种质感,是其他许多玉石难以比拟的,也正是其“玉”之美感的重要体现。 纯净的色泽: 河磨玉的颜色丰富多样,但核心的魅力在于其色泽的纯净与饱和。最经典的莫过于羊脂白玉,它呈现出一种如凝脂般的乳白色,纯净无瑕,仿佛融化的白雪,在光线下散发出柔和的光晕。除此之外,还有各种色调的青玉、碧玉、黄玉等,无论是淡雅的浅绿,还是浓郁的墨绿,亦或是温润的黄色,都显得格外纯粹,没有丝毫的浑浊或杂色。这种纯净的色彩,使得玉石更显高贵与典雅。 缜密的结构: 河磨玉的内部结构非常缜密,这也是其温润质感和良好韧性的来源。通过放大镜观察,可以看到其纤维状或针状的矿物相互交织、紧密结合。这种精细的结构使得玉石不易产生裂纹,并且在雕刻时能够承受精细的刻画,展现出工匠的智慧与技艺。 独特的韧性: 尽管质地细腻,但河磨玉却拥有出色的韧性。它不像玻璃那样易碎,而是能够承受一定的撞击和压力。这种韧性,不仅保证了玉器在日常使用中的耐用性,也为玉器雕刻提供了更大的创作空间。 三、 河磨玉的文化意蕴 玉,在中国文化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河磨玉,作为玉中的佼佼者,更是承载了深厚的文化意蕴。 君子之德的象征: 自古以来,玉就被视为君子之德的化身。“君子比德于玉”,孔子将玉的温润、坚韧、纯洁、质地细腻等特质,比拟为君子的品德。佩戴玉饰,不仅是一种装饰,更是对自身品行的约束和提升。河磨玉以其卓越的品质,更是将这种君子之德的象征意义发挥到了极致。 吉祥与平安的寄托: 在中国传统观念中,玉具有辟邪、保平安的寓意。人们相信,佩戴玉饰能够带来好运,驱除厄运。河磨玉温润的光泽和纯净的色泽,也为人们带来了心灵的慰藉和精神的寄托,使其成为祈求吉祥和幸福的载体。 权力的象征与财富的体现: 在古代,玉器往往是王室贵族才能拥有的珍宝,是权力和财富的象征。精美的河磨玉器,更是稀少而珍贵,能够彰显主人的尊贵地位和不凡品味。 艺术创作的载体: 河磨玉不仅是一种天然的瑰宝,更是艺术家们挥洒创意、展现技艺的理想材料。从古至今,无数精美的玉器作品,都以河磨玉为载体,将神话传说、自然景物、吉祥图案等,栩栩如生地呈现在世人面前。这些作品,不仅是物质的财富,更是中华民族艺术智慧的结晶。 四、 河磨玉的鉴赏要领 对于爱好河磨玉的收藏者而言,掌握一定的鉴赏要领至关重要。 看“色”: 河磨玉的颜色多种多样,但关键在于其颜色的“正”、“纯”与“匀”。纯正的颜色,没有杂色;纯净的色泽,没有灰蒙蒙的感觉;均匀的颜色,避免出现“花”的现象。例如,羊脂白玉的白,应是温润而富有光泽的,而非死白或过于苍白。 辨“质”: 质地的好坏,直接影响玉器的价值。观察玉石的细腻程度、光泽感和温润感。细腻的玉石,触摸起来光滑如丝;温润的玉石,给人一种舒适的触感;而光泽,则应是含蓄而柔和的,而非刺眼或暗淡。 察“工”: 玉器的工艺水平,是其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精湛的雕刻技艺,能够将玉石的天然之美与人文创意完美结合。观察玉器的线条是否流畅,图案是否清晰,细节是否到位。例如,同一块玉石,经过名家雕琢,其价值会远高于未经雕琢或工艺粗糙的作品。 品“形”: 形状的选择,应与玉石本身的特质相契合。可以是传统的吉祥图案,也可以是写实的人物山水,甚至是抽象的艺术造型。一件成功的玉器,其形状的设计,应能够充分展现玉石的色彩、质地和纹理,并赋予作品生命力。 听“声”: 传统的鉴赏方法之一,是通过敲击玉器来听其声音。质地优良的玉石,敲击时会发出清脆而悠扬的声音,而质地较差的玉石,则声音会显得沉闷或沙哑。但此方法需要一定的经验积累,不建议初学者单独依赖。 触“触感”: 用手触摸玉器的表面,感受其光滑度、细腻度和温润度。优质的河磨玉,触摸起来会有一种冰凉中带着温润的感觉,仿佛肌肤一般。 五、 河磨玉的收藏与保养 河磨玉作为一种珍贵的收藏品,在收藏和保养方面也需要特别注意。 选择可靠的来源: 购买河磨玉,应选择信誉良好的商家或拍卖行,避免买到假冒伪劣产品。了解玉石的产地、品种和等级,并索要相关的鉴定证书。 分类收藏: 根据玉石的品种、颜色、雕刻工艺等进行分类收藏,有助于系统的整理和价值的评估。 防碰撞: 尽管河磨玉韧性较好,但仍需避免剧烈碰撞,以免造成损伤。 避酸碱: 避免让玉器接触到酸碱性物质,如化妆品、香水、清洁剂等,以免腐蚀玉石表面。 定期清洁: 定期用软布轻轻擦拭玉器表面,保持其光泽。如需清洗,可用清水浸泡,然后用软布擦干。 妥善存放: 将玉器存放在干燥、阴凉、避光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或潮湿环境。 结语 河磨玉,不仅仅是一种美丽的石头,它更是中华民族深厚文化底蕴的载体,是古人智慧的结晶,是艺术家们灵感的源泉。从古至今,它以其温润的质地、纯净的色泽、深邃的文化内涵,征服了无数人的心。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静下心来,去品味一块河磨玉,去感受它所蕴含的东方哲学与美学,去领略那跨越千年的温润之美,或许能带给我们别样的宁静与启迪。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在历史渊源和文化背景的挖掘上,做得尤为深入和细致,远超我预期的“入门”级别指南。它不仅仅停留在教你如何分辨真伪,更花了大量篇幅去探讨玉石在中国文化中扮演的角色,从新石器时代的礼器到帝王将相的佩饰,再到文人墨客把玩赏石的雅趣。我尤其对其中关于不同朝代审美取向变化的分析很感兴趣,例如唐代对和田玉“温润”的推崇与宋代对玉器“瘦、透、漏、皱”的追求之间的微妙差异,被梳理得井井有条。这使得阅读过程变成了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之旅,让我对所收藏的每一件玉器,都能赋予更深层次的文化解读。它让我明白,收藏玉石,收藏的不仅是物质,更是时间与文明的沉淀。

评分

作为一个刚踏入这个领域的新手,我最欣赏这本书的叙事逻辑和知识的递进安排。它没有上来就堆砌晦涩的专业术语,而是从最基础的“何为好玉”开始讲起,循序渐进地引导读者建立起一个完整的认知框架。比如,它对“水头”和“净度”的解释,采用了大量生动的比喻和生活化的场景来阐述,使得原本抽象的物理概念变得直观易懂。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沁色”形成机理的探讨部分,作者引用了一些地质学和化学的知识,但解释得非常克制且有条理,确保了非专业人士也能顺畅理解。这种教学方式,如同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前辈在你耳边慢条斯理地传授心法,让你在不知不觉中就掌握了核心要点,而不是被一堆数据资料淹没,极大地增强了读者的学习信心。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实在是一流的,封面采用的磨砂质感,触感温润细腻,与书名所蕴含的玉石文化气质完美契合。翻开书页,那种厚实的纸张和清晰的印刷质量立刻让人感到这是一本用心的作品。内页的插图更是精美绝伦,无论是不同光线下玉石颜色的细微变化,还是纹理的特写,都展现出极高的专业水准。很多图片色彩饱和度恰到好处,既还原了实物的质感,又兼顾了视觉的舒适性。尤其值得称赞的是,排版布局非常大气,留白得当,让人在阅读专业知识时不会感到拥挤和疲劳。这种对书籍物理形态的重视,无疑提升了收藏者在把玩实体书时的愉悦感,它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艺术品。随便翻到一页,那几张展示不同产地玉料的对比图,那种细腻的层次感和光泽度的捕捉,简直让人爱不释手,足以见得作者和出版方在制作上的投入和对读者的尊重。

评分

从实操性的角度来看,这本书提供的鉴别技巧部分,无疑是重中之重,而且它强调的是一种综合判断的能力,而不是单纯依赖某个单一指标。它细致地分析了不同类型玉石(如和田玉、独山玉等)在硬度测试、密度估算、以及借助放大镜观察晶体结构时的特有“脾气”。更难得的是,它勇敢地指出了当前市场上一些常见的误区和陷阱,比如对人工优化处理的鉴定标准。作者在描述这些技巧时,措辞严谨,不含糊其辞,甚至给出了具体的参考数值和视觉参照点。这对于避免“交学费”至关重要,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的“火眼金睛”至少提升了三成把握,不再是完全依赖他人的口头描述了。

评分

这本书的价值,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它所构建的“收藏家心智模型”上。它并非一本冰冷的鉴定手册,而是充满了一种对玉石的敬畏与热爱的哲学探讨。作者反复强调,真正的收藏是基于对材质的理解和对历史的尊重,而非单纯的资本逐利。这种理念的灌输,对于当下浮躁的市场环境来说,是一种清流。书中收录的一些老藏家访谈片段,展现了他们对藏品的情感联结和长期持有的耐心,这对我触动很大。它让我意识到,收藏是一场马拉松,需要沉静的心态和持续学习的热情。这本书成功地将“技术”与“心性”结合起来,让人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完成了对收藏家身份的初步认同和精神洗礼。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