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胡适留学日记(上、下册)
定价:69.00元
作者:胡适
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12-01
ISBN:9787533624811
字数:
页码:
版次:2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胡适留学日记》记录了十七卷留学期间的札记。十七卷札记是作者在美国留学时期(一九一零——一九一七)的日记和杂记。原来题作《藏晖室札记》,民国二十八年上海亚东图书馆曾排印发行。
《胡适留学日记》印出的札记写的是一个中国青年学生五、七年的私人生活、内心生活、思想演变的裸的历史。作者把自己的文学主张、思想演变,都写成札记,作为一种“自言自语的思想草稿”。他发现这种思想草稿很有益处,因为这种工作是求知识学问的一种帮助,也是思想的一种帮助。它的方式有多种,读书作提要、札记、写信、谈话、演说、作文,都有这种作用。札记是为自己的了解的;谈话、讨论、写信,是求一个朋友了解的;演说,并发表文章,是求一群人了解的。这都是“发挥”,都有帮助自己了解的功用。因为作者相信札记有这种功用,所以他常用札记做自己的思想的草稿。如作者对世界注意、非战注意、不抵抗主义,文学革命的见解。这十七卷的材料,除了极少数的删削之外,完全保存了原来的真面目。
目录
胡适留学日记台北版自记
重印自序
自序
卷一 一九一一年一月卅日至十月卅日
卷二 民国元年九月廿五日至十二月廿八日
卷三 民国二年四月至三年二月廿八日
一、国家与世界
二、道德观念之变迁
三、次主议事席
四、“博学铁匠”巴立特
五、杂志之有益
六、中国似中古欧洲
七、“希望所在,生命存焉”
八、读Synge短剧
九、读《嘉富尔传》
一○、胡彬夏女士
一一、苦学生
一二、读The Inside of the Cup说部
一三、西文诗歌甚少全篇一韵
一四、论纽约省长色尔叟被劾去位
一五、五十年来黑人之进步
一六、《论语》译本
一七、假期中之消遣
一八、耶稣诞日诗
一九、托尔斯泰临终时事
二○、吾国女子所处地位高于西方女子
二一、灯谜三则
二二、叔永岁末杂感诗
二三、《大雪放歌》和叔永
二四、孔教问题
二五、康乃耳大学费用
二六、非驴非马之大总统命令
二七、伦敦一块地三百六十年中增价四千倍
二八、湘省一年之留学费
二九、友人劝戒吸纸烟
三○、但怒刚死事情形
三一、鲍希参夭折
三二、今日吾国急需之三术
三三、我之自省
三四、我所关心之问题
三五、演说吾国婚制
三六、美国各大学之体育运动费
三七、“宗教之比较研究”讲演
三八、壁上格言
三九、借一千,还十万
四○、久雪后大风寒甚作歌
四一、乐观主义
四二、裴伦《哀希腊歌》
四三、记白里而之社会名剧《梅毒》
四四、绮色佳城公民议会旁听记
四五、郊天祀孔
四六、一种实地试验之国文教授法
四七、《说文》有许多字不满人意
四八、英国布商之言
四九、宋教仁被刺案中之秘密证据
五○、应桂馨死矣
五一、死矣赵秉钧
五二、杂俎三则
五三、美国有色人种之大官
卷四 民国三年三月十二日至七月七日
一、养家
二、母之爱
三、言字
四、FredRobinson君之慷慨
五、雪消记所见并杨任二君和诗
六、学生会之哲学教育群学委员会
七、西人研究中国学问之心得
八、入春又雪因和前诗
九、请得毕业助学金
一○、美国禁酒
一一、得卜朗吟征文奖金
一二、初次作临时演说
一三、赵元任、胡达同时得两种学会荣誉
一四、欧美有一种“剪报”营业
一五、“但论国界,不论是非”
一六、赴白博士夫妇家宴
一七、卸去世界学生会会长职务
一八、在世界会演说《世界和平与种族界限》
一九、赵元任作曲
二○、叔永作即事一律索和
二一、山谷诗名句
二二、论律诗
二三、杏佛和前韵
二四、吾国人无论理观念
二五、张希古亡故
二六、《春朝》一律并任杨二君和诗
二七、山谷之三句转韵体诗
二八、叔永赠傅有周归国,余亦和一章赠行
二九、记历
三○、《春秋》为全世界纪年古之书
三一、《大英百科全书》误解吾国纪元
三二、题“室中读书图”分寄禹臣、近仁、冬秀
三三、得家中照片题诗
……
卷四 民国三年三月十二日至七月七日
卷五 民国三年七月七日至八月十日
卷六 民国三年八月十一日至九月十五日
卷七 民国三年九月二十三日至十二月十一日
卷八 民国三年十二月十二日至四的二月十四日
卷九 民国四年二月十八日至六月七日
卷十 民国四年六月十二日至八月九日
卷十一 民国四年八月九日至十一月三日
卷十二 民国四年十一月廿五日至五年四月十七日
卷十三 民国五年四月十八日至七月廿一日
卷十四 民国五年七月二十二日至十一月四日
卷十五 民国五年十一月六日至六年三月廿日
卷十六 民国六年三月二十一日至六月一日
卷十七 民国六年六月九日至七月十日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套书的装帧和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拿到手就感觉分量十足,纸张的质感摸上去很舒服,印刷的字迹清晰锐利,阅读起来非常赏心悦目。特别是内页的排版,留白恰到好处,既不会让人觉得拥挤,又能保证信息量的充实。可以看得出出版社在细节上是下了真功夫的,这种对书籍本身的尊重,极大地提升了阅读体验。我个人对于实体书的偏爱,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这种可以触摸、可以细细品味的物理存在感,这套《胡适留学日记》无疑是文史爱好者书架上值得珍藏的一件精品。从封面设计到内文的处理,都透露出一种沉稳而典雅的气质,即便是作为案头摆设,也显得颇有品位。
评分阅读这类历史人物的原始记录,最吸引我的就是那种未经后世修饰的“原生态”的真实感。透过这些泛黄的纸页,我仿佛能听到那个时代青年学子们内心的挣扎、兴奋与迷茫,那种身处异域文化碰撞中心的鲜活状态,是任何二手解读都难以比拟的。文字中流淌出的,是对知识的渴求、对国家命运的忧思,以及对个人前途的规划,那种真挚的情感和细致入微的观察,让时间感变得异常立体。比起宏大的叙事,我更倾向于这种微观的视角,它能帮助我们更立体地勾勒出一个伟大思想家的成长轨迹,每一个细小的决定背后,都蕴含着深远的思考。
评分我特别欣赏日记这种体裁的坦诚与即时性。它不像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论文或公开发表的文章,而是作者在特定时刻的内心独白和情景速写。这套日记提供了一个绝佳的窗口,让我们得以窥见胡适先生在面对学术难题、人际交往乃至日常生活琐事时的真实反应。有些地方的记录,甚至带有一点青涩和稚嫩,这反而更显可爱和可信。这种“无防备”的状态,是研究一个人思想形成过程的宝贵资料,它揭示了“大师”背后那个有血有肉的“人”,而不是被神化的符号。
评分安徽教育出版社的选本和校对工作显然是做了扎实的考证。在阅读过程中,我发现对于一些当时比较晦涩的词语或历史背景,出版社似乎做了恰当的注释或提供了背景说明,这对于我们这些非专业出身的读者来说,是极其友好的。要知道,没有这些辅助性的工作,许多跨时代的细节可能会被轻易忽略或误解。良好的注释体系,极大地降低了阅读门槛,使得我们能更顺畅地沉浸在那个特定历史情境中,而不必频繁地停下来查阅工具书,保持了阅读的流畅性和连贯性。
评分从文学性上讲,胡适早期的文字风格,那种夹杂着中西语言习惯的表达,本身就具有一种独特的韵律美。它记录了一个知识分子在吸收西方新思想时,如何努力用当时的白话文去承载复杂概念的过程。这种语言上的探索与演变,本身就是中国近代思想史的一个缩影。我能从中感受到那个时代知识分子为推动语言革新所付出的努力。读罢全册,不仅收获了历史信息,更像进行了一次关于语言美学和思想变迁的深度对话,让人对白话文的生命力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和敬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