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舞蹈文物图典
定价:380.00元
作者:刘恩伯著
出版社:上海音乐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2-12-01
ISBN:9787806672266
字数:
页码:399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28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刘恩伯先生和我在北京汇文中学同窗,毕业后他以特有才分,学习于中央戏剧学院及文化部舞蹈教员训练班,遂以舞蹈为生平专业。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北京舞蹈学校与中国舞蹈工作者协会担任教研、编辑工作,卓有成果。到七十年代后人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从事研究和资料整理,著述颇丰,且屡次获奖。近年在校友聚会时重见,对这样一位中国舞蹈专家,作为完全外行的我,自然只有钦佩。没想到,刘恩伯先生新纂一部《中国舞蹈文物图典》,竟同我工作的领域搭界。他再三嘱咐写几句话,我不得不带着几分惶恐的心情应下了。
如所周知,考古文物的研究,从来就是与艺术史密不可分的。西方自古物学演化而成的考古学,在这一点上表现十分清楚。其实,中国考古学的前身,传统所谓金石学,又何尝不如此。金石学于北宋兴起,至清朝而大盛,杰出的收藏家、研究家、鉴赏家,无不具有高度的艺术修养,读其谱录论著,不仅获得文物知识,也必感受艺术陶冶,这在现在来说,仍然是值得继承发扬的优良传统。应当认识到,许多文物的重要价值,缺少艺术的目艮光,是无法全面理解和估价的。考古文物研究与艺术史,确系相辅相成,难以割裂。
《中国舞蹈文物图典》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好的例子。刘恩伯先生经过长期的努力,深入的研究,广征博引,以文物图像构成了系统的中国舞蹈史。由于书中用舞蹈专家的辨析,鉴赏和解说了很多文物,所以在爱好艺术者之外,关注考古文物的人们也有必要一读。
“舞蹈”一词,源出于《礼记·乐记》。《乐记》传为孔门七十子弟公孙尼子所著(一说为西汉河间献王刘德),其《师乙》章记“子贡问乐”,师乙云:“歌之为言也,长言之也。说(悦)之,故言之。言之不足,故长言之。长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不知乎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后来《毛诗序》发展其说,云:“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咏)歌之。永(咏)歌之不足,不知乎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参照*近发现的楚简《性之命出》,知道古人认为舞蹈出自人的性情,而与礼乐诗教直接相关。这种观点,是中国传统文化一项中心内容,所以《中国舞蹈文物图典》这部书,值得推荐给所有对传统文化有兴趣的读者。
《中国舞蹈文物图典》还有一个突出的长处,是图版的美观,印制的精好。为此,我们应对上海音乐出版社表示谢意。
目录
作者介绍
刘恩伯,1931年生于河北唐山。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研究员,中国舞蹈家协会会员,敦煌吐鲁番学会会员,中国民俗学会会员。曾任《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北京卷》责任副主编,《中国舞蹈词典》主编。《中国舞蹈艺术》、《汉族民间舞蹈》、《敦煌壁画与舞蹈》等百篇论
文摘
序言
这本《中国舞蹈文物图典》简直是为我这样的舞蹈爱好者量身打造的!我一直对中国古典舞的源远流长充满好奇,但苦于资料分散,很难形成一个系统性的认知。这本书的出现,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我探索的道路。翻开第一页,我就被那些精美的图片深深吸引。那些来自不同朝代的陶俑、壁画、雕塑,虽然历经沧桑,却依然鲜活地展现着古代人民载歌载舞的 joyous 场景。我尤其喜欢那些描绘乐舞百戏的画面,从中可以看到舞者们灵巧的身姿、华丽的服饰,以及背后蕴含的丰富的文化信息。书中的文字部分也同样精彩,专家们深入浅出的解读,不仅解释了文物的时代背景、艺术价值,更挖掘了它们在舞蹈史上的意义。我仿佛能听到来自千年前的鼓乐声,看到那些飘逸的舞袖在空中划出的优美弧线。这本书让我对中国舞蹈有了全新的认识,它不再是抽象的理论,而是触手可及的历史。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故事,每一个文物都承载着文化的重量。我迫不及待地想要深入研究每一个章节,去领略中国舞蹈艺术的博大精深。
评分作为一个对古代艺术史有着浓厚兴趣的研究者,我一直在寻找能够填补我知识空白的文献。《中国舞蹈文物图典》的出版,无疑为我提供了这样一个绝佳的机会。这本书的价值,远不止于其精美的图录。它所汇集和梳理的文物,跨越了漫长的时间维度,从新石器时代的舞蹈遗迹,到明清时期宫廷舞蹈的再现,几乎囊括了中国舞蹈发展的各个重要阶段。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不同地区、不同民族舞蹈特色的区分和呈现,这让我得以窥见中国舞蹈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例如,书中对唐代壁画中胡旋舞的描绘,以及对宋代杂剧表演的解析,都极具学术价值。文字部分的论述严谨而深入,参考文献的引用也十分详实,这为我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通过这本书,我不仅看到了舞蹈的形态,更理解了舞蹈背后的社会结构、宗教信仰和审美情趣。这是一部集艺术性、历史性和学术性于一体的力作,对于任何希望深入了解中国古代舞蹈文化的人来说,都具有不可或缺的价值。
评分我的女儿是一名热爱舞蹈的小学生,我一直希望她能从小接触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中国舞蹈文物图典》简直是我送给她的最好礼物!这本书虽然名为“图典”,但其内容却一点也不枯燥。色彩鲜艳的图片,生动有趣的文字,让她在阅读中就能感受到中国舞蹈的独特韵味。她最喜欢的是书中那些描绘动物舞蹈的图案,例如那些像在翩翩起舞的鸟儿和鱼儿的石刻。我也会指着那些古老的乐器,和她一起想象古代的音乐是如何演奏的,舞者又是如何随着音乐起舞的。书中的一些小故事,也让她对舞蹈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她常常指着书上的壁画,告诉我她看到了什么,并且模仿着那些舞者的动作,虽然稚嫩,但却充满活力。这本书不仅让她认识了中国舞蹈,更培养了她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我相信,在这样一本充满艺术气息的图书的陪伴下,她的童年一定会更加丰富多彩。
评分我是一名退休的文化工作者,一生都在与艺术打交道。阅读《中国舞蹈文物图典》的过程,对我来说,更像是一次与历史的对话,一次与古人灵魂的共鸣。书中展现的那些凝固在器物上的舞蹈瞬间,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阻隔,将那些早已消逝的表演重新带回眼前。我反复翻看那些乐舞俑,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都似乎在诉说着一段古老的故事。我尤其对那些表现祭祀舞蹈和宫廷宴乐的场景印象深刻,它们不仅仅是舞蹈的记录,更是当时社会生活、宗教仪式和权力象征的集中体现。我曾亲眼见过一些古代舞蹈的复原表演,但与书中所呈现的文物相比,那些复原总显得有些单薄。《中国舞蹈文物图典》用最真实、最原始的证据,向我们展示了中国舞蹈艺术的原始面貌,那种厚重感和历史的沧桑感,是任何后人的再创作都无法比拟的。这本书,是对中国舞蹈史的一次重要梳理,也是对我们民族文化宝库的一次珍贵补充。
评分说实话,一开始我抱着“随便看看”的心态打开这本书,因为我对舞蹈并不是特别了解。但没想到,《中国舞蹈文物图典》竟然如此引人入胜!书中的图片真的太震撼了,那些古代的壁画、雕塑,即使是隔着千年的时间,依然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生命力。我从来不知道,原来中国古代的舞蹈竟然有如此丰富的表现形式和如此多的种类。从那些庄重的祭祀舞蹈,到充满生活气息的民间舞蹈,再到后来宫廷里华丽的乐舞,这本书就像一条清晰的脉络,将我带入了中国舞蹈的奇妙世界。最让我惊喜的是,书中关于不同时期舞蹈服饰和道具的介绍,让我大开眼界。那些精美的刺绣、华丽的头饰,以及各种各样的乐器,都让我惊叹古人的智慧和创造力。这本书让我觉得,舞蹈不仅仅是一种表演形式,更是一种文化符号,一种连接历史与现在的桥梁。它让我重新审视了中国传统艺术,对我们自己的文化感到由衷的自豪。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