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联模板【结束】节点,请勿手动操作节点内的内容!!!
| 中国反电信网络诈骗蓝皮书(2016) | ||
| 定价 | 89.00 | |
| 出版社 | 人民邮电出版社 | |
| 版次 | 1 | |
| 出版时间 | 2017年04月 | |
| 开本 | 16开 | |
| 作者 | 南京邮电大学信息产业发展战略研究院 | |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 页数 | ||
| 字数 | ||
| ISBN编码 | 9787115451910 | |
第壹章 我国电信网络诈骗基本情况1
1.1 电信网络诈骗概述1
1.1.1 电信网络诈骗的起源及定义1
1.1.2 我国电信网络诈骗的基本现状3
1.1.3 国内外反电信网络诈骗研究综述4
1.2 我国电信网络诈骗十大典型案例23
1.2.1 冒充公检法诈骗案23
1.2.2 代考、改分诈骗案24
1.2.3 网购退款诈骗案25
1.2.4 娱乐节目中奖诈骗案26
1.2.5 补助、救助、助学金诈骗案28
1.2.6 冒充好友诈骗案29
1.2.7 医保、社保诈骗案30
1.2.8 钓鱼网站诈骗案31
1.2.9 订票诈骗案32
1.2.10 贷款诈骗案33
1.3 犯罪特点及主要手段34
1.3.1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主要特点34
1.3.2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主要手段38
1.4 受害群体特征及犯罪重点地区42
1.5 打击电信网络诈骗专项行动45
1.5.1 工业和信息化部加强组织领导,治理工作成效显著46
1.5.2 12321举报中心积极配合,受理和处置垃圾信息48
1.5.3 地方通信管理局重拳出击,建立反电信网络诈骗平台49
1.5.4 基础运营商严格执行,治理工作向纵深展开53
1.5.5 专业智库积极响应,做好支撑服务工作59
1.6 网络舆情分析60
1.6.1 2011—2016年电信网络诈骗网络舆情整体情况60
1.6.2 2016年电信网络诈骗网络舆情整体分析61
1.6.3 网民群体画像62
1.6.4 2016年电信网络诈骗热点新闻事件分析63
1.6.5 “徐玉玉事件”网络舆情分析65
第二章 我国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成因68
2.1 转型期中国社会结构失衡68
2.2 网络环境中的个人信息泄露76
2.3 犯罪成本低,防控难度大78
2.4 相关单位主体责任有待加强80
2.5 群众的防范意识普遍薄弱87
第三章 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的法律保障及存在的问题91
3.1 相关法律规定与适用92
3.2 亟须解决的法律问题104
3.2.1 定罪量刑标准有待进一步明确104
3.2.2 个人信息保护法律体系不健全105
3.2.3 相关主体法律责任难追究107
3.2.4 受害人权利救济难实现112
3.2.5 司法地域管辖仍有待明确113
第四章 反电信网络诈骗的对策研究115
4.1 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115
4.1.1 亟须制定个人信息保护法115
4.1.2 制定专门的“信息通信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119
4.1.3 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对“电信网络诈骗”定罪121
4.1.4 将电信网络诈骗罪单独定罪124
4.1.5 完善电子证据的收集、认定规则133
4.1.6 及时返还和赔偿受害人损失135
4.1.7 有效解决受害人救济中的法律适用问题137
4.1.8 明确案件的管辖权137
4.2 建立跨界联动的综合监管治理机制138
4.2.1 严格落实电话卡“实名制”138
4.2.2 整顿和规范重点电信业务144
4.2.3 严厉整治网络改号146
4.2.4 强化电信技术规范和拦截147
4.2.5 严格银行卡“实名制”150
4.2.6 严格管理和杜绝银行卡滥发152
4.2.7 依法整治非法窃取银行卡信息的犯罪活动154
4.2.8 银行实施延迟支付制度155
4.2.9 完善银行紧急止付制度157
4.2.10 严格落实银行系统业务办理记录留存制度158
4.2.11 严格执行银行业汇款转账潜在风险提醒告知制度158
4.2.12 银行积极配合公安部门实施涉案资金返还工作159
4.3 构建良性的反电信网络诈骗机制160
4.4 构建国jia*级反电信网络诈骗工作平台163
4.5 增设“国家反电信网络诈骗宣传周”165
附录169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169
六部委关于防范和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通告172
银监会、公安部关于印发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案件冻结资金返
还若干规定的通知(银监发〔2016〕41号)175
工信部关于进一步防范和打击通讯信息诈骗工作的实施
意见(工信部网安函〔2016〕452号)180
工信部关于进一步做好防范打击通讯信息诈骗相关工作的
通知(工信部网安函〔2015〕601号)191
人民银行关于加强支付结算管理防范新型违法犯罪有关事项的
通知(银发〔2016〕261号)199
央行有关负责人就联合整治非法买卖银行卡信息专项行动答记
者问208
人民法院 人民检察院 公安部关于办理电信网络诈
骗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215
这本书的标题《中国反电信网络诈骗蓝皮书(2016)》让我对我国在2016年这个时间点,在打击电信网络诈骗这一棘手社会问题上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效充满了期待。从书名来看,我预想它应该是一本系统性、研究性很强的读物,能够全面梳理出当时电信网络诈骗的发生现状,包括其主要形式、蔓延的区域、受害群体以及犯罪分子的惯用手段等等。尤其“基情况”这个词,让我联想到书中会包含大量的数据分析和统计图表,用翔实的数据来描绘电信网络诈骗的全景图,让读者能够清晰地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和复杂性。同时,“犯罪”一词则暗示了书中会对构成电信网络诈骗的法律条文、犯罪链条以及社会危害性进行深入剖析,帮助读者理解这不仅仅是简单的诈骗,而是具有一定组织性、技术性的犯罪行为。对于我这样一个普通读者而言,能够从这本书中了解到这些基本情况,对于提高自身的防范意识,以及理解国家在维护公民财产安全方面所面临的挑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希望能从中获得一些具体的防范知识,比如如何识别常见的诈骗电话、短信,以及在遭遇诈骗时应该如何正确报案和寻求帮助。
评分我拿到《中国反电信网络诈骗蓝皮书(2016)》时,内心是充满好奇的。作为一名对社会现象敏感的读者,我对电信网络诈骗这类影响千家万户的犯罪活动一直非常关注。这本书名中“基情况”三个字,在我看来,预示着书中将包含大量的数据分析和现状梳理。我猜想,书中会详细描绘2016年我国电信网络诈骗的整体态势,比如诈骗案件的数量、增长趋势、涉及的金额、地域分布等等,或许还会分析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业的人群成为受害者的比例,以及他们遭受损失的具体情况。这些翔实的数据,就像是给电信网络诈骗这一“顽疾”做了一次详细的“体检报告”,能够让我们清晰地认识到问题的严峻性。同时,“我国电信网络诈骗犯罪”这个部分,又让我期待书中能够深入剖析犯罪的内在逻辑,不仅仅是描述表象,更能触及犯罪分子是如何利用人性的弱点、技术上的漏洞来实施犯罪的。
评分《中国反电信网络诈骗蓝皮书(2016)》吸引我的,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所承诺的“打击电”这一关键信息。这让我联想到,书中很可能不仅仅是停留在对电信网络诈骗现状的描述,更重要的是,它会系统性地阐述国家在这一领域的治理策略和行动部署。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详细介绍2016年我国在打击此类犯罪方面所采取的重点举措,例如,是否提及了专项整治行动、技术侦查手段的提升、跨部门的协调机制、以及在法律法规方面的完善等。这种“行动指南”式的介绍,对于普通读者来说,无疑能提供宝贵的参考。了解国家如何“出手”打击犯罪,有助于我们增强安全感,也能够激发我们参与到反诈斗争中来的意识。此外,书中对于打击过程中遇到的挑战和瓶颈的探讨,以及对未来工作方向的展望,也同样值得我深入研究,这能帮助我更辩证地看待反诈工作,理解其长期性和复杂性。
评分翻开《中国反电信网络诈骗蓝皮书(2016)》,我首先被其严谨的学术风格所吸引,尽管是面向公众的“蓝皮书”,但其内容深度和研究方法显然是经过精心打磨的。书中关于“我国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论述,并非停留在泛泛而谈的层面,而是试图勾勒出当时这一犯罪业态的全貌。我特别关注书中对犯罪手段的细致描写,例如,是否详细列举了“杀猪盘”、“冒充公检法”、“刷单返利”等当时流行的诈骗类型,并对每种类型的作案流程、技术特点、诱骗话术进行了拆解分析。这种深入的剖析,对于普通人来说,无疑是极佳的“反诈教科书”,能够帮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更敏锐地捕捉到诈骗信息,从而避免上当受骗。此外,书中关于犯罪的社会成因和深层原因的探讨,也让我耳目一新。它是否提及了互联网发展带来的信息不对称、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以及部分人群的金融素养不足等问题?这些宏观层面的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理解电信网络诈骗为何如此猖獗,并思考如何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难题。
评分《中国反电信网络诈骗蓝皮书(2016)》在“打击电信网络诈骗”这一部分,无疑是全书的重点和高潮。我满怀期待地想了解,在2016年,我们国家在面对如此严峻的电信网络诈骗形势时,究竟采取了哪些有效的措施,又取得了怎样的成效。书中是否详细介绍了当时公安机关、通信管理部门、银行等各方的联动机制?例如,是否阐述了跨部门、跨地域协作打击犯罪的模式,以及在技术侦查、证据固定、嫌疑人抓捕等环节的难点与突破?我非常希望看到书中能够展现一些具体的打击案例,即使是经过了案例的匿名化处理,也能让我们对打击犯罪的实际运作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同时,书中对法律法规的梳理和完善,以及在国际合作方面的努力,也同样是我关注的焦点。毕竟,电信网络诈骗早已不再是单一国家的问题,国际性的合作打击才是关键。总而言之,这部分内容将直接关系到读者对国家打击犯罪能力的信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