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联模板【结束】节点,请勿手动操作节点内的内容!!!
| 产品展示 |
| 基本信息 |
| 图书名称: | 法律经济学 |
| 作 者: | 柳川隆 |
| 定价: | 48.00 |
| ISBN号: | 9787111558835 |
| 出版社: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 开本: | 16 |
| 装帧: | 平装 |
| 出版日期: | 2017-04-01 |
| 印刷日期: | 2017-04-01 |
| 编辑推荐 |
| 内容介绍 |
| 本书以具体案例、设例及小栏目等方式,通过知识产权法、合同法、公司法、反垄断法、劳动法、社会保障法、环境法等多个领域来比较法学与经济学各自思维的精髓,解读两者之间的异同,力图让读者同时理解两大学科在解决社会问题时所体现出的各自特征,是一本跨学科领域的少见的研究成果之一。因本书源自日本神户大学经法研究共同课程的教学成果,因此,本书不仅适合对规范企业行为的法律法规感兴趣的经管专业以及法律专业的学生,还有助于执法当局、经法学者等面对个案时如何考虑经济学意义上的效率性以及法学意义上的公平性、公正性等问题。 |
| 作者介绍 |
| 目录 |
| 推荐序 译者的话 序 序章 法学和经济学的双向思考1 第一节 序言1 第二节 法学与经济学之间的对立——案例分析3 第三节 法学与经济学的价值取向9 第四节 致读者16 小栏目1 经济学家眼中的本书构成19 小栏目2 经济学思维中的解释19 小栏目3 法院一游:民事和刑事20 第一章 “物品”所有权——知识产权法22 第一节 所有权制度的概要及其意义22 第二节 知识产权法制度的概要25 第三节 专利制度的经济分析29 第四节 著作权制度的经济分析35 小栏目4 法的读者是谁:强行法规和任意法规41 第二章 调整公司利害关系人的规则——公司法42 第一节 序言42 第二节 董事与公司之间的利益冲突46 第三节 保护少数股东55 第四节 结语59 小栏目5 强行法规62 小栏目6 善管注意义务62 小栏目7 爱因斯坦之法:一般法与特别法62 第三章 公平竞争的规则——反垄断法64 第一节 反垄断法的概要和目的64 第二节 转售价格维持行为68 第三节 搭售77 第四节 结语87 小栏目8 欧美有关转售价格维持行为之规制89 小栏目9 “Public”School虽是“公”立学校,但实质为 “私”立——私法和公法的问题89 第四章 劳动力市场的期望规则——劳动法91 第一节 序言91 第二节 作为贫困对策的最低工资制度98 第三节 限制解雇与劳动力市场101 第四节 结语107 第五章 安全网的公平与效率——社会保障法109 第一节 社会保障制度的意义和概要109 第二节 社会保险的原理和作用118 第三节 现行制度机制以及存在的问题123 第四节 结语132 小栏目10 法如爱——法及其解释(1)134 第六章 什么是“守约”——合同法135 第一节 序言135 第二节 违约救济的法理论——日本法与英格兰法的比较137 第三节 救济方式的妥当性——基于两个设例分析145 第四节 以经济学的观点考虑合同法153 第五节 结语163 小栏目11 “与彼时一样,您的异议不被承认和采纳”——英美法系和 大陆法系166 第七章 损害赔偿的含义——不法行为法167 第一节 序言167 第二节 不法行为制度的概要168 第三节 关于不法行为法的法学与经济学观点170 第四节 过失责任原则178 第五节 结语183 小栏目12 民法中不法行为法的地位187 小栏目13 “法学家怎么还虚伪而不负责任呢?”——法及其解释(2)187 第八章 环保规则——环境法190 第一节 序言190 第二节 垃圾和 再利用191 第三节 景观203 第四节 结语214 小栏目14 “不能通过理性整除的世界”——法的目的216 小栏目15 宪法和人权216 附录 经济学基础知识218 |
|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
..................
........在翻阅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最深的感受是它打破了我之前对法律的一些固有印象。我原以为法律就是一套固定不变的规则,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法律的弹性与适应性。它解释了法律是如何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演变的,以及经济因素是如何驱动法律的改革和创新。例如,书中关于环境法的讨论,就生动地展示了环境污染这一外部性问题是如何促使法律制定者设计出更有效的规制措施,以期达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平衡。这种动态的视角,让我对法律有了更生动的认识。同时,书中对于司法过程的经济学分析,也让我对法官的判决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他们并非仅仅是机械地套用法律条文,而是在权衡各种经济因素,以期实现最优的社会结果。这种对法律运行机制的深入剖析,对于我理解社会运行的逻辑非常有帮助。
评分对于许多法律专业的学生来说,往往会更侧重于法律条文的记忆和分析,而忽略了法律产生的社会经济背景。这本书恰恰弥补了这一点。它不只是枯燥的法律条文解释,而是将法律置于一个动态的经济环境中进行审视。书中关于反垄断法的讨论,让我明白了为什么政府会干预市场,以及这种干预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市场的公平竞争,而非扼杀创新。它还让我意识到,一些看似“不公平”的法律规定,背后可能有着更深层次的经济合理性,比如对弱势群体的保护,是为了实现更广泛的社会福利。这本书让我学会了用一种更宏观、更具战略性的眼光去看待法律,不再局限于微观的个案,而是思考法律在整个社会经济体系中的作用和意义。这种转变对我未来的学习和工作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评分我一直对法律背后的经济逻辑充满好奇,但市面上鲜有能够深入浅出地解答我疑问的书籍。这本书的出现,无疑填补了这一空白。它不仅仅是知识的搬运工,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我穿越法律条文的迷雾,洞察其背后的经济驱动力。书中对合同法的分析,让我理解了违约的成本和收益是如何影响当事人的决策,以及法律如何通过设定惩罚机制来激励人们遵守合同。这对于我在日常生活中处理商业合同、甚至是一些个人协议时,都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参考。此外,书中关于知识产权的论述,也让我对创新和发明有了更深的认识。它解释了为什么需要知识产权保护,以及这种保护的程度如何影响创新者的积极性,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的进步。这种从微观的个体行为到宏观的社会发展的逻辑链条,被清晰地呈现出来,让我对“效率”和“公平”在法律中的权衡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这本书在法条与经济规律的交叉领域,为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在阅读之前,我对法律和经济的理解总是相对独立,认为它们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学科,各自有其独立的逻辑和运行机制。然而,通过这本书,我开始认识到两者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以及它们如何相互影响、相互塑造。比如,书中关于产权制度的分析,让我深刻理解了清晰界定的产权如何能有效降低交易成本,促进资源的最优配置,进而推动经济增长。这不仅仅是一个理论上的阐述,而是通过具体的案例和模型,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我开始审视生活中遇到的各种经济现象,例如市场失灵、外部性等,并尝试运用法律经济学的理论去解释它们。这种学习体验非常令人兴奋,它让我不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去思考和分析。这本书的叙述方式也很有意思,它并没有直接抛出复杂的公式和理论,而是循序渐进地引导读者理解核心思想,这对于像我这样非科班出身的读者来说,显得尤为友好。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最大启发,在于它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具解释力的“工具箱”。当我遇到一些社会现象,或者在思考某些政策的合理性时,这本书提供了一套分析问题的框架和方法。它不仅仅是传递信息,更重要的是教授一种思考方式。例如,在阅读有关法律经济学在刑法中的应用时,我开始理解为什么某些犯罪行为的惩罚力度会被设定在特定的范围内,这背后往往涉及到犯罪成本、威慑效应以及社会资源的分配等经济学考量。这种从经济学角度理解法律,让我能够更理性、更深入地剖析社会问题。它让我明白,很多法律制度的设计,都是在有限的资源下,力求达到最大化的社会效益。对于一个渴望理解世界运行规律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份宝贵的财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