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外国法律思想简史(21世纪中国高校法学系列教材)
定价:25.00元
作者:张培田 主编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有限公
出版日期:2008-11-01
ISBN:9787300098364
字数:259000
页码:247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外国法律思想史,积累了外国社会文明进化的成果,是关于外国人类法哲学和法学理论发展的知识总结,是大学法学本科教育中常重要的课程。本书主要向你介绍了有关外国法律思想史的概况,全书共分十七章,主要内容括古罗马法律思想、基督教法律思想、 佛教法律思想、近代英国法律思想、近代法国法律思想、近代美国法律思想、近代日本法律思想、现代亚洲法律思想等。
绪论
章 古希腊法律思想
节 古希腊法律思想概述
第二节 法的正义性理论
第三节 城邦与法的理论
第四节 民主与法治的理论
第二章 古罗马法律思想
节 古罗马法律思想概述
第二节 西塞罗的自然法思想
第三节 罗马法学家的法律思想
第三章 古埃及法律思想
节 古埃及法律思想的历史背景
第二节 国家与宗教权力
第三节 基本法律观念
第四节 婚姻、财产与刑罚理论
第四章 古印度法律思想
节 古印度法律思想概述
第二节 宗教法哲学理论
第三节 国家与法的理论
第五章 古巴比伦法律思想
节 古巴比伦法律思想的历史背景
第二节 神祗与王权
第三节 正义与惩罚
第四节 法律程序与财产理论
第六章 基督教法律思想
节 基督教神学法律思想的发展历程
第二节 基督教罪刑法律思想
第三节 基督教神学自然法思想
第七章 伊斯兰教法律思想
节 伊斯兰教法律思想产生的背景
第二节 法律的一般理论
第三节 国家和宪政学说
第八章 佛教法律思想
节 佛教法律思想概述
第二节 普世法律价值观
第三节 “正法”思想
第九章 近代英国法律思想
节 近代英国法律思想的历史背景
第二节 自然状态、主权、自然法与法治
第三节 法律的本质与法理学的创立
第四节 法律的起源与发展
第十章 近代法国法律思想
节 近代法国法律思想的历史背景及思想史地位
第二节 自然权利学说与社会契约论
第三节 分权制衡
第十一章 近代美国法律思想
节 近代美国法律思想的历史背景及思想史地位
第二节 “自然权利”的实现与政府的建构形式
第三节 邦联实验危机与大共和国方略
第十二章 近代德国法律思想
节 法的定义及本质
第二节 国家学说
第三节 权利学说
第四节 刑法与刑罚
第五节 历史法学派的兴起
第六节 民法学说
第十三章 近代日本法律思想
节 近代日本法律思想的历史背景
第二节 近代西方启蒙思想在日本的传播
第三节 近代日本的法律移植
第四节 法治思想
第五节 国家观念
第六节 刑法与惩罚
第七节 民法理论与法典论争
第十四章 现代欧洲法律思想
节 现代欧洲法律思想的兴起、产生与发展
第二节 法律的概念
第三节 国家学说
第四节 法律与道德
第五节 法律的功能和作用
第六节 犯罪与刑罚
第十五章 现代美洲法律思想
节 现代美洲法律思想发展的背景及特点
第二节 法
第三节 社会学法学
第四节 法律现实主义
第五节 自然法的复兴
第十六章 现代亚洲法律思想
节 现代亚洲法律思想变革的历史背景
第二节 公法理论变化
第三节 私法理论发展
第四节 国际交往法律观演变
第十七章 俄罗斯法律思想
节 俄罗斯法律思想概述
第二节 道德与法
第三节 自由与法
第四节 国家与法
主要参考书目
这部著作带给我的震撼,远不止于知识的累积,更在于它所展现的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张培田教授在梳理外国法律思想的演进历程时,巧妙地将各个时期的思想置于其独特的历史文化语境中进行考察,使得那些看似抽象的法律概念变得生动而可感。我尤其欣赏书中对法律思想发展中那些“隐秘的联系”和“未曾言说的对话”的挖掘。例如,作者在探讨德国表现主义法学时,并没有停留在其形式化的批判,而是深入分析了其背后对形式主义的深刻反思以及对社会现实关照的强烈愿望。同时,书中对于不同学派之间既有传承又相互否定的复杂关系的处理,也极具匠心。读者可以清晰地看到,每一个新的法律思想的出现,往往是对既有理论的挑战、修正或是扬弃,这种动态的发展过程正是法律思想魅力的所在。这种辩证的思维方式,不仅拓展了我的知识边界,更重要的是,它教会了我如何以一种批判性的、历史的眼光去审视和理解任何一种思想体系,这对于我未来在法学领域的深入研究,无疑具有非凡的指导意义。
评分作为一名对法学理论史怀揣着浓厚兴趣的读者,这本书无疑是一场知识盛宴。作者张培田教授以其深厚的学术功底,为我们梳理了一条横跨古今、贯穿东西的外国法律思想发展脉络。初读之下,便被其清晰的逻辑和丰富的史料所吸引。从古希腊罗马的朴素自然法观念,到中世纪神学法律思想的演变,再到近代自然权利理论的兴起,每一个重要的转折点都被作者 meticulously 地呈现出来。尤其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于不同时期代表人物思想的深入剖析,例如奥古斯丁关于上帝之城与地上之城的论述,霍布斯、洛克、卢梭关于社会契约的不同解读,以及边沁、奥斯丁的法律实证主义等等,都让我对这些经典理论有了更加立体和深刻的理解。张教授在叙述中,不仅仅罗列事实,更注重挖掘思想背后的历史背景、社会条件以及与其他思想流派的相互影响和批判,使得整部作品充满了思想的张力。对于初学者而言,这本书无疑是一扇通往广阔法学思想世界的大门;对于有一定基础的读者,它也能提供更深入的视角和更全面的知识体系。
评分阅读《外国法律思想简史》,如同进行了一场穿越时空的哲学对话。张培田教授凭借其精炼的语言和严谨的治学态度,为我们勾勒出了西方法律思想从萌芽到繁盛的壮丽图景。我惊喜地发现,书中对于一些关键概念的阐释,比如“自然法”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多重含义,以及“实证主义”内部不同流派的细微差别,都做得非常到位,避免了概念的混淆和理论的模糊。例如,关于哈特和凯尔森关于法律本质的争论,书中不仅清晰地呈现了他们的核心观点,还通过对比分析,展现了他们各自理论的优点和局限性,让我对法律的本质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此外,作者在提及一些相对冷门但同样重要的思想流派时,也给予了足够的篇幅,比如对批判法学、女性主义法学等思想的介绍,这无疑大大丰富了我对法律思想多元性的认知。整本书的结构安排也十分合理,过渡自然,使得读者能够顺畅地跟随作者的思路,一步步深入理解那些复杂的法律哲学问题。
评分不得不说,这本书的出版,对于中国高校的法学教育而言,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张培田教授以其严谨的学术规范和对外国法律思想的深刻洞察,为我们提供了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简史”,它既保持了学术的深度,又兼顾了内容的易读性。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一些西方法律思想家个人经历与思想产生的关联的描述,这使得理论的讲解不再是枯燥的文本堆砌,而是充满了人性的温度和历史的厚重感。例如,在介绍韦伯的理性化理论时,作者联系了他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变迁,使得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其理论的形成和影响。同时,书中对于不同法律传统(如大陆法系和普通法系)的法律思想差异的分析,也为我们理解全球法律体系的多元化提供了重要的线索。这本书让我深刻体会到,法律思想并非孤立的存在,它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因素息息相关,是一种活生生的、不断演变的有机体。
评分作为一名希望在法律理论领域打下坚实基础的学生,我发现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极佳的起点。张培田教授以其宏大的视野和精细的笔触,将西方法律思想的发展历程娓娓道来,条理清晰,逻辑严密。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一些争议性理论的呈现方式,它并没有回避矛盾,而是将不同的学术观点并列呈现,并引导读者去思考这些观点背后的理据,鼓励读者形成自己的判断。例如,对于德沃金的权利理论和波斯纳的经济分析法学,书中都有客观的介绍和深入的分析,让我得以在比较中理解不同理论的价值和适用范围。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十分适合学界,既有学术的严谨,又不失流畅的表达,读起来不会感到晦涩难懂。它不仅仅是一本知识的汇集,更是一本思维的启迪。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不仅掌握了外国法律思想的基本脉络,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如何去理解和分析复杂的法律理论,为我今后的学习和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