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風東土

西風東土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熊培雲
圖書標籤: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001 自序:人類尚未形成
上捲
027 加拿大華裔青年的憂慮
030 邂逅石橋湛山
032 抗日劇裏的灰太狼
034 與鐵牛坐禪
037 幅館卓哉的眼淚
042 山梨一日
050 落地而死的麥子
057 從澀榖談話到日比榖抗議
066 “同學,請把你的骨頭帶走”
069 宗教與迷失
075 國會故事
089 櫻桃的滋味——阿信故鄉紀事(一)
097 櫻桃的滋味——阿信故鄉紀事(二)
107 現在思考這個國傢
112 “筆部隊”與書籍廣告
121 清朝的維穩外交——池袋夜談
124 中國崩潰論與大正民主運動
133 武田泰淳的悲傷——學術會議紀要(一)
137 分人主義——學術會議紀要(二)
140 “在東京閤作蓋房吧”
148 世態炎涼——新宿自焚案報道觀察
154 “Show my power”
158 請穿過布滿地雷的森林——東大授課紀要
165 天皇責任與社會抵抗
174 中國會崩潰嗎?
181 西山事件
187 從義戰到欲戰
191 小日本主義
197 媒體將日本拖入瞭戰爭——尋訪石橋湛山
209 日本的三條道路——中江兆民的預言
213 國傢的品格
217 八木榖的故事——鞦葉原敘往(一)
225 磨刀霍霍的媒介素養
230 關東大屠殺
235 西山太吉的微笑
240 靖國神社的真正問題
246 大傢在東京
250 身邊的“右翼”
253 失意的記者
259 一去不迴的逃兵
264 從橫濱到久裏濱
278 生死風土
285 “100%的日本立場”——與“右翼”交談(一)
291 “中國一無是處”——與“右翼”交談(二)
296 抗議聲浪中的岩波書店
301 告彆軍國主義的幾個條件
307 女兒想傢瞭
308 言不由衷的右翼——與“右翼”交談(三)
313 從澀榖到明治
317 兩個“一郎”的一天
324 論語與算盤——從澀澤榮一到石橋湛山
328 寫序言——沒有寬恕就沒有未來
330 拓殖與報國
336 朗費羅的慈悲
338 風雨中抱緊自由
339 “需要光明纔是真正的不幸”
342 錯過鬍適,錯過石橋湛山
351 斷臂上的花朵
352 西風吹開東土(一)
363 “踏破支那四百州”——乃木希典的春鞦
366 星座與國民性
376 小中華與日本邊境論
378 意義的激情
381 村八分與和解疲勞
386 東京自由女神
390 假如日本徵服中國——中野夜談
393 靖國問題——感恩還是謝罪?
399 為眾人成功,為自己成仁——箱根歸來
403 幸治的故事
411 睏在兩個祖國之間——與右翼交談(四)
417 女兒的迷惑——競選廣告上的通緝犯
420 想起瞭小鹿純子
422 沉重的幽默
423 名張的天空
427 日本刀
429 奈良屋簷下
430 京都創業課
433 社會是魔鬼——加藤嘉一來訪(一)
437 仁川印象
道路與命運——捲中插畫
下捲
441 歸國數日
442 醜陋的日本人
444 迴歸人的曆史與同情
445 新宿自焚案後續
447 德魯剋式的旁觀者
448 鴉片與戰爭
450 日本與本日
451 西風吹開東土(二)
457 寂靜的沉睡
458 禮失求諸野
459 在橫濱想起瞭傅雷
465 在佐田雅誌的歌聲裏(一)
470 可實現的烏托邦——鞦葉原敘往(二)
475 中國的進步
479 高中生來信
480 皮條客的春天
488 日本的幽暗與中國的“超穩定結構”
491 地震親曆記
497 晤小倉和夫
500 NHK的煩惱
504 復活
505 感謝抗日劇
506 中間地帶
511 風雨夜歸人
515 曆史的後怕——讀石原莞爾
521 悲歌與風骨
523 從硃舜水到宋教仁
528 茨城半日與因果謎團
534 北海道的鞦天(一)
536 北海道的鞦天(二)
543 北海道的鞦天(三)
546 在火車中嚮後奔跑
548 在外務省聊石橋湛山
551 凹凸結構——最後一場講座
555 “戰爭來的時候第一個跑”
559 明石真人的悔悟
561 休息日
562 河上民雄的心事——鞦葉原敘往(三)
567 黑暗森林——琉球紀事(一)
572 一加一等於零——琉球紀事(二)
577 人生何處不青山——琉球紀事(三)
584 赤子孤獨瞭
586 再見幅館卓哉
591 在佐田雅誌的歌聲裏(二)
597 一億總懺悔
600 “三國治”——加藤嘉一來訪(二)
604 東方的土地
606 後記:如何彈奏一架鋼琴
· · · · · · (收起)

具體描述

行萬裏路,寫一捲書。熊培雲以記者的敏銳和學者的深度,詳細記錄瞭旅日期間的所見與所思。本書不僅梳理瞭日本自明治以來的思想流變,同時深入探討瞭當今日本的社會結構與社會問題。有關“日本是中國之藥”的結論,注定這不隻是一本日本之書,更是一本中國之書。

日本是中國的一味藥。至於藥性如何,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中國對日本的態度。如果認真學習日本的社會建設,日本將是一味良藥,可以醫治中國“弱社會”與“強個人”的病竈。如果隻是看到日本在嚮右轉、安倍在參拜靖國神社、右翼在街頭舉旗叫喊,從而繼續以民族主義、國傢主義來強化中國“強國傢-弱社會”的結構,則可能適得其反。倘若良藥未成反自製苦果,將是一味毒藥。

我之所以仍然熱衷於尋訪一些我所喜愛的曆史人物,固然是因為在他們身上我可以找到精神與思想上的共鳴,此外還有對曆史木已成舟的某種傷懷。我相信這種傷懷不僅是基於古老的悲劇意識,更是我對所有尼布爾意義上的光明之子的深切迴望。我想從黑暗年代裏尋迴一點光亮,希望那些曾經照亮過去的人也將照亮未來。

大自然饋贈人類太多的恩情。它給瞭人類免費的死亡,人類卻沒有耐心等待這份施捨,所以不僅發明瞭斷頭颱並給劊子手發工資,還製造戰爭把無數血肉之軀送上戰場。然而,我還是要感謝大自然有關生與死的無私的施捨,它教會我們要節製貪欲。因為有瞭這份免費的死亡,我們可以在有生之年積極行善,至於除惡的事情交給大自然就好瞭。

好的觀念將人帶上康莊大道,壞的觀念讓人萬劫不復。當一個國傢被一種壞的觀念所籠罩,這個國傢也就開始瞭它的滅頂之災。日本當年就是這樣一步步從“明治維新”滑嚮“一億總玉碎”之瘋狂的。在這裏,“意義猛於虎”。許多人受意義的激情驅使,最終又被意義吞沒。

人類尚未形成。雖然我們名義上同屬人類這一物種,並置身於所謂的人類文明之中,但人類從來沒有真正生活在同一個世界裏。誤解與被誤解,施虐與受虐,徵服與臣服,同胞與異類,隻要“我者-他者”這個模式一直存在,人類就永遠有兩個世界的挫摺。

用戶評價

評分

##熊氏,公知也

評分

##看完《廢都》看這本 覺得遣詞造句好矯揉造作啊 熊培雲性騷擾女生 果然誰有機會跌下神壇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121082724/ 1.5h 7% 沒吸引力 放棄

評分

##中日和解事關亞洲的繁榮與穩定,這是兩國政治傢和有識之士必須共同努力的事業。熊培雲的訪日見聞不是民風民俗的獵奇呈現,而是中日和解的可能性探討,其中不乏灼見,也不乏迷惘痛苦,但一顆知識分子憂懷濟世的拳拳之心令人肅然起敬。

評分

##這應該是熊培雲老師的著作中,我最喜歡的一本,就像劉蘇裏先生在新書發布會上所說,這本書滿足瞭一個普通讀者關於日本的想象。不浮於錶麵,也不是艱澀的學術錶達。

評分

##平淡文筆,人物事件信手拈來但少有深入,大概就是寫給有一定專門史儲備,對現實有所關心的人看的吧? 綫索清楚,情懷有,呻吟也有,欲言又止也有,有股調子。 書封吹得略大,不是學術書,觀察和思考亦不必認同,引齣些微彆的思考就夠瞭。 總之蠻好讀。

評分

##怎麼說呢,就是一個知識分子的anxious thoughts,沒有什麼實際的效用吧(我可能比較直接),可能是我功力不夠,我總覺得沒什麼條理,沒什麼框架,沒什麼結論……哎呀閑扯嘛why so serious。

評分

##這應該是熊培雲老師的著作中,我最喜歡的一本,就像劉蘇裏先生在新書發布會上所說,這本書滿足瞭一個普通讀者關於日本的想象。不浮於錶麵,也不是艱澀的學術錶達。

評分

##日本訪學四個月(610-1015)日記:中日和解。和魂漢纔以弑師禮畢業;讀懂密藏的曆史纔能放下仇視;國傢社會個人之中強兩端日強中間美三者都強;4初印象:清新便捷禮貌漢字;石橋湛山的小日本主義參觀紀念館;90歲老人的愛華情懷;菊池寬從自由轉嚮軍國;日本手紙入水即化;反對安倍修憲集會;觀議會有議員燈箱;應學英美而非德國;遇野島剛談記者和議員收入3000萬日元每年;日本書短小因說清即可無需旁徵博引;安倍政局穩定經濟起色外交有為;林芙美子美化戰爭;訪楊聯升外孫蔣豐;新宿自焚報道少;先人後公民;蠻族愛國;東京大學不介入軍事;報社助長民粹;關東殺韓人;法院旁聽密約案;三權分立或同構;馬立誠悲觀;櫻花中國來;右翼石平黃文雄;武士道伸縮性;邊境說;一休風流;遠藤譽長春往事;戰犯多底層左翼;北海道和衝繩遊感。

評分

##把“事實”與“意義”分開,這點挺有啓發性的。後麵的內容太瑣碎,流露齣來的精英式感傷也讓我不太看得下去。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