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 老子的智慧 精裝版 林語堂 著 人文理想和語言魅力的經典之作60餘年 新修訂本 品味

正版 老子的智慧 精裝版 林語堂 著 人文理想和語言魅力的經典之作60餘年 新修訂本 品味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老子
  • 道傢
  • 哲學
  • 林語堂
  • 經典
  • 智慧
  • 人文
  • 修身
  • 文化
  • 精裝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博宇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江蘇人民齣版社
ISBN:9787214129383
商品編碼:26712961800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4-11-01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書名:老子的智慧:修訂精裝紀念典藏版!

:28.00元

作者:林語堂

齣版社:江蘇人民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4-11-01

ISBN:9787214129383

字數:210000

頁碼:272

版次:1

裝幀:精裝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

編輯


新修訂,精裝典藏版
在大師的連珠中,品味老莊的灑脫圓融,成就逍遙淡定的人生境界。
林語堂,中國人眼裏的文學大師,西方人眼裏的東方哲人。
展現林語堂人文理想和語言魅力的經典之作。

目錄


目 錄

緒論 |001
序 |019

道之德 |001
002 | 章 論常道
006 | 第二章 相對論
014 | 第三章 無為而治
019 | 第四章 道之德
021 | 第五章 天地
024 | 第六章 榖神
第二篇
道之訓 |027
028 | 第七章 無私
031 | 第八章 水
034 | 第九章 自滿的危險
037 | 第十章 抱一
040 | 第十一章 “無”的用處
043 | 第十二章 感官
045 | 第十三章 榮辱
第三篇
道之體 |051
052 | 第十四章 太初之道
056 | 第十五章 古之善為士者
059 | 第十六章 知常道
063 | 第十七章 太上
067 | 第十八章 道廢
069 | 第十九章 知所屬
074 | 第二十章 天與我
077 | 第二十一章 道的顯現
079 | 第二十二章 爭之無益
084 | 第二十三章 同於道
086 | 第二十四章 餘食贅形
089 | 第二十五章 法
第四篇
力量之源 |093
094 | 第二十六章 輕與重
099 | 第二十八章 守其雌
102 | 第二十九章 戒乾涉
104 | 第三十章 戒用兵
106 | 第三十一章 不祥之器
110 | 第三十二章 道似海
113 | 第三十三章 自知
121 | 第三十四章 大道泛濫
123 | 第三十五章 道之平
125 | 第三十六章 生命的步驟
128 | 第三十七章 天下自正
131 | 第三十八章 墮落
135 | 第三十九章 全道
138 | 第四十章 反的原則
第五篇
生活的準則 |141
142 | 第四十一章 道傢的特性
145 | 第四十二章 強梁者
147 | 第四十三章 至柔
149 | 第四十四章 知足
153 | 第四十五章 清正
155 | 第四十六章 走馬
157 | 第四十七章 求知
159 | 第四十八章 以無為取天下
160 | 第四十九章 民心
162 | 第五十章 養生
169 | 第五十一章 玄德
171 | 第五十二章 襲常道
173 | 第五十三章 盜誇
176 | 第五十四章 身與邦
178 | 第五十五章 赤子之德
182 | 第五十六章 無榮辱
第六篇
政治論 |187
188 | 第五十七章 治術
192 | 第五十八章 政悶
194 | 第五十九章 如嗇
199 | 第六十章 治大國
201 | 第六十一章 大國和小國
203 | 第六十二章 善人之寶
205 | 第六十三章 難易
207 | 第六十四章 終始
209 | 第六十五章 大順
213 | 第六十六章 榖王
215 | 第六十七章 三寶
217 | 第六十八章 不爭之德
218 | 第六十九章 掩飾
221 | 第七十章 不我知
222 | 第七十一章 病
223 | 第七十二章 論罰(一)
224 | 第七十三章 論罰(二)
225 | 第七十四章 論罰(三)
227 | 第七十五章 論罰(四)
第七篇
箴 言 |229
230 | 第七十六章 強弱
231 | 第七十七章 張弓
233 | 第七十八章 莫柔於水
234 | 第七十九章 平治
236 | 第八十章 理想國
238 | 第八十一章 天之道
想象的孔老會談 |240
096 | 第二十七章 襲明

內容提要


老莊思想,博大深邃,是中華智慧的根基之一;林語堂幽默睿智,文若流水;這兩者的結閤就是我們所看到的《老子的智慧》。林語堂突破桎梏,以莊釋老,智慧之言流於字間。作者認為,這部作品“比什麼《老子解詁》還實在,比王弼注還透徹”。此書能幫助讀者在品讀老子智慧的同時,悟齣屬於自己的人生哲學。

作者介紹


林語堂(1895—1976)
文化大師,作傢,以英文書寫而揚名海內外,四獲諾貝爾文學奬提名。曾任聯閤國教科文組織美術與文學主任、筆會副會長。
林語堂旅居美國數十年,骨子裏仍是傳統的中國文人,其作品無不體現著儒釋道三者的結閤,傳達著中國人特有的智慧、氣質和情懷。他一生筆耕不輟,著作等身,代錶作品有《生活的藝術》《》《孔子的智慧》《老子的智慧》《京華煙雲》《風聲鶴唳》《蘇東坡傳》《武則天正傳》等。


《東方聖人:老子思想與人生之道》 導言:穿越時空的智慧迴響 在人類思想的長河中,總有一些璀璨的星辰,即便曆經數韆年,依然散發著耀眼的光芒。老子,這位被譽為“東方聖人”的先哲,其所著《道德經》,無疑是其中一顆最恒久的星。這本書並非對《道德經》的逐字逐句解讀,也不是對其思想體係的學術性梳理,而是試圖從一個更貼近現代人生活的角度,去發掘老子思想中蘊含的普世智慧,並探尋其在當代社會中的實踐意義。我們將以一種更加生活化、故事化的方式,去品味“道”的深邃,去領悟“無為”的智慧,去感受“柔弱”的力量,去理解“返璞歸真”的境界。這是一次心靈的旅程,一次與古聖先哲的對話,一次對生命本質的重新追問。 第一章:“道”的脈絡——宇宙萬物的本源與運行法則 “道可道,非常道。”這句話,是《道德經》的開篇,也是整個體係的基石。但“道”究竟是什麼?它不是一個抽象的哲學概念,而是貫穿宇宙萬物的生命能量,是事物生成、發展、變化的根本規律。它無形無相,卻又無處不在。 想象一下,生命是如何誕生的?從一粒種子到參天大樹,從一個細胞到復雜的人體,其背後有著怎樣的力量在驅動?《道德經》告訴我們,那是“道”。它不言不語,卻默默地孕育萬物;它無形無色,卻能塑造齣韆姿百態的世界。 我們現代人,常常被紛繁復雜的現象所迷惑,被各種信息所裹挾,卻忘瞭去探尋事物最根本的動力。我們追求效率,追求速度,卻可能忽略瞭事物自然生長的節奏。《道德經》中的“道”,正是提醒我們,要迴歸事物的本源,理解萬物運行的內在規律。 例如,河流的流動。它不是刻意去雕琢自己的河道,而是順應地勢,自然而然地流淌,最終匯入大海。這便是“道”的體現。再如,四季的更替,日月的升落,生命的生老病死,哪一樣不是遵循著某種不可違抗的規律? 理解瞭“道”,我們就不會再執著於錶麵的得失,不會再為一時的順境或逆境而過分欣喜或悲傷。我們會明白,一切都在“道”的運行之中,一切都有其發生的必然性。這是一種豁達,一種超然,一種對生命更深層次的理解。 第二章:“無為”的妙用——順應自然,不強求的智慧 “無為而無不為”,這是老子思想中最具辨識度的概念之一,也是最容易被誤解的。很多人認為“無為”就是什麼都不做,消極避世。然而,這恰恰是對老子智慧的麯解。 “無為”,並非懶惰或放棄,而是指不違背自然規律,不妄加乾涉,以一種順應、不強求的態度去處理事物。它是一種“順勢而為”,而不是“逆勢而動”。 在人際關係中,我們常常因為過度乾涉、試圖改變對方而引發衝突。而“無為”則是一種“放手”,給予對方空間,讓他們按照自己的節奏去成長。正如養育孩子,過度的控製和溺愛,反而會阻礙他們的獨立。真正的愛,是給予支持,相信他們有能力去探索世界。 在工作和事業中,我們常常麵臨壓力,渴望成功。但如果事事強求,急功近利,反而容易弄巧成拙。“無為”在這裏,是指要找準時機,順勢而為,不必過於焦慮。有時候,靜待時機,做好準備,自然會有水到渠成的一天。 “無為”也是一種謙遜。它認識到自身的渺小,認識到自然規律的強大。它不以個人的意誌去對抗世界的客觀存在,而是努力去理解和融入。這種智慧,能夠幫助我們減少內耗,避免不必要的痛苦,將精力用在更有價值的地方。 想象一位高明的園丁,他不會強迫植物按照自己的意願生長,而是根據植物的習性,給予適宜的光照、水分和養分,讓它們自然地展現齣最美的姿態。“無為”的智慧,正是如此。 第三章:“柔弱”的力量——以退為進,以靜製動的藝術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老子用“水”來比喻“道”,也用“水”來展現“柔弱”的力量。 水,看似柔弱,卻能滴水穿石,能夠容納百川,能夠以最小的阻力適應各種環境。相比之下,堅硬的事物,如岩石,一旦遇到外力,往往容易破碎。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們常常崇尚“剛強”,認為隻有強勢纔能獲得成功。然而,真正的強大,往往蘊藏在“柔弱”之中。 “柔弱”並非軟弱,而是一種彈性,一種適應性,一種以柔剋剛的智慧。當我們學會放下自己的棱角,不與人爭強好勝,反而更容易獲得理解和支持。當我們能夠保持內心的平靜,不被外界的喧囂所乾擾,就能更清晰地看到問題的本質。 例如,在溝通中,有時候一句溫和的話語,比強硬的指責更能化解矛盾。在競爭中,有時候退一步,反而能為自己贏得更多的空間和機會。 “柔弱”也是一種長遠的眼光。它不像“剛強”那樣追求眼前的勝利,而是注重長期的積纍和發展。水滴石穿,不是因為它力量強大,而是因為它持之以恒。 學會“柔弱”,意味著我們要學會傾聽,學會包容,學會放下不必要的執著。這是一種生命的智慧,能夠幫助我們在紛繁復雜的世界中,找到內心的寜靜,獲得真正的力量。 第四章:“返璞歸真”的境界——迴歸本心,簡化生活 “見素抱樸,少私寡欲。”這是老子對理想人生境界的描繪。在現代社會,我們被物質所包圍,被欲望所驅使,常常迷失瞭方嚮,忘記瞭最初的自己。 “返璞歸真”,就是找迴內心的純真,迴歸生命最本質的需求。它不是要我們放棄物質,而是要我們學會辨彆,學會取捨。 我們常常為瞭追求更多的物質財富而犧牲瞭寶貴的健康和時間,為瞭迎閤他人的期望而失去瞭自我。這種生活,充滿瞭焦慮和疲憊。 “返璞歸真”的智慧,在於簡化。簡化我們的物質需求,減少不必要的占有;簡化我們的社交圈,結交真正誌同道閤的朋友;簡化我們的思想,去除不必要的煩惱和擔憂。 當生活變得簡單,心靈反而會變得更加充盈。當我們不再被物質所奴役,而是成為物質的主人,就能體驗到真正的自由和快樂。 想象一下,一個孩子,他的快樂是多麼純粹,多麼簡單。不需要名牌,不需要奢侈,一個玩具,一個擁抱,就能讓他心滿意足。這種純真,正是我們成年人所渴望的“返璞歸真”。 “返璞歸真”不是一種退步,而是一種升華。它讓我們擺脫物欲的枷鎖,重新認識生命的價值,找到內心的平靜與充實。 結語:老子智慧的永恒魅力 老子的智慧,如同涓涓細流,滋養著中華民族的精神血脈。它不拘泥於形式,不局限於時代,其蘊含的普世價值,至今依然閃耀著智慧的光芒。 這本書,並非要將老子思想“現代化”或“通俗化”,而是試圖以一種真誠的態度,去重新發掘和品味這些穿越時空的智慧。我們希望通過對“道”的探尋,對“無為”的理解,對“柔弱”的感悟,以及對“返璞歸真”的嚮往,能夠為讀者帶來一些啓發,一些思考,一些關於人生更深層次的領悟。 願這本書,能成為您在人生旅途中的一盞明燈,指引您在紛繁復雜的世界中,找到內心的寜靜與力量,活齣屬於自己的精彩。

用戶評價

評分

購買這本書,最初是被“精裝版”和“林語堂 著”這兩個標簽所吸引,因為我對經典著作的齣版形式和知名學者的解讀都有著很高的期待。收到書後,果然不負所望。這本書的裝幀設計典雅大氣,紙張和印刷質量都相當齣色,拿在手中就有一種沉甸甸的質感。更重要的是,林語堂先生的譯注和解讀,為這本書注入瞭新的生命力。他以其深厚的學養和獨特的視角,將老子《道德經》中的精髓娓娓道來,使得那些原本晦澀的哲學思想變得通俗易懂,卻又不失其原有的深度和韻味。我尤其欣賞他在解釋“道”的生成和運行規律時,所引用的生動比喻和貼切的例證,讓我對“天人閤一”的境界有瞭更深刻的理解。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哲學著作,它更像是一部關於人生智慧的百科全書,涵蓋瞭為人處世、修身養性、治國理政等方方麵麵,為現代人提供瞭寶貴的精神滋養。

評分

這本書給我的感覺,就像是打開瞭一個通往寜靜之地的密門。在現代社會,我們總被各種信息洪流裹挾,被欲望和焦慮所驅動,而這本書就像一股清流,滌蕩著我內心的浮躁。林語堂先生的翻譯和解讀,功力深厚,他不僅僅是文字的搬運工,更是思想的傳達者。他用一種充滿人文關懷的筆觸,將老子深奧的哲學化繁為簡,讓普通讀者也能領略其中的妙處。我尤其欣賞書中對“自然”的推崇,那種順應天道、不強求、不執著的態度,在如今這個凡事都講究“拼搏”和“競爭”的時代,顯得尤為珍貴。它讓我開始反思,我們追求的到底是什麼?真正的幸福又在哪裏?這本書並非要我們放棄努力,而是要我們以一種更智慧、更從容的方式去生活。它提醒我,很多時候,放下比執著更能帶來解脫;很多時候,順勢而為比逆流而上更能抵達目標。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的心境變得更加平和,對很多事情的看法也更加豁達。

評分

這是一本讓人忍不住反復品讀的書。每一次翻開,都能從中發現新的感悟。林語堂先生的文字,有一種獨特的魅力,他將古老的智慧與現代的審美品味巧妙融閤,讓這本書既有深刻的思想內涵,又不失閱讀的趣味性。他筆下的老子,不再是遙不可及的聖人,而是一位充滿生活智慧的長者,他的話語溫和而有力,直抵人心。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知足”和“淡泊”的論述。在物質極大豐富的今天,人們往往容易陷入對更多物質的追逐,而這本書卻提醒我們,內心的滿足纔是真正的富足。它讓我重新審視自己的欲望,學會珍惜當下所擁有的一切。書中的許多句子,我都會摘抄下來,時時提醒自己。它不是那種看完就丟的書,而是會伴隨我成長的“精神食糧”。它教我如何麵對人生的起伏,如何在順境中不驕矜,在逆境中不氣餒。

評分

初次翻開這本書,就被它沉靜而有力的文字深深吸引。仿佛跨越時空,與一位古老智者對話。書中的每一句話都像經過韆錘百煉,帶著一種不動聲色的力量,直擊內心。它不是那種空洞的勵誌雞湯,而是根植於生活、經驗和深刻洞察的智慧。讀到某些章節時,我常常會停下來,反復咀嚼,思考作者是如何將如此精闢的道理融入平實的語言之中。林語堂先生的文字功底在此書中展現得淋灕盡緻,他用現代人的視角去解讀老子的思想,讓那些古老的智慧變得鮮活而具有現實意義。我尤其喜歡他對“道”的闡釋,那種無為而無不為的哲學,在如今這個快節奏、高壓力的時代,讀來尤為令人釋懷。它教會我如何在喧囂中保持內心的寜靜,如何在紛繁的世界裏找到自己的方嚮。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讀物,更像是一位良師益友,在我迷茫時給予指引,在我懈怠時予以警醒,在我疲憊時給予慰藉。它帶來的啓發是潛移默化的,影響著我對生活、對人際關係、對自我價值的認知。

評分

這本書就像一位溫厚的長者,在人生的旅途中,靜靜地陪伴著我,給予我力量和啓示。我尤其喜歡林語堂先生對書中一些概念的闡釋,比如“無為而無不為”、“寵辱若驚”、“知足不辱”等等。他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將這些看似抽象的哲學理論,融入到我們日常生活的點滴之中,讓我能夠更好地去理解和踐行。讀這本書,我常常會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仿佛一直以來睏擾我的許多問題,都在字裏行間找到瞭答案。它不是那種急於讓你“成功”的書,而是讓你學會如何“生活”的書。它教我如何去看淡得失,如何去珍惜寜靜,如何在紛繁的世界中保持內心的純粹。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能夠潛移默化地改變一個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讓我在麵對生活的挑戰時,能夠更加從容和智慧。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