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 老子的智慧 精装版 林语堂 著 人文理想和语言魅力的经典之作60余年 新修订本 品味

正版 老子的智慧 精装版 林语堂 著 人文理想和语言魅力的经典之作60余年 新修订本 品味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老子
  • 道家
  • 哲学
  • 林语堂
  • 经典
  • 智慧
  • 人文
  • 修身
  • 文化
  • 精装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博宇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14129383
商品编码:26712961800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4-11-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老子的智慧:修订精装纪念典藏版!

:28.00元

作者:林语堂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11-01

ISBN:9787214129383

字数:210000

页码:272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

编辑


新修订,精装典藏版
在大师的连珠中,品味老庄的洒脱圆融,成就逍遥淡定的人生境界。
林语堂,中国人眼里的文学大师,西方人眼里的东方哲人。
展现林语堂人文理想和语言魅力的经典之作。

目录


目 录

绪论 |001
序 |019

道之德 |001
002 | 章 论常道
006 | 第二章 相对论
014 | 第三章 无为而治
019 | 第四章 道之德
021 | 第五章 天地
024 | 第六章 谷神
第二篇
道之训 |027
028 | 第七章 无私
031 | 第八章 水
034 | 第九章 自满的危险
037 | 第十章 抱一
040 | 第十一章 “无”的用处
043 | 第十二章 感官
045 | 第十三章 荣辱
第三篇
道之体 |051
052 | 第十四章 太初之道
056 | 第十五章 古之善为士者
059 | 第十六章 知常道
063 | 第十七章 太上
067 | 第十八章 道废
069 | 第十九章 知所属
074 | 第二十章 天与我
077 | 第二十一章 道的显现
079 | 第二十二章 争之无益
084 | 第二十三章 同于道
086 | 第二十四章 余食赘形
089 | 第二十五章 法
第四篇
力量之源 |093
094 | 第二十六章 轻与重
099 | 第二十八章 守其雌
102 | 第二十九章 戒干涉
104 | 第三十章 戒用兵
106 | 第三十一章 不祥之器
110 | 第三十二章 道似海
113 | 第三十三章 自知
121 | 第三十四章 大道泛滥
123 | 第三十五章 道之平
125 | 第三十六章 生命的步骤
128 | 第三十七章 天下自正
131 | 第三十八章 堕落
135 | 第三十九章 全道
138 | 第四十章 反的原则
第五篇
生活的准则 |141
142 | 第四十一章 道家的特性
145 | 第四十二章 强梁者
147 | 第四十三章 至柔
149 | 第四十四章 知足
153 | 第四十五章 清正
155 | 第四十六章 走马
157 | 第四十七章 求知
159 | 第四十八章 以无为取天下
160 | 第四十九章 民心
162 | 第五十章 养生
169 | 第五十一章 玄德
171 | 第五十二章 袭常道
173 | 第五十三章 盗夸
176 | 第五十四章 身与邦
178 | 第五十五章 赤子之德
182 | 第五十六章 无荣辱
第六篇
政治论 |187
188 | 第五十七章 治术
192 | 第五十八章 政闷
194 | 第五十九章 如啬
199 | 第六十章 治大国
201 | 第六十一章 大国和小国
203 | 第六十二章 善人之宝
205 | 第六十三章 难易
207 | 第六十四章 终始
209 | 第六十五章 大顺
213 | 第六十六章 谷王
215 | 第六十七章 三宝
217 | 第六十八章 不争之德
218 | 第六十九章 掩饰
221 | 第七十章 不我知
222 | 第七十一章 病
223 | 第七十二章 论罚(一)
224 | 第七十三章 论罚(二)
225 | 第七十四章 论罚(三)
227 | 第七十五章 论罚(四)
第七篇
箴 言 |229
230 | 第七十六章 强弱
231 | 第七十七章 张弓
233 | 第七十八章 莫柔于水
234 | 第七十九章 平治
236 | 第八十章 理想国
238 | 第八十一章 天之道
想象的孔老会谈 |240
096 | 第二十七章 袭明

内容提要


老庄思想,博大深邃,是中华智慧的根基之一;林语堂幽默睿智,文若流水;这两者的结合就是我们所看到的《老子的智慧》。林语堂突破桎梏,以庄释老,智慧之言流于字间。作者认为,这部作品“比什么《老子解诂》还实在,比王弼注还透彻”。此书能帮助读者在品读老子智慧的同时,悟出属于自己的人生哲学。

作者介绍


林语堂(1895—1976)
文化大师,作家,以英文书写而扬名海内外,四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曾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美术与文学主任、笔会副会长。
林语堂旅居美国数十年,骨子里仍是传统的中国文人,其作品无不体现着儒释道三者的结合,传达着中国人特有的智慧、气质和情怀。他一生笔耕不辍,著作等身,代表作品有《生活的艺术》《》《孔子的智慧》《老子的智慧》《京华烟云》《风声鹤唳》《苏东坡传》《武则天正传》等。


《东方圣人:老子思想与人生之道》 导言:穿越时空的智慧回响 在人类思想的长河中,总有一些璀璨的星辰,即便历经数千年,依然散发着耀眼的光芒。老子,这位被誉为“东方圣人”的先哲,其所著《道德经》,无疑是其中一颗最恒久的星。这本书并非对《道德经》的逐字逐句解读,也不是对其思想体系的学术性梳理,而是试图从一个更贴近现代人生活的角度,去发掘老子思想中蕴含的普世智慧,并探寻其在当代社会中的实践意义。我们将以一种更加生活化、故事化的方式,去品味“道”的深邃,去领悟“无为”的智慧,去感受“柔弱”的力量,去理解“返璞归真”的境界。这是一次心灵的旅程,一次与古圣先哲的对话,一次对生命本质的重新追问。 第一章:“道”的脉络——宇宙万物的本源与运行法则 “道可道,非常道。”这句话,是《道德经》的开篇,也是整个体系的基石。但“道”究竟是什么?它不是一个抽象的哲学概念,而是贯穿宇宙万物的生命能量,是事物生成、发展、变化的根本规律。它无形无相,却又无处不在。 想象一下,生命是如何诞生的?从一粒种子到参天大树,从一个细胞到复杂的人体,其背后有着怎样的力量在驱动?《道德经》告诉我们,那是“道”。它不言不语,却默默地孕育万物;它无形无色,却能塑造出千姿百态的世界。 我们现代人,常常被纷繁复杂的现象所迷惑,被各种信息所裹挟,却忘了去探寻事物最根本的动力。我们追求效率,追求速度,却可能忽略了事物自然生长的节奏。《道德经》中的“道”,正是提醒我们,要回归事物的本源,理解万物运行的内在规律。 例如,河流的流动。它不是刻意去雕琢自己的河道,而是顺应地势,自然而然地流淌,最终汇入大海。这便是“道”的体现。再如,四季的更替,日月的升落,生命的生老病死,哪一样不是遵循着某种不可违抗的规律? 理解了“道”,我们就不会再执着于表面的得失,不会再为一时的顺境或逆境而过分欣喜或悲伤。我们会明白,一切都在“道”的运行之中,一切都有其发生的必然性。这是一种豁达,一种超然,一种对生命更深层次的理解。 第二章:“无为”的妙用——顺应自然,不强求的智慧 “无为而无不为”,这是老子思想中最具辨识度的概念之一,也是最容易被误解的。很多人认为“无为”就是什么都不做,消极避世。然而,这恰恰是对老子智慧的曲解。 “无为”,并非懒惰或放弃,而是指不违背自然规律,不妄加干涉,以一种顺应、不强求的态度去处理事物。它是一种“顺势而为”,而不是“逆势而动”。 在人际关系中,我们常常因为过度干涉、试图改变对方而引发冲突。而“无为”则是一种“放手”,给予对方空间,让他们按照自己的节奏去成长。正如养育孩子,过度的控制和溺爱,反而会阻碍他们的独立。真正的爱,是给予支持,相信他们有能力去探索世界。 在工作和事业中,我们常常面临压力,渴望成功。但如果事事强求,急功近利,反而容易弄巧成拙。“无为”在这里,是指要找准时机,顺势而为,不必过于焦虑。有时候,静待时机,做好准备,自然会有水到渠成的一天。 “无为”也是一种谦逊。它认识到自身的渺小,认识到自然规律的强大。它不以个人的意志去对抗世界的客观存在,而是努力去理解和融入。这种智慧,能够帮助我们减少内耗,避免不必要的痛苦,将精力用在更有价值的地方。 想象一位高明的园丁,他不会强迫植物按照自己的意愿生长,而是根据植物的习性,给予适宜的光照、水分和养分,让它们自然地展现出最美的姿态。“无为”的智慧,正是如此。 第三章:“柔弱”的力量——以退为进,以静制动的艺术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老子用“水”来比喻“道”,也用“水”来展现“柔弱”的力量。 水,看似柔弱,却能滴水穿石,能够容纳百川,能够以最小的阻力适应各种环境。相比之下,坚硬的事物,如岩石,一旦遇到外力,往往容易破碎。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常常崇尚“刚强”,认为只有强势才能获得成功。然而,真正的强大,往往蕴藏在“柔弱”之中。 “柔弱”并非软弱,而是一种弹性,一种适应性,一种以柔克刚的智慧。当我们学会放下自己的棱角,不与人争强好胜,反而更容易获得理解和支持。当我们能够保持内心的平静,不被外界的喧嚣所干扰,就能更清晰地看到问题的本质。 例如,在沟通中,有时候一句温和的话语,比强硬的指责更能化解矛盾。在竞争中,有时候退一步,反而能为自己赢得更多的空间和机会。 “柔弱”也是一种长远的眼光。它不像“刚强”那样追求眼前的胜利,而是注重长期的积累和发展。水滴石穿,不是因为它力量强大,而是因为它持之以恒。 学会“柔弱”,意味着我们要学会倾听,学会包容,学会放下不必要的执着。这是一种生命的智慧,能够帮助我们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找到内心的宁静,获得真正的力量。 第四章:“返璞归真”的境界——回归本心,简化生活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这是老子对理想人生境界的描绘。在现代社会,我们被物质所包围,被欲望所驱使,常常迷失了方向,忘记了最初的自己。 “返璞归真”,就是找回内心的纯真,回归生命最本质的需求。它不是要我们放弃物质,而是要我们学会辨别,学会取舍。 我们常常为了追求更多的物质财富而牺牲了宝贵的健康和时间,为了迎合他人的期望而失去了自我。这种生活,充满了焦虑和疲惫。 “返璞归真”的智慧,在于简化。简化我们的物质需求,减少不必要的占有;简化我们的社交圈,结交真正志同道合的朋友;简化我们的思想,去除不必要的烦恼和担忧。 当生活变得简单,心灵反而会变得更加充盈。当我们不再被物质所奴役,而是成为物质的主人,就能体验到真正的自由和快乐。 想象一下,一个孩子,他的快乐是多么纯粹,多么简单。不需要名牌,不需要奢侈,一个玩具,一个拥抱,就能让他心满意足。这种纯真,正是我们成年人所渴望的“返璞归真”。 “返璞归真”不是一种退步,而是一种升华。它让我们摆脱物欲的枷锁,重新认识生命的价值,找到内心的平静与充实。 结语:老子智慧的永恒魅力 老子的智慧,如同涓涓细流,滋养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它不拘泥于形式,不局限于时代,其蕴含的普世价值,至今依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这本书,并非要将老子思想“现代化”或“通俗化”,而是试图以一种真诚的态度,去重新发掘和品味这些穿越时空的智慧。我们希望通过对“道”的探寻,对“无为”的理解,对“柔弱”的感悟,以及对“返璞归真”的向往,能够为读者带来一些启发,一些思考,一些关于人生更深层次的领悟。 愿这本书,能成为您在人生旅途中的一盏明灯,指引您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找到内心的宁静与力量,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

用户评价

评分

初次翻开这本书,就被它沉静而有力的文字深深吸引。仿佛跨越时空,与一位古老智者对话。书中的每一句话都像经过千锤百炼,带着一种不动声色的力量,直击内心。它不是那种空洞的励志鸡汤,而是根植于生活、经验和深刻洞察的智慧。读到某些章节时,我常常会停下来,反复咀嚼,思考作者是如何将如此精辟的道理融入平实的语言之中。林语堂先生的文字功底在此书中展现得淋漓尽致,他用现代人的视角去解读老子的思想,让那些古老的智慧变得鲜活而具有现实意义。我尤其喜欢他对“道”的阐释,那种无为而无不为的哲学,在如今这个快节奏、高压力的时代,读来尤为令人释怀。它教会我如何在喧嚣中保持内心的宁静,如何在纷繁的世界里找到自己的方向。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读物,更像是一位良师益友,在我迷茫时给予指引,在我懈怠时予以警醒,在我疲惫时给予慰藉。它带来的启发是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对生活、对人际关系、对自我价值的认知。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打开了一个通往宁静之地的密门。在现代社会,我们总被各种信息洪流裹挟,被欲望和焦虑所驱动,而这本书就像一股清流,涤荡着我内心的浮躁。林语堂先生的翻译和解读,功力深厚,他不仅仅是文字的搬运工,更是思想的传达者。他用一种充满人文关怀的笔触,将老子深奥的哲学化繁为简,让普通读者也能领略其中的妙处。我尤其欣赏书中对“自然”的推崇,那种顺应天道、不强求、不执着的态度,在如今这个凡事都讲究“拼搏”和“竞争”的时代,显得尤为珍贵。它让我开始反思,我们追求的到底是什么?真正的幸福又在哪里?这本书并非要我们放弃努力,而是要我们以一种更智慧、更从容的方式去生活。它提醒我,很多时候,放下比执着更能带来解脱;很多时候,顺势而为比逆流而上更能抵达目标。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的心境变得更加平和,对很多事情的看法也更加豁达。

评分

购买这本书,最初是被“精装版”和“林语堂 著”这两个标签所吸引,因为我对经典著作的出版形式和知名学者的解读都有着很高的期待。收到书后,果然不负所望。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典雅大气,纸张和印刷质量都相当出色,拿在手中就有一种沉甸甸的质感。更重要的是,林语堂先生的译注和解读,为这本书注入了新的生命力。他以其深厚的学养和独特的视角,将老子《道德经》中的精髓娓娓道来,使得那些原本晦涩的哲学思想变得通俗易懂,却又不失其原有的深度和韵味。我尤其欣赏他在解释“道”的生成和运行规律时,所引用的生动比喻和贴切的例证,让我对“天人合一”的境界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哲学著作,它更像是一部关于人生智慧的百科全书,涵盖了为人处世、修身养性、治国理政等方方面面,为现代人提供了宝贵的精神滋养。

评分

这本书就像一位温厚的长者,在人生的旅途中,静静地陪伴着我,给予我力量和启示。我尤其喜欢林语堂先生对书中一些概念的阐释,比如“无为而无不为”、“宠辱若惊”、“知足不辱”等等。他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这些看似抽象的哲学理论,融入到我们日常生活的点滴之中,让我能够更好地去理解和践行。读这本书,我常常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仿佛一直以来困扰我的许多问题,都在字里行间找到了答案。它不是那种急于让你“成功”的书,而是让你学会如何“生活”的书。它教我如何去看淡得失,如何去珍惜宁静,如何在纷繁的世界中保持内心的纯粹。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能够潜移默化地改变一个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我在面对生活的挑战时,能够更加从容和智慧。

评分

这是一本让人忍不住反复品读的书。每一次翻开,都能从中发现新的感悟。林语堂先生的文字,有一种独特的魅力,他将古老的智慧与现代的审美品味巧妙融合,让这本书既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又不失阅读的趣味性。他笔下的老子,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圣人,而是一位充满生活智慧的长者,他的话语温和而有力,直抵人心。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知足”和“淡泊”的论述。在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人们往往容易陷入对更多物质的追逐,而这本书却提醒我们,内心的满足才是真正的富足。它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欲望,学会珍惜当下所拥有的一切。书中的许多句子,我都会摘抄下来,时时提醒自己。它不是那种看完就丢的书,而是会伴随我成长的“精神食粮”。它教我如何面对人生的起伏,如何在顺境中不骄矜,在逆境中不气馁。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