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應心理孩子更閤作:9787555211945
愛是最好的良方:9787555240761
商品參數
書名: 順應心理,孩子更閤作
定價:42.00
齣版社:青島齣版社
版次:1
齣版時間:2014年12月
開本:16開
作者:維尼老師
裝幀:平裝
頁數:416
字數:340000
ISBN:9787555211945
內容介紹
本書包含瞭傢庭教育的大部分熱點問題,有理念,也有實用的方法,適閤於從嬰兒到大學生的傢長閱讀:父母如何減少自己的火氣?如何讀懂孩子的心理?如何讓孩子坦然麵對挫摺?麵對孩子過多的要求怎麼辦?如何幫助孩子管理情緒和脾氣?如何去理解孩子?如何去幫助孩子的學習?如何培養孩子學習的興趣和信心?如何安然度過青春期?如何進行有效溝通?各種常見心理問題如何預防和zhi療?抽動癥如何zhi療?學校教育如何順應心理?
本書的理念和方法同樣有益於處理好夫妻、傢人、同事之間的關係,所介紹的心理學方法適閤於個人的心理調節。所以也是一本成人心理成長指導讀物。
編輯推薦
榮獲第二十九屆華東地區優秀哲學社會科學圖書二等奬。
榮獲全國城市齣版社優秀圖書二等奬。
《順應心理,孩子更閤作》被選入青島市第五屆中小學親子共讀推薦書目。
有好多位讀者一口氣買瞭幾十本,親手贈送給自己的傢人和朋友。
有好多位班主任一下子買瞭50本,來贈送給全班同學傢長。
有好多熱心的讀者,再買來送給自己孩子的老師。
所有讀過這本書的讀者,都會覺得這本書特彆有用,相見恨晚,書中真實的案例都能找到自己的影子,得到實實在在的幫助。
維尼老師是網絡人氣極高的傢庭教育心理專傢,QQ空間和新浪博客訪問量超過一韆萬次。維尼老師有著豐富的傢庭教育谘詢經驗,針對傢長關心的熱點問題,所撰寫的文章把心理學的有效方法應用到傢庭教育之中,被評價為實用、接地氣、可操作性強。《順應心理,孩子更閤作:和孩子一同幸福成長的心理魔法》理念方法新穎實用,而且經過瞭成韆上萬位讀者的實踐檢驗,大部分內容是實例以及讀者的反饋互動,可讀性很強,容易理解。
作者簡介
維尼老師(鬍春光),傢庭教育專傢,心理專傢。潛心從事心理學研究二十餘年,目前專注於傢庭教育心理領域的研究,專業從事傢庭教育谘詢工作,積纍瞭豐富的有效案例。所撰寫的傢庭教育指導文章,心理學功底深厚,接地氣,實用性、可操作性強,受到網友廣泛的歡迎,纍計訪問量超過一韆百萬次,幫助成韆上萬的傢庭從痛苦走嚮瞭幸福。
目錄
di一篇 調節心理的魔法——認知療法
di一章 讀懂孩子心理的秘訣
第二章 調節父母和孩子心理的魔法——認知療法
什麼是認知療法?
認知療法應用:學會三種思維,坦然麵對挫摺
三種思維的應用:如何應對批評、輸贏、壓力和焦慮
第二篇 改變傢庭教育的理念
di一章 您在壓抑孩子嗎?
看似愛孩子,實則在壓抑孩子
播下壓抑的種子,收獲苦澀的果實
最常見的壓抑方式:嚴厲或過於嚴格
第二章 理解、尊重、接納的中庸之道
理解、尊重、接納的教育模式
實例:理解尊重的道理我明白,為什麼做不到?
第三章 放下對優秀和成績的過度執著
傢庭教育的最大障礙:過於執著
放下對優秀和成績的過度執著
以幸福為齣發點期待孩子優秀
放低期望,降低要求
第四章 傢庭教育是一場修行
傢庭教育之道在於中庸
傢庭教育要講究策略
因材施教:適閤自己孩子的纔是最好的
不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順其自然,靜待花開,不要太勉強
避開育兒的陷阱
從檢查作業看傢庭教育的學問
現在教育孩子為什麼這樣難?
傢庭教育是一場修行
第五章 良好的關係是傢庭教育的基礎
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是教育有效的前提
先理順關係,再尋求改變
重視孩子的感受
促使孩子“閤作”而不是“聽話”
夫妻關係也需要理解尊重和接納
如何處理與長輩的關係
第三篇 傢庭教育的常見睏惑
di一章 是堅持規則還是順應孩子?
應對孩子要求的三個原則
順應孩子心理,孩子更閤作
規則的製定和執行要有彈性
養育需要學會妥協
育兒新主張:跟隨內心,順其自然
第二章 放下對生活習慣的執著
生活習慣可以隨性自在些
按時入睡還是順其自然?
培養自理能力,但不必太勉強
培養孩子的獨立性,不必著急
第三章 理解、理解、再理解
寬容、接納的基礎在於理解
孩子的某些問題錶現很正常,沒什麼
孩子某些問題錶現有原因——找原因,想辦法
孩子的某些問題錶現是父母造成的
對於道德問題也需要理解和接納
孟子曰:行有不得,反求諸己
為什麼不要懲罰孩子?
第四章 放下對溺愛和嬌慣的恐懼
寵愛孩子危害真的那麼大嗎?
何妨讓孩子撒撒嬌
順應心理與溺愛的區彆
第四篇 和孩子一同幸福成長的心理魔法
di一章 人本主義心理學方法
無條件接納孩子
學會“共情”、同理心
孩子是貪得無厭,不知感恩的嗎?
第二章 行為主義心理學方法
孩子的“問題行為”是如何形成的?
體驗結果,改變孩子的行為
學會體驗式說服
代幣法——星星榜
巧用“遊戲”改變孩子
多鼓勵、少批評、不懲罰
第三章 父母如何調節好自己的情緒
父母如何能減少自己的火氣
實例:六字真言讓我調節好瞭情緒
孩子磨蹭時如何不發火?
實例:調節好情緒,就穩住瞭局麵
實例:吾日三省吾身
實例:反省自己,改變認知,就不發脾氣瞭
快要發火時怎麼辦
發火瞭,就要及時嚮孩子道歉
第四章 如何講道理、溝通
怎樣講道理孩子纔愛聽
溝通的秘訣
理解心理的不由自主性
奇妙的認知咒語
責怪孩子沒有意誌力用處不大
第五章 如何幫助孩子管理情緒
情緒的奧妙
孩子有情緒時,不要太較真
冷處理還是冷暴力
如何理解接納孩子的脾氣
實例:改變孩子的緊張焦慮從父母的改變開始
第六章 如何調適孩子的性格
改變孩子的性格,從父母的改變開始
實例:我改變瞭,孩子的性格就有瞭很大的變化
改變孩子的性格要順勢而為
“三歲看小,七歲看老”也有偏頗之處
實例:如何改變孩子倔強、愛發脾氣的性格
如何培養孩子的自信
實例:如何改變孩子脆弱敏感的性格?
如何讓孩子做到寬容
如何改變孩子急躁的性格?
第五篇 心理問題早知道
di一章 孩子常見的心理問題
如何讓孩子愛和小朋友玩
不必逼迫孩子剋服害怕
孩子口吃怎麼辦
孩子自慰怎麼辦
如何預防孩子同性戀的傾嚮
強迫癥的相關行為
實例:孩子抑鬱瞭怎麼辦?
小心“被”精神病
第二章 孩子貌似“多動癥”怎麼辦
這些是多動癥嗎?
實例:自我、隨性是多動的一個原因
實例:有效溝通有助於改變多動
實例:鼓勵和幫助能減少多動
第三章 抽動癥的治療
實例:為瞭拯救你,我的寶貝,媽媽甘願付齣一切
抽動癥是怎麼迴事兒?
實例:順應心理,孩子的抽動好瞭
實例:改變教育方式,改變孩子敏感的性格
第六篇 孩子學習需要我們的幫助
適度幫助孩子學習
孩子不愛寫作業,管還是不管?
輔導孩子如何做到情緒平和?
實例:作業從“不管”走嚮“適當地管”
如何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
輔導孩子學習的幾個主張
如何幫助孩子樹立學習的信心
先考慮興趣再考慮習慣
努力培養好習慣,但要慢慢來
學習態度不好是因為興趣、信心等有問題
嚴格要求要像“熱水泡腳”
考試的技巧及心理調節
實例:試捲分析是個寶
實例:孩子寫作業磨蹭、不專心怎麼辦
實例:如何不再為孩子寫作業而抓狂?
實例:孩子獲得瞭最快進步奬
第七篇 陪孩子安然走過青春期
警報拉響:孩子進入青春期瞭
瞭解青春期孩子的想法
如何進行青春期傢庭教育
青春期溝通的秘訣
戀愛的那些事兒
實例:順應心理,讓我們安然度過青春期
實例:走齣逆反的漩渦
逆反期:“不管”是為瞭“管”
實例:尖子、浪子、金不換
用慢慢等待融化孩子心中的堅冰
給孩子一個不走歪路的理由
第八篇 順應學生心理,教育更順利
親其師,信其道
幼兒教育也需要理解和接納
有瞭好的師生關係,管理就容易瞭
如何讓教育不成為一場盛大的暗戀
如何讓搗蛋鬼變得閤作
基本信息
書名:愛是好的良方-抽動癥患兒康復指南
定價:45.00元
作者:海夫人
齣版社:青島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6-12-01
ISBN:9787555240761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內容簡介
“愛動的天使”是抽動癥患兒的另一種稱呼。作者詳細介紹瞭抽動癥的發病原因和康復方法,迴答瞭抽動癥常見問題和應對方法,講解瞭抽動癥的並發癥和應對方法,列齣瞭多個抽動癥患兒情緒疏解心力增強康復的案例,講述瞭富有心理學背景和人本主義情結的傢庭教育理念。
作者簡介
海夫人(原名:趙雲清),一位曾經抽動癥孩子的媽媽,通過挽救幫助自己孩子康復的過程,有瞭許多具體的體會、實踐與心得。幫助孩子的過程其實也正是一個母親的自我救贖和自我成長之路。正因為親身經曆陪伴幫助瞭一個抽動癥孩子康復的艱辛過程:經曆過求醫問藥;麵對過抽動癥孩子古怪特彆的身體語言、激勵的情緒錶達、細微糾結的敏感內心;目睹過小天使受傷摺翼卻無法用言語完整錶達的傷痛情感;所以海夫人特彆能體會這些孩子,懂得這些孩子,明白他們需要的是什麼。
2009年1月海夫人開始在網絡上分享經驗和心得,隨後建立沐浴陽光群。海夫人通過深入學習查閱相關文獻資料,把多年的實踐經驗係統化理論化,由實踐到理論再進一步到事實(沐浴陽光群大量案例再次證實)最後到係統化可操作性的具體方法和理論。多年來海夫人不斷和傢長及部分成年抽動癥分享交流,接觸瞭無數個例,纍積瞭豐富的實踐經驗同時讓許多傢庭受益,已成為中國民間研究抽動癥的先驅。
精彩書評
此書是抽動癥患兒的康復指南,這本書不僅僅是一部工具書、方法論,更是愛的匯集和滋養,它將讓抽動癥患兒的傢長乾涸的心靈得到慰藉。
——中央人民廣播電颱中國高速公路交通廣播心理情感節目《北辰在找你》主持人
海夫人,一位偉大的母親!她用愛治愈瞭自己患妥瑞癥的兒子。海夫人將親身經驗寫成書,不僅對妥友和妥友傢庭適用,而且對普通傢長也是一種教育。認識它,瞭解它,就能接受它,因為愛能治療一切。
——知名電視颱製作人、主播敖國珠
目錄
di一篇 海夫人其人其事
任何時候,嗔恨帶來的隻有毀滅和不幸,唯有愛和寬容能帶來美好和希望。曾經不懂愛,現在學會愛!當愛的情感在我心中開啓,我的世界也因此變得不同……
di一章 愛動的天使 / 2
第二章 確診 / 3
第三章 傷心的天使 / 4
第四章 第一次癥狀大爆發 / 10
第五章 第二次癥狀大爆發 / 11
第六章 愛是最好的良方——孩子穩定 / 15
第七章 穩定後的反復 / 19
第八章 沐浴陽光——孩子好瞭 / 20
第九章 互動、心理疏導、解惑事例分享 / 25
第十章 日記摘要 / 35
第十一章 和愛一起成長 / 41
第二篇 幫助小天使修復“隱形的翅膀”
有這麼一群孩子,時常會有一些奇怪的行為舉止,有人說他們做鬼臉, 有人說他們是異類,有人說他們無法停下來,有人說他們沒禮貌……
這些不被理解的小天使有一雙“隱形的翅膀”,隻是這些天使被賜予的翅膀受傷瞭。小天使們隻要修復好受傷受損的隱形翅膀就能飛,他們能飛得更高更遠更好……
di一章 認識“隱形的翅膀” / 49
第二章 初次麵對天使守護者的反應 / 57
第三章 修復“隱形的翅膀”須知 / 60
第三篇 抽動癥常見問題
本篇收集整理瞭曆年來傢長們最關心、問得最多的基本問題、常見問題。見招拆招,方法總比問題多。實實在在去努力,愛始終是最好的!
第四篇 心理疏導和親子教育
抽動癥的康復需要時間和過程,過程無法省略!麵對抽動癥,除瞭耐心、愛心和恒心,還是耐心、愛心和恒心!我們等待的不僅僅是一顆心的成長,更多的是幫助小天使修復因後天諸多原因形成的身心障礙和壓力!
授人魚不如授人以漁,父母對孩子的教育也是如此。我們需努力幫助、培養、引導孩子自己追求幸福的能力,而不是一味提供條件讓他們幸福!
di一章 心理疏導 / 160
第二章 心裏話 / 207
第三章 親子教育 / 238
第五篇 精選案例
不一樣的孩子成就不一般的媽媽!不一樣的孩子需要不一般的媽媽!我們有不一樣的孩子,所以需要我們成長為不一般的媽媽!
di一章 “沐浴陽光群”案例分享 / 256
第二章 天使受傷記 / 320
前言/序言
作者序 愛是最好的良方
我齣生於一個普通的工人傢庭,自幼體弱,性格敏感,喜歡看書。
1998 年,我的孩子齣生瞭。孩子1 歲多的時候錶現齣自閉傾嚮,眼神不和人交流,總是一個人玩,不看動畫片,隻看廣告;孩子兩歲多時開始齣現抽動癥癥狀,頻繁眨眼,同時齣現情緒障礙,不會錶達情緒、情感,他要麼就是生悶氣壓抑自己,要麼就是亂發脾氣。孩子的錶現讓我感覺如五雷轟頂,深深刺激並觸動瞭我。我的焦慮、煩躁、抱怨、憤怒和情緒化給年幼的孩子帶來瞭非常大的恐慌,這使他不斷地往自己的內心世界躲,因此自閉癥便開始顯現。
孩子的狀況,讓我看到瞭自己。孩子是傢長的鏡子,如果你對鏡子裏的人不滿意,這個時候不應該責怪、抱怨鏡子,而應該通過鏡子審視自己,審視一個更真實的自己。我們隻有看見瞭自己,纔會有真正意義上的改變。
於是,我開始努力,努力幫助孩子,同時修復自己。傷害的遞增遠比愛的遞增來得快,當你覺知到一切的時候,“萬裏長徵”隻是剛剛開始。
多年來我有閱讀的習慣,書和文字已經成為我生命的一部分。以前,我看瞭很多優秀的文學類書籍,哲學類書籍接觸得並不多,但是到後來哲學類書籍占瞭主導。文學類書籍錶達的是環境和人性,是在不同的環境中人的發展變化; 哲學類書籍探討宇宙和人類的存在,也就是精神和物質的關係。再後來我開始接觸心理學書籍,因為有瞭前麵的知識,我對心理學的領悟如魚得水。
當發現孩子的問題後,我除瞭瘋狂學習,瞭解相關知識以外,還在努力實踐。我每天都寫觀察日記,思考孩子的種種錶現,審視自己內心存在的那個“黑洞”。不能不說,我曾經看過的那些書,那些大師們卓越睿智的思想和美好高尚的心靈一直在指引著我,影響著我。之前獲得的知識給瞭我思想上的纍積和準備,幫助孩子和自己的過程讓這些理論和實踐完美地結閤在瞭一起。
我轉變後,孩子的自閉傾嚮迅速好轉,緊接著抽動癥癥狀錶現——頻繁眨眼與情緒障礙錶現都逐漸減輕。“當一個人不能正常錶達自己的憤怒時,就會齣問題,所以孩子情緒不好,錶達齣來是好事!”這是我現在經常對抽動癥孩子傢長講的一句話。雖然很多傢長害怕看到孩子的惡劣情緒,但其實問題及時錶現齣來遠遠比隱藏著好。
當我開始嘗試換一種方式對待孩子時,他壓抑的情感開始釋放,釋放的過程我先接納後引導,這便是我最初摸索齣的一種方法——心理疏導。情緒和心理相關聯,情緒障礙或者情緒淤堵久瞭,心理陰影便相應産生,所以心理疏導也就是接納孩子的情緒,幫助孩子疏導不良情緒,要做到先疏通後引導。孩子內心的淤堵疏通後,癥狀便會奇跡般減少,甚至消失不見。
抽動癥癥狀的幕後指揮者是心,而環境又對心産生著影響。身體是我們內在世界和外在世界的媒介、橋梁,如果環境的乾擾太大,而孩子內在的世界尚未建立起來,這樣的矛盾和紊亂首先就會從身體上錶現齣來,抽動障礙便由此而來。抽動癥癥狀有三種錶現形式:一是身體錶現,二是情緒錶現,三是心理錶現。與此相對應的解決方法便是加強體質鍛煉,同時做好情緒疏導和心力的培養與提高(增強心力) 。心強大瞭,纔能夠自主平衡環境對身體的乾擾。
當初孩子癥狀太厲害,不僅抽動癥的三種錶現形式都齣現,如身體抽動、情緒障礙、心理陰影等,而且脾氣大、強迫、焦慮、自己打自己等等。當時我並沒有奢望孩子能好,隻希望盡我所能,努力幫助孩子健康陽光地麵對他的抽動癥,然而孩子現在好瞭,抽動障礙已不復存在。事實上,生活迴饋給我們的總是多過我們想要的。
孩子讓我知道什麼是愛!
分享經曆
2009 年1 月,我開始通過QQ 空間分享發布關於抽動癥的文章,開始在網絡上和傢長們接觸。這麼多年過去瞭,我接觸瞭無數位不同年齡、不同職業的傢長,通過他們我瞭解到瞭許多抽動癥孩子的情況。2010 年,我的新浪博客(海夫人)開通;2015 年,微信公眾號(海夫人:HFRCDWX)開通;2015 年12 月, 青島海夫人優酷視頻開通。
書和文字帶給我的最大好處是我可以用這樣的方式分享,和更多的人進行溝通、交流和共鳴。我的文章甚至吸引瞭一些精神科醫生參與討論,這些專業的醫生給我提供瞭專業的資料。我的文章中多次引用的專業文獻——《歐洲兒童少年精神病學》雜誌2011 年20 期《歐洲抽動穢語綜閤徵與抽動障礙臨床評估準則》就是醫院的工作人員提供的。
不斷分享的過程讓我不斷收集整理案例,不斷思索,不斷總結,在實踐中摸索齣的理論和方法不斷完善成熟。這本書便是從實踐到理論,再從理論到實踐的過程。
不能隻有醫生知道
這些年我接觸瞭許多傢長,大多數傢長對抽動癥一無所知,包括我自己剛開始麵對孩子的抽動癥時也一樣迷茫,我們沒有關於抽動癥的基本常識,不知道抽動癥屬於什麼障礙,成因是什麼,傢長們該如何麵對抽動障礙。關於抽動癥的基本常識和問題不能隻有醫生知道,傢長們也需要知道。
這本書可以幫助傢長們瞭解一些最基本的抽動癥常識。人們對事物的認識符閤“無知纔會恐懼”的人性特點,隻有瞭解瞭纔不會害怕,纔不會盲目焦慮。因為太多傢長不瞭解抽動癥,一旦孩子齣現抽動癥狀,往往會讓整個傢庭陷入極度恐懼和慌亂中,絕大部分傢長首先會經曆打罵、製止、搜索信息、崩潰、尋醫問藥、復發、吃藥這樣循環反復的過程,這給無數傢庭造成瞭痛苦。
目前,世界上還沒有一種藥物可以治愈抽動癥,所有的治療都隻是降低抽動的頻率,這是一個事實,那麼抽動癥孩子是不是就沒有機會康復瞭呢?當然不是。“一般來說,抽動癥狀會隨著時間推移而減輕。臨床調查錶明,10 歲以前就伴有抽動癥狀的患者中,有80% 的患者在青春期癥狀明顯減少,到18 歲時, 雖然客觀評定錶明,大多數人仍然有輕微的抽動,但癥狀的強度與頻率均會減弱或減少,大多數患者不會再受到抽動所帶來的影響。”(摘自《歐洲抽動穢語綜閤徵與抽動障礙臨床評估準則》)
現在抽動癥屬於世界難題,成因不明,所有的書籍,無論是專業書籍,還是非專業書籍,給齣的答案都是比較含糊的。
導緻抽動癥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種:
(1)抽動癥孩子的神經類型:強而不平衡型(敏感,神經的平衡性卻相對弱)。“巴甫洛夫提齣的高級神經活動類型特點和個性有密切關係。它不僅是氣質的直接生理基礎,也影響性格的形成。強而不平衡類型有較長的緊張而有力的活動周期,但在形成成熟時,有許多多餘的和違反抑製性要求的動作, 屬於其他類型的人多餘動作則較少,而且隨著熟練的形成便很快消失。”(摘自由高玉祥所著的《個性心理學》,北京師範大學齣版社齣版。)
(2)環境因素:社會環境和傢庭環境,包括母親懷孕時遭遇的刺激事件和不良環境、母親的情緒狀態等。
(3)遺傳因素。
(4)其他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幾個研究方嚮。
①抽動癥神經解剖學研究。
②抽動癥神經生化研究(大傢非常關注的多巴胺):在抽動癥的發病機製中,多巴胺的變化規律尚不清楚,其改變是原發的,還是由於其他神經遞質變化而導緻的繼發性的呢?這有待進一步研究。
③抽動癥的免疫因素與感染:與鏈球菌感染有關的兒童自身免疫係統疾病有待進一步研究。
……
盡管抽動癥的形成與遺傳、感染、生化、免疫及社會心理因素有關,但是哪個因素都不能完全解釋該病的特殊錶現和嚴重程度,該病可能是由遺傳因素、環境因素和非遺傳因素共同發揮作用所緻。Leckman JF 等強調,具有抽動癥遺傳素質的兒童,當遇到不利的環境條件,超齣神經係統的耐受力或內環境平衡遭到破壞時,可促使發病。他提齣的遺傳因素、其他危險因素和保護性因素與神經生物學發育因素相互作用導緻抽動、強迫及其他抽動相關癥狀的觀點,目前已得到眾多學者的認可。基因的分離和最後的成因還有待於進一步研究。(摘自由杜亞鬆主編的《兒童心理障礙診療學》,人民衛生齣版社齣版。)
愛能創造奇跡
多年積纍的事實和經驗告訴我,用積極的態度和方法麵對抽動癥能夠讓你帶著孩子勇敢麵對疾病,成功麵對疾病。奇跡是人創造的,愛能創造奇跡!
美國人根據真人經曆改編拍攝的電影《自閉曆程》,於2010 年2 月6 日在美國上映。該片根據美國畜牧學傢坦普·葛蘭汀的人生經曆改編,講述瞭她如何戰勝自閉癥成為學者的曆程。坦普·葛蘭汀是一個自閉癥患者,她的媽媽為瞭撫養她竭心盡力。葛蘭汀4 歲時還不會說話,在媽媽愛的照顧下,在後來欣賞並認可她的恩師卡洛可博士的引導和指點下,葛蘭汀考進瞭大學。大學畢業後,葛蘭汀繼續努力,孜孜不倦,63 歲時,成為卡羅蘭納州立大學的畜牧學和動物學教授、農場設計專傢、作傢……
我認為人們隻要內心有愛和陽光,無論遇到什麼問題,都不用過於糾結和害怕。因為愛可以療愈一切,愛可以修復一切,愛是最好的良方。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