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台梭利子课 如何培养2~5岁的孩子 早教育儿百科 儿童家庭幼儿教育 家长教育孩子的书籍

蒙台梭利子课 如何培养2~5岁的孩子 早教育儿百科 儿童家庭幼儿教育 家长教育孩子的书籍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蒙台梭利
  • 早教育
  • 2-5岁
  • 亲子教育
  • 幼儿教育
  • 家庭教育
  • 儿童教育
  • 育儿
  • 百科全书
  • 蒙台梭利教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广东启胜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时代华文书局
ISBN:9787569913590
商品编码:26540006046
包装:平装
套装数量:1

具体描述














编辑

 专为2~5岁儿童设计,蒙台梭利教育理论与教学实际有机结合;
★ 平衡发展孩子成长所需的生活技能、感官体验、语言开发、数学能力、科学素养等5大技能;
★ 78项互动游戏让子时光更充实有趣;
 原版销100000册,阐述蒙台梭利育儿理念的经典之作!

内容简介


名早教专家玛雅·皮塔麦针对2~5岁儿童,根据自身教育经验与蒙台梭利教育理论而创作的一本趣味子游戏书,英文原版在海外100000册。内容涵盖了孩子成过程中所需的生活技能、语言开发、科学素养等5大技能,共78项活动练习。每项练习都有详细的步骤介绍与拓展建议,利用随处可见的生活用品,动静结合,循序渐进,让孩子在游戏中认知世界,变得更加乐观自信。书后附有配套活页练习,让活动更具科学性。

作者简介

玛雅·皮塔麦(Maja Pitamic),英国早期教育专家,销书作家,拥有超过15年的教育经验, 对象包括不同年龄层以及不同背景的幼儿。皮塔麦拥有艺术史学位和蒙台梭利培训教师资格,专长为早期幼儿教育,擅长通过舞蹈、动作、游戏和体育等多种项目来开发儿童潜能。其所著的《蒙台梭利子课:如何培养2~5岁的孩子》(I CAN DO IT)和《蒙台梭利育儿课》(MINDFUL MAMA HAPPY BABY)各语言版本累计销量超过50万册,被英国《每日电讯报》认为是"阐述蒙台梭利育儿理念的经典之作"


目 录

目录 前言 第yi章 生活技能 洗手 002清洁牙齿 004梳头发 005叠衣服 006穿外衣 007扣纽扣 008穿鞋 010擦鞋 012学习“倒”的动作 014学习转移动作 016准备餐具 018学习使用衣服夹 020学习使用V 形钳 022开启和关闭物品 024穿线 026编纸条 028缝纫卡 030使用剪刀 032 第二章 感官体验 感受相反的质感 036学习感知相反的触感 038质地对比 040菲利袋游戏 042认识大小和形状 044认识长度和高度 046匹配平面图形 048匹配立体图形 050认识颜色 052辨别声音 054声音对比 056音阶 058区分不同的气味 060识别味道 062 第三章 语言开发 学习爱护书籍 066挑选图书 067为孩子读书 068文字游戏 070学习字母发音 072认识字母 074匹配相同字母 075拼读单词 076图片辅助阅读 078组建短语 080造句 082记日记 084制作一本书 086制作家谱树 088制作图片诗 089与孩子共同阅读 090 第四章 数学能力 分门别类 094学习一到十 096排成排,挂起来 098学习阿拉伯数字1~10 100强化练习 102数量对应 104杯子计数 106单独的数字 108数数 11010 以内的加法 112学习加法等式 11410 以内的减法 116认识钱币 118数字顺口溜 120 第五章 科学素养 收集树叶 124花朵拼图 126栽种胡萝卜 128种蚕豆 129种植向日葵 130种植窗台花箱 132植物是如何“喝水”的 134认识体积 136漂浮和下沉 138混合液体 140感受天气 142认识地球仪和地图 144制作地貌模型 146调色 148烘焙水果玛芬 150做姜饼人 152 活页练习 1 活页练习2 156 活页练习 3 158 活页练习 4 159 活页练习5 160 活页练习 6 162 活页练习7 164  



《蒙特梭利子课:如何培养2~5岁的孩子》是一本专为家长和教育者设计的育儿指南,它深入浅出地阐述了蒙特梭利教育法的核心理念,并提供了大量切实可行的实践方法,旨在帮助2至5岁的幼儿在自主、尊重和有准备的环境中茁壮成长。本书并非对蒙特梭利教育法的简单罗列,而是将理论与实践巧妙融合,让读者能够真正理解并运用蒙特梭利精髓,为孩子的早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核心理念的深度解析:尊重儿童,发现天赋 本书的首要重点在于深刻解读蒙特梭利教育法最根本的原则——尊重儿童。作者强调,成人需要以谦卑的态度去观察和理解每一个孩子,认识到他们是独立的个体,拥有独特的成长节奏和内在的发展需求。这种尊重并非放任自流,而是建立在深刻的洞察之上。书中详细阐述了“内在的生命力”这一概念,解释了孩子天生具有自我学习和自我发展的驱动力,而成人的角色恰恰是提供一个能够激发和支持这种内在力量的环境。 对于2至5岁的敏感期,本书给予了特别的关注。作者详细剖析了这一时期儿童在语言、动作、秩序、细节、社交等方面表现出的强烈兴趣和学习能力。书中通过生动的案例和详实的描述,帮助家长认识到这些敏感期是孩子发展的黄金时期,并提供了相应的指导,教导家长如何捕捉和利用这些机会,以最自然、最有效的方式引导孩子学习。例如,在语言敏感期,书中会介绍如何通过丰富的词汇、清晰的发声、有趣的绘本和鼓励性的交流来扩展孩子的词汇量和表达能力;在动作敏感期,则会强调提供安全、自由的空间,让孩子通过爬行、行走、攀爬等活动来发展其运动技能和身体协调性。 创设“预备好的环境”:蒙特梭利教室的家庭实践 “预备好的环境”(Prepared Environment)是蒙特梭利教育法的另一大基石,本书则着力于将这一理念落地到家庭环境中。作者认为,一个“预备好的环境”并非意味着要完全复制蒙特梭利教室的模样,而是要理解其精髓:为孩子提供一个安全、有序、美观且充满探索机会的空间。 书中详细介绍了如何在家中布置适合2-5岁儿童的活动区域。这包括: 运动区域: 如何选择适合孩子身高和能力的家具,例如低矮的书架、方便取放的玩具柜、可供攀爬和平衡的设施(如小型滑梯、平衡木)。强调的是安全性和独立性,让孩子能够自由地进行身体活动,发展大肌肉和小肌肉群。 生活自理区域: 如何设置一个让孩子能够独立完成穿衣、洗漱、进食、整理等活动的区域。例如,低矮的衣架、方便使用的水龙头、专门为孩子设计的餐具和桌椅。这不仅培养了孩子的独立性,也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学习与探索区域: 如何精选适合孩子发展阶段的教具和材料,并进行有序的摆放。这些材料并非传统的“玩具”,而是经过蒙特梭利博士精心设计的,能够帮助孩子在操作中理解抽象概念的“工作”。书中会详细介绍各类蒙特梭利教具的用途和使用方法,例如: 感官教育材料: 如彩色圆柱体、粉红塔、棕色梯、几何图形板等,用于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分辨能力和精细动作。 数学教育材料: 如数字筹码、串珠、砂纸数字等,帮助孩子建立数量、数字、运算等概念。 语言教育材料: 如字母卡、拼写盒、阅读图卡等,引导孩子认识字母、学习拼读、发展阅读能力。 文化教育材料: 如地球仪、地图、动植物卡片等,激发孩子对世界的好奇心,了解地理、生物、历史等知识。 书中强调,选择教具并非越多越好,而是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兴趣和发展需求,有针对性地提供。同时,如何将这些材料进行“呈现”(Presentation),即如何以清晰、有序、有吸引力的方式引导孩子接触和使用,也是书中重点讲解的内容。 “工作”的意义:自主学习与内在秩序 在蒙特梭利教育中,“工作”(Work)并非指繁重的劳作,而是指孩子主动进行的、有目的的学习活动。本书深刻阐释了“工作”对于2-5岁儿童的重要性。它强调,当孩子能够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工作”,并能够自主地、不受干扰地完成时,他们会体验到高度的专注和满足感。这种专注力(Concentration)是蒙特梭利教育的核心成果之一,能够为孩子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书中详细介绍了如何引导孩子进行“工作”。这包括: 观察与等待: 成人最重要的任务是观察孩子,理解他们的需求和兴趣,然后在最恰当的时机给予引导,而不是急于干预。学会“等待”,让孩子有充分的时间去探索和尝试。 清晰的示范: 当需要引导孩子使用某种教具或材料时,成人需要进行清晰、简洁、有序的示范,让孩子能够模仿和学习。示范的过程本身也是一种教育。 允许重复: 蒙特梭利的孩子通常会反复进行同一项“工作”,直到他们掌握为止。书中强调,这种重复是孩子学习和内化的重要过程,成人不应轻易打断。 尊重孩子的选择: 孩子有权选择他们想做的“工作”,也有权在中途放弃。成人的角色是提供丰富的选择,并引导孩子理解不同“工作”的意义,而不是强迫他们做某件事情。 通过“工作”,孩子不仅能够学习到具体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他们能够培养出内在的秩序感、自律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对学习的热情。 家长的角色:引导者、支持者与榜样 本书非常注重强调家长的角色转变。作者认为,家长不应该是孩子的主宰者,而应该是孩子的引导者、支持者和榜样。 观察者: 家长需要学会像蒙特梭利老师一样,静下心来观察孩子,了解他们的性格、兴趣、优点和需要支持的地方。 支持者: 当孩子遇到困难时,家长要给予支持,提供必要的帮助,但要避免包办代替,鼓励孩子自己去解决问题。 榜样: 家长自身的行为举止、对待事物的态度,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成为一个有耐心、有爱心、热爱学习的榜样,远比说教更有力量。 书中还探讨了如何处理幼儿发展过程中常见的挑战,例如: 情绪管理: 如何理解并引导孩子表达和管理自己的情绪,例如愤怒、沮丧、哭闹等。 规则的建立: 如何以积极、温和的方式与孩子沟通规则,并帮助他们遵守。 独立性的培养: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为孩子提供更多独立完成任务的机会。 社交能力的培养: 如何引导孩子与其他孩子进行互动,学习分享、合作和解决冲突。 本书的价值与特色: 《蒙特梭利子课:如何培养2~5岁的孩子》最大的价值在于其 实用性 和 操作性。它并非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提供了大量具体的建议和方法,家长可以立即在家庭中实践。同时,本书的语言 温和而有力量,充满了对儿童的深深的爱与尊重,能够引起家长的共鸣。 不同于市面上一些简单介绍蒙特梭利教具的书籍,本书更侧重于 蒙特梭利教育法的精神内核,以及如何将其融入到家庭教育的方方面面。它强调的是一种 教育哲学,一种与孩子建立 和谐、平等关系 的方式。 本书的另一个特色是其 系统性。它从儿童的内在发展需求出发,涵盖了环境创设、教具选择、工作引导、家长角色等多个维度,为家长提供了一个 全面的育儿框架。 总而言之,《蒙特梭利子课:如何培养2~5岁的孩子》是一本能够帮助家长 重新认识孩子、理解教育 的重要读物。它将引领家长走进一个更加智慧、更加充满爱与尊重的育儿世界,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为他们成为一个独立、自信、有创造力的人,打下最坚实的基础。这本书不仅是育儿的指南,更是一次自我成长的旅程,帮助家长与孩子一起,在爱的环绕中,共同成长。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文字风格非常朴实、真诚,读起来没有那种居高临下的说教感,更像是邻家一位博学多识、经验丰富的长辈在跟你分享她的育儿心得。它巧妙地平衡了理论的深度和实践的可操作性。许多家长在面对孩子哭闹、不合作等“难题”时常常束手无策,而这本书提供了一套完整的、基于理解而非强制的解决方案。例如,书中解析了“秩序感”对幼儿心理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并提供了一系列循序渐进的引导方法,这套方法论的核心在于建立可预测的环境和清晰的界限,而不是单纯地压制孩子的负面情绪。这种“授人以渔”的教育方式,极大地增强了我作为家长的信心和掌控感,让我意识到,养育孩子是一门需要不断学习和反思的艺术。

评分

我尤其欣赏这本书在强调个体差异方面所下的功夫。它没有试图用一个统一的模具去套用所有两到五岁的孩子,而是反复提醒家长要成为孩子最好的观察者和记录者。书中详细描述了不同月龄和年龄段孩子的心理和生理发展特点,并配有细致的“观察日志”模板,这促使我开始有意识地记录孩子每天的专注点、喜欢的活动和遇到的困难。这种细致入微的记录工作,让我对自己的孩子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也让我能更精准地捕捉到他下一次可能需要的支持和资源。这本书教会我的不仅仅是“怎么做”,更是“如何去看”,它拓宽了我的育儿视野,让我能更耐心地等待和欣赏孩子独特的成长节奏。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非常引人注目,色彩柔和,让人一看就觉得温暖而有亲和力。当我翻开第一页时,立刻被作者清晰、有条理的叙述方式所吸引。整本书的排版设计也十分出色,大量的图文并茂的实例和解析,让复杂的育儿理念变得触手可及。尤其是关于如何创设一个适合幼儿探索的环境这一部分,作者的建议非常具体,从材料的选择到空间的布局,都提供了详尽的指导,这对于初为人父母、对如何构建“蒙式环境”感到迷茫的家长来说,简直是一份及时的雨露。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强调“遵循儿童天性”的同时,也兼顾了现代家庭的生活实际,提出的许多建议并非高不可攀的“理想状态”,而是扎根于日常生活的点滴实践,这一点让我感到非常受用和踏实。这本书不仅仅是理论的堆砌,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手把手地带着你走进科学育儿的广阔天地。

评分

读完这本书后,我最大的感受是,它彻底颠覆了我过去对“早教”的一些刻板印象。过去总觉得早教就是报各种兴趣班,让孩子学习超前知识,而这本书则非常深入地探讨了“内在驱动力”的重要性。作者通过生动的案例分析,揭示了孩子在特定敏感期内惊人的学习能力和专注力,这完全是基于他们自身兴趣的自然流露。书中对“工作”与“游戏”的辩证关系阐述得尤为深刻,让我明白了,对孩子而言,专心致志地进行有目的性的操作,本身就是一种最高级的学习。我尝试着将书中的一些“自主学习区”的理念应用到家里的角落,发现孩子对那些开放式、可重复操作的教具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热情和持久的注意力,这无疑是这场阅读体验带来的最直接、最令人振奋的回报。

评分

从装帧设计来看,这本书的纸张质量非常精良,触感舒适,这对一本需要反复翻阅、甚至可能被孩子“共同使用”的育儿书籍来说至关重要。更值得称赞的是,书中关于家长自我成长的部分,我认为是全书的“点睛之笔”。作者坦诚地指出了家长自身情绪管理对孩子教育的巨大影响,并提供了一些实用的“静心”技巧。这让我明白,最好的教育工具不是昂贵的教具,而是保持平和、稳定的成人自身。它不仅仅是一本育儿指南,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我在为人父母过程中需要修补和完善的地方。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关注了如何教育孩子,更深入地探讨了如何通过养育孩子来完善我们自己,是一种双向的滋养过程。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