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老子今注今译
作 者: 陈鼓应 注译 定 价: 56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 2016年05月01日 页 数: 486 装 帧: 精装 ISBN: 9787100115551 ●北京商务重排版序内容简介
本书以王弼通行本为底本,大量吸收了前人研究成果,并根据作者个人多年研究提出了不少新的见解。篇首“老子哲学系统的形成和开展”对老子哲学作了全面的介绍,显出作者的学术功力。“注释、今译与引述”构成本书的核心部分,以《老子》原有篇章为顺序,每章先引原文,再加注释,而后是今译,很后是引述。注释通俗易懂,今译文字优美,注释、引述学术容量大,因而,他既便于初学者,又可作为有志于老庄学说深入研究的指南。
陈鼓应 注译
陈鼓应,一九三五年生,福建长汀人。台.湾大学哲学系及哲学研究所毕业。历任台.湾大学哲学系讲师、副教授,美国加州大学柏莱校区研究员,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国文化大学哲学系教授。主编《道家文化研究》学刊。著有:《悲剧哲学家尼采》、《尼采新论》、《存在主义》、《庄子哲学》、《老子注释及评介》、《庄子今注今译》、《黄帝四经今注今译》、《老庄新论》、《易传与道家思想》、《管子四篇诠释》及《耶稣画像》等。
作为一个非专业出身的哲学爱好者,我最初接触《道德经》时最大的障碍就是其高度凝练的语言风格,很多句子需要反复揣摩才能勉强领会其意。因此,一本好的“今译本”对我来说至关重要,它是我通往原典的桥梁。这本修订版在这方面做得尤为出色。它不是那种将原文“翻译”成一篇散文的译本,而是努力保留了老子语言的张力和韵味,同时又提供了足够清晰的解释。最让我赞叹的是,注释部分对于一些关键概念的辨析,例如“有”、“无”、“朴”、“德”的相互关系,都有非常深入且有条理的阐述。作者似乎深谙初学者的困惑点,总能在最需要解释的地方给出切中要害的分析,使得原本晦涩的辩证法变得可以被逐步消化吸收。这种循序渐进的引导,极大地降低了入门的难度,同时也为资深研究者提供了可供深挖的学术参照,可以说是兼顾了“大众普及”与“学术深度”的典范之作。
评分这部《老子今注今译参照简帛本很新修订版》着实让我这个老读者眼前一亮,虽然我手头已经有多个版本的《道德经》译注本,但陈鼓应对原文的考据和在解读上的精进,还是让我忍不住连夜翻阅起来。尤其值得称道的是,这次修订版在引用简帛本时的细致程度,简直可以说是到了“吹毛求疵”的地步。我记得之前看某个版本时,对于一些在通行本中看似拗口或者难以理解的句子,译文往往选择相对平滑的解释,以求通顺。可在这新版中,作者明显更倾向于还原简帛文本的原始语境和思想脉络,即使这意味着部分译文会显得更为古朴甚至有些“晦涩”,但那种直抵原旨的清晰感,是任何追求速度和易读性的版本都无法比拟的。比如对于“道可道,非常道”的处理,新版就加入了更多关于帛书《经》与《德》篇差异的对照分析,而非简单地给出一个现代汉语的定论,这种学者的严谨态度,让每一次阅读都像是在进行一次深度考古发掘,而不是简单的文本欣赏。对于真正想深入领会老子思想核心,而非止步于表面哲理的人来说,这种对文本源头的执着是极其宝贵的财富。
评分与其他注重玄学的解读不同,我发现这本修订版在阐释老子思想的“实践性”和“政治哲学”层面,着墨颇多,这正是我所关心的方向。很多时候,人们将老子奉为隐士哲学或修行宝典,但忽略了其作为春秋末期思想家,对现实政治的深刻洞察。《老子》的精髓,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其对统治者如何“无为而治”的指导上。这版译注,在解读诸如“治大国若烹小鲜”、“不言之教”等篇章时,明显引入了更广阔的历史和治理背景进行对照,使得这些论断不再是空泛的口号,而是具有具体操作层面的智慧。我感受到了作者试图将老子从“仙风道骨”的神坛上请下来,还原他作为一位深刻的社会观察者的形象。这种“接地气”的解读方式,让这本书不仅仅是一部古代文献,更像是一部关于领导力、组织管理和个人修养的现代指南,让人读完后会忍不住反思自己在面对冲突、管理团队时的处理方式。
评分我对这次修订版中对于简帛本参照的整合方式非常赞赏,这绝不是简单的“并列展示”,而是真正地将这些早期文本的发现融入到对通行本的理解和译注之中,形成了一个更接近“本真”面貌的体系。这种工作极大地拓宽了我们理解老子思想的可能性边界。我记得以前阅读某些段落时总觉得前后文意衔接有些突兀,但在参照了简帛的异文后,许多看似矛盾的地方豁然开朗,原来是流传过程中产生了细微的增删或错位。陈鼓应先生的新修订工作,无疑是在整合现有学术成果的基础上,进行了一次高度个人化的、但又极具说服力的整合。这种对文本可靠性的追求,体现了一种对经典的终极敬畏。它提供给读者的,不仅是一个可靠的译本,更是一套完整的思考框架,让读者能够辨识出哪些是千年来流传下来的精髓,哪些是后世可能添附的诠释,真正做到了“今注今译”的承诺。
评分我通常喜欢在通勤路上阅读哲学类书籍,对书籍的装帧设计和阅读体验要求颇高。这本书的开本设计非常人性化,虽然内容厚重,但拿在手里却不觉得笨重,纸张的质感也相当不错,即便是长时间阅读,眼睛的疲劳感也减轻了不少。更让我欣赏的是,这次新修订版在版式上的调整,清晰地划分了原文、校注、今译和简帛参照四个部分,使得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快速切换阅读焦点。很多经典著作的修订版,往往只是修补了一些错漏,内容主体变化不大,但这次陈鼓应先生的修订,似乎在语言风格上也做了微调,使得今译部分比以往的版本更加贴近当代人的思维习惯,没有了那种“硬翻”的生硬感,读起来如同与一位智慧的长者在低语交流。我尤其喜欢它在注释中引入的当代语境对比,虽然不是直接的解读,但那种潜移默化的启发,帮助我将两千多年前的智慧,投射到眼下的生活困境中,这才是经典永恒的魅力所在——它必须是“新鲜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