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你是最好的自己+让我们一起读懂孩子 2本 育儿/家教 家教方法书籍 写给所有父母的

孩子,你是最好的自己+让我们一起读懂孩子 2本 育儿/家教 家教方法书籍 写给所有父母的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龙春华 兰海 等 著
图书标签:
  • 育儿
  • 亲子关系
  • 家庭教育
  • 儿童心理
  • 教育方法
  • 父母技巧
  • 成长指南
  • 行为习惯
  • 情绪管理
  • 沟通技巧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北京环球视图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ISBN:9787568034623001
商品编码:26504342237
包装:平装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7-12-31
套装数量:2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90后父母

★ 一本写给所有父母的心灵成长之书。“我爱你,是希望你借着我的爱学会爱自己。


★ 戒掉爱中的吼叫和伤害,不焦虑,不浮躁,养育内心安静、却有力量的孩子。


★ 行为心理学专家龙春华真情诠释的“温柔笔记”,超级畅销书《儿童时间管理训练手册》作者王宏感动推荐!


★ 双色印刷,清新淡雅,随书附赠精美书签1枚。


龙春华观点:


养育孩子是一场修行,本书不教你如何让孩子更合作,不教你如何教出听话的孩子,我想讲的是如何增强自己与孩子认识自己、实现自己,拥有获得幸福的能力。成为妈妈是我们*好的修行,妈妈的自我成长就是给孩子的*好的爱。


内容简介

与孩子共成长×培养孩子健全人格×用正确的方式爱孩子

培养孩子好性格×自主学习探索×幸福生活的能力


《孩子,你是好的自己》是写给所有父母的心灵成长之书,基于孩子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征来培养孩子的品格、能力等,作者根据自己养育孩子的亲身经历,用讲故事的方式,告诉父母在尊重孩子成长规律的基础上,用科学的方式顺势引导,用温柔坚定的态度,帮助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养育内心安静、却有力量的孩子。本书文字温暖纯净,是一本可以让父母读来内心安宁的书。

作者简介

龙春华,5岁男孩妈妈,家庭育儿专家,亲子畅销书作家。自媒体粉丝10万+,妈妈社群大V店特邀育儿达人,著有《婴幼儿行为心理学》《行为心理学》(已出版繁体版,畅销20万册)等十余部作品。

内页插图

精彩书评

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 

--纪伯伦 


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借助你来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 

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却不是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属于你做梦也无法到达的明天。 

   
你可以拼尽全力,变得像他们一样, 

却不要让他们变得和你一样。 

因为生命不会后退,也不在过去停留。 

   
你是弓,儿女是从你那里射出的箭, 

弓箭手望着未来之的箭靶, 

他用尽力气将你拉开,使他的箭射得又快又远。 

怀着快乐的心情,在弓箭手的手中弯曲吧, 

因为他爱一路飞翔的箭,也爱无比稳定的弓。

目录

Chapter 01 好妈妈和孩子一起成长 
1. 30 岁的我们还没有3 岁的孩子活得明白 002 
2. 最需要学习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 006 
3. 成为好妻子,才能成为好妈妈 010 
4. 妈妈能站多高,孩子就能飞多远 014 
5. 妈妈内心强大,孩子才无所畏惧 018 
6. 不生气的妈妈才是好妈妈 022 

Chapter 02 幸福家庭成就孩子一生 
1. 榜样的力量:言传不如身教 028 
2. 学会给孩子制定规则 031 
3. 别让孩子成为吵架的牺牲品 034 
4. 爸爸的陪伴成就孩子的未来 038 
5. 没有谁天生会当爸,请多给他一点时间 041 
6. 从硝烟四起到和平共处:我与婆婆的相处之道 045 

Chapter 03 别说你真的会爱孩子 
1. 宠爱孩子与溺爱孩子的界限 050 
2. 保护好孩子的心理健康 053 
3. 给孩子最好的爱就是陪伴 056 
4. 溺爱孩子不过是在弥补自己的童年缺失 059 
5. 特别狠心,特别爱 062 
6. 给孩子恰到好处的管教 065 

Chapter 04 爱就是顺应孩子的成长 
1. 你给孩子面子,孩子回馈你里子 070 
2. 从生理上认识男孩与女孩的不同 075 
3. 弗洛伊德:所有的男孩都有恋母情结 078 
4. 笨孩子,99% 的原因都是父母所致 082 
5. 谎话连篇,不过是分不清想象与现实 087 

Chapter 05 让孩子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 
1. 最糟糕的情绪给了最亲的人 092 
2. 为什么你越哄孩子,孩子哭得越厉害 095 
3. 孩子打人发脾气,父母不要以暴制暴 099 
4. 无理取闹的孩子赢了,他的一生就输了 102 
5. 让孩子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 105 

Chapter 06 妈妈一定要懂的孩子心理学 
1. 妈妈小女人,儿子大成长 110 
2. 孩子,宽恕别人就是宽恕自己 113 
3. 教孩子学会谦让,而不是忍让 116 
4. 我儿子不听话,却很懂事 119 
5. 培养孩子的主见,让他成为自己的主人 123 
6. 胆小娃也能变勇敢,只需你因材施教 127 
7. 谁说一定要把自己最喜欢的东西送给别人 131 

Chapter 07 学会放手,让孩子更独立 
1. 把孩子扔进大自然里 136 
2. 阅读不在早,而在巧 139 
3. 把选择的权利还给孩子 143 
4. 培养孩子独立的最佳时期 148 
5. 你把困难都解决了,还让孩子解决什么 152 
6. 孩子早说话,妈妈少担心 156 
7.“不干扰”是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160 

Chapter 08 成功的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1. 分床睡这件事,水到渠成 166 
2. 孩子不挑食,妈妈得想招 170 
3. 越是打骂孩子,孩子越尿裤子 174 
4. 你越催孩子,孩子越慢 177 
5. 孩子看医生又哭又闹,这样说就好了 182 

Chapter 09 培养最受欢迎的孩子 
1. 母子关系变为继子关系? 188 
2. 孩子有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 192 
3. 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 196 
4. 忍气吞声还是勇于抗争,关键在于 
 有没有底气 200 
5. 孩子在幼儿园被同学打了,引导他自己 
 解决最重要 204 

Chapter 10 要想学习好,自主探索最重要 
1. 上早教就是玩,但玩却大有学问 210 
2. 孩子顺利入园,准备工作最要紧 214 
3. 有兴趣只是起点,有持久兴趣才是关键 218 
4. 你给孩子一个答案,孩子却有千万个答案 222 
5. 这样引导,让孩子自己爱上数学 225收起全部↑

精彩书摘

30岁的我们还没有3岁的孩子活得明白 

小龙临近3岁时的某一天,他蹲在一个角落里,把一块泡沫垫当成门立在入口处,围成了一间小小的屋子。我坐在椅子上懒洋洋地晒着太阳,眼睛时不时瞟向他,好奇地审视着他。过了好一会儿,我终于忍不住问道:“宝贝,你这是在做什么?” 
“这是我的家呀!妈妈。”小龙一边玩,一边头也不抬地回答我。 
我一下子来了兴趣,说道:“哟!你还有自己的家了?” 
“是呀,这就是我的家呀!”望着那个小小的空间,我有些哭笑不得。 
“那我现在来参观你的家吧!”说完,我拿开那块泡沫垫,准备迈进去。 
没想到,儿子立刻制止道:“妈妈,你还没敲门呢,你不能进来!” 
我愣住了,赶紧退出去,过了好一会儿才反应过来,假装按了一下门铃,并说“叮咚”。小龙听到后说:“妈妈,请进!”我这才推开泡沫垫进去。当我进去后,他一边努力地将泡沫垫立起来,一边说:“妈妈,你在我家吃饭吧!羊羊(假想的朋友)送给我的香肠,我给你留了一些!”说完,就伸出小手做出切菜的动作。切完后,便拿给我吃。为了配合他,我一边假装吃他的香肠,一边说:“嗯!真好吃!” 
“妈妈,下次来我家,我还做给你吃!”我听着小龙那充满童稚的声音,心理真是百感交集,他长大了,有了很强的独立意识,渴望离开父母的怀抱,拥有自己的独立空间。 
于是,我把他许久不用的帐篷拿了出来,放在客厅里,告诉小龙那以后就是他的家了。他兴奋极了,立刻把自己的小伙伴(小飞机、小火车、地铁、书、蓝迪等)搬了进去,然后坐在里面愉快地玩了起来。 
晚上,爸爸回来,小龙又邀请爸爸去他家玩,玩到睡觉时间,他洗洗上阁楼睡觉了。正要睡觉时,意外发现爸爸还在客厅,便大声喊爸爸,并问爸爸在干嘛。爸爸回答说:“在你的家里睡觉。”他很坚决地回答:“爸爸,我不允许你在我家里睡觉!” 
看着他气鼓鼓的小模样,我感到很意外,也很欣慰。一句“我不允许你在我家里睡觉”标志着他已经成为一个要求别人尊重他意愿的独立个体,不仅渴望拥有自己的独立空间,而且还勇于维护自己的独立空间,拥有了界限感。即使是爸爸妈妈,也必须尊重他的意愿,绝不允许爸爸妈妈越过他的界限。要知道,一个人只有拥有自己做人的原则,才能真正获得他人的尊重,否则他的尊严就会被别人轻易践踏,自然也难以拥有幸福感。 
我承认我即使已到而立之年,可我依然没有完完全全将这个问题想清楚。在以前,别人都说:“你太好说话了,所以,你才会受欺负!”以往听到这句话,我总是一笑了之,我总觉得玫琳凯说的那句话很有道理:“你怎么对待别人,别人就会怎么对待你!”所以我秉持“善良”“包容”“理解”“忍让”这些品质对待我身边的每一个人,可是我忘了,这些美好的品质都应该有一个度。
去年8月以前,我一直觉得婆婆总是干涉我的生活。比如,挑剔我拖地没拖干净,不允许我给孩子报亲子班,甚至干涉老公去看我爸这类家庭琐事。每次面对这些事时,我深的感受就是:“我一个人,长了两个脑袋,而这两个脑袋天天打架,有一种人格要分裂的感觉”。 
即使如此,理智仍然告诉我,我不应该与她计较,应该多理解,多包容,毕竟她没什么文化,带大我的老公不容易。可是,我的理解与包容并没有换来家庭的和谐,矛盾反而日益激烈,终于一触即发。 
经过去年8月那场吵架以后,在夜深人静以泪洗面时,我终于开始反思我所有美好品质背后的问题。婆婆总是干涉我的生活,表面上看是她的不对,其实是我给了她干涉我自由的权利。换句话说,我没有意识到虽然生活在同一屋檐下,我也应该有自己的个人空间,而这个个人空间是绝不允许别人轻易踏进的。像怎么做家务,怎么带孩子,夫妻怎么相处,那其实都是我自己的事。不管我做与不做,做好或者没做好,都是我自己应该承担的后果,都与旁人没什么关系,并不应该受旁人的指责。可是,我在所谓美好品质的牵绊下,一退再退,直到退到无路可退,我才翻然悔悟。美好品质只有在某些标准里它才能发扬其美好,否则,物极必反,任何美好品质都会将我们送进万丈深渊。 
我常常想,我们中国的家庭矛盾为什么这么多,“婆媳关系”为什么会成为一个千古难题?其实说到底,就是没有界限感,父母处处干涉孩子们的生活,孩子们干涉父母的生活,导致彼此的关系剑拔弩张。所以,要想一个家庭和睦相处,家庭中的每个人都应该站对位置,各司其职、各行其事、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在育儿的过程中,我们作为父母就应该帮助孩子从小建立自己的界限感。只有这样,他才能活出自我,才能拥有幸福的人生。可以说,教育的高境界就是培养孩子拥有幸福的能力。收起全部↑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教育既要有道,又要有术。兰海,恐怕是能同时驾驭这两点的为数不多的专家了。她功力在于,能够在“现在进行时”中,以敏锐的判断切中教时机,以专业的技巧和丰富的经验贴近孩子的心理,从而达成教育的目的。非常欣赏和珍惜这本《让我们一起读懂孩子》,她在一段段真实可感、正在发生的故事中,阐释专业的教育理念和实施技巧,可以说,它是一本文字版的、更加透彻和全面展现兰海教育理念的《超级育儿师》!
  

内容简介

  

  在兰海面前,青春叛逆的孩子变得听话,内向寡言的孩子愿意沟通交流,撒谎的孩子充满诚实,早恋的孩子身心健康,爱打架的孩子成为弱者的保护神,胆小自卑的孩子开始胆大自信,不爱学习的孩子渴望知识,调皮捣蛋的孩子创造力惊人……
  

作者简介

  兰海,毕业于德国慕尼黑大学教育心理学系,2002年回国创办上濒教育机构。在个人成长规律和心理研究的基础上,兰海将西方先进教育理念与中国传统教育方法融会贯通,探索兼具中西特色的“新教育法”,推出了“无痕教育”、青少年“通识教育”、青少年拓展训练等教育项目,并针对教育现状,开发出了青少年成长顾问项目、父母成长课程和教师培训课程。十多年来,因着学术研究与教育实践的互相促进,这些项目和课程均取得良好效果。她引导家长积极面对孩子的成长,陪伴和带领上千名孩子走上自信、快乐的成长之路。
  兰海担任多家杂志、机构和网站专家顾问,并在2013年出任《超级育儿师》节目中的育儿师。
  出版著作有《嘿,我知道你》和《孩子需要什么》。

精彩书评

  

  ★在这本书里,兰海用她多年来在教育工作中亲历的成长案例,为父母提供专业解读和指导,引导父母去感受自己孩子的内心世界,同孩子一道成长。无论孩子还是家长,都在这个过程中,学会思考,学会体谅和解决问题。这是一本不该错过的书。
  ——央视少儿节目主持人 周洲姐姐 
  
  ★教育既要有道,又要有术。兰海,恐怕是能同时驾驭这两点的为数不多的专家了。她大功力在于,能够在“现在进行时”中,以敏锐的判断切中教时机,以专业的技巧和丰富的经验贴近孩子的心理,从而达成教育的目的。非常欣赏和珍惜这本《让我们一起读懂孩子》,她在一段段真实可感、正在发生的故事中,阐释专业的教育理念和实施技巧,可以说,它是一本文字版的、更加透彻和全面展现兰海教育理念的《超级育儿师》!
  ——《父母世界》执行主编 朱正欧
  
  ★一张娃娃脸的兰海,凭什么吸引数千京城的白领妈妈们,心甘情愿地把孩子教给她调教?因为兰海用自己的专业能力,展示了“教育是一门科学,不能仅凭经验”。
  ——中国教育新闻网总编辑 郜云雁   
  
  ★认识兰海几年的时间里,看着她在专业的教育背景之上做着专业的事情,并且日益成熟,这是我作为一个育儿栏目的媒体人、一个女儿的妈妈,读再多的育儿、心理、教育类的书也无法企及的。兰海帮助我女儿走过了一段被她称之为“成长痛”时光,她的严谨和尺度、视野和高度,都令我碰上问题时第一时间向她求助。
  ——新浪育儿频道执行主编 郑先子
  
  ★《让我们一起读懂孩子》以鲜活的事例让人领悟,做父母其实是一个漫长的学习过程,要学会倾听孩子的内心和观察孩子真正的需要,提供孩子需要的而不是父母觉得和以为孩子需要的支持。帮助孩子真正拥有思考、选择和感受的能力,才是很好的教育。
  ——搜狐母婴频道副主编 梁田

目录

再版自序:让我们一起读懂孩子
原版序言:她让快乐与成长相伴

第一部分 爱你没商量
1.为孩子来咨询的家长
2.一个全职妈妈的故事
3.和静静的第一次见面
4.这不是真正的爱
5.早恋:爱情影响力
6.治疗受伤的海希
7.大雨中孩子暴露出的问题
8.九点综合征
9.一份特殊的生日礼物
10.学会认输,正视失败
11.学会给孩子爱与自由

第二部分 爱孩子也需要懂得和明白
1.丢失的林业
2.留守儿童行为的背后
3.一分钟后,我们结束了演出
4.不写保证的子庄
5.面对老师父母该如何说
6.面对胆小沉默的浩浩
7.对浩浩之事的总结
8.开修的作文比赛
9.李达的三大憾事
10.性格迥然的两个小女孩
11.爱出风头的帅哥毅然儿
12.理想

第三部分 视野有多宽,世界就有多大
1.如何赏识你的孩子
2.历史原来可以这样学
3.胆怯的希希露出了笑容
4.活书阅读——十分钟年华老去
5.翅膀的命运是迎风
……
第四部分 孩子进入世界的秘密通道
第五部分 未来——我们要去创造的地方

收起全部↑

精彩书摘

  “对,作为父母,我们实在不知道如何与学校交流,特别是与老师。”子庄爸爸说,言语中也能感觉出父亲的担忧。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学校与家庭的关系。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所接受的教育是来自三方面的:家庭、学校和社会。学校有义务为孩子们提供这样的教育机会。所以在我们的心中,一定要明白学校和我们的关系是平等的——这是一切合作的基础。很多父母都抱着一个想法:自己的孩子在学校,面对学校,似乎自己就如同童养媳一样生来就处于劣势,所以,从来就没有想过向学校提要求了。其实,学校老师也特别希望与父母们沟通,他们多了解孩子的情况对教学来说是有益的。父母应该学会给老师提要求、提问题,如果孩子的某一方面没有做好,完全可以请教学校老师这一方面的原因。孩子出现的问题不只是孩子自己的原因,并不是与老师完全无关。你们平时和老师沟通多吗?”
  “只有在子庄闯祸时,我们才被老师叫去学校,才会和老师进行沟通。[父母处于被动状态时很难保持和老师的平等关系。]”
  “沟通是双向的,你们应多向老师了解孩子的在校情况,同时也应告诉老师孩子在家里以及其他地方的状态,特别是好的方面,这样能让老师看到孩子的另外一面。很多父母都有一个心病,认为自己的孩子总给老师添麻烦,我们怎么能再要求老师呢?别忘了,这就是老师的职责,也是他的工作。他们是有义务帮助孩子们提高的。”
  “我知道了,你这样一说,我们自己心里就有底了”。爸爸沉思了一会儿,“但具体应如何沟通呢?”


用户评价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