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下而上 罗辑思维 经管经济学 经济原理通识 经济学理论经济类书籍 机械工业出版社N

自下而上 罗辑思维 经管经济学 经济原理通识 经济学理论经济类书籍 机械工业出版社N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罗辑思维
  • 自下而上
  • 经济学
  • 经管经济学
  • 经济原理
  • 通识
  • 理论经济学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知识
  • 思维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风影寒月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559924
商品编码:26419297961
丛书名: 自下而上-
出版时间:2017-07-01

具体描述

 

书名:自下而上 万物进化简史

定价:79

 作 者:     (英)马特·里德利(Matt Ridley)

 出 版 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7-02-01

 ISBN 号:     9787111559924

 开   本:    32开

 页   数:    0

 版   次:    1-1

马特·里德利 (Matt Ridley), 先在牛津大学做动物学研究,然后又当了一名记者。他在《经济学人》杂志工作了八年,在《星期日电讯》和《每日电讯》开设了七年专栏。《毫不掩饰》(WartsandAll)一书就是他的作品,写的是美国的总统政治;《红色皇后》(TheRedQueen)是他口碑很好的一本书,写的是性的进化,由企鹅书局出版;同时他还写了《基因组》(Genome)。他的书曾入围六大文学奖项。他是国际生命中心(InternationalCenterforLife)机构的主席,妻子是纽卡斯尔大学心理学系的高级讲师。

罗胖的解读: 今天的世界,你的恐慌恐怕在于:周遭不停地变化,很多事情你没法理解了—— 为什么房价会涨那么高? 为什么有的人会那么有钱? 为什么投资人会把上亿的钱投给你觉得很LOW的创业项目? 你之所以会看不懂,因为你不知道它们怎么来,更不知道它们向何处去。整个演化的过程你一无所知。 今天推荐给你的新书《自下而上》,作者是马特里德利,他是我非常喜欢的《理性乐观派》的作者。 翻开这本书,看到目录,我大呼过瘾。 靠! 这就是我们这个世界极其重要的16种演变啊。简直是一本神机天书。 里德利的牛逼之处在于,他野心极大,视野极广,却又逻辑极其严密地推导了—— 我们从古至今,见到的大部分事情,从文明到经济,从道德到法律,从婚姻到互联网,都是人类行为的结果,而不是出自有意的设计。 你一定要认真看看这张颠覆认知误区的清单: 1 宇宙的演变 宇宙没有造物主,生存没有目标和目的,只有不断的创造和毁灭。 2 道德的演变 道德是人类成长过程中彼此调整行为的偶然副产品,能让人在商业中获得更大收益的,是善良,而不是暴力。 3 生命的演变 没有一种生物精神上有“看”的需求,但长出眼睛来自然让动物有了“看”的能力。 4 基因的演变 基因的真正目的只是它自己的生存,而不是为了满足你身体的需求。 5 文化的演变 18世纪的英国在全无规划的状态下成了全世界高度城市化的国家,并没有依靠政府推动和监管。 6 经济的演变 人们交换得越多,越是在为彼此服务,生活水平就越高,自由贸易比政府规划能带来更多的繁荣。 7 技术的演变 只要有了电,灯泡一定会被发明出来,谁当那个“爱迪生”只是迟早的事。 8 思想的演变 灵魂、自由意志这种东西,是一种逐渐成型的人类信念,来自于大脑的演变。 9 性格的演变 不管是几十年前家庭教育强调纪律,还是如今强调纵容,全世界人们的性格并没有发生很大改变。 10 教育的演变 国家把教育管起来,穷人可以支配的收入更多,却并不能提升他们向上流动的可能。 11 人口的演变 富裕、健康、城市化和教育普及,自然而然地让人们开始组织更小的家庭。 12 领导力的演变 全世界堪称规模极大的西红柿加工厂,利润率和创新能力极好,却没有老板和CEO。 13 政府的演变 美国的监狱从来不完全靠国家建立秩序,而是由犯人之间自发形成的”狱友准则“来运行。 14 宗教的演变 从来没有救世主,地球上所有的宗教都是人类创造的结果。 15 金钱的演变 没有政府和行业推动,肯尼亚人发展出了用手机通话时间当作货币,彼此交换和交易。 16 互联网的演变 没人说得清,互联网是谁发明的,大批分散的科学家、程序员、爱好者向整个世界免费分享了他们的智力劳动果实。 而且更厉害的是,所有这些演变,都只用一个统一的原则解释——没有旷世英雄,没有神仙皇帝,一切改变的力量来自暗流涌动的底层自发。 一个没有指挥官的世界,是不是已经吓坏你了? 我却很兴奋,因为你马上就能推论出——人人都是幸运儿,关键看你站在哪。 如果身处牛顿和莱布尼茨的时代,专注于研究数学,微积分的发明人很可能就是你。 把控制、规划跟秩序、发展、安全感划上等号,对普通人来说有很大的吸引力,但你必须战胜自己的直觉。 找对位置,张开怀抱,等待那块土地的隆起,你随之登高望远,一小众山。 真正改变世界并因此获益的是聪明的行动者—— 1787年,英国人威廉斯开始私自生产精美的铜币,解决了当时的硬币短缺问题。 1854年,美国人赛斯勒菲尔德开始了他铺设北大西洋海底电缆的疯狂投资。 1978年,安徽小岗村的村民按下红手印开始冒险尝试联产承包。 2016年,万维钢老师离开物理学家的大学教职,专心在「得到」App点对点服务8万订阅用户。 谷歌创始人拉里佩奇说过—— 无须遵守规则和命令,保持自我激励,对世界现状提出怀疑,做一点不同的事情。

 

序言 演变通论

第1章 宇宙的演变 / 001

异端卢克莱修 / 005

牛顿的“轻轻一推” / 007

偏离 / 008

面团,还是蠕虫 / 010

不需要那种假设 / 013

泥浆总是刚好填满泥坑 / 014

为自己而思考 / 015

第2章 道德的演变 / 017

道德是怎样形成的 / 022

善良天使 / 025

甜蜜的商业活动 / 027

法律的演变 / 030

第3章 生命的演变 / 035

休谟的偏离 / 039

达尔文对眼睛的解释 / 041

感光基因 / 044

概率太渺茫,所以不可能吗 / 045

仍然对达尔文保持怀疑 / 047

古尔德的偏离 / 051

拉马克的诱惑 / 053

文化驱动的遗传进化 / 055

第4章 基因的演变 / 057

全是起重机,没有天钩 / 061

为谁做代表 / 064

废物和垃圾不一样 / 067

红皇后比赛 / 071

第5章 文化的演变 / 075

语言的演变 / 079

人类革命实际上是一场演变 / 082

婚姻的演变 / 085

城市的演变 / 090

机构制度的演变 / 093

第6章 经济的演变 / 097

人的行动,而非人的设计 / 100

不完善的市场好过没有市场 / 102

无形之手 / 105

收益在递减吗 / 106

创新主义 / 109

斯密和达尔文 / 111

至高无上的消费者 / 113

取代利维坦 / 116

第7章 技术的演变 / 119

不可抵挡的技术进步 / 124

大海塑造了船只 / 128

对专利的怀疑态度 / 133

抄袭并不便宜 / 134

科学是技术之女 / 135

科学曾是私人事业 / 139

第8章 思想的演变 / 143

异端 / 146

寻找小矮人 / 148

惊人的假说 / 149

自由意志的错觉 / 151

决定论世界里的责任 / 154

第9章 性格的演变 / 159

力不从心的家长 / 163

地位商数 / 166

智力源自内部 / 169

天生的性取向 / 171

杀戮的演变 / 173

性吸引力的演变 / 175

第10章 教育的演变 / 177

普鲁士模式 / 179

排挤私立学校 / 181

教育创新 / 183

教育技术 / 187

灌输式教育的继续 / 191

教育带来经济增长 / 192

第11章 人口的演变 / 197

这套理论用在了爱尔兰 / 200

国有化婚姻 / 202

绝育开始 / 205

为杀人辩白 / 207

还是人口 / 208

人口勒索 / 211

人口怀疑论者 / 213

第12章 领导力的演变 / 217

中国改革的自发性质 / 221

蚊子打赢了战争 / 221

帝国式首席执行官 / 224

管理的演变 / 227

经济发展的演变 / 229

中国香港地区的演变 / 233

第13章 政府的演变 / 235

监狱里的政府演变 / 238

收取保护费的组织演变成政府 / 240

自由主义平等派 / 242

商贸是自由的助产士 / 244

自由贸易和自由思考 / 245

政府反对革命 / 248

自由派法西斯主义 / 251

自由主义的复兴 / 253

政府是上帝 / 254

第14章 宗教的演变 / 257

诸神的可预见性 / 261

先知的演变 / 263

麦田圈崇拜 / 266

迷信的诱惑 / 268

活力妄想 / 271

气候之神 / 273

天气之神 / 276

第15章 金钱的演变 / 279

苏格兰实验 / 284

马拉奇·马拉格劳瑟出手相助 / 286

金融稳定,不靠央行 / 287

2008年金融危机式的代价 / 290

有多少是房利美的错 / 291

移动支付的演变 / 296

第16章 互联网的演变 / 301

网络变成了巴尔干火药桶 / 305

区块链的离奇演变 / 309

神秘的创始人 / 312

区块链,为所有人谋福利 / 315

政治的再演变 / 316

结 语 未来的演变 / 319

致 谢 / 322

参考文献 / 324

自然界没有顶层设计,一切源于野蛮生长

道德、经济、政府、科学、技术也在遵循同样的演进逻辑

《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华盛顿邮报》年度重磅图书

一本生物学与经济学的跨界著作。

如果真的存在乌托邦,它注定不是超凡天才设计的结果,而一定源于特定环境的自然演化。

亿万年的物质与生物演化告诉我们,既然宇宙中并不存在设计之手,那么社会与政治中也不存在。

 


深入探索经济世界的奥秘:《看不见的双手与宏观脉动》 一、 奠基与微观视界:探寻个体决策的逻辑 本书旨在为渴望系统理解现代经济学原理的读者提供一个扎实、深入且兼具时代洞察力的学习框架。我们不满足于对教科书概念的简单复述,而是力求揭示经济学思维方式的精髓,以及它如何指导我们理解日常生活中的复杂现象。 第一部分:基础的构建——理性选择与稀缺性的永恒主题。 我们将从最基本的经济学公理出发,详细剖析“稀缺性”这一核心约束如何塑造了人类社会的一切经济行为。不同于将经济学视为一门计算的学科,我们首先将其定位为一门关于选择的艺术。 机会成本的深度剖析: 机会成本不仅仅是“放弃的第二好选项”,它是理性决策的灵魂。我们将通过跨学科的案例(例如时间管理、职业选择、公共政策的权衡),展示机会成本如何在不同的约束条件下影响决策的边际效益。 供需模型的动态演化: 传统的供需曲线是静态的,但真实的市场是流动的。本章将详细探讨弹性理论的精妙之处——需求价格弹性、收入弹性以及交叉弹性。我们将运用最新的数据分析方法,解释为什么某些产品(如必需药物)的需求缺乏弹性,而另一些产品(如奢侈品)的需求弹性巨大,以及这种弹性如何被厂商用于价格歧视策略。 消费者行为的心理学转向: 现代经济学已不再完全依赖“完全理性人”的假设。我们将引入行为经济学的核心洞见,如前景理论(Prospect Theory)、锚定效应和损失厌恶。探讨这些心理偏差如何解释市场中的非理性繁荣与崩溃,以及它们对储蓄、投资乃至博弈论的影响。我们将详细解析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对传统效用函数的修正与扩展。 第二部分:市场的微观结构——效率与失灵的边界。 本部分将聚焦于市场如何组织生产和分配资源,以及在何种情况下市场机制会失效,需要外部干预。 企业理论与生产要素的组织: 深入探究企业存在的经济学理由——交易成本理论。从最小的独资企业到复杂的跨国公司,其组织结构的演变是最小化信息不对称和监督成本的体现。我们会分析不同市场结构(完全竞争、垄断竞争、寡头垄断)下的定价策略、囚徒困境的实际应用,以及策 অস্ত্রের(Collusion)的稳定性和瓦解机制。 外部性与公共物品的治理: 外部性(正外部性与负外部性)是市场失灵的经典案例。本书将详细阐述科斯定理(Coase Theorem)在现实中的局限性,并着重分析皮古税(Pigouvian Tax)和补贴的有效性。在公共物品领域,我们将探讨“搭便车”问题的根源,并比较政府供给、私有化以及社区自治等治理模式的优劣。 信息经济学:不对称信息下的博弈: 市场交易的效率高度依赖于信息质量。我们将深入研究逆向选择(Adverse Selection,如“柠檬市场”)和道德风险(Moral Hazard)。通过分析信号发送(Signaling,如教育文凭)和筛选(Screening,如保险公司的体检要求)机制,展示经济主体如何试图在信息不对称的环境中重建信任和效率。 二、 宏观经济的蓝图:理解国家层面的脉动 如果说微观经济学是研究砖块的学科,那么宏观经济学就是理解建筑整体结构的学问。本部分将引导读者从总量视角审视经济体的运行规律。 第三部分:国民收入核算与经济增长的引擎。 GDP的真相与局限: 我们将超越GDP作为产出总量的简单定义,探讨国民收入核算的复杂性——中间产品、折旧的估算,以及“绿色GDP”和福利经济学的必要性。 长期增长模型:索洛模型与技术进步: 经济增长的持久性动力源于技术进步。我们将细致解析索洛(Solow)增长模型,理解资本积累的边际报酬递减规律,以及“稳态”的概念。随后,我们将转向内生增长理论,探究人力资本、研发投入和知识溢出在推动经济长期超越趋势中的核心作用。 第四部分:经济周期的波动与宏观政策的工具箱。 经济体并非总是在充分就业的轨道上平稳运行,衰退与繁荣的交替是常态。 总需求与总供给的交互: 详细阐述古典学派与凯恩斯学派在经济衰退时的核心分歧。通过IS-LM模型(或更现代的AD-AS框架),清晰展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如何在短期内影响利率、产出和物价水平。 货币的本质与中央银行的角色: 货币不仅仅是交换媒介,更是信用的载体。我们将分析商业银行的信贷创造过程、货币乘数效应,并深入解析中央银行的三大传统工具(法定准备金率、再贴现率和公开市场操作)的运作机制和政策效果。此外,我们还会探讨量化宽松(QE)等非常规货币政策的理论基础及其对资产价格的影响。 财政政策的乘数效应与代际公平: 财政赤字与国债的累积并非零和游戏。本章将探讨政府支出的挤出效应(Crowding Out Effect),分析乘数的大小,并引入“李嘉图等价”的辩论,思考代际间的财政责任与跨期选择。 第五部分:开放经济的挑战与全球化背景下的选择。 现代经济体无一能脱离全球市场而独立运行。 国际贸易的比较优势: 深入解析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说明即使在一个国家生产所有商品都更有效率(绝对优势),贸易依然有益。我们将考察关税、配额等贸易壁垒的经济后果,以及国际组织(如WTO)在维持多边贸易体系中的作用。 汇率决定与国际收支平衡: 理解汇率如何通过购买力平价(PPP)和利率平价(IP)等理论来决定。我们将分析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的利弊,并重点关注“三元悖论”(不可能三角),即一个国家不可能同时实现固定汇率、资本自由流动和独立货币政策。 本书的写作风格力求严谨又不失生动,通过大量的现实案例——从共享经济的定价模型到金融危机中的监管失败——将抽象的理论转化为可理解的、具有解释力的工具。它不仅适合经济学专业的初学者建立坚实的知识体系,也为希望深入理解新闻报道中经济术语、批判性地评估政府政策的非专业人士提供了一份不可或缺的指南。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将能够掌握一套强大的分析框架,以“经济学家的思维”去审视这个充满复杂决策和资源约束的世界。

用户评价

评分

《自下而上》这本书,真的给我带来了耳目一新的阅读体验。我之前读过一些经济学入门的书籍,但往往会陷入概念的泥潭,难以自拔。这本书却巧妙地避开了这个问题,它更侧重于“如何思考”而不是“记住什么”。作者似乎非常懂得如何抓住读者的注意力,用引人入胜的叙事和层层递进的逻辑,引导读者一步步深入理解经济学的核心。我特别喜欢书中对“理性选择”的讨论,它并没有将人类描述成完全理性的“经济人”,而是承认了我们在决策过程中会受到各种非理性因素的影响,但同时又强调了理性分析的重要性。这让我觉得这本书更加真实,也更加具有指导意义。另外,书中对“市场失灵”的分析也让我印象深刻,它并没有简单地否定市场的力量,而是指出了市场在某些情况下确实存在不足,需要政府或者其他力量进行干预。这种辩证的视角,让我对经济学有了更立体、更 nuanced 的认识。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知识的传授者,更像是一位智慧的引导者,让我学会如何用一种更清晰、更有效的“经济学语言”去理解和解决问题。

评分

这本书对我来说,绝对是一次“经济学启蒙”。我一直觉得经济学是高冷且遥远的学科,直到读了《自下而上》,才发现原来它如此贴近生活,如此充满智慧。作者以一种非常亲切、自然的语调,将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一一展开,让我仿佛置身于一个热闹的市场,观察着人们的每一次交易,每一次选择。书中关于“信息不对称”的例子,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解释了为什么有时候我们会买到不满意的商品,为什么二手车市场会出现“柠檬问题”。这些看似微小的问题,背后却隐藏着深刻的经济学原理。更重要的是,这本书让我学会了如何从“成本效益”的角度去分析很多问题,不再是盲目地去做决定,而是会权衡利弊,做出更优的选择。它教会我看到事物背后的逻辑,理解人们行为的驱动力。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它提供了多少经济学知识,更在于它改变了我看待世界的方式。我现在看新闻,看社会现象,都忍不住会从经济学的角度去思考,这种思维的转变,是任何单纯的知识堆砌都无法比拟的。

评分

这本书真是颠覆了我对经济学认知的“教科书”!一直以来,经济学在我脑海里都是那些冷冰冰的公式、复杂的图表和高深莫测的理论,感觉离普通人的生活很遥远。但《自下而上》这本书,就像一股清流,用非常平实、生动的语言,把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剖析得淋漓尽致。它没有回避那些复杂的概念,但却用了大量贴近生活的例子,比如我们每天的购物、工作、家庭开支,甚至是街边小摊的定价,都巧妙地融入了经济学分析之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机会成本”的讲解,它不再是书本上干巴巴的定义,而是通过讲述一个“选择的困境”,让我真正理解到,每一次选择背后都意味着放弃了其他可能性,而这种放弃的价值,就是我们付出的“机会成本”。还有关于“供需关系”的阐述,不再是简单的曲线图,而是通过分析现实世界中商品价格的波动,解释了市场是如何自动调节的,这让我对日常消费行为有了全新的认识。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再是经济学的旁观者,而是能够用经济学的思维去审视和理解身边的世界,这是一种非常奇妙的体验。它让我明白,经济学并非高不可攀,而是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评分

不得不说,《自下而上》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都让我非常惊艳。它不仅仅是简单介绍经济学原理,更是在试图构建一种经济学的“思维方式”。书中的逻辑非常严谨,但又充满了生活的气息,不会让人觉得枯燥乏味。它非常擅长将抽象的经济学概念,通过生动的故事和现实的案例进行具象化。例如,在讲解“比较优势”时,作者并没有直接抛出理论,而是通过一个详细的场景分析,展示了个人、企业乃至国家之间如何通过分工合作,发挥各自的优势,从而实现整体效益的最大化。这种“抽丝剥茧”式的讲解方式,让我对很多之前模糊的概念有了清晰的认识。这本书还让我学会了如何用经济学的视角去分析很多社会问题,比如贫富差距、环境保护、公共政策等等,不再仅仅是站在道德或者情感的立场上去评判,而是能够理性地分析其中的经济逻辑和利益博弈。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的认知边界被极大地拓宽了,对世界的理解也更加深刻和全面。这绝对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细细品味的经典之作。

评分

刚拿到这本《自下而上》的时候,我其实是抱着一种“试试看”的心态,毕竟市面上关于经济学的书籍太多了,很多都让人望而却步。《自下而上》却给了我一个巨大的惊喜。它最大的特点在于其“自下而上”的叙事方式,不像很多理论先行、概念堆砌的著作,它而是从最基础、最朴素的经济现象入手,比如个人如何做出选择,家庭如何分配资源,企业如何运营等等,然后层层递进,逐步引出更宏观的经济学理论。这种方式让我在学习过程中,始终能够感受到理论的根基,知道它来源于什么,服务于什么。书中对于“稀缺性”的解读尤其让我印象深刻,它没有仅仅停留在资源有限的层面,而是深入探讨了稀缺性如何驱动人类的创新和协作,如何塑造了我们社会的运行规则。而且,作者的文笔非常流畅,读起来一点都不费力,甚至带着一丝幽默感,比如在解释“沉没成本”时,用了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让我忍俊不禁,但同时也牢牢记住了这个概念。这本书让我对经济学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兴趣,甚至开始主动去观察和思考身边发生的经济事件,感觉自己就像一个初次见到奇妙世界的小孩,充满了好奇和探索欲。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