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战争,无论是战火波及的区域、直接或间接参与的国家、生命财产的损失等,没有其他的战争堪与比拟。作者凭藉着个人的军事经历、丰富的资料文件、当事人的访谈记录,集22年之功才完成这部巨著。本书对历时6年的二战中大小战役均有翔实的叙述,铺陈详尽。此外,作者更对此段历史作冷静、客观的分析与思考。
##论点很精彩,但直叙白描的战史真的略枯燥,其实光看最后几页的结论部分就够了。 ——德国虎贲真是绝绝子~希特勒戈林约德尔都是又瞎又蠢糊涂蛋,墨疯子非去地中海搞事情扯我们后腿,不然那些原始人早被推下海参崴喂鱼啦!你说英国人?被日本人吊着打的东西,都不配给我普鲁士人提鞋哒! ——我,李德·当代克劳塞维兹·辱法先驱·蒙哥马利忠实黑粉·为将军师的上尉·哈特的判断从不出错,早听我的能打成这样?杜黑,宵小之辈罢了,意大利没有人比我更懂打仗,谁赞成,谁反对? ——同时我宣布.中国战区已被开除二战户籍。 呃,顺便,纽先生的译文不太符合我们当下的语言习惯,军事术语尤甚,战斗舰(战列舰)、军团(集团军),集团军(集团军群),边读脑子里边做着度量衡换算,窒息。PS:日本陆军军级单位一般叫“师团”,不是书里的“军”。
评分##意识形态高于敌我矛盾,当德军入侵苏联,作者明显是站德国一边的。作者认为二战最大的失败就是战后苏联主导了东欧。德国前期的战略方针完全代表了先进的新兴量,而英国步伐沉重老态毕露,战术来说隆美尔对蒙哥马利完胜。最后的胜利完全是美国用人海战术和钱砸出来的。德国被彻底打败,直到现在都背负历史包袱,不能抬头
评分##可以。“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战争,无论是战火波及的区域、直接或间接参与的国家、生命财产的损失等,没有其他的战争堪与比拟。作者凭藉着个人的军事经历、丰富的资料文件、当事人的访谈记录,集22年之功才完成这部巨著。本书对历时6年的二战中大小战役均有翔实的叙述,铺陈详尽。此外,作者更对此段历史作冷静、客观的分析与思考。”
评分##补充了很多以前不甚了解的史实。比如非洲战场,日本对除中国外的太平洋其他国家地区的侵略等等。受益颇多。一些地名在地图和正文中有翻译不一致的地方。但瑕不掩瑜,总的来说还是值得一读。
评分##李德·哈特没有纠结于所谓的战争的正义性这种虚幻的东西,以其作为同时代卓越的战略家的眼光对双方的战争行动进行了相当公允的评价,指出了轴心国胜利的原因很大程度在于同盟国的失误,而在同盟国反击的过程中,也对同盟国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尖锐的批评,对轴心国的努力给予了军事上的赞叹。
评分##很好的通史作品,但也因为是通史,所以细节上有很多琢磨不足
评分##李德·哈特的战争史研究已经不只是单纯讲战争了,就像他所推崇的前辈波里比阿和修昔底德描述战争的时候,是在描写人类的共同命运。李德哈特掌握了大量一手资料,跟当事人的交情,比对不同档案,官方的,私人的,还有杰出的写作才华,了不起的作品。二战史必读,战争史必读。第八章结尾,“在不列颠之战的全部过程中,从7月到10月底,德国人一共损失了1733架飞机——而不是英国人所宣称的2698架;对手的英国人一共损失了915架战斗机——而不是其敌人所宣布的3058架。”棒棒哒的叙述方式。本书最后一句话难道不应该是敏感词么?嘿嘿。
评分##略读,较深奥,侧重描写战略解读与战术分析
评分##这绝对是一本具有五星级重量的书,但是,翻译让它只能达到4.5星甚至于更低的水平——不甚通畅的语言,各种低级的翻译错误——都让原本就显枯燥战争史主题,变得更加难懂。这也就引出了另外一个话题,如果想了解二战历史的话,这绝对不会是我推荐的入门书籍。一是,这是一本战争史书籍,主要描写的都是二战期间的战争,尤其是注重于战略方向的解读与战术层面的分析,如果想要了解全面的二战历史,这不是最佳选择。二来,如果对地理、历史、战争、武器、部队等等没有最基本的了解的话,这将会是一本非常难懂的书,对于想初步了解二战历史的人,显得非常不友好。这本书之于我,让我大概地了解了二战战争的全貌与经过,对于战争的起因、发展、胜败,有了尽管模糊但却更为系统的认识。对于历史的必然性、偶然性、伟人影响等方面,也有了一些不同的理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