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商品参数
| 中国反电信网络诈骗蓝皮书(2016) | ||
|
| 定价 | 89.00 |
| 出版社 | 人民邮电出版社 | |
| 版次 | 1 | |
| 出版时间 | 2017年04月 | |
| 开本 | 16开 | |
| 作者 | 南京邮电大学信息产业发展战略研究院 | |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 页数 |
| |
| 字数 |
| |
| ISBN编码 | 9787115451910 | |
目录
第壹章 我国电信网络诈骗基本情况1
1.1 电信网络诈骗概述1
1.1.1 电信网络诈骗的起源及定义1
1.1.2 我国电信网络诈骗的基本现状3
1.1.3 国内外反电信网络诈骗研究综述4
1.2 我国电信网络诈骗十大典型案例23
1.2.1 冒充公检法诈骗案23
1.2.2 代考、改分诈骗案24
1.2.3 网购退款诈骗案25
1.2.4 娱乐节目中奖诈骗案26
1.2.5 补助、救助、助学金诈骗案28
1.2.6 冒充好友诈骗案29
1.2.7 医保、社保诈骗案30
1.2.8 钓鱼网站诈骗案31
1.2.9 订票诈骗案32
1.2.10 贷款诈骗案33
1.3 犯罪特点及主要手段34
1.3.1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主要特点34
1.3.2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主要手段38
1.4 受害群体特征及犯罪重点地区42
1.5 打击电信网络诈骗专项行动45
1.5.1 工业和信息化部加强组织领导,治理工作成效显著46
1.5.2 12321举报中心积极配合,受理和处置垃圾信息48
1.5.3 地方通信管理局重拳出击,建立反电信网络诈骗平台49
1.5.4 基础运营商严格执行,治理工作向纵深展开53
1.5.5 专业智库积极响应,做好支撑服务工作59
1.6 网络舆情分析60
1.6.1 2011—2016年电信网络诈骗网络舆情整体情况60
1.6.2 2016年电信网络诈骗网络舆情整体分析61
1.6.3 网民群体画像62
1.6.4 2016年电信网络诈骗热点新闻事件分析63
1.6.5 “徐玉玉事件”网络舆情分析65
第二章 我国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成因68
2.1 转型期中国社会结构失衡68
2.2 网络环境中的个人信息泄露76
2.3 犯罪成本低,防控难度大78
2.4 相关单位主体责任有待加强80
2.5 群众的防范意识普遍薄弱87
第三章 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的法律保障及存在的问题91
3.1 相关法律规定与适用92
3.2 亟须解决的法律问题104
3.2.1 定罪量刑标准有待进一步明确104
3.2.2 个人信息保护法律体系不健全105
3.2.3 相关主体法律责任难追究107
3.2.4 受害人权利救济难实现112
3.2.5 司法地域管辖仍有待明确113
第四章 反电信网络诈骗的对策研究115
4.1 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115
4.1.1 亟须制定个人信息保护法115
4.1.2 制定专门的“信息通信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119
4.1.3 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对“电信网络诈骗”定罪121
4.1.4 将电信网络诈骗罪单独定罪124
4.1.5 完善电子证据的收集、认定规则133
4.1.6 及时返还和赔偿受害人损失135
4.1.7 有效解决受害人救济中的法律适用问题137
4.1.8 明确案件的管辖权137
4.2 建立跨界联动的综合监管治理机制138
4.2.1 严格落实电话卡“实名制”138
4.2.2 整顿和规范重点电信业务144
4.2.3 严厉整治网络改号146
4.2.4 强化电信技术规范和拦截147
4.2.5 严格银行卡“实名制”150
4.2.6 严格管理和杜绝银行卡滥发152
4.2.7 依法整治非法窃取银行卡信息的犯罪活动154
4.2.8 银行实施延迟支付制度155
4.2.9 完善银行紧急止付制度157
4.2.10 严格落实银行系统业务办理记录留存制度158
4.2.11 严格执行银行业汇款转账潜在风险提醒告知制度158
4.2.12 银行积极配合公安部门实施涉案资金返还工作159
4.3 构建良性的反电信网络诈骗机制160
4.4 构建国jia*级反电信网络诈骗工作平台163
4.5 增设“国家反电信网络诈骗宣传周”165
附录169
六部委关于防范和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通告172
银监会、公安部关于印发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案件冻结资金返
还若干规定的通知(银监发〔2016〕41号)175
工信部关于进一步防范和打击通讯信息诈骗工作的实施
意见(工信部网安函〔2016〕452号)180
工信部关于进一步做好防范打击通讯信息诈骗相关工作的
通知(工信部网安函〔2015〕601号)191
人民银行关于加强支付结算管理防范新型违法犯罪有关事项的
通知(银发〔2016〕261号)199
央行有关负责人就联合整治非法买卖银行卡信息专项行动答记
者问208
内容介绍
本蓝皮书共分为“我国电信网络诈骗基本情况”“我国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成因”“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的法律保障及存在的问题”以及“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对策研究”四个章节。其中对国内外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基本现状、犯罪特征、涉及的法律问题以及“实名制”背后的“记名制”现象进行了专题研究,提出了“三位一体”的开户模式,发布了我国电信网络诈骗的十大典型案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建议与对策,包括提出制定专门的《信息通信消费者保护条例》以及设立“国家反电信网络诈骗宣传周”活动等。........
........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觉是它的“前瞻性”和“系统性”。虽然发布时间是2016年,但考虑到电信网络诈骗的快速发展和不断更新的欺诈手段,这本书在当时所做的分析和总结,很可能为我们理解当下和未来数年内的诈骗趋势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我推测,这本书不会仅仅停留在罗列现象的层面,而是会深入探究电信网络诈骗背后复杂的社会经济原因,比如技术进步带来的便利与风险并存,信息传播的去中心化带来的监管难题,以及一部分群体在信息素养、风险意识上的短板。对于“基本情况”的阐述,我期待看到作者是如何界定和分类不同类型的电信网络诈骗,例如,是单纯的冒充公检法,还是更复杂的“杀猪盘”,或是利用网络贷款、刷单等方式进行诱骗。而“打击”部分,我想作者很可能会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例如,政府部门的监管政策是否到位,公安机关的侦破能力是否跟得上犯罪分子的狡猾,金融机构在支付环节的安全措施是否足够有力,以及社会各界如何协同作战,形成全方位的反诈骗网络。如果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关于国际合作打击跨境诈骗的视角,那就更具价值了,因为现在的诈骗很多都已超越国界。
评分对于《中国反电信网络诈骗蓝皮书(2016)》这本书,我最大的好奇点在于它是否能够揭示出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演进脉络”和“治理困境”。我想,它应该会系统地梳理2016年我国电信网络诈骗的“基本情况”,不仅仅是罗列案件数量,更会深入分析诈骗分子的作案手法是如何不断升级,如何利用新技术、新平台进行隐蔽和扩散。我特别期待的是,书中对“打击”部分的论述。作为一本“蓝皮书”,我希望它能够站在更高的视角,审视当时我国在反电信网络诈骗体系建设上的成效与不足,例如,在法律法规的健全性、执法部门的协作联动、技术侦查能力的提升、以及公众的防范意识教育等方面,是否已经构建起一套有效的防线。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深刻的洞察,让我理解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我们是如何应对这一新兴的犯罪形态的,以及在打击过程中,又遇到了哪些难以逾越的障碍。这本书对我而言,更像是一面镜子,能够映照出我们过去所走过的路,为我们未来的反诈工作提供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透露出一种严肃而专业的基调,让我对其中可能蕴含的信息充满了期待。虽然我还没有来得及深入阅读,但仅从书名“中国反电信网络诈骗蓝皮书(2016)”以及副标题“我国电信网络诈骗基本情况 我国电信网络诈骗犯罪 打击”来看,它显然是一部针对特定社会问题的深度研究报告。我猜测,这本书会像一份详尽的“体检报告”一样,全面剖析2016年我国电信网络诈骗的整体态势,包括发案数量、地域分布、受害人群体特征、以及诈骗手法的演变趋势等方面。我非常好奇,这本书是否会通过大量的真实案例和数据统计,生动地展现出电信网络诈骗这一顽疾在我们社会肌体中造成的危害程度,以及它究竟是如何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的。更重要的是,作为一本“蓝皮书”,它应当具备一定的政策指导意义,我期待它能对“打击”这一环节进行深入的探讨,例如,我国在防范、预警、侦查、破案以及司法处置等环节上,采取了哪些具体的措施?这些措施的有效性如何?又面临着哪些挑战?书中所呈现的分析,是否能为未来进一步完善反诈骗体系提供宝贵的经验和参考?这些都是我迫切想要从这本书中找到答案的问题,我相信它会给我带来深刻的启示。
评分读这本书,我最想了解的是,在2016年,电信网络诈骗究竟呈现出怎样一种“常态化”的趋势,以及它对社会带来的具体影响。这本书的“基本情况”部分,我猜测会是一份详尽的“诊断书”,它会通过海量的数据和案例,勾勒出当年诈骗案件的规模、蔓延的领域,以及新型诈骗手法的涌现。我很好奇,作者是如何将这些碎片化的信息整合成一个清晰的整体,来展现问题的严峻性。更重要的是,副标题中的“打击”二字,让我对这本书的实用性充满期待。我希望它能够详细阐述当年我国在反电信网络诈骗方面所采取的各项策略和措施,例如,警方在侦查破案方面取得了哪些重要进展,法律上又有哪些新的规定或司法解释出台,金融机构在切断诈骗资金链方面发挥了怎样的作用。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可操作性的建议,让我更清楚地了解,作为普通民众,在面对层出不穷的诈骗手段时,应该如何提高警惕,如何应对,以及在不幸受骗后,应该如何寻求帮助。
评分我个人对这类揭示社会“阴暗面”的著作一直抱有浓厚的兴趣,尤其是电信网络诈骗这种高科技犯罪,对普通民众的威胁尤其大,常常让人防不胜防。我希望这本《中国反电信网络诈骗蓝皮书(2016)》能够为我提供一个清晰的“全景图”。我想,它应该会从宏观层面,描绘出2016年我国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整体格局,比如,在这个时期,哪些省份是重灾区,哪些人群更容易成为受害者,他们通常是如何被骗的。更让我期待的是,书中对于“打击”的论述。我希望它能够详细介绍当时我国在反诈骗工作上所做的努力,无论是技术手段上的突破,还是法律法规的完善,又或者是宣传教育的普及。我想了解,在2016年,我们究竟是如何与这些狡猾的罪犯展开较量的,有哪些成功的经验值得借鉴,又有哪些不足之处需要改进。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让我对电信网络诈骗的运作模式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也能增强我自身的防范意识,从而更好地保护自己和家人不受此类侵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